父亲出车祸,医生见死不救,施一公想过报复,却最终释怀

说起施一公,想必大家并不陌生,这位曾经担任过清华大学副校长,随后担任西湖大学校长的学者、教授、院士,在他所处那一辈的学者中,我个人是比较尊重他的。一来是他的求学工作经历,二来是他对人才的培养态度。

父亲出车祸,医生见死不救,施一公想过报复,却最终释怀

1967年,施一公出生于河南郑州,虽然在郑州出生,但他却在驻马店长大,驻马店见证了他的十一个春秋。那个时候的驻马店相当贫困,各种负面的消息铺天盖地。虽然处于这样的一个大环境,施一公最终还是走了出来。在欧美同学会第三届年会演讲上,施一公这样说道:”我在驻马店度过了十一个春秋,这里有我人生中最亲切、最难忘的一段经历。虽然那里的生活一直很清苦,但心里一直很满足、很快乐。“到现在他还依稀记得当初小学老师对他说过的一句话:”施一公啊,你长大了一定得给咱驻马店人争光!“他确实也做到了。

父亲出车祸,医生见死不救,施一公想过报复,却最终释怀

尽管在贫困的环境长大,但是施一公却从未降低过对自己的要求,所以从小到大他的成绩都很好,尤其是数学更是突出,1984年,当年他从河南省实验中学毕业,这一年他获得了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河南省第一名。凭借着竞赛中的优异表现,他直接被保送至清华,这也算是他第一步实现对小学老师的承诺。

父亲出车祸,医生见死不救,施一公想过报复,却最终释怀

进入清华大学之后,他选择的是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在清华上学的这几年他特别用功,或许是因为他父亲希望他成为一名科学家、工程师的缘故吧。既聪明又勤奋的他提前一年从清华本科毕业。这一点让众人都佩服不已。然而鲜有人知道,在清华就读本科期间,他人生中发生了一件大事,甚至让他陷入歧途。

父亲出车祸,医生见死不救,施一公想过报复,却最终释怀

1987年9月21日,这个时间施一公记得很清楚。当晚,他的父亲被疲劳驾驶的出租车在自行车道上撞倒,尽管肇事司机第一时间将他父亲送往医院,但是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父亲在急救室躺着,没有得到任何的救治。为什么?因为当时医生要求先交钱再救人。整整四个半小时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过去了,肇事司机最终筹来了500元,然而他的父亲却已经永远地离开了。

父亲出车祸,医生见死不救,施一公想过报复,却最终释怀

这件事对施一公影响很大,当时他曾经想过报复医院、报复医生。他想不通,为什么当时他们不伸出援手,不医治他的父亲。这件事让他的生活打乱,世界观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一时间各种负面情绪涌入心头,难以释怀。后来,施一公想通了,他清楚地知道类似的事情在当时那个时代还会发生,中国很大,人口很多,类似的情况不知道每天会上演几次,即便他选择报复,都于事无补,而他要做的便是变得更有担当,更有抱负,去改变这个社会,让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也正是这样的一个美好愿景,让他从失去父亲的阴霾中走了出来,并成为他不懈奋斗的动力。

父亲出车祸,医生见死不救,施一公想过报复,却最终释怀

从清华大学毕业后,他前往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医学院分子生物物理博士学位。他的聪颖及努力让他在留学期间如鱼得水,学到了很多知识,综合素质也提升了许多。后来他在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进行过一段时间博士后研究。这些丰富的经历让他不断磨练成长,随后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分子生物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授、Warner-Lambert/Parke-Davis讲席教授。这些都是对他能力的高度认可。

父亲出车祸,医生见死不救,施一公想过报复,却最终释怀

后来他选择回国发展,为祖国的科研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母校清华便是他的目的地,从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一直到清华大学副校长,他一步步走来都是凭借过硬的专业能力,突出的学术成果,以及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2013年,第二次参加院士评选的他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父亲出车祸,医生见死不救,施一公想过报复,却最终释怀

施一公有一个人才培养梦,有一个建立世界名校梦,他自己也是一个追梦人,一直在等待这样的一个机会。2018年,他选择离开清华转任西湖大学校长,而西湖大学则是坚持“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办学定位,集聚一流师资、打造一流学科、培育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努力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一定贡献。所以截至目前仍只招收博士生,根据后续规划会招收一定比例的本科生,但是总体学生规模不会超过5000人,相较于普通高校动辄上万人的学生人数,我想西湖大学或许真能为中国教育翻开新的篇章。

他,是施一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