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曲《四面楚歌》,終結一代霸王(原創)

秦末漢初期間,楚漢爭霸天下,蓋世英雄楚霸王在垓下被劉邦打得一敗塗地。愛悠悠、恨悠悠,項羽、虞姬原型主演流傳至今的經典名著《霸王別姬》。每當人們談起這段歷史,想到楚霸王陷於“將士紛紛逃跑、眾叛親離;愛人虞姬自刎、孤立無援”這種四面楚歌的困境之中,有著無限的感慨。同時,人們都會認為這“楚歌”是項羽失敗的重要因素。那麼,這“楚歌”到底唱的什麼?有如此大的能量讓一場戰爭兵不血刃、不攻自破,讓不可一世的楚霸王無顏再見江東父老、魂斷烏江呢?

神曲《四面楚歌》,終結一代霸王(原創)

秦朝末年,朝廷暴政,導致了人民的生活十分困苦,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官逼民反,各地紛紛發動武裝起義,推翻秦朝的暴虐統治。經過一段時期的角逐和博弈,最後剩下兩支主要的起義軍。這兩支起義軍的領袖分別是:劉邦和項羽。劉邦的部隊稱為漢軍,項羽的部隊叫楚軍。

劉邦手下有蕭何、張良、韓信三員虎將,而且是非常有謀略的人。韓信佔領了黃河中下游地區,蕭何協助劉邦在滎陽以西的地區站穩腳跟。項羽看清了這種現實的情況,知道西進已無望,打算與劉邦議和。

公元前203年八月,楚漢雙方約定,以鴻溝(戰國時魏國所修的運河)為界,平分天下,鴻溝以西歸漢,鴻溝以東歸楚。這就是今天我們象棋盤上“楚河漢界”的由來。

神曲《四面楚歌》,終結一代霸王(原創)

簽訂盟約後,項羽帶兵東歸,啟程返回自己的駐地彭城,劉邦也準備返回關中地區。而此時,謀士張良和陳平給劉邦獻上計謀,建議沛公繼續揮師東進,現在放項羽回彭城就等於放虎歸山、後患無窮。劉邦聽信了兩人的建議,立刻出兵追趕項羽。最後將項羽和其楚軍圍困在垓下(今安徽省靈璧縣東南地區)。

神曲《四面楚歌》,終結一代霸王(原創)

項羽本來兵馬也不多(楚軍10萬、漢軍70萬),而且糧草也快用完了。在這情況下,他得想辦法逃出去,於是,發起了突圍戰役。項羽親率精兵向漢軍發動猛攻,韓信詐敗,項羽追擊,楚軍的戰線越拉越長,然後劉邦率軍分段切割,圍殲楚軍。項羽突圍失敗。一晃幾天,項羽和楚軍已經糧斷草絕,又無救兵。項羽陷入了一籌莫展的困境之中。

神曲《四面楚歌》,終結一代霸王(原創)

夜幕徐徐降臨,寒風呼嘯,烏雲滾滾,草木枯兮,一片淒涼。楚軍將士經過白天裡的舟車勞頓,已是疲憊不堪,加之糧草已無,飢腸轆轆。楚軍的士氣低落到了極點。正在將士們不知所措、惶恐不安之時,一陣歌聲從四面傳來:

九月秋涼兮,四野飛霜,日月征戰兮,終歸劉邦。白髮老母兮,盼斷肝腸,妻子何堪兮,獨守空房。弟兄想見兮,跺腳拭掌,姐妹思念兮,雨淚千行。故交好友兮,登門看望,窗兄窗弟兮,問短問長。一旦交兵兮,槍尖而亡,骨肉為泥兮,同戰沙場。何不思故兮,各奔家鄉,居家團圓兮,永得安康!

這是漢軍將士在軍營齊聲高唱的《四面楚歌》。歌聲陣陣,悠揚婉轉。楚軍將士聽著聽著,想起了家鄉的父母妻兒、兄弟姐妹,不由得一陣陣酸楚。在當下走投無路的困境中,這種思念之情讓將士們潸然淚下。將士們別無選擇,開始了逃亡行動,有的甚至直接跑到漢軍軍營,就連跟隨項羽多年的季布和鍾離昧也悄悄地逃走了。

神曲《四面楚歌》,終結一代霸王(原創)

楚軍就在這《四面楚歌》的歌聲中分崩離析,不戰而潰。項羽見到眼前這種狀況,已是無能為力。他心煩意亂,觸景生情,不由得引吭高歌。他那渾厚而悲壯的歌聲劃破蒼穹:

力撥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項羽有勇無謀,心胸狹窄,缺乏任人唯賢、知人善用的度量,最終導致自己在軍事上的失敗,將自己東征西伐、殫精竭慮打下來的江山,拱手送給了劉邦。而劉邦雖然沒有什麼特殊的才能,不如楚霸王那樣驍勇善戰,可他善於用人,能讓蕭何、張良、韓信等高智商之士歸於自己的麾下,還擁有樊噲等忠心的武將,並且因材施職,發揮他們最大的功效,最後取得了勝利,奪取了天下。

神曲《四面楚歌》,終結一代霸王(原創)

從用《四面楚歌》的歌聲來擊敗對方,就充分說明劉邦團隊的高超智慧。那麼,這首神曲的作者到底是誰?《史記》《漢書》中都沒有提及,其他史料中也沒有找到答案,唯獨在民國時期的歷史演義作家蔡東藩的《前漢演義》中,指明瞭楚歌的作者是劉邦的軍師張良。書中說道:“究竟這歌聲從何而來?乃是漢營張子房(張良),編出一曲《四面楚歌》。”歷史有它的偶然性也有它的必然性,劉邦遇到了張子房這種高智商人材,並得其輔佐,得天下是必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