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終是敵不過這不好不壞的親情和時間


人老了,終是敵不過這不好不壞的親情和時間

媽媽打視頻來講,姥爺快不行了,他們商量著要輪流守在床邊,還問我說要不提前回去候著?

我驚訝於他們竟如此淡定的在姥爺還有口氣時竟張羅他的後事,連日期都算好了,說:就這幾天的事了,恐怕連這個年都沒法過過去了。

不知道是誰的主意,已經找了當地有名的所謂的風水大師在看墓穴,看下葬日子,據說這都與子女今後的氣運相關,在老家,人們很信這個。

說他們都是壞人?並不是,他們都是我的親人,都是我們串聯著千千萬萬普通人的親人的縮影。

再講他們平時對姥姥姥爺多孝順,也談不上有非常好,但是也並沒有很差勁。

姥姥姥爺都快八十了,仍舊單獨住在原先把一個個子女拉扯大的村裡面。

即使村子已經沒什麼人了,夜晚靜得連只狗叫都沒了,也沒哪個兒子提出接他們去自家裡住。

過年倒是都輪著接過吃年夜飯。

所以對老人是好是壞,都不盡然。

逢年過節,倆老人生日時,在家的都提著東西拿200紅包去小院看看。

大家齊動手在姥姥的灶前燒一餐飯,一起大吃大喝感慨日子飛逝一番,再腳底一抹油的順點兒老人地裡的蔥蒜加應季蔬菜瓜果,打著飽嗝各回各家。

不在家的都會在群裡發紅包,讓在家吃飯的拍點視頻發群裡大夥瞧瞧,再熱情的說堆好聽話算翻篇了。​

姥姥姥爺生病了,也都會噓寒問暖發來關切的表情,就算住院了,幾兄弟雖有些推搪,也從不敢耽誤老人治療看診。

就算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姥爺他們的田,地,山都分給了兒子們,可媽媽和姨媽們都很出人或出錢,不會含糊姥姥姥爺的身體。

這算是對老人最大的親情回饋了吧?

他們好像默認般的默契,一有情況,都是在家的出力,沒在家的事後補錢給出力的子女,各自出著各自的“孝”在盡養老人的義務​。

沒什麼大的掰扯和一地雞毛,和我在電視上看的為了老人大打出手,爭誰養誰出錢的場面比他們算和諧多了。

對於姥爺這次的死亡通知,或許事實就是如此,他們已然接受的就是:人老了,就不中用了,只要不是意外事故發生,都有活夠數的那一天。

那天來了,他們盡到當兒女的義務就行了。

畢竟兒女也是人,也都有自己的家要養孫兒要帶,不可能一天到晚什麼事都不做的守在行將就木的老父親床前,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做出不捨得的樣子,沒那矯情勁兒,他們肯定認為也沒那必要​。

人老了,終是敵不過這不好不壞的親情和時間

因為他們的概念裡一代又一代就是這麼過來的,血濃於水從來不會說在嘴巴上,付諸行動就是最直接乾脆的。

不讓老人餓著,凍著,不虐待老人,兄弟不吵鬧,就算無功無過對姥姥姥爺生養他們一場的情感回應了。

再者都是糙人,都是俗物,都是吃五穀雜糧長大的,不可能有迴天法術拽著姥爺的陽壽不撒手。

老人既然已經到了這份上了,兒女們做到自己認為的力所能及的就行了。

我們都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偉大,在面對老人離世之前無法做到放下一切去挽留,也沒辦法跟時間爭奪最後的告別。

即使他老了,即便他不能吃也喝不下去了,我們就算想裝,也懶得再裝一裝孝子賢孫了。

老人活著的時候沒時間陪,現在,在老人跟前守著接受他即將要死亡的事實,也算稍稍彌補下虧欠的時間了。

然後子女在一起商量著找人看墓地,看下葬日子,看風水好壞,儘儘人事。

畢竟剩下的只有老人的身後事與他們今後的運勢相關。

哪怕是老人還有口氣在,也不耽誤他們提前忙活起來。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一種殘忍和硬心腸,我也不知道姥爺此刻是什麼心情,是否還眷戀子女孫兒最後的餘溫​,是否還惦記這人世繁華一場。

遠在千里之外,我可能連他最後一面都見不著,更無法參與他的後事。

就跟媽媽講的:姥姥姥爺小時候心疼那麼你們,就連他的後事你都回不來,這讓人看到會說,看,小時候白心疼了​。

是啊,小時候真的白白心疼我這個外孫女了,連姥爺最後的歸程都無法相送。

年輕時,很多事情要身不由己的去隱忍,承擔,到人老了,很多事情還是由不得己,總歸敵不過這不好不壞的親情和時間。

其實我們都是現實的,都習慣性接受既定的事實,對生活是,對人性是,對人老了要死更是​。

我希望到我老了時候也能跟《慶餘年》裡這個老頭說的一樣:“我活得很快活,也不委屈自己,也不欺騙自己”。

那樣,即使敵不過親情和時間,也沒什麼好遺憾的了。

人老了,終是敵不過這不好不壞的親情和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