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明——略談“畫如其人”


王東明——略談“畫如其人”

王東明

號:山石軒主 1968年10月出生於吉林省松原市。

吉林省書畫院專職畫家,任創作研究部主任,院黨支部副書記。中國美協連環畫藝委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吉林省美協理事,中國畫藝委會主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薩滿文化藝術委員會委員。

作品入選地十一屆、十二屆全國美展等國家大型畫展十餘次,獲吉林省美展一等獎6次。

王東明——略談“畫如其人”

《春茶有香》136cmx68cm 2015年 王東明


略談“畫如其人”

王東明

藝術作品從來都是藝術家個人生命軌跡的一部分,每個人都有強烈的感知自然的慾望,而藝術家的感知方式就是創作藝術作品。這種創作猶如勞動者的工作與收穫,其中的快樂要遠大於換取的物質財富產生的愉悅。正因為如此,人類從來都沒有離開過藝術作品。當滿足基本生理需求之後,一定有形而上的需求,但就繪畫而言,哪怕是幾根模仿自然形狀的線條,還是信手斑駁的色彩組合,亦或是工具的圖案化處理,居家擺設的形式化設計等等等等,無不與心中那種審美期許息息相關。伴隨著審美實踐的逐步深入,經驗的累積逐漸豐厚,在經歷了幾千年的藝術實踐後,美術作品呈現給我們的可謂是洋洋大觀,精彩紛呈,猶如絢爛的自然一樣個性十足。甚至像畢加索這樣不同時期作品完全風格迥異的大師,也能清晰地感受到畢加索獨特的個人風格特點。在這浩如煙海的美術作品中,我們總能自然地感受到:每一幅經典作品都有鮮明的個人特色,看到畫作中呈現出的或激昂慷慨、或沉靜深邃、或神秘莫測或莊嚴肅穆等等感受,彷彿看到了畫家本人,很快就會有一個一般的判斷:什麼人畫什麼畫,這種先入為主的判斷方式有什麼依據嗎?這種“畫如其人”是由什麼原因決定的呢?

王東明——略談“畫如其人”

《閨中巧妝圖》68cmx68cm 2019年 王東明


首先是先天稟賦。

對於悟性的定義一直沒有令人真正信服的答案,常見的解釋是指對事物的感知力,思考力,洞察力,主要指對事物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那麼這些能力的取得一定和知識的積累有著必然的聯繫,可是無數的個案說明那些悟性極高的人,往往是靈光一現,就才思噴湧,甚至並不是經過連篇苦讀後累積出來那份靈感。這就說明一個問題:先天稟賦絕不單單需要書本,還要一份“神助”,而這種迥與常人的稟賦產生的作品往往呈現出強烈的超人能力,或是體現出令人驚詫的視角和觀念,令觀者歎為觀止,需仰視才見。而具有極強個人色彩的信息如同烙印一樣會藏在畫面裡的每一根線條、每一塊色彩裡,這些由點線面和色彩組成的視覺盛宴會引領你徜徉在其中,由衷地產生敬仰之心。藝術家在某種程度上與哲學家和頂級科學家所做的事情近似,而他們都有的共同特點之一就是:迥與常人的悟性。恰恰是擁有了這份悟性才會真正成就了這些大師級的人物,而這些帶有無限光輝的訊息留在了作品中,給後人以啟迪和享受。這是“畫如其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王東明——略談“畫如其人”

《寞》68cmx68cm 2018年 王東明


其次是性格使然。

性格的一般解釋是指一個人對現實的穩定的態度,以及與這種態度相應的,習慣化的行為方式中表現出來的人格特徵。性格的形成由認知、情感和行為傾向三個因素組成,一般在後天形成。但也有這種情況,剛剛出生的嬰兒,他(她)所表現出的性格特點往往各不相同,在態度特徵和意志特徵和情緒特徵等方面都表現不同的性格特點。人一旦性格形成就輕易不會改變,一般會貫穿一生。繪畫創作是一個藝術家灌注全部態度和情感的行為方式之一,常見的藝術家及其作品會融為一體,呈現內外統一的狀態:性格直率而熱烈,他的作品特點一定是熱情奔放的;而安靜靦腆的性格往往傳達出的藝術態度同樣是安靜而優雅的。而有些藝術家表面上是隨和開朗的性格特點,但作品表現出的確與性格完全相反的面貌。其實藝術是不說謊的,往往受社會複雜因素的影響,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下,加上家庭影響和教育的原因,這樣的人會以面具示人,在隨和與平靜的表面下可能有強烈的情感湧動;在張狂恣意的外在行為下也許是安靜而深邃的一顆心靈。當他處於完全放鬆的情況下一定是一種不同的行為表現。如果藝術家是靠真情實感進行創作的,當把情緒、情感和慾望充分宣洩時,其作品一定是其性格特點的最直接反映。這也是“畫如其人”重要因素之一。

王東明——略談“畫如其人”

《秋音》136cmx68cm 2015年 王東明


再者是導師影響。

一般地,大多數藝術家都有清晰的師承關係,由於畫家不能完全左右自己的選擇,拜師或是跟隨某一老師學習總要受其藝術思想的影響,這種藝術風格的近似也反映出他們之間藝術思想的貼近。尤其是徒弟(或學生)帶有強烈的個人崇拜心理,這種相似性就尤為突出,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他們大體屬於同一類型畫家,所謂“人以類聚”,他們在藝術目標、藝術品格、藝術手段和藝術批評等方面都相近。當然,也有不是師承關係的,而在閱讀過程中逐漸被某一類藝術家所吸引,自覺或不自覺地接受了其藝術觀點和風格等等,他們也會不自覺地成為一類藝術團隊。由於受性格慣性的影響,加上藝術家多數是一群真性情並略帶偏執性格的人,所謂的好師父會從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多個方面教化徒弟和學生,自然而然地滲透其全部的人生、藝術經驗,當固化之後會在教化的人心理形成定式,審美判斷和審美需求會形成固定模式。由於每個人生命基因在極微觀狀態下是有很大區別的,每個藝術家都有不同的審美愉悅範圍,這和其自身的生命密碼直接相關,當莫一種(或某一類)藝術風格迎合了自身的興奮點或審美需要,審美判斷和審美過程就會清晰肯定,而審美創作就會與之趨同。這同樣是“畫如其人”的主要原因之一。

王東明——略談“畫如其人”

《書香》136cmx68cm 2015年 王東明


個人對事物的關注度會形成自己作品的鮮明烙印。

關注度是指關注的程度,是對日常生活的關注熱度,是一種思考、學習、交流的行為方式。每個人都有相對獨立和固定的思考習慣和行為習慣,只要沒有強烈的外部刺激都會形成慣性思維,藝術家(畫家)在創作過程中,往往會把自己的關注度當作一個時期的創作母題,這裡不但包括技法的錘鍊還包括利用不同手段和方式進行實驗性探索,直到達到一定成熟度,並在創作中有了審美疲勞,產生了新的疑問和懷疑,或是該關注度下降,才減弱或放棄創作這一母題。而很多的藝術家會把某一類母題進行到底,中間的過程呈現出多樣的狀態,還有一些藝術家會把幾種母題變換著反覆創作,中間的過程也呈現出多樣的狀態。但無論怎樣,個人對某種事物或某一類事物的關注度會形成自己作品鮮明的個性色彩和烙印。這同樣是“畫如其人”的主要原因之一。

王東明——略談“畫如其人”

《思夏圖》68cmx68cm 2015年 王東明


千萬個人就有千萬個面孔和思想,千萬個藝術家(畫家)就有千萬個藝術表現形式,雖說“畫如其人”是一種判斷藝術家風格類型和藝術思想的方法之一,但我們真的希望每一位藝術家們都能充分利用好自己的天賦秉性,完善自身性格的缺陷(有些藝術家的性格缺陷反而是其藝術成就的催化劑),而不要做有損社會的異類。作為藝術家,無論是為師者還是為學生者,都要在內心深處培養出悲憫和大愛之心,靈魂的高度和純度直接會體現在每一幅作品中,在創作之初和創作之後都要想到它的社會意義,藝術家不是救世主,但藝術家是人類靈魂和品格的塑造師之一,我更相信真、善、美才是人類共同的需求,只有在內心主動地塑造自己才會有持久的藝術。

王東明——略談“畫如其人”

《晚夏閒情》116cmx68cm 2015年 王東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