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現代戰機去和二戰戰機打會不會因為太快了反而很難打(不用對空導彈的情況下)?

渣渣10086


假設一公里為機炮射界,做小學追擊問題。

作為防禦方,現代超音速飛1600沒問題,螺旋槳飛800很累了。要擺脫螺旋槳飛機的射界,只需要1/800小時,也就是4.5秒。如果瞎了眼的飛行員從螺旋槳飛機身邊略過,後者也只有4.5秒攻擊時間。

作為攻擊方,假設發現距離為9公里,超音速飛機需要1/100小時將螺旋槳飛機納入射界,也就是36秒。

因此,瞎眼的超音速飛機也只有4.5秒的危險時間,而螺旋槳飛機只要36秒的疏忽就被意外攻擊。速度快瞄不準?打了就跑,總有運氣好的時候。


味冷


這是不對稱的打法,螺旋槳戰機的特點是低速高機動,噴氣機的特點是高空高速。真要打起來只能揚長避短:即螺旋槳戰機在超低空,如有峽谷地形更好,避免中高空和噴氣機糾纏,利用地形躲避噴氣機俯衝攻擊。

噴氣機有火控,速度優勢但如果在峽谷這類複雜地形,速度快反而是劣勢,稍微躲避不及就可能撞機,俯衝攻擊超低空目標也只有短短几秒,如不及時拉起也可能墜機。如果噴氣機降低速度獲得更多的射擊窗口,則螺旋槳戰機可利用機動優勢尋求射擊時機。 所以最好情況下,螺旋槳戰機在超低空利用地形躲避噴氣機攻擊,避免進入中高空被噴氣機吊打。待噴氣機耗完燃料和彈藥後飛走後求得生存。

一架正常的噴氣式,無論爬升率、回轉半徑等都是螺旋槳無法想象的,就算位置不利,迅速拉起迴轉很容易就回到後方攻擊位置,都忽略那些高機動的推力矢量技術發動機,拉起瞬間懸停換到攻擊位置,還有頭盔瞄準具,計算群架都沒怕過,就算炮彈打光了也可迅速撤離,螺旋槳連尾焰都看不到。

那還打啥?空戰的目地是啥?制空權啊!為什麼要制空權?因為要為掩護空對地和對海目標打擊啊。現代戰機用和那些老掉牙的戰機空戰嗎?根本就打不著啊,繞圈跑都追不上啊。既然不會碰上碰上了也打不到那還空戰啥呀?掛航空炸彈該去炸啥就去炸啥就完了。

忽略了現代戰機最大優勢雷達火控通信數據鏈,先於敵機發現有利於佔據有利攻擊位置,現代飛機都是計算機計算彈道提前量都是算好比人腦更加精準,通信數據鏈有利於相互配合攻擊。

戰鬥機作戰,最重要的是搶佔攻擊位,所有的機動性,爬升率都是為這個服務的,你只要搶在對手前佔據對手的後半球並可以阻止對手反搶佔,那你就贏定了,擊落對手只是時間問題。對於現代戰機而言,其機載雷達可以遠距離就發現二戰戰鬥機,而憑藉高爬升率,高加速性能,現代戰機可以很輕鬆的就佔據高度和速度優勢。也就是說,現代戰機和二戰戰機兩者之間,在什麼地方,什麼高度,什麼時候發動攻擊是掌握在現代戰機手上的。


歷史深度揭秘


實際上戰機永遠的追求都是更高更快更強。

在二戰末期,美國的b29戰略轟炸機在日本上空猶如無人之境,原因就是b29的飛行高度高達1萬米,而大多數螺旋槳戰鬥機的最大飛行高度也就七八千米。日本只能乾瞪眼挨炸

並且在歐洲戰場上me262把美國的p51戰鬥機吊起來打,的確me262也被幹掉不少,但是被幹掉的me262,要麼是剛起飛,要麼是還在機場上待著,被高速俯衝下來的p51幹掉,毫無還手之力。


me262的機動性可以說是相當不咋地速度方面也不用說了吧.....現在找出來的不能超音速的戰鬥機難度都有點大




至於機動性,要不你找一個能眼鏡蛇,或者說落葉飄的螺旋槳戰鬥機出來?

所以說現在的噴氣式戰鬥機到二戰農藥機那就是輕鬆加愜意。

首先雷達開機發現敵機接著俯衝下去,來一梭子,然後甭管打中沒打中拉昇。

螺旋槳飛行員: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幹嘛?這周圍什麼也沒有啊。(也看不到1萬多米的高度。)



然後飛行員表示不知道為啥,我剛才好像看到什麼東西閃過去了?

噴氣式戰鬥機打螺旋槳的需要的僅僅就是bz,一擊不中拉起走就得了。

反正螺旋槳也沒有還手之力。

當然,現在噴氣式戰鬥機的那個備彈以及機炮數量實在是有點寒磣....

但是你要明白有一個東西叫做機炮吊艙。


嘯鷹評


不會。

如果只使用機炮的話,現代戰鬥機能輕易擊落二戰戰鬥機。

因為拜空氣動力學技術的進步,現代戰鬥機都具有良好的低空飛行性能。

現代戰鬥機不僅推重比高,還普遍具有機翼前緣邊條、前緣襟翼或縫翼、機翼錐形扭轉等提高低速飛行操控性的裝置和設計,能保證較低的最小安全飛行速度。

放下前後襟翼以大迎角姿態飛行時,F-16的最小安全飛行速度是333公里/小時,F-15是240公里/小時,這個速度普遍低於二戰戰鬥機的正常飛行速度,所以現代戰鬥機與二戰老爺機能在航展的“傳承飛行”表演中毫無困難地編隊飛行。

既然編隊飛行毫無問題,那麼在機炮空戰空,現代戰鬥機也能毫無懸念地擊落二戰戰鬥機。現代戰鬥機飛行員擁有太多戰術選擇了,速度要快則快要慢則慢,無論是跟在二戰戰鬥機尾後射擊,還是打了就跑的俯衝攻擊,現代戰鬥機都能輕鬆勝任。一次通過沒擊中,還可以高速脫離進行第二、三次射擊,此時陷入打不過跑不掉境地的二戰戰鬥機飛行員的內心一定是奔潰的。

在現代戰鬥機面前,二戰戰鬥機的表現恐怕比偵察氣球好不了多少。2016年1月26日,一架印度空軍的蘇-30MKI戰鬥機用機炮擊落了一個飄入印度領空的商業氣球,瞄準後進行了兩輪射擊,在消耗了97發炮彈後就將目標擊落。

其實與機炮相比,使用紅外製導空空導彈攻擊二戰戰鬥機反而更加困難。

因為二戰老飛機在飛行中產生的紅外信號較低,機尾也沒有發動機尾噴管,其主要紅外輻射都集中於前機身兩側的發動機排氣管,較低的排氣溫度很難被導彈的引導頭鎖定。


新防務觀察


狗鬥不是因為你的飛機機動性能好,而是因為你傻。

如果限制空域範圍,規定噴氣式戰鬥機不得脫離對方目視距離,這樣的話,噴氣式轉彎半徑要大得多,翻轉性能確實不如螺旋槳戰機,近距糾纏格鬥比較吃虧。

但憑什麼啊?先進為何要遷就落後?

記得二戰末期橫空出世的德國Me262嗎?其實這傢伙發展尚不成熟,航程短故障率高,但一招鮮吃遍天,Me262憑藉速度優勢,經常能夠搶佔攻擊位置,不利時也能有效脫離然後重新進入戰位,打號稱二戰最好戰鬥機的P51“野馬”跟殺雞一樣。


二戰後噴氣式也不是沒有擊落過螺旋槳,比如朝鮮戰爭初期朝鮮是有空軍的,但他們的螺旋槳飛機輕易被F84F86秒殺,毫無還手之力。因為這屬於降維打擊,沒什麼可炫耀的,所以大家知道得不多。

另外,朝鮮戰爭中志願軍空軍曾用拉11螺旋槳驅逐機擊落F86,但這屬於特例,是在大混戰中拼命還擊取得的戰績。當時中國還裝備拉11,是因為窮用不起全米格15,而不是說螺旋槳有什麼優勢。


真正鱷魚不哭


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戰鬥機就是四代機(我軍方劃代標準,按照俄羅斯標準稱為五代機),定型、服役的一共只有四款:美國的F22、F35,我國的殲20,俄羅斯的蘇57(殲31距離定型還有段距離,不考慮)。從世界範圍內來看,當家主力仍是三代、三代改進型戰鬥機,就以三代機及其改型為例。


現代戰鬥機,即便是不使用空空導彈,僅使用機炮(航炮),也能輕鬆將二戰期間的那些老爺機擊落。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現代戰鬥機都具有非常優異的低空飛行性能。換句話說就是,低速飛行操控性相當好,再加上現代戰鬥機擁有的速度優勢,可以說是碾壓二戰期間的那些老爺機——現代戰機是“想戰就戰,想走就走”,二戰期間的那些戰鬥機,根本毫無辦法。

現代戰鬥機,相比二戰期間的那些戰鬥機而言,不僅是速度快,而且還能很慢。現代戰鬥機能夠在航展中與二戰期間的“老爺機”進行編隊飛行、表演,如蘇27、F15等戰鬥機的機動性範圍是400—900千米/小時,簡單說就是:這些現代戰鬥機能夠在這個速度範圍之內確保戰鬥機的機動性,最高能夠拉出9G的過載(戰鬥機不同,這個數值也不相同,因為各戰鬥機的性能不同),能完成各種機動動作。



現代戰鬥機的最小安全飛行速度還要遠低於這個範圍的最小速度,就拿F-16來說,它的最小安全飛行速度是333千米/小時,這比二戰戰鬥機的正常飛行速度還要慢。1942年7月27日,德國試飛了世界上第一架噴氣式戰鬥機“梅塞施密特”-262。1944年秋,“梅塞施密特”-262投入戰場使用。也就是說,二戰期間的戰鬥機主要是些螺旋槳式戰鬥機,它作戰時的速度在300—500千米/小時範圍內,現代戰鬥機完全可以把速度降到400千米以內。


根據形勢,現代戰鬥機完全可以控制速度達到最佳狀態,如果再採用一定的戰術、戰法,比如選擇“爬升、俯衝、攻擊、撤出”戰術,足以讓二戰期間的飛行員找不到攻擊的目標,只能等著捱打。一次打不下來?沒關係,可以一直重複,直至將二戰的“老爺機”打成“篩子”。這就是利用現代戰機的剩餘能量優勢、機動能力不斷實施攻擊,可以說是掌握著絕對的主動權。所以,根本不存在題主說的這種情況。

對於現代戰鬥機而言,真正難打的是號稱“樹梢殺手”的直升機——超低空、飛行速度慢。題主配的圖片中有我國的殲20,如果題主想問的是我國的殲20,現在還無法確認殲20是否裝有機炮。F22、F35都裝有機炮,它們如果不用導彈,僅憑機炮,也照樣能夠輕鬆把二戰時期的那些“老爺機”打下來。


儒道之主


用現代戰機去打二戰飛機其實易如反掌,根本不存在由於速度太快而無法打的到的問題。

如果用導彈的話,現代戰機普遍裝備有各種空對空導彈,空空格鬥導彈、雷達中距空空導彈、遠距離空空導彈等,藉助現代戰機普遍裝備的高性能雷達,能在遠距離探測到敵機,此時只需發射導彈即可,敵機往往連敵人還沒看到就被擊落了。而二戰老式飛機只有機槍機炮可用,僅能在視距內作戰,在現代戰機面前幾乎就是活靶子。即使不用導彈,先敵發現也是一個巨大的優勢。

即使是近戰格鬥,現代戰機也能輕易取勝。首先現代戰機有著速度上的優勢,如此以來,就會出現現代戰機能隨時去攻擊敵機,但是慢速的二戰飛機根本無力應對,追都追不上,只能被動挨打,迎來現代戰機一輪又一輪的機炮掃射。而冷戰中一些戰爭的空戰中,高達70%的空戰勝利是佔有速度優勢的,這在二戰中也是如此,速度一直都是戰機的一項關鍵性能數據。

不過對於戰鬥機是如此,但是對於一些其他飛機而言就不太合適了。現代戰機普遍速度太快,因此在進行對地攻擊等作戰時攻擊窗口時間太短,攻擊效果不好。像在越南戰爭中,美軍雖然有F4、F105等先進的超音速戰機,但是還在使用AD1這種螺旋槳攻擊機,這也是在當時沒有精確制導彈藥出現前不多的解決措施之一。


前沿陣地


現代戰鬥機也可以低速飛行的,很多人認為現代戰鬥機飛的很快,動不動就二倍音速的,二戰戰鬥機飛的慢,搞不好才400-500公里每小時的,但是沒關係,現代戰鬥機依然強調近距離作戰,也有很強的格鬥能力,他們也能擅長亞跨音速或者是中低空低速條件下的格鬥作戰。

現代戰機也可以把速度放低到和二戰飛機並飛。


比如說,現代戰鬥機進行飛行表演的時候,速度就是放的很慢的,不然一眨眼就飛出去幾十公里,觀眾找誰說理去?又比如,現代戰鬥機在空中加油的時候,就把速度放的特別低,以配合大型的螺旋槳式加油機的飛行速度,達到相對靜止。還比如,現代戰鬥機在執行巡邏任務,偵查查證其他國家飛機的時候,往往也選擇飛的特別慢,跟在別人的偵察機附近。

圖為F35戰鬥機使用機炮。


所以,飛得慢不是二戰戰鬥機的優勢,反而是他們最大的劣勢,現代戰鬥機可以依靠渦扇發動機瞬間完成加速,同時爬升率和機頭指向的速度都比二戰飛機更快,別看飛機更大更重,但是發動機的推重比是更高的,能量儲備大,再配合矢量發動機,有些飛機甚至能玩出落葉飄這樣的花活,二戰戰鬥機將會面臨追不上,瞄不準,打不到的尷尬境地。


因此,現代戰鬥機打二戰戰鬥機也是手到擒來,毫無壓力的,不存在說不用空空導彈就打不下來的情況,甚至,第五代隱身戰鬥機中,F22和F35也都還是裝備有機炮的,人類從來都是給最後的格鬥留下空間的,而不是總想著高科技制勝。


海事先鋒


這個問題太腦洞了!不過從這個問題可以引申出一個很有意義的新的疑問——導彈時代之前的空戰到底是怎麼打的?

▲1999年試飛成功的“超級巨嘴鳥”輕型螺旋槳戰機

要是按照各種空戰電影,紀實文學,小說演義的說法,空戰那就是靠纏鬥硬吃對手,雙方對頭交匯後進入雙環戰或者剪刀戰,靠飛機性能優勢去咬對手的六點鐘,靠拉高Yo-Yo掌握射擊先機,咬到對手六點高再開火,將敵人一舉擊落——如果空戰真的是這樣打的,那第二代與第三代噴氣式戰鬥機在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活塞式螺旋槳戰鬥機空戰時還真得上點心,畢竟螺旋槳飛機最小速度也小,轉彎的進入速度與退出速度都小於噴氣式戰鬥機,盤旋半徑也不大,真的纏鬥起來容易佔據內圈優勢,打不下來你也得噁心死你。

但問題是——空戰並不是如上面所說的這麼打的。很簡單,狗鬥這種東西有人把它比作“在電話亭裡貼身開火”,更形象的形容方式是類似短兵器格鬥。根據明確的數據統計,作為比賽形式存在的短兵器格鬥幾乎不存在高手與菜鳥之分,只要進入近身纏鬥戰,即使是高手高手高高手,平均四五次也總有一次要失手——俗話說橫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空戰也是一樣,王牌飛行員如果每次都靠纏鬥硬吃對手,那麼自己馬失前蹄的時刻怕是會很快到來。即使能夠擊落對手,筋疲力盡、能量耗盡地掛在天上,怕不是讓人當靶子打。

因此,空戰超級王牌在空戰中往往是要儘量避免纏鬥的,真正的前導彈時代的空戰戰術中纏鬥也只是很小的一個組成部分。有相關統計數據顯示,超過七成以上的倒黴蛋都是被突然而來的掠襲幹掉的,倒黴蛋裡還有六成左右的人在被擊落前根本沒看到敵機在什麼地方。

因此需要強調一點:前導彈時代的空戰,掠襲才是主要戰術。王牌們都喜歡依託地面引導飛到比敵機更高的位置,甚至直接繞到進攻機群的後面,然後俯衝下來開始虐菜收人頭。一直到越南戰爭時期越南人民軍的空中王牌依然在沿用這種戰術,而且屢試不爽。

因此,現代噴氣式戰鬥機跟老式活塞式飛機空戰的話誰規定一定要進入纏鬥?更好的策略肯定是利用速度優勢拉開距離,然後反覆掠襲並使用雷達引導的航空機關炮開火嘛,都不要佔據高度優勢,直接水平加速來回穿梭就可以了,打起老式飛機猶如砍瓜切菜一般沒毛病。

▲電影《太陽帝國》

拋磚引玉,大家怎麼看?


軍武次位面


你要是讓現代的噴氣式戰鬥機在不使用導彈的情況下去和以前那些螺旋槳玩貼地飛行那樣的低空低速纏鬥,那麼確實不好打,畢竟現在的戰鬥機針對的主要還是跟自己同一級別的高空高速目標,設計之初就沒想過拿戰鬥機去貼地騎臉的,但要是在幾千米的高度玩狗斗的話,那麼現代的空優戰鬥機即便不使用導彈這樣的制導武器,單憑航炮也能把以前那些螺旋槳廢物吊起來打,現代戰機的機動性和先進的火控系統不是二戰那些老古董能相提並論的。

▲現代幾款戰機的包線圖

看一張現代戰機的飛行包線圖,注意看F-16的,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當高度為11公里的時候,F-16的最大盤旋角速度(盤旋角度速度是飛機轉向快慢的指標,值越大,飛機轉向速度越快)出現在0.6~0.8馬赫之間,而當高度為11公里時,此時的音速(即1馬赫)約為298.3米/秒(音速會受到溫度、大氣壓等因素的影響,計算公式為:音速V=331.45(1+t/273.15)^1/2,t為溫度),所以,此時的F-16戰鬥機時速大概在644~859公里之間,如果高度在3000~5000米(螺旋槳戰機的作戰高度)這個範圍的話,F-16的機動性只能更好,再加上螺旋槳飛機的時速在400~500公里之間,所以,也就意味著,F-16單單是兜圈子就能甩那些螺旋槳戰機一屁股灰,螺旋槳戰機別說開火還擊,能跟住F-16不掉隊就不錯了。

▲LCOS相關介紹

然後再來說一下現代戰機上的先進航電系統,現代戰機上通常都會有一個叫做“平視顯示器”(HUD:Head-up display)或者“引導計算光學瞄準器”(LCOS:Lead Computing Optical Sight)的玩意,這種東西是幹嘛的呢?看上圖,注意看這段文字:“...a prediction angle is continually computed and displayed on the Heads Up Display (HUD) as a reticle offset from a fixed reference on the gunsight. ... accounts for ballistic curvature, own motion, and predicted target motion.”翻譯過來大概就是:可以連續計算和預測目標的角度並將其顯示在平視顯示器(HUD)上,作為從瞄準器上的固定參考偏移標線。 ...考慮了彈道曲率,自身運動和預測目標的運動。

▲兩種飛行狀態時的開火簡圖

所以,這個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現代戰鬥機對目標的瞄準、鎖定、開火等一系列操作基本上都是由計算機搞定的,鎖定目標以及確定最佳的開火時間後,飛行員只要跟玩遊戲一樣按下開火按鍵就行了,你們覺得一架二戰時期的螺旋槳飛機在現代火控系統的鎖定之下,能逃得過航炮的打擊?在目標速度那麼慢的情況下,戰機無論是處於高過載或者是低過載的飛行狀態,都能夠對目標進行鎖定並打擊,因此,也就不存在題目中說的因為自身速度太快,反而更難打低速目標這樣的情況,比如上圖所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