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支教10年的德國人:我不想感動中國,只能是中國感動我

在這個世界上,

有人擅於在聚光燈下製造感動,偽裝善良。在中國支教留守兒童10年的德國人:我並不想感動中國

也有人,

選擇默默的付出善良,害怕感動中國。

他就是在中國山區支教十年,卻甘願默默無聞的一位德國人,

名叫——盧安克。

在中國支教10年的德國人:我不想感動中國,只能是中國感動我

1968年出生的盧安克,是一位來自德國漢堡的正統德國人

自中學畢業後他當過工人,做過教練,還自己進修過工業設計。

但在前半生漂泊中,一次來中國的遊玩經歷,

他發現自己似乎很享受跟中國學生在一起的感覺,

漸漸的,他開始萌生出一個關於教育的烏托邦式夢想。

在中國支教10年的德國人:我不想感動中國,只能是中國感動我

說做就做,但現實卻給了他迎頭一擊。

一開始,當他以志願者的身份踏入教育領域時,就遭到了各種難以想象的困難。

幾經碰壁後,2001年,他終於找到了一個能實現自己的地方:

一個位於廣西東蘭縣的貧窮小山村——板烈村

這是一個幾乎與外界隔絕的地方,

沒有水泥路,沒有電話,往最近的縣城都需要坐5、6個小時的車。

而且,村中的人幾乎沒人說普通話,只會說壯語。

但就是這樣一個地方,盧安克不僅呆下來了,

還一呆就是十年。

在中國支教10年的德國人:我不想感動中國,只能是中國感動我

對於這裡的村民來說,盧安克著實是個怪人。

他一個人孤零零的來到這,沒有朋友,沒有家人,

天天穿著一雙舊破鞋到處晃,幫村民們做農務。

更離奇的是,

他要在這邊教孩子讀書,可不拿一分錢工資,

僅僅只需要村民能讓他每天吃上一口飯,

有個破房子睡覺就可以了。

在中國支教10年的德國人:我不想感動中國,只能是中國感動我

但對於這裡的孩子們來說,盧安克卻是他們最好的朋友,最好的老師。

因為這個金髮碧眼的外國人會和他們一起爬樹,一起摸魚,

一起在泥地裡打滾,捉泥鰍。

一些從這個鄉村出來的學生是這麼形容他的:

“他不像個老師,而像個暖男一樣”。

在中國支教10年的德國人:我不想感動中國,只能是中國感動我

但其實,正是盧安克覺得最好的教育方式。

他從不限制住孩子們的天性,也不會引導他們做什麼,

他覺得,“語言很多時候是假的,一起經歷過的事情才是真的。

因為對他而言,

不管是成人,還是孩子,真正的教育,

是‘自己教育自己’‘知道’和‘體會到’是兩碼事。

在中國支教10年的德國人:我不想感動中國,只能是中國感動我

盧安克很排斥當今標準化的教育模式,

反對整齊劃一的校園,反對“讓人心的死去”的教育理念。

在他眼裡,紀律確實是維護秩序的最好方式,

但這並不能用在教育上,因為這是很被動的。

真正的教育,就在於不限制住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作力,

它能夠給孩子們提供一種“歸屬感”的東西,

是天馬行空的創作,也是“玩耍”中生命本身的色彩。

在中國支教10年的德國人:我不想感動中國,只能是中國感動我

在中國支教10年的德國人:我不想感動中國,只能是中國感動我

所以,他除了日常教孩子們讀書寫字外,

基本不說什麼大道理,用與孩子相處的方式,讓他們自己去感受。

“語言是沒有用的,說過了就會忘記,重要的是行動,是去經歷,哪怕他當時不能夠理解。”

在中國支教10年的德國人:我不想感動中國,只能是中國感動我

他一直提倡的理念是,讓孩子們能有一個開放的生活態度。

可對於這些年級還不到15歲的孩子來說,似乎言之尚早。

於是盧安克熬了一個多月寫了個劇本,

和孩子們一起合拍了一部名為《心境》的電視劇。

在中國支教10年的德國人:我不想感動中國,只能是中國感動我

他用戲劇表演的形式將孩子設置在他所營造的情境之中,

在這個情境裡教他們學會開朗、教他們學會如何解決,

學會如何去愛別人和世界。

在中國支教10年的德國人:我不想感動中國,只能是中國感動我

在中國的十餘年,他翻譯過上百萬字的教育論著,

還把自己的理解和研究心得都貼在自己的博客上,希望能對中國的教育提供參考幫助。

但他不曾想到,有人順藤摸瓜的知道了他的故事,

在那時候,他成了全中國最炙手可熱的名人。

在中國支教10年的德國人:我不想感動中國,只能是中國感動我

但對於盧安克來說,這並不是他所期望的事。

每當有記者來採訪,他就會躲在學生家裡,等記者走了,再回到學校。

因為他覺得媒體只會把他塑造成名人,但他不想出名,做名人會影響工作和生活

2006年,盧安克被參加感動中國人物評選,

他嚇壞了,立刻給評選委員會寫信,請求別提名。

他說:我不想感動中國,只能是中國感動我。

在中國支教10年的德國人:我不想感動中國,只能是中國感動我

後來,盧安克接受了一個採訪,採訪人是柴靜

因為柴靜承諾:

“我不會把你塑造成名人。”

在中國支教10年的德國人:我不想感動中國,只能是中國感動我

為什麼盧安克會留在這裡,

因為山在這裡,盧安克就留在這裡。

他沒有孩子,但這裡所有的孩子都叫他爸爸。

他沒有依靠,卻把一輩子,都交給了一座山。

在中國支教10年的德國人:我不想感動中國,只能是中國感動我

這就是一個普通的德國人,

在中國最偏遠的一塊土地上做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