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痠痛僵硬不靈活?這10個簡單的動作一定要堅持做


這四個椎曲是按平行四邊形數學規則形成的,由其輪廓(背側的肌肉、胸肋骨、腹肌及腹內壓的協調壓力維持平衡。


而脊柱內涵之脊髓之椎管、神經根通道之椎間孔以及頸椎橫突孔之椎動脈、椎間之間之椎間盤,穿越均是按正常的椎曲排列組成的椎管、椎間隙、椎間孔及其力線決定其容積、方位的。而椎曲一旦紊亂,其內涵之脊髓、神經、血管則應壓迫而損傷,出現病理改變。

維持椎曲正常靠平行四邊形之輪廓動力平衡,而這動力則為組成平等四邊形輪廓之肌肉韌帶及腹內壓,因此,一切頸腰痛之病因均源於輪廓動力源的損傷,導致失衡引起。而這動力源損傷,多為某一組肌肉韌帶因外傷、受寒或長期單一運動勞損而引起。


今天小編跟大家分享的這套健脊操簡便易行,不需特別場地及服裝,全套做完僅10分鐘,一起動起來吧。


第一式:抱頭側頸式


損傷病理:頸椎側屈、側旋運動,主要依靠頸前外側的前、中、後斜角肌,胸鎖乳突肌和後外側的斜方肌。左右兩側需平衡協調。斜角肌是起於頸椎1~6的橫突前緣,止於第1、2肋骨上。斜方肌起於頸椎橫突後緣,止於肩胛及鎖骨外緣。


如果長期頭頸單向運動(即經常向右或左一方轉動),例如教師上課習慣單向轉身向學生、向黑板,長期坐教室側方的學生或辦公室接待客人長期一方向轉頭等等,可導致斜角肌、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單側勞損(運動多充血,運動少缺血)肌力不平衡,所維繫之頸椎骨出現單側旋轉,鉤椎關節紊亂而引起頸椎病。


防治方法:頸椎中軸位依靠兩側斜方肌胸鎖乳突肌和斜角肌平衡,側頸鍛鍊這兩組肌肉的肌力,使受損者得到恢復,受累者不致損傷,維持或恢復正常頸椎力學平衡。


體操方式:正位、兩目平視,雙手屈肘,兩手掌合攏於腦後,然後將頭頸往一側屈,並稍加壓力,左右側屈各8×4次。


注意事項:側屈時胸廓、腰背,保持直立不動。


脊柱痠痛僵硬不靈活?這10個簡單的動作一定要堅持做


第二式:抱頭屈伸式


損傷病理:頭頸屈伸運動是靠頸前的斜角肌(屈)和頸後頭頸夾肌、項韌帶、斜方肌、肩胛提肌等(伸)。長期低頭或半低頭工作,如閱讀、書寫、司機、電腦、財會、縫紉工、車床工等工種,容易導致伸肌群勞損。特別是項韌帶。該韌帶是頸部最堅韌的骨骼肌韌帶,深埋於所有頸椎叉狀棘突中,起到支撐頭顱重力,維持頸椎正常向前彎曲的曲度以及各頸椎中軸位置的重要作用。一旦勞損,肌力下降,頸椎骨失去中心維繫力,產生旋轉、側彎、出現頸曲紊亂,而致頸椎病。


防治方法:鍛鍊頸部與損傷之伸肌群,維護對頸曲及頸椎中軸的肌力。


體操方式:二目平視,雙手屈肘,雙掌合攏後腦。


第一步:按壓後腦屈頸至下頜抵胸。


第二步:抱頭,雙手略加壓力對抗,使之慢慢抬頭並後伸。如此反覆8×4次。


注意事項:胸背不動,如已有病變,屈伸範圍以不疼痛為原則。


脊柱痠痛僵硬不靈活?這10個簡單的動作一定要堅持做


第三式:虎項擒拿式


損傷病理:頸後之項韌帶及頭頸夾肌肩胛提肌是維持頸曲,支撐頭顱重力的重要支柱,此組肌肉因長期低頭工作而勞損,繼發頸椎紊亂,因此保護此組肌肉,是預防頸椎病的重要措施。


防治機理:此為頸肌自我按摩推拿的方法,可使粘連鬆解,缺血者增加血運,提高肌容積,增強肌張力。


體操方式:直立稍仰頭,雙手合攏頸後,用腕關節拿捏頸後肌肉,並提拔8×4次。


注意事項:掌力要覺穩,不要拿傷皮膚。


脊柱痠痛僵硬不靈活?這10個簡單的動作一定要堅持做


第四式:側頸雙肩松胛式


損傷病理:長期頭頸單向運動(即經常向右或左一方轉動),可導致斜角肌、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單側勞損(運動多充血,運動少缺血)肌力不平衡,所維繫之頸椎骨出現 。


單側旋轉,鉤椎關節紊亂而引起頸椎病;另外長期勞累及風寒外襲,可導致斜方肌、肩胛提肌痙攣、粘連,頸椎力平衡失調。


防治機理:側屈後,可使屈側肌肉鬆弛,伸側肌肉緊張,松肩運動使其各組肌肉起止點到牽拉、抖動,鬆解粘連、恢復肌力。


體操方式:正立、自主側頸,雙手下垂,雙手下垂,抖、搖動雙肩帶胛,先前搖8×2次,再後搖8×2次,上下抖動8×2次。


注意事項:如松肩過程,自感有麻痺者,為已有肌肉粘連,應加大力度。


脊柱痠痛僵硬不靈活?這10個簡單的動作一定要堅持做


第五式:屈頸雙肩


損傷病理:頭頸屈伸運動是靠頸前的斜角肌(屈)和頸後頭頸夾肌、項韌帶、斜方肌、肩胛提肌等(伸)。長期低頭或半低頭工作,容易導致伸肌群勞損。特別是項韌帶。


該韌帶是頸部最堅韌的骨骼肌韌帶,深埋於所有頸椎叉狀棘突中,起到支撐頭顱重力,維持頸椎正常向前彎曲的曲度以及各頸椎中軸位置的重要作用。一旦勞損,肌力下降,頸椎骨失去中心維繫力,產生旋轉、側彎、出現頸曲紊亂,而致頸椎病。


防治機理:屈頸下,使頸背伸肌群和項韌帶緊張,與起止點形成拉力,抖動肩胛以鬆解粘連,改善血運,恢復肌力。


體操方式:正立,低頭屈頸,放鬆,雙手下垂,抖、搖動雙肩帶胛,先前搖8×2次,再後搖8×2次,上下抖動8×2次。


注意事項:抖搖肩胛時,上肢儘量不要擺動。如搖抖時,感到肩胛有不適,說明已有肌肉粘連,可加大搖抖力度及次數。


脊柱痠痛僵硬不靈活?這10個簡單的動作一定要堅持做


第六式:抱肩轉胸式



損傷病理:維繫頸椎椎曲及中軸位之斜方肌、頭頸夾肌,項韌帶均以肩胛、胸椎為附著點,特別是斜方肌,上連頸椎下連上段胸椎,因勞損或風寒損傷,肌力失去平衡,上可導致頸椎紊亂,下可導致胸椎肋胸關節、胸椎小關節紊亂,頸椎旋轉、側彎,可壓迫神經根、椎動脈、胸肋關節、胸椎小關節紊亂,導致支配內臟的神經紊亂,出現心動過速、胸悶、胃脘脹悶等併發症。


另一方面,肩胛骨上部肋骨背部組成胸胛關節,其岡上肌、肩胛提肌、斜方肌,可使肩胛上移,大小岡肌及大小菱形肌(附著胸椎)可使肩胛骨左右擺動。肩胛部肌肉可因長期單一上肢活動或風寒而受損,肌皮缺血粘連,可導致胸椎關節紊亂。


防治機理:運動肩胛內大、小菱形肌對胸椎中軸位的穩定作用(左右平衡),左右轉動胸廓,調節肩胛內肌肉對胸椎的平衡力,糾正胸椎關節錯縫。


體操方式:正立、雙手抱緊兩肩,左右轉搖胸廓各8×4次。


注意事項:轉胸時,儘量腰胯不動。


脊柱痠痛僵硬不靈活?這10個簡單的動作一定要堅持做


第七式:雙胛合攏式


損傷病理:維繫頸椎椎曲及中軸位之斜方肌、頭頸夾肌,項韌帶等因勞損或風寒損傷,肌力失去平衡,上可導致頸椎紊亂,下可導致胸椎肋胸關節、胸椎小關節紊亂,頸椎旋轉、側彎,可壓迫神經根、椎動脈、胸肋關節、胸椎小關節紊亂,導致支配內臟的神經紊亂,出現心動過速、胸悶、胃脘脹悶等併發症。


防治機理:使肩胛後聳,後胸椎合攏,以鬆解大小菱形肌與斜方肌因勞累充血或損傷而粘連,使疲勞恢復,血運改善,損傷修復。


體操方式:正立、屈雙肘提肩,使雙肩往背靠攏,同時作深呼吸以擴胸,反覆8×4次。


注意事項:提肩拿胛時,頭頸不動。如有痠痛感,說明已有損傷,應多做此運動式,以達到自我康復。


脊柱痠痛僵硬不靈活?這10個簡單的動作一定要堅持做


第八式:抱背轉胸式


損傷病理:胸椎與腰椎之間的胸腰部是脊柱運動的樞紐,也即運動胸廓可帶動腰椎。其運動力主要是背闊肌和腰骶棘肌,這二組肌肉可因長期坐位(如司機、辦公室工作等)而勞損,肌力不平衡,導致胸腰椎關節紊亂,產生腰背痛。


防治機理:雙手抱腰背部,以穩定二組肌肉交匯處,轉動胸廓,使之肌力協調平衡,久坐充血可消散,損傷可恢復。


體操方式:正立,雙手轉向背,掌心按壓腰背部,轉動胸廓,左右轉動各8×4次。


注意事項:轉動胸廓,頭頸隨轉但骨盆不轉。


脊柱痠痛僵硬不靈活?這10個簡單的動作一定要堅持做


第九式:摸膝轉胸式


損傷病理:主要是背闊肌和腰骶棘肌,這二組肌肉因長期坐位而勞損、肌力不平衡,導致胸腰椎關節紊亂,產生腰背痛。


防治機理:以穩定二組肌肉交匯處,轉動胸廓,使之肌力協調平衡,加大胸腰樞紐的活動度,使因久坐、久站疲勞缺血之肌肉恢復血運,消除疲勞,已損傷者增加血運,使之恢復肌力平衡。


體操方式:正立,略彎腰,右手觸摸左膝,左手能摸右膝,交替進行,各8×4次。


脊柱痠痛僵硬不靈活?這10個簡單的動作一定要堅持做


第十式:挺胸後伸式


損傷病理:同六、八式。


防治機理:經六、七、八、九式運動後,胸椎左右肌力得到調節,胸椎關節左右鬆解,本式使之關節前後鬆解粘連,錯縫復位。


體操方式:雙手按壓胸背,雙肩往後作挺胸,略伸腰,並同時叫喊“呵”聲,反覆8×4次。


注意事項:挺胸時頭頸及骨盆不動。


脊柱痠痛僵硬不靈活?這10個簡單的動作一定要堅持做


脊柱痠痛僵硬不靈活?這10個簡單的動作一定要堅持做


關於疾病的動作訓練建議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面對面診斷,一切僅供參考,疾病詳情請諮詢醫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