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工筆畫很少選入國展呢?

星月齋主


因為工筆畫看起來比較文靜、內斂,而國展作品要想打動觀眾,必須具備活潑、大氣、豪放、張揚的特點,而寫意畫最能展現作者的真性情,具有灑脫、雄渾的藝術特色,更能使作品傳神,更能體現作品形神兼備的藝術表現力,更能感染觀眾,極大的烘托國展的氣氛。同時,寫意畫更能體現參賽者的繪畫功底,更能展示作者的藝術靈性和天賦。綜上,本人認為國展大多以寫意畫或工筆兼寫意作品入選為多。


龍遊雲海1965


看現在的全國性中國畫展,展出的作品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大尺幅、滿構圖、描繪繁複,國畫風格多,工筆寫意少,所以有人說,現在的畫展,實則是中國畫展;也有人說,國展中的中國畫已經不像中國畫了,更像是宣紙上的油畫、素描,過於追求肌理和視覺衝擊力,草堆的那種工細,幾乎達到了密集恐懼症的地步,雖然大多工筆畫著實下了很大功夫。但如果你拿這類作品去參展,去掉名字題款,我敢保證,連初選也絕對選不上。

為什麼會出現工筆畫很少入國展這種情況呢?

首先這跟國展評選的條件有關,國展的入選條件或者說套路無非幾個,一是主題題材好,這個不多說;二是提倡創新,要有“新意”,有與傳統或以前展覽不一樣的東西,或者是材料,或者是畫法,或者是構圖新穎,有衝擊力,因為每屆展覽組織者都想出新成果;三是如果沒有創新,就要見畫畫的功夫;四當然是圈子熟人關係,作為評委的老師,肯定要先評自己的學生和朋友。

而創作一幅工筆畫要有所創新何其難?所以很多沒有路子的畫家就開始琢磨材料,走“技術派”,在“新畫法”上想辦法,於是拋棄筆墨、宣紙,用各種你根本想不到的材料來弄,最後弄出來的效果還挺好,評委也不知道你是怎麼弄出來的,還以為你有什麼特別的技藝呢;大部分則多在細節上做文章,在造型、色彩上、描繪上下功夫,畫一棵樹的樹葉,用它幾個月或一年的時間來致細打磨,一片葉子一片葉子來雕琢,畫滿整個大畫幅,不信點不亮你評委的眼睛。

所以國展上除了那些和評委老師風格極像的作品外,其他的多是這種類型。所以有那麼多的“高研班”,專門教你如何創作參加國展的作品。

第二個原因是,新生代的中國畫畫家,100%都是經過早期素描、色彩、造型的嚴格訓練,以西畫方法來畫畫,已經成為一種下意識,他們習慣了素描、油畫、水彩,加上畫理和觀念上深受西方當代藝術影響,從藝考到大學,對中國古典文學、書法都不做要求,受這種教育體系出來的畫家,你怎麼能指望開出“寫意”之花呢?很多人轉行畫中國畫,你叫他在宣紙上畫,自然而然就畫成了素描、油畫、水彩,追求肌理,講究視覺效果,只不過是材料不同而已。“新水墨”之所以興起,想必也與此有很大關係。

第三個原因,或許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高水平的工筆寫意畫確實很少,而工筆畫的技法可以通過勤奮努力被訓練出來,要畫好國畫的寫意畫,先得有學問,詩詞歌賦文,有較好的中國傳統文化儲備和學習理解能力,對傳統繪畫也有紮實的基礎,同時最重要的,得有靈性悟性,有特立獨行的人格。你看歷史上的徐渭、八大、黃賓虹、潘天壽等大寫意畫家,莫不如此;張大千的變法也有代表性,沒有他前期的“工”,就沒有他後期的“寫”,大潑墨潑彩。齊白石算是個例外,他主要靠靈性。而現在很多畫家,基本的“童子功”還未練就,就開始“逸筆草草”,上天入地,當然沒有高品味高格調。評委老師與其選一幅被人罵的大寫意,還不如穩妥地選一幅下了“功夫”的山水中國畫。

中國畫的發展方向是工筆化或西畫化嗎?

寫意畫是中國傳統中國畫的精粹所在,強調以書法入畫,用抽象的形式來表現具象,講究神似,體現了中國繪畫的最高境界。因為它具有直抒胸臆,具有瀟灑自然之美,所以一直被中國畫家所推崇。那麼什麼是“寫意”呢? “寫意”作為一個美學範疇至少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對客觀事物的“意”的傳達;第二是繪畫語言具有揮灑自如、平淡率真特質。

有人說,工筆也是寫意啊,宋畫這麼美,不也是工筆嗎?油畫也講寫意呢。沒錯,詩詞歌賦文、雕塑雕刻、版畫漆畫、剪紙瓷畫---任何藝術創作歸根到底都是寫意的,但中國畫的“寫意精神”是有它特定的文化內蘊的,就是宋畫的“工”,也不是現在我們這種刻意的“工”,這個就不討論了。事實上,除了真正的工筆畫家,那些評委也好,入了國展拿到了美協會員的畫家也好,他們除了參加展覽,平常誰還會那樣畫?誰會沒事一幅畫磨它一年?大多數畫家在展覽外,還是在追求那些寫意的、或兼工帶寫的作品,因為這符合中國人的傳統文化審美習慣,也是中國畫傳承、創新發展的需要。

工筆畫要創新,肯定不是越畫越細,越畫越大,越畫越像油畫、素描,也不是越畫越不像工筆畫而還是統歸中國畫,而是越畫越有中國“寫意精神”的畫。所以,工筆畫的潛質攻堅還任重道遠,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啊!

下面:展示一下我毛根發小同學王宣的近作(他有多幅作品參加過首都全國性畫展)








建設者築跡


工筆畫是中國畫技法類別的一種。屬於工整細緻一類畫法,崇尚寫實,以精謹細膩的筆法描繪景物,在中國畫體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至於工筆畫在參展中很少入展,又因為很多現代的侷限性。首先,工筆畫畫的好,並不一定符合參展要求。現在參展都有具體的參展要求,也就是命題參展。並不是繪畫功夫足夠好,有足夠的耐心、細緻的畫工、完美的作品就能參展。其次,元素創新很重要。現在的參展要求並不是單純的比繪畫功夫,比畫工好壞,還要體現時代元素,要有好的創意和創新理念。再次,新時代要用新的繪畫語言來詮釋。時代在變,表現時代的繪畫語言也要變。要用現代的筆墨語言為現代藝術服務。用創新的繪畫特點表現當今社會的特點,謳歌時代!服務社會!

所以,筆者認為,並不是工筆畫不好,很難入展,而是沒有找到能夠恰當表現時代繪畫潮流的契合點,仍然保留了最傳統的筆墨繪畫表現形式。以至於很難跟上當今時代的繪畫潮流,難以在當代繪畫潮流中煥發光彩。

附:第十三屆全國美展部分“金獎”作品及介紹。







大國傳承


因為工筆畫看起來比較文靜、內斂,而國展作品要想打動觀眾,必須具備活潑、大氣、豪放、張揚的特點,而寫意畫最能展現作者的真性情,具有灑脫、雄渾的藝術特色,更能使作品傳神,更能體現作品形神兼備的藝術表現力,更能感染觀眾,極大的烘托國展的氣氛。同時,寫意畫更能體現參賽者的繪畫功底,更能展示作者的藝術靈性和天賦。綜上,本人認為國展大多以寫意畫或工筆兼寫意作品入選為多。


全叔愛生活


要我看來工筆畫入國展是發展的方向。那為什麼以往與目前工筆畫作品入國畫展那麼不容易,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靣:①工筆主要是以寫實為重,但國畫大展主要則重與寫意,這是一種多年來畫介的傳統意識。②工筆畫在大部分藝朮家認為是基礎的部分,創意性低,也就是內涵潤味低。③工筆畫須要相當的時間才能完成,很佔時間,大部分的藝朮家成名後其作品都有了相當的價值,不在願意佔用很長時間來完成工筆畫作品,相對來說收入就少了。比如:齊白石其初也是畫工筆的,成名後為了生活,收入要高些,快些,就改寫意了,但細節細畫主題還是工筆。如蟲,鳥之類等。④當今江湖大師盛行,拿錢買名氣,這類畫家根本就沒有工底,只有名氣,隨意隨手亂畫出作品,但也是名人字畫,其作品價值不非,衝亂了畫界藝朮的本質,美其名曰:朦朧,大寫意也。這類畫家根本不是字畫名人!

總的來說就這幾方面的原因。但工筆畫將來必定會走向市場,也會隨觀念的改變走向輝煌。每個真正的畫師如工筆畫不好,那說明其基礎基本的內涵就沒有,也談不上是藝術家,從古至今,成名大師畫家工筆都是很過硬的,看作品的好壞,首先要看其工筆如何。畫和字是一樣的,書法大家不管寫什麼樣的字體,其楷書寫的都很過硬!所以工筆畫將來一定會走上藝朮畫界的頂峰!


勝民333


首先要講歷史,在過去藝術史是為政治服務的,為君王服務的,畫什麼要經過批准,不能亂畫。

國畫在過去歷史上分為:宮廷畫、文人畫;現在稱呼工筆和寫意。

宮廷畫=工筆

文人畫=寫意

宮廷工筆畫因其為君王繪製,必須非常的細緻,重形,重神是最高境界,比如十大傳世名畫《步攆圖》《五牛圖》《簪花仕女圖》等都是工筆畫作。

但傳承到現在的工筆變了味道,只是一味的追求細緻,追求極致(說白了跟照片沒區別),已經失去了畫畫的藝術美,失去了畫畫的意義。還不如拍一張照片放大來的更好。

寫意畫重神不重形,在過去文人士大夫為了抒發情感而創造,顯得飄逸、豪放,不拘束。宣洩感情,不為欣賞,而為宣洩。所以備受好評!但因其對政治有影響,所以在當時不入流,不受政治歡迎!

1942年延安文藝座談會以後,毛主席提出藝術為人民服務,創造人民需要的,從此以後文人畫(寫意畫)真正興起了,人民隨心創作,備受歡迎,寫意畫進入了鼎盛時期。

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寫意畫最能體現這一點,最能表達心聲,也是藝術的精髓,自然備受關注,自然參展的主角!


藝術啟迪智慧


個人認為看現在的全國性中國畫展,展出的作品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大尺幅、滿構圖、描繪繁複,工筆多,寫意少,所以有人說,現在的中國畫展,實則是工筆畫展;也有人說,國展中的中國畫已經不像中國畫了,更像是宣紙上的油畫、素描,過於追求肌理和視覺衝擊力


天網大師


關鍵是要看是誰畫的,徐悲鴻用工筆畫幾匹馬看看,張大千用工筆畫一副山水看看,齊白石用工筆畫幾隻蝦看看,這些人用工筆畫出來的畫都會選入國展!


坐井觀天象33


這個說法錯了,恰恰國展上得最高獎的都是工筆畫,為什麼呢?每個評委其實心裡都想寫意得個獎,但是,所有的寫意都達不到他們想要的樣子,因為中國畫,一脈相傳下來,都沒什麼風格,換言之,就是格調不高,最後選來選去,覺得工筆畫整體也還行,造型也不錯,要表達的東西也表達啦,沒什麼瑕疵。最後就乾脆選工筆畫作最高獎啦!


凸筆


看現在的全國性中國畫展,展出的作品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大尺幅、滿構圖、描繪繁複,工筆多,寫意少,所以有人說,現在的中國畫展,實則是工筆畫展;也有人說,國展中的中國畫已經不像中國畫了,更像是宣紙上的油畫、素描,過於追求肌理和視覺衝擊力,如下圖第十二屆全國美展中國花鳥畫作品《五更月》(216cm×174cm),草堆的那種工細,幾乎達到了密集恐懼症的地步,著實下了功夫。如果你拿上面這幅吳昌碩的作品去參展,去掉名字題款,我敢保證,連初選也絕對選不上。

還有下面這幅同樣是第十二屆全國美展中國山水畫入展作品《大壑幽深》,尺幅同樣巨大:229cm×190cm,那種山石的肌理清晰可見,極具視覺衝擊力,但你要說是中國畫,很多人打死也不信。

如果你把下面這幅黃秋園的山水畫拿去參加現在的國展,估計還沒到評委手裡,就被第一批助手工作人員丟到了垃圾桶,因為看上去亂糟糟的,一點也不美,完全沒有亮點。黃秋園的畫據說當年拿去地區一級的展覽,評委沒有一個看上,何況現在?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首先這跟國展評選的條件有關,國展的入選條件或者說套路無非幾個,一是主題題材好,這個不說;二是提倡創新,要有“新意”,有與傳統或以前展覽不一樣的東西,或者是材料,或者是畫法,或者是構圖新穎,有衝擊力,因為每屆展覽組織者都想出新成果;三是如果沒有創新,就要見畫畫的功夫;四當然是圈子熟人關係,作為評委的老師,肯定要先評自己的學生和朋友。

而創作一幅畫要有所創新何其難?所以很多沒有路子的畫家就開始琢磨材料,走“技術派”,在“新畫法”上想辦法,於是拋棄筆墨、宣紙,用各種你根本想不到的材料來弄,最後弄出來的效果還挺好,評委也不知道你是怎麼弄出來的,還以為你有什麼特別的技藝呢;大部分則多在細節上做文章,在造型、色彩上、描繪上下功夫,畫一棵樹的樹葉,用它幾個月或一年的時間來致細打磨,一片葉子一片葉子來雕琢,畫滿整個大畫幅,不信點不亮你評委的眼睛。

所以國展上除了那些和評委老師風格極像的作品外,其他的多是這種類型。所以有那麼多的“高研班”,專門教你如何創作參加國展的作品。

第二個原因是,新生代的中國畫畫家,100%都是經過早期素描、色彩、造型的嚴格訓練,以西畫方法來畫畫,已經成為一種下意識,他們習慣了素描、油畫、水彩,加上畫理和觀念上深受西方當代藝術影響,從藝考到大學,對中國古典文學、書法都不做要求,受這種教育體系出來的畫家,你怎麼能指望開出“寫意”之花呢?很多人轉行畫中國畫,你叫他在宣紙上畫,自然而然就畫成了素描、油畫、水彩,追求肌理,講究視覺效果,只不過是材料不同而已。“新水墨”之所以興起,想必也與此有很大關係。

第三個原因,或許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高水平的寫意畫確實很少,不像工筆畫的技法可以通過勤奮努力被訓練出來,要畫好國畫的寫意畫,先得有學問,詩詞歌賦文,有較好的中國傳統文化儲備和學習理解能力,對傳統繪畫也有紮實的基礎,同時最重要的,得有靈性悟性,有特立獨行的人格。你看歷史上的徐渭、八大、黃賓虹、潘天壽等大寫意畫家,莫不如此;張大千的變法也有代表性,沒有他前期的“工”,就沒有他後期的“寫”,大潑墨潑彩。齊白石算是個例外,他主要靠靈性。而現在很多畫家,基本的“童子功”還未練就,就開始“逸筆草草”,上天入地,當然沒有高品味高格調。評委老師與其選一幅被人罵的大寫意,還不如穩妥地選一幅下了“功夫”的工筆畫。

但這樣畫真的有意義嗎?長此以往,難道我們真的就不需要中國寫意畫嗎?中國畫的發展方向是工筆化或西畫化嗎?

寫意畫是中國傳統中國畫的精粹所在,強調以書法入畫,用抽象的形式來表現具象,講究神似,體現了中國繪畫的最高境界。因為它具有直抒胸臆,具有瀟灑自然之美,所以一直被中國畫家所推崇。那麼什麼是“寫意”呢? “寫意”作為一個美學範疇至少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對客觀事物的“意”的傳達;第二是繪畫語言具有揮灑自如、平淡率真特質。

有人說,工筆也是寫意啊,宋畫這麼美,不也是工筆嗎?油畫也講寫意呢。沒錯,詩詞歌賦文、雕塑雕刻、版畫漆畫、剪紙瓷畫---任何藝術創作歸根到底都是寫意的,但中國畫的“寫意精神”是有它特定的文化內蘊的,就是宋畫的“工”,也不是現在我們這種刻意的“工”,這個就不討論了。事實上,除了真正的工筆畫家,那些評委也好,入了國展拿到了美協會員的畫家也好,他們除了參加展覽,平常誰還會那樣畫?誰會沒事一幅畫磨它一年?大多數畫家在展覽外,還是在追求那些寫意的、或兼工帶寫的作品,因為這符合中國人的傳統文化審美習慣,也是中國畫傳承、創新發展的需要。

我就認識一位這樣的北漂畫家,花了幾十萬參加各種“高研班”,每幅創作都經過“導師”指導,精心打磨,每幅畫的特點都是“滿”“密”“細”“大”,一幅畫一般要畫三個月以上,有的甚至一二年,功夫不負有心人,十年間他有七幅作品參加了各種國展,終於如願加入了中國美協,但之後他迅速轉身,回到了原來他畫得比較舒服自在的寫意花鳥畫,再也不畫那種風格的畫了。

中國畫要創新,肯定不是越畫越細,越畫越大,越畫越像油畫、素描,也不是越畫越不像中國畫,而是越畫越有中國“寫意精神”的畫。

怎樣才能畫好寫意畫?著名中國畫史學家陳傳席認為,首先,古代詩詞得學,文言文得會,傳統著作得讀,書法也得會。寫意畫家如果不懂書法,永遠也畫不好,繪畫格調也上不去。可以說書法功底有多深,繪畫格調才能有多高,黃賓虹、齊白石、潘天壽,一個都不例外。中國的寫意畫,如果有所謂捷徑的話,那就是練字。對書法和繪畫的力氣至少應該下得平均,特別是在學習階段。

有關機構也可以在這方面做一些事情。據我所知,其實還是有好些不錯的寫意畫家,但是他們反而不會參加全國美展,他們覺得參加一兩次就可以了,沒有太大的熱情持續參加。所以美協如果能動員這些優秀的畫家來參加畫展,真正地畫幾張好的寫意畫來引領全國美展的審美導向,也是個不錯的辦法。

你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