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企業家如何做好財產保全和善用稅收政策?


2020年開局,新冠病毒的來襲不僅讓大家過了一個特別的春節,還為市場經濟蒙上了一層灰色,2020經濟會受到怎樣的影響?投資又該怎麼做?自己的企業該如何渡過難關?對此,第一經濟聯合戰略合作單位——宜信財富為您奉上財富夜話“投資7日談”特別節目,7日連播,每晚20:00點,各行業專家為您送上疫情下的投資分析。以下,宜信財富全國市場部副總監劉駿對話宜信董事總經理、家族傳承業務負責人孔繁順,為大家帶來的主題為“疫情之下,企業家如何做好財富保全和善用稅收政策”的精彩分享。大家也可以掃描下方海報中二維碼下載APP在線收看完整內容。

疫情之下,企業家如何做好財產保全和善用稅收政策?

No.1財富保全

Q1:最近疫情肆虐,牽動著很多企業家的心。餐飲龍頭企業都發出了挨不過三個月的準備。中小企業主,現在都對自己的企業生存問題懸心不已。去年中美貿易戰難倒了一批企業主,今年新冠疫情更是他們雪上加霜。這也提醒了我們企業主客戶們,在今天這個不確定性的社會,做好企業資產和家族財產分離的必要。關於這一點,您對我們的企業主客戶們有哪些建議?

孔繁順:

你提到餐飲,是其中一個縮影,西貝率先刷屏、對於呼籲zf和企業家同仁的幫助、起到了很好的帶頭。


各位是否有感覺,最近家裡有點亂?至少我家是這樣的,因為阿姨被困在老家出不來,我們不敢也找不到新阿姨,只能自己買菜做飯搞衛生。對於一個家庭,可能僅僅是手忙腳亂一陣子,全國有3千萬家政從業人員、70多萬服務企業,疫情對於背後的企業主,可能會導致血本無歸甚至破產。整體而言,涉及到必須面對面提供服務、或者人群線下密集型的業務,都受了直接衝擊。從餐飲到旅遊,從製造業到進出口,企業經營壓力非常明顯。前幾天,北大清華合作出了一份企業家調研,顯示,按現在的情況發展,34%的企業,只能維持一個月,50%的企業還能維持2到3個月,另外只有不到10%的企業能維持半年以上。很多人都覺得,這短短兩三週,跟做夢一樣,噩夢。


這是直接影響,間接的還難以估量,包括這些產業的上下游。還有一類企業,之前通過股權融資獲得了充分現金流,抗災能力還挺強。但股權融資經常會伴隨對賭條款,例如對於經營業績和增長幅度、上市時間等設置一定目標。如果企業因為疫情摔了跟頭,即使這次能挺過疫情,但是將來對賭輸了,創始人可能得以個人資產來賠償。


總而言之,在疫情中直接受到影響的首當其衝是民營企業。這個群體,曾經貢獻60%以上GDP、解決80%以上就業,非常值得尊重。他們在為社會創造價值的過程中,自身也收穫了百億級別的財富,原本是想著怎麼傳給二代三代的,但現在正經歷一場嚴峻的挑戰。好在呢,zf和機構都行動起來,通過不同的方式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我春節前在金融博物館演講,有兩個觀點,第一,要想富過三代,先富過一代。第二,要富過一代,請及時做好家庭資產的統籌規劃。


講個故事:10年前,國美電器的黃總身陷囹圄,供應商逼宮,企業現金流幾乎斷裂。這時他妻子杜鵑女士拿出了幾個億,讓企業度過危機。錢哪兒來的呢?黃總之前每年從企業利潤中拿出一小部分給妻子,妻子將其配置了信託和保險,估計他倆都沒想到,會成為了那個時候最重要的救命錢。這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將家庭資產中,佔比較高的企業資產,逐漸轉化到金融資產,並且設置風險隔離牆。


另外一個是身邊的故事,一位企業家朋友,在企業簽署融資協議之前,安排了一筆資金放在家族信託裡,將他的父母、妻兒以及幾位親戚,設置為受益人。很樸素而智慧的安排。


在這樣的分散配置下,一旦某一部分、例如企業發生危機,至少另外一部分可以讓家人生活無憂,甚至還可以救急企業。


這是個很淺顯的道理,雞蛋別放在同一個籃子裡,要分散風險。


這一週的夜話談論了很多資產配置、投資的事兒,主要是聚焦在金融資產這個範疇。我們把目光抬高些,整個家庭,尤其是在中國,金融資產往往僅佔一小部分,此外還有企業、房產等。我建議資產配置要提升到家庭的層面,權衡好家庭各類資產,包括家族企業、不動產、動產、金融資產等的關係,避免一方獨大,並且通過家族信託等法律金融工具,做好專業的隔離。


世界上最聰明的富豪們,多做了類似的安排,比爾蓋茨先生在微軟上市後,就有序的減持自己的股份,轉換到其他資產例如私募股權和公開市場投資。多年來不管微軟股票漲跌,穩坐世界首富前五。類似的道理,在疫情之前,已經設了家族信託、配置於其他資產的企業家們,現在肯定是多了一層防護罩。


各位最近跟家裡人得呆在一起的機會很多,趁此時呀,大家不妨多思考這個問題,而且馬上行動起來。


Q2:財富多元化是高淨值人士,特別是企業家,跨越經濟週期,避免突發災難造成的對家族財富造成致命打擊的最有效的方式,而多元化的財富也意味著複雜的多資產類別,如何才能把各種類別的資產都能做好保護和傳承安排?

孔繁順:

是的,資產類別越多,資產的保護和傳承就越複雜。如果是在海外,就會相對容易的多,因為用於隔離、傳承的工具很多,配套的法律、稅收制度也很成熟,無論是金融資產、公司股權還是房產都可以用信託來持有,來做傳承安排,甚至像遊艇、私人飛機、藝術品、珠寶都可以放入信託裡,因此信託是英美法系國家最流行的、最受歡迎的隔離與傳承工具。也因此,歐美國家的高淨值人士的資產類別複雜程度要遠遠高於中國的高淨值人群。


中國人最喜歡的資產,也是佔比例最大的資產,一般都是房產,如果是企業主,家族企業的股權會佔到家族所有財富的主要部分。而現金類資產,往往在中國高淨值人群的資產佔比裡很小的一部分,往往不超過10%。


而中國的財富傳承工具還不是很完善,特別是缺乏配套的財產登記制度和稅收制度,所以在中國做財富傳承,不能簡單的套用國際上標準的模式,要有符合中國特色的規劃方案,在中國現有條件下,最大化的實現隔離和傳承。


信託在中國目前主要是機構受託人——信託公司,做的營業性信託,我想大家應該也都有所瞭解,目前信託公司做的信託基本上只能以現金類資產為主。雖然也有個別放入股權或房產的案例,先不說成本很高,而且一般都是特例,很難複製。所以,目前營業性信託基本上只能做到現金類資產的傳承,而且由於一些監管、合規、流程的要求,管理操作起來都有很多限制,不夠靈活。


前面剛說過,中國人的主要財富是房產和股權,如果不能幫客戶將房產和股權安排好,其實是沒有真正實現家庭財部配置的規劃。現實中,股權和房產,其實可以用民事信託來安排——在中國的信託法裡明確的規定了,信託的受託人可以是自然人和法人,不是隻有機構才能做受託人,自然人也可以,機構也不是隻有信託公司可以做受託人,其他類型的機構也可以做受託人,只不過按照金融監管的要求,營業性的信託只能是信託公司來做,所以非信託公司設立的信託,就是我們說的民事信託,因此民事信託的受託人不能以營利為目的,是真正意義上的因信任而託付。


民事信託中,找到真正可以信任的人或者機構來當受託人是關鍵,同時輔以嚴密的配套法律文件,實現從制度上有效約束。民事信託需要非常用心的定製和專業的法律安排,可以是各種結構:有限合夥、有限責任公司、股份制公司,都可以根據需要來設立,非常靈活。


我們為客戶進行財富規劃,會根據客戶的資產種類和家庭成員情況,把營業性信託與民事信託相結合,把一部分作為家族安全儲備金的現金類資產放入營業性信託這個保險箱,把股權、房產和一部分需要靈活投資的現金類資產用民事信託安排好,實現不同類別的資產,不同程度的隔離與傳承安排。比如我們最近幫一個客戶設計了家族控股公司模式,通過信託協議和董事會決議相結合,實現對代持股權的控制,並將一部分金融資產也納入公司管理,所有的管理與選任決策都由家族委員會來統一管理,成為客戶自己的家族辦公室。同時,我們也幫客戶預留出一部分現金類資產放入信託機構設立的家族信託,作為家庭保障和子女教育的基金。未來隨著家族辦公室部分的資產不斷增加,將會注入更多的現金類資產到家庭保障和子女教育基金裡,實現動態的流動管理。


在這裡要特別多說一句,對於由於各種原因,之前做了代持或未來打算做代持安排的,通過民事信託來安排,會更安全也更合規。

Q3:對於家族傳承最關心的話題就是,如何將財產給到我想給的人,而又不被外人侵佔。比如很多企業主,只想把錢給到、兒子和女兒,又不想給到兒媳和女婿。關於這一點,您有什麼好的建議呢?

孔繁順:

這要說到家族信託的一個特色功能,定向傳承。在信託、保險、遺囑這三大傳承工具中,定向傳承是家族信託靈活度最高的。


家族信託還有另一個功能,分配靈活,可以把分配條件提前寫到信託合同或醫院書裡,觸發後會由受託人執行。


在風險隔離、獨立性的基礎上,再疊加這兩個功能,延伸出豐富的應用場景:

- 婚前財產保護

- 老人和未成年子女關愛

- 後代激勵


額外好處:家族信託應對親戚借錢。為他人做擔保。


盲區:家族信託不支持惡意逼債、逃稅。

Q4:香港的賭王家族,霸佔了過去一年很多熱搜。賭王有4房太太,17個子女。這種家庭關係複雜的情況,在我們企業家群體中其實很普遍。如何在財富傳承過程中,不引起家庭紛爭呢?

繁順:

一般的中國富豪家庭沒那麼複雜。


提示家風的作用,家風與分配機制都要有,而且早做溝通。


同樣一把倚天劍,在滅絕師太手中,和在張無忌手中,效果相差巨大。


林則徐說過一段話,很是發人深省:“後代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後代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No.2二代財商教育

Q5:咱們企業主關心的事情,除了家族財產保護、保持家族企業順利傳承之外,還有一點,他們很看重,如何培養子女的理財能力。在這方面,您有什麼好的建議?

孔繁順:

理財這個事兒,能力的培養我倒覺得不用太花功夫,關鍵要有科學的認知,兩個方面,一是瞭解大致的社會經濟發展趨勢、有基礎的金融知識,二是,具備分散風險、資產配置的意識,基於這兩點,可以找到具備優秀理財能力的機構來提供服務。


你提到這個點,是對於子女能力的培養的一個小部分。子女教育,在我看來,是家庭資產配置最重要的部分,沒有之一。不僅僅是理財方面,更重要的是綜合素質,包括陽光樂觀的心態,學習的能力,協作的技巧。


我們期望,二代是富二代,更是創二代。二代有可能比一代做得更好,因為他們個人的核心競爭力更強。


二代培養要從小開始,通過借鑑國際經驗及結合中國情況,宜信財富傳承學院提出“三大階段六大服務”,致力於打造覆蓋全週期的家族成員培養規劃。


在家族傳承過程中,人力資本、智慧資本都是極為重要的資本,所以我們建議企業家在子女的培養,可以側重以下幾方面。


一是“國際化能力”

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程度越來越高,國際化進程也在加快,世界一體化潮流不可阻擋。既然如此,作為家長,更好的做法應該是順勢而為,通過更多元的優質教育資源,讓孩子去認知和感知世界不同的文化,讓子女能夠通過高品質的求學之路,成為一個真正的世界公民。


二是“金融素養”

我們很多一代企業家客戶是以傳統行業為主,二代要更加善於利用資本,善於用金融的力量和資本的力量。


三是“科技化能力”

二代比一代更懂科技,他們本身是所謂的數字一代。


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也在倒逼企業的科技化能力,相信各位企業家朋友都有切身感受。


未來五年,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與重塑,將會與今天有重大不同,企業家要開始用科學、先進的方式進行二代培養。


四是“價值觀”

大家是否想過一代和二代之間如何彌合代溝,一起能夠心與心相通的交流?我們認為,更為普世、更好的答案是做公益。一代二代一起做好事。


從國外最佳實踐來講,很多二代學金融,學投資都是從影響力投資開始做起來的。影響力投資既是高淨值人群資產配置的重要考量,也是二代開始學習投資的一個較好的進入路徑。


價值觀的傳承應該引起重視,如果一代和二代能夠一起做好事,能夠給二代機會做影響力投資,同時二代接班的時候能夠把企業的社會責任擔當做到位,將會是非常棒的價值觀傳承的紐帶。


No.3如何善用稅收政策

Q6:如果說以上的家企隔離、婚產隔離、避免家族紛爭、子女財商教育,都是家族財富傳承的核心問題的話,那麼還有一個比核心問題更迫在眉睫、是無數人關心備至的話題:稅務問題。你稅好了嗎?稅好了,才能睡得好、睡得香。之前我們說,2019年是中國稅務元年。到了2020年,當我們投資人經過這一年的反覆教育之後,當政策法規越來越完善之後,我們的企業稅和個人稅兩個領域,各自出現了哪些新的挑戰?需要我們企業家客戶們注意什麼?

孔繁順:

非常棒的問題,1月份疫情爆發得非常突然,關於稅務風險的焦點被沖淡了,但大家千萬不能忽視,就在春節前的最後一個週五發佈的一項新的個人所得稅規定,可以說是史上最重磅的高淨值客戶稅收新政,叫做“關於境外所得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公告”,重點是“海外所得個人所得稅”。


我們知道,中國是全球徵稅國家,如果你是中國稅務居民,你需要就全球所有的收入,繳納中國個人所得稅。比如說,某人在海外有房子,把房子租出去,收到了租金,需要繳納20%的中國個人所得稅。某人在海外買賣股票,賺取了差價,也需要繳納20%的中國個人所得稅,還有一些常見的高淨值人士海外所得,例如海外上市之後的減持、固定收益投資的利息、境外收取的工資、離岸公司的股息所得等等,大家千萬不要覺得收入在海外,就和中國個人所得稅沒有關係。


國家是如何知道中國稅務居民在境外所得呢?2018年就開始執行的CRS,近年來國家在不斷完善稅收徵管體系,可能2018、2019,你還沒有感覺,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你把2018年的CRS,和2020年的海外個人所得稅新政拼在一起,才能看到風險,為什麼這麼說?CRS解決了信息不對稱,中國人的海外收入信息很清楚;個稅新政解決了稅務徵收的合法性和操作性,海外收入要納稅已經進一步明確了,拼在一起,2020年,就會成為更大、更實質性的稅務風險調賬。


那麼如何應對呢?身份、信託、保險三大工具,在我們2020年的資產配置指引裡,有非常詳細的闡述,這涉及到稅務居民身份規劃、個人海外所得性質規劃、個人海外所得稅負規劃、個人海外資產架構規劃,是非常系統性的工程,每個情景的解決方案都會有所差異,需要專業人士,在瞭解客戶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精細規劃。


Q7:剛剛繁順講到這個企業稅的時候,我想到了近期很多地方出臺了中小企業扶持政策。這裡面不乏一些稅收優惠。您能否列舉一些例子,然後給我們企業家朋友們一些建議?如何善用這些政策,去為自己的企業謀取一些合法合理的好處?

孔繁順:

我們注意到,近期為快速響應疫情需要,相關部門密集出臺了4項稅收政策,總結起來其實是三個字“減、免、延”。


一是企業和個人的公益性捐助,允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全額扣除。很多人現在都已經行動起來,用公益行動支持疫情防控。大家要注意,具體何種公益行為可以抵扣稅收,是有範圍的,通過公益性社會組織、縣一級以上人民zf及其部門等的捐贈,可以抵扣;直接向承擔疫情防治任務的醫院做的捐贈,也可以抵扣。過往,抵扣是有限額的,12%和30%是個常見的數字。這次是全額扣除。捐贈之後呢,還要取得相應的憑證,這裡有很多細節,需要精細的規劃,把我們的公益慈善,做到效用最大化。


二是單位發給個人用於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藥品、醫療用品和防護用品等實物,免徵個人所得稅。給員工發放的實物,在新個人所得稅法下,是視同工資薪金所得,需要為員工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的,這一點很多人容易忽視;但在疫情下,發放的預防肺炎實物是不涉及員工個人所得稅的,這一點大家可以牢記在心,但是,也要注意,稅收政策提到的是發放“實物”免徵個人所得稅,如果是發放現金,就不符合免稅條件了。同樣的目的,在細節操作處有略微差異,會導向不同的效果,是稅務籌劃的典型特徵,給員工發口罩,不交稅;給員工發現金,讓員工自己去買口罩,要交稅。和上面提到的第一點一樣,如何把我們的公益慈善、員工關愛,做到效用最大化,每個企業都需要一份精細的規劃。


三是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困難行業企業2020年度發生的虧損,最長結轉年限由5年延長至8年。主要涉及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遊4個行業。對此類行業的經營者,可以關注這項政策,結合企業實際加以運用。


各地也都有些特色政策,尤其是重災區,在當地zf網站都能快速查到,也都比較易讀。建議企業一是儘快先自學,二是也儘快熟悉在線辦稅的流程。


另外提示一點,也有些企業可能會在疫情中獲得超乎預期的增長,例如電商、在線教育等,由此帶來增值稅壓力增大。如何規劃節奏,最大限度的爭取稅務遞延所帶來的時間價值,需要針對企業的業務狀況仔細考慮設計到位。


當然,家庭財富的規劃和傳承,涉及法律、稅務等多個專業領域,我們整合了各個領域的一級專家,稍後可以安排專門的時間,跟各位做交流。


今天下午15:00,《宜信財富2020年類固收投資指南》上線,為您全面解析投資中的“安全盲區”!掃碼登錄APP觀看直播!

疫情之下,企業家如何做好財產保全和善用稅收政策?

第1經濟,致力於經濟監測和部門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