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洗手不自覺?一個“偽”物理實驗,“哄”出愛洗手的好孩子

幼年期的孩子由於玩性大,對於細菌或是乾淨這兩種詞彙認知度較低,經常會不管手多髒,也總是拿著吃的就往嘴裡塞。細菌病毒導致孩子經常身體不適的情況在每個家庭中屢屢發生,雖然在生活中媽媽天天嘮叨,然而這種嘮叨也就是媽媽在的時候有效果,一轉身孩子就忘卻到九霄雲外。

如何讓孩子深刻懂得勤洗手的好處成了很多家長頭疼的事情,大多數家長的方法就是嘮叨、言語講述、以身示範。這些方法應用起來需要一定的時間和孩子能夠“聽”進去為前提。

針對這種情況,本文將為各位家長提供一個實用的“偽”物理實驗來讓孩子自覺愛上洗手,家長看完後可帶著孩子做一遍,說不定孩子會愛上洗手。

孩子洗手不自覺?一個“偽”物理實驗,“哄”出愛洗手的好孩子

如何讓孩子懂得勤洗手的好處?一個“偽”物理實驗,“哄”出勤洗手的好孩子

很多家長都會面臨孩子不講衛生的困擾,看到吃的就往嘴裡放,完全沒有勤洗手的習慣,勤洗手這件“小事”可對於孩子來說卻成了“大事”。歸根究底還是孩子不懂得何為病菌,洗手到底有什麼作用,畢竟病菌看不見摸不著,孩子也無法意識到它的危害。那麼,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做個物理小實驗,讓孩子深刻了解勤洗手的好處。

  • 一個“偽”物理實驗:“水張力實驗”模擬洗手的功效

洗手前的實驗:

①首先,家長拿出一個白色的瓷盆子,裡面倒滿水;

②再用家裡的胡椒粉或是其它可模擬細菌的物質灑在水面上,這個過程不要讓孩子看到;

③拿一個硬幣或是石頭放入水中;

④讓孩子在未洗手的情況下,徒手從水中取出硬幣。

結果:孩子在取硬幣的過程中會發現,自己手上會沾滿了模擬的“細菌”,感覺取硬幣時非常“髒”。

孩子洗手不自覺?一個“偽”物理實驗,“哄”出愛洗手的好孩子

洗手後的實驗:

①家長再拿出一個白色的瓷盆子,同樣往裡面倒滿水;

②同樣用家裡的胡椒粉或是其它可模擬細菌的物質灑在水面上,這個過程不要讓孩子看到;

③與洗手前的實驗一樣,也拿一個硬幣或是石頭放入水中;

④讓孩子在用肥皂水洗手的情況下,徒手從水中取出硬幣。

結果:孩子在取硬幣的過程中發現,手一放入水中,模擬的“細菌”會紛紛跑開,取硬幣時非常“乾淨”。

孩子洗手不自覺?一個“偽”物理實驗,“哄”出愛洗手的好孩子

  • 一個“偽”物理實驗:“水張力實驗”的實驗原理

這個實驗的原理是什麼呢?家長灑在水面的胡椒粉由於密度關係會漂浮在水的表面,看上去類似細菌的模型。在洗手前孩子用手去取硬幣的時候由於沒有破壞水的表面張力所以看不到胡椒粉的任何變化;

孩子洗手後由於肥皂中的表面活性劑破壞了水的張力,導致受力不平衡,所以當孩子手一伸進水中就會出現胡椒粉向邊緣收縮的情況。這種現象在不懂物理原理的孩子看來,肥皂水起了趕走細菌的作用。

為什麼要稱這個實驗是“偽”物理實驗?因為這個實驗只是一個假的模擬,病菌也並不是由於張力才被洗掉的。肥皂的運用是與油脂中和反應,去汙效果較好,能夠抑制細菌的繁殖,而不是指殺菌能力強。家長帶孩子做這個實驗目的是為了通過形象的演示“哄”孩子學會勤洗手、養成愛乾淨的好習慣。

孩子洗手不自覺?一個“偽”物理實驗,“哄”出愛洗手的好孩子

  • “偽”物理實驗是一種謊言教育,後期認知修正也不能忘

這個實驗是帶有一定的謊言教育性質,畢竟這個實驗的原理和家長給孩子描述的事實不符。運用這個實驗目的是為了更加形象生動地給孩子演示洗手的作用,

但這個實驗也會讓孩子造成錯誤的認知:肥皂具有殺菌作用,孩子會誤把所有有菌物質都應該用肥皂水洗一遍,如吃的東西,這樣的錯誤認知會產生不良後果。

所以,家長在運用這個實驗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和孩子清晰地闡述肥皂只能用在皮膚清洗上,而不能用在吃喝上。並且在孩子已經養成洗手習慣後,家長要適時糾正孩子的認知,讓孩子明白這個實驗的真正原理以及洗手真正的作用。

孩子洗手不自覺?一個“偽”物理實驗,“哄”出愛洗手的好孩子

除了通過實驗讓孩子自覺洗手,還有哪些方法可以讓孩子愛上勤洗手呢?

由於每個孩子心理需求不一樣,有些孩子可能看到了生動形象的實驗演示,還是不肯乖乖自覺養成洗手的好習慣。針對於這種類型的孩子,家長可以根據自家孩子的性格多想辦法來引導孩子。以下提供了幾個實用的小方法供參考。

  • 孩子定製卡通洗手檯

有一種專門為孩子定製的卡通洗手檯,家長可以把家裡的洗手檯裝扮成孩子喜歡的卡通形象。然後安裝孩子專門用的卡通洗手工具,整個設計完全依照孩子的想法來。通過這樣的設計方式,孩子會慢慢愛上來洗手檯,也就會形成勤洗手的好習慣了。

  • 讓孩子自己選擇喜歡的肥皂

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肥皂的目的等同於讓孩子選擇他最喜歡的牙膏味道一樣

。通過這個香味的引導,能夠讓孩子愛上洗手,孩子也會因為洗手這件事感覺到輕鬆愉快。

孩子洗手不自覺?一個“偽”物理實驗,“哄”出愛洗手的好孩子

  • 心理誘導

家長可以利用孩子的誇讚心理,如果孩子今天自覺地洗了手,家長可以這樣稱讚孩子“今天寶貝真棒,都不用媽媽督促就自己把小手洗乾淨了,媽媽相信我家寶寶以後都會自覺乖乖勤洗手的,將來肯定是個愛乾淨的寶寶呢”。有些孩子通過適當的誇讚,真的會自覺做到勤洗手的好習慣哦。

  • 言傳身教+適當督促

有些孩子可能軟硬不吃,什麼方法都無法讓孩子自覺地養成洗手的好習慣。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發揮言傳身教的作用併為孩子設立規矩強制執行。

比如帶孩子外出遊玩,如果環境中沒有洗手的設備,家長也要隨身攜帶洗手的溼巾,在吃飯前告訴孩子要清潔手了才能吃,並告知原因。家長言傳身教以及適當督促的作用能夠促使孩子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

孩子洗手不自覺?一個“偽”物理實驗,“哄”出愛洗手的好孩子

寶寶在什麼時候應該洗手?

孩子由於愛玩,這個摸一摸,那個拿一拿,所以受傷會有很多肉眼看不到的病菌。“病從口入”這句話在孩子身上屢屢可見,幼年期的孩子由於抵抗力不如大人,一些病菌很容易侵害到孩子的身體。所以在某些場合培養孩子“勤洗手”的習慣非常重要。

  • 上廁所之後要洗手

孩子每次在上廁所之後,家長都要教孩子養成洗手的好習慣。由於衛生間和排洩物中也會有很多細菌,特別是公共廁所,所以孩子每次上完廁所,家長都要監督孩子不能忘記這個步驟。

  • 在吃東西之前要洗手

孩子在每次吃東西之前手都會摸這個拿那個,不僅如此,空氣中到處都有細菌,只是肉眼無法看到而已。雖然這些細菌對孩子的表面皮膚無害,但

吃東西的時候細菌會隨之進入口中,影響孩子健康

孩子洗手不自覺?一個“偽”物理實驗,“哄”出愛洗手的好孩子

  • 在接觸動植物後要洗手

有些動植物身上帶有很多病毒和細菌,如果孩子觸摸過,則手上必然會帶有動植物身上的病菌。不僅如此,還有可能帶有動物的毛髮,所以孩子如果接觸過這些,則一定要在事後洗手。

  • 從公眾場合回來後要洗手

公眾場合人來人往,每個人身上都會帶有不同的細菌,如果孩子在外面玩完回到家不及時洗手,則很可能把這些細菌帶到家中,這樣也會增加孩子生病的風險。

  • 打噴嚏咳嗽之後要洗手

孩子打噴嚏、咳嗽都會噴出大量的病菌,其次還有很多容易導致發炎的物質。打噴嚏捂住嘴巴是為了不講病菌傳染他人,但手上捂住的細菌如果不清洗掉,則更是對自身造成了傷害。

  • 去過帶有病菌的場所後要洗手

如果家長帶孩子去過醫院、防疫站或一些可能帶病菌的場所

,除了要佩戴口罩外,回來了一定要記得及時洗手,以免被病菌所感染。

孩子洗手不自覺?一個“偽”物理實驗,“哄”出愛洗手的好孩子

怎樣給孩子洗手才正確?

給孩子樹立勤洗手的意識非常重要,幼年時期的孩子由於經常喜歡把手放進嘴裡,或是喜歡用手揉搓眼睛等,這些行為都很容易導致寶寶身體不適,大大提升寶寶生病的概率。培養寶寶洗手意識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教會寶寶怎樣洗手才是關鍵,否則寶寶只是象徵性地打溼手,這樣的洗手毫無意義可言。

  • 首選流動水洗手

在給孩子洗手時,儘量選用流動的水洗手,讓整個手充分浸溼。如果用一盆死水洗手則很難把手洗乾淨,因為當孩子把髒髒的手放入水盆中時,水已經變髒了,這樣你再洗也只是去除孩子手上汙垢的作用,而不是抑制病菌的作用。

  • 均勻在手上塗抹肥皂或洗手液

孩子的手心、手背、手指、指縫都均勻塗抹上肥皂或是洗手液,然後讓孩子反覆揉搓雙手及手腕部,這個揉搓的時間應該不少於30秒為最佳。注意在塗抹及揉搓過程中,不要將塗抹的肥皂液或洗手液弄到孩子眼睛或嘴巴里。

孩子洗手不自覺?一個“偽”物理實驗,“哄”出愛洗手的好孩子

  • 用流動水沖洗乾淨

揉搓完成後,再用流動的水沖洗乾淨,直到孩子手上不再有泡沫或是光滑的感覺為止。沖洗時,儘量保持指尖向下,保持手向下垂的姿勢,以免髒水往上再次汙染手臂和手腕。

  • 用個人專用毛巾或一次性消毒紙巾擦乾雙手

洗乾淨後就是擦乾動作了,擦乾時儘量選用個人專用的毛巾或是一次性消毒紙巾擦乾手,不得已的情況下也可選擇自動幹手器烘乾。但如果是在公共場合或是長時間使用的自動幹手器建議不要使用。因為使用人群多的幹手器出風口上同樣會帶有很多病菌。

孩子洗手不自覺?一個“偽”物理實驗,“哄”出愛洗手的好孩子

給孩子洗手需要注意哪些?

洗手也是個技術活,洗得乾淨才有利於寶寶身心健康,洗得不乾淨等於無用功,對於洗手的講究家長們也要耐心地傳達給孩子。下面列出了關於洗手要注意的幾點,供家長們參考。

  • 在孩子某個年齡階段,洗手儘量不用洗手液

某些洗手液殺菌效果強,但洗得時候卻很難將消毒物質沖洗乾淨。如果孩子在自己洗手時過於心急而未沖洗乾淨吃到嘴裡,則很容易導致引起孩子身體健康問題。特別針對於還在口欲期愛吃手的孩子,更是不要用這些化學劑給孩子洗手。

孩子洗手不自覺?一個“偽”物理實驗,“哄”出愛洗手的好孩子

  • 勤洗手不是過於“勤”

勤洗手不是過於“勤”:這個意思是給孩子洗手時不是隔一會就洗一次手。而是在某些特殊的時間培養孩子勤洗手的好習慣,比如吃飯前、上廁所後、從外面玩回來後等。經常性無緣無故洗手反而更容易導致寶寶易生病,而且對皮膚也沒有好處。

  • 洗手的水溫度要適宜

孩子手上的皮脂作用很大,能夠保護寶寶的嬌嫩的皮膚不被曬傷。家長如果經常使用溫度過高的水洗手則很容易損害孩子天然的皮膚保護層。所以家長在給孩子洗手時,水溫不宜過高,但也不要過涼(特別是冬天),控制在35℃最佳。

孩子洗手不自覺?一個“偽”物理實驗,“哄”出愛洗手的好孩子

洗手小貼士之洗手兒歌

這是一首洗手兒歌,家長可在教孩子洗手時帶著孩子一起唱,加深印象哦。

鼓鼓掌,拍拍手,講衛生呀勤洗手;

大家一起來唱歌,互相提醒小朋友;

提醒小朋友,進屋洗,飯前洗;

手背洗呀手心洗,肥皂搓搓來清理;

養成習慣靠自己,習慣靠自己;

拍皮球,畫圖畫,捉迷藏呀,玩遊戲;

回家洗手別忘記,偷懶只能害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