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假如德國,日本,美國,三國單挑,誰會勝出?為什麼?

鄭州提門哥


戰爭打的是戰略戰術,戰爭打的是軍隊意志和人民意志及國家意志,戰爭打的是強大的工業和後勤供應,戰爭打的是天時地利人和。德國和日本會單挑美國,因為德國和日本都與美國有矛盾;德國和日本之間不會單挑,因為德國和日本沒有直接的利益衝突。二戰時,假如德國、日本和美國三國單挑,那麼最終勝出的必然是美國。為什麼呢?一是因為德國和日本的戰略戰術上的失誤太大,二是因為德國和日本的意志是非正義的,三是因為德國和日本的工業生產能力和後勤供應不充足,四是因為德國和日本失去了天時地利人和。戰爭勝利的一切條件德國和日本都不具備,所以德國、日本和美國進行單挑的最終勝利者是美國。

美國在二戰時與德國日本單挑的過程中成為最終勝利者的原因如下:

第一,戰爭是國家之間戰略戰術的較量。德國和日本在戰略戰術上出現了一系列的失誤,這預示了美國才是最終的勝利者。

德國的閃電戰雖然厲害,但那是陸軍的戰術,德國的海軍可沒有以閃電戰摧毀美國海軍的能力。如果德國要與美國單挑,那麼戰爭一定是發生在海軍之間,德國的陸軍是毫無用武之地的。以德國的海軍力量能夠打敗強大的美國海軍嗎?不可能。所以,德國與美國單挑的結果就是美國勝。

日本的海軍雖然能夠以偷襲的方式重創美國海軍,但日本海軍與日本陸軍的矛盾決定了日本不可能將所有的戰爭資源應用於對美國的戰爭。日本一直在北上戰略與南下戰略之間徘徊不定,進攻方向的不堅定必然會導致日本的戰敗。日本如果單挑美國,那麼可能在剛開始會取得戰術上的勝利,但從日本單挑美國那一刻起就意味著日本在戰略上失敗了。弱小挑戰強大就是戰略失敗!

第二,戰爭是國家之間工業生產能力和後勤的較量。日本的工業生產能力和後勤供應能力遠不如美國,所以日本單挑美國會失敗;德國的工業生產能力雖然很強大,但德國的後勤壓力比美國要大,德國單挑美國的後果還是失敗。

日本的工業生產能力遠遠落後於美國,日本生產一艘軍艦,美國就等生產十艘。這意味著什麼呢?這意味著美國有充足的後勤供應,這意味著日本的後勤補充跟不上戰爭消耗。所以,日本必然會被美國打敗。

德國的工業生產能力的確是強大的,比之美國也不遑多讓。然而,資源豐富的美國可以源源不斷的生產工業品,資源貧乏的德國不可能一直開動工業機器;德國要一直開動工業機器就要對外侵略西歐和蘇聯,那德國就不是單挑美國了,德國就是單挑全世界了。也就是說,

德國要單挑美國,就得先單挑歐洲以獲得充足的後勤供應。

第三,戰爭是國家之間意志的較量。日本的侵略意識和德國的復仇主義顯然比不上美國等國家人民的生存意識。正義必然戰勝邪惡!

日本的侵略意識是非常濃厚的,不僅僅是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意識,當時的日本人民也是支持對外侵略的。然而,日本人民的這種對外侵略意識是迫於生活的壓力和政府的洗腦而產生的。而以中國人民為代表的被法西斯侵略的各國人民的反侵略意識是在生存的壓力下產生的。

生活的壓力和生存的壓力相比,哪一種壓力下產生的意識更堅韌?!最終,日本單挑美國會失敗。

德國的民族復仇情緒是非常狂熱的,但以蘇聯人民為代表的被法西斯侵略的各國人民的生存慾望是更加強烈的。德國在一戰後受到了法國等國家的剝削和壓迫,因此德國人民要復仇。需要注意的是,德國人民需要的是復仇,德國人民需要的不是滅絕。所以,德國法西斯的戰爭既會被世界人民反對,也得不到本國人民的真正支持。復仇的火焰並不能戰勝生存的本能!最終,德國單挑美國會失敗。

第四,戰爭是國家之間天時地利人和的較量。日本和德國的資源貧乏且人口不充足,而美國則是資源豐富且人口眾多;日本和德國被世界人民所仇恨,美國則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支持。

與美國相比,日本和德國的資源是貧乏的,資源貧乏的國家是不可能進行持續性的戰爭的。與美國相比,日本和德國的人口是稀少的,沒有充足的人力資源的國家是不可能進行長期的戰爭的。

美國是一個大國,美國不僅是一個人口大國還是一個土地大國,更是一個資源大國。美國這樣一個大國不是哪一個國家短時間內能夠擊敗的,擊敗美國這樣一個大國必須進行持續性的長期戰爭。礦產資源貧乏的日本和德國不能夠進行長期的戰爭,人口資源貧乏的日本和德國也不可能進行持續性的戰爭。所以,無論是日本單挑美國,還是德國單挑美國,最後的勝利者都是美國。

美國人民會支持美國,世界人民也會支持美國;美國人民反對日本和德國,世界人民也反對日本和美國。被大多數人反對的日本和德國是失去了人和,失去人和則必敗!

更何況,美國研製出了原子彈,而德國和日本則沒有。沒有原子彈的德國和日本怎麼能夠打敗美國?!所以,德國和日本單挑美國就是自取滅亡。

總之,假如德國和日本在二戰時單挑美國,那麼最終的勝利者一定是美國。戰爭是人口的較量,戰爭是意志的較量,戰爭是資源的較量,戰爭是工業生產能力的較量,戰爭是戰略戰術的較量,戰爭是天時地利人和的較量。德國和日本無論從哪一方面說都不佔優勢,所以德國和日本無論從哪一方面說都不具備單挑美國的能力


歷史緯度


這個問題簡直棒極了,我來細緻分析一下

首先德國和日本單挑,日本毫無勝算。

無論是工業、國家總產值、軍事科技、軍事指揮、軍隊素質等等多個方面,德國完全碾壓日本。或許大家會認為日本擁有強大的海軍可以跟德國抗衡。這個想法是完全錯誤的。

在那個年代,海軍只是低配版的陸軍而已,無論是現在還是在當時,航空母艦艦載機無論是性能還是續航都遠遠無法同常規的戰鬥機比較,在海對地的戰爭當中,航母艦隊在岸基防禦面前不堪一擊。

德國強大的陸軍意味著日本壓根沒有反打的可能性,如果說日本和德國位置關係就像英國同德國那樣,那麼日本扛不住打。在整個二戰史當中除了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前貿然登陸作戰一次,結果遭到慘敗之後就在也沒有登陸本土作戰了(直到諾曼底登陸)。

英國若不是美國的租賃法案,早就在德國人的狂轟濫炸中投降了,換成日本只會更慘。

所謂陸軍不穩,根基不穩。海軍換到現在的確重要,在當時,只能說勉強的能跟上戰爭節奏,單方面依靠強大的海軍還對抗一個全面碾壓自己的帝國,那是不可能的。

日本單挑美國,日本也是毫無勝算可言

這麼說吧,雖然美軍截獲了日本的密電,贏得了中途島,但是這不是重點。日本即便贏了美國,最後它還是輸。日本後勤能力極為有限,到菲律賓一帶已經超出了自己能力的極限。即便拿下中途島,美國巨大的工業實力。打掉四艘航母,再造出十艘來。日本再這怎突襲也是不可能的。

德國單挑美國需要好好分析了

兩個國家如果中間就隔了一個大西洋這麼大的海域,那麼誰也打不過誰。因為海軍再怎麼強大沒有制空權,美軍是無法登陸德國本土作戰的。

而德國海軍太弱,甚至連護送運輸艦到美國本土的實力都沒有,所以兩國誰也打不過誰,只能看誰先造出原子彈了。

如果美國和德國的位置關係,是德國跟法國的位置關係的話。不好意思了,勝利的天平向德軍傾斜。

主要原因是這麼幾個:

二戰真正講究的是戰略戰術,和軍隊協同作戰的能力。法國在二戰也是能夠碾壓德國的工業水平的(如果德國沒有佔領捷克,兩個工業水平差太多)。換做美國德國人一樣能夠利用全新的作戰方式:閃電拿下華盛頓。

美國看似強大實際上是位置好。眾所周知,美國在二戰中表現出能夠稱霸世界的實力。但是不得不說那隻不過是戰爭沒有發生在本土上。如果發生在本土上,它就和蘇聯一樣,需要大量援助才能取得成功。否則生產力在戰火的摧殘下一蹶不振。

德國軍事科技全面碾壓美國,如果進行到1945年的時候德國還沒有丟掉制空權,那麼幾乎沒有哪個國家能夠抗衡德國的噴氣式戰鬥機。而且如果單挑,德國的核工廠也不會被英國炸掉。那個時候美國已經沒有勝算了。

美軍作戰意志薄弱,蘇聯能夠抗衡德軍。依靠的可是鋼鐵般的意志,絕不後撤,決不投降。美國呢?


前線分析


這個題目估計很多人都會感興趣,我來回答一下。二戰時期,美日德三國單挑,很多人會認為美國一定會勝利,其實德國的實力在美國之上,而且遠遠超過了日本。據資料統計,整個二戰期間,德國總兵力約為1700萬,加上僕從軍超已過2000萬,美國在二戰爆發前僅為38萬,至到1945年才突破1000萬,可見兵力懸殊之大。德國的閃電戰所向披靡,橫掃大半個歐洲,在美國沒有參戰前,單挑英國和蘇聯,絲毫不落下風。號稱世界第一陸軍的法國,一個回合就被打趴下了。德國的實力可見一斑!無論是國家科技,軍事裝備和作戰理念均領先日美。否則,德國也沒那麼大膽跟半個世界去鬥了。如果不是後來美英法蘇盟軍齊攻德國,最終勝負很難預料。說白了,戰爭拼的是綜合國力,二戰時期美日德都不是弱國,如果單挑論高下,我認為最終勝出應該是德國。


簡潔影視


別說德國日本美國三國單挑了,就是德國日本合起夥來,都打不過美國啊。下面那些說什麼德國世界第一的,不知道是哪來的自信,什麼德國民粹給德國加持戰鬥力的,什麼德國人意志堅定,指揮得當,一定能戰勝美國,這種就屬於是非常理想化的思維,忽略了客觀事實,忽略了實力上的天差地別。

打仗打的是啥,不就是綜合國力麼,這點初中生都知道。戰爭第一要素就是實力,沒聽過網上流傳那樣一句話麼“窮則戰術開花,達則給我玩命炸”。那麼,德國、日本、美國,這個是窮是富的排序就是:美國>德國>日本,而且差的還不是一星半點,德國日本加一起,連美國三分之一都比不上。

咱先說說一個問題,很多人熱衷於說的一個問題。說什麼戰爭中最重要的不是武器,而是人,意志堅定、指揮得當就能打贏,然後舉例就是德國一個月打垮了歐洲最強的法國。咱揪著這個問題說道說道。

法國戰役,盟軍144個師,軸心國141個師,兵力對比是盟軍330萬,軸心國335萬。盟軍不到4000輛坦克,德軍2445輛。盟軍3000架飛機,德軍5600架飛機。實力對比上,其實是差不多的,盟軍地面坦克多,德軍天上飛機多。這種戰爭,屬於是實力差不多,這會兒決定戰爭勝負的是指揮官的指揮藝術和軍隊的作風。也就是說,所謂的意志,所謂的指揮,在這會兒才能起到作用。

而美國人來了發生了啥?美國開啟戰爭機器,玩了命的製造武器,然後武器一堆過去,直接平推了。

我們看一下二戰期間的那幾個主要國家的武器生產的對比。先看陸軍,德國人生產的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數量是67429輛,日本是4500輛,而美國生產的是108410輛,蘇聯生產的數量是119769輛。沒看錯,德國生產的數量也就是那點。

再細化一下,德國人生產的坦克總數不到五萬輛,德吹們引以為豪的虎式坦克總共生產了不到2000輛。

然後你再看空軍,那些飛機數量更讓德國人頭疼。德國在戰爭期間總共生產的戰機數量是13萬架,而美國生產的數量是29萬架,蘇聯的數量13萬架,日本只有6萬架。美軍使用B29轟炸日本,使用B17轟炸德國,德國日本壓根連還手之力都沒有,美軍飛機就是這麼肆無忌憚的在德國日本飛來飛去。

海軍方面,咱還用拿出什麼數據麼?日本海軍被美軍打殘了,德國海軍在二戰中幾乎就是個海上游擊隊。而美國呢?一天一艘軍艦、一週一艘航母,實力就在這擺著呢,天差地別。

除了這些武器,就是後勤補給能力上,德國日本照美國也差的太遠了,前線美軍一天一包煙,有可樂咖啡喝,有小蛋糕吃,然後還有大把的餘力去支援英國、蘇聯等盟友,輸送大批物資過去。而德國日本呢?從佔領區搜刮來一大堆東西,還不夠用。美軍大把大把的汽車、貨船的,德軍用騾馬去拉物資呢。

(德軍主要後勤補給方式)

(美軍主要後勤補給方式)

這二戰就是非常明顯的國力取勝,德國打法國打波蘭,玩的就是戰術開花,他的戰術非常值得研究。但是呢,美國來了,坦克飛機都是上萬上萬的造,生產完了一股腦送到前線去,然後盟軍那些人開始:進攻.....進攻.....然後德國就輸了。

你沒過有了這些武器,比德國日本加一起高出去幾個數量級,你還需要什麼戰術麼?直接平推過去不就完事了。


軍武文齋


這要看很多的因素,比如戰爭的環境和雙方民眾的厭戰度等等,假設是在平原戰鬥,我覺得德國贏得可能性是最大的,因為在平原,德國可以快速發揮其閃電戰的優勢,美軍和日軍會快速被德國擊潰。但又如果美國靠時間消耗納粹德國,造出了原子彈又是美國贏得可能性比較大,至於日本可以靠他們的‘板載’衝鋒快速送人頭,直接失敗,總得來說三國的勝率就是:日本<美國≤德國



帝國的某大林


二戰時德國工業發展不錯,尤其坦克在當時稱霸,如果單幹德國第一。美國的經濟工業當時發展速度迅猛,軍工發展好。但美軍軍人的作戰能力欠佳,略次德國,當排第二。日本的軍備和軍人素質高,但部隊數量少,如單幹當排第三。如果核彈包括在內,則美第一,德國第二,日本第三。僅代表個人看法!


用戶劉宏亮


本文作者說的都是馬後炮,但馬後炮也都是在總結經驗基礎上而來,德國、日本、美國都二戰三大強國;此外還有英國、蘇聯、意大利等強國,法國由於早早地選擇向德國舉手投降,儘管保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但卻喪失了二戰強國的地位。
德國,海軍是其最致命的短板,沒有一艘航空母艦,戰列艦、重巡洋艦的規模,也與對手英國海軍相差甚遠,唯有水下上千艘潛艇的“狼群戰術”,一度重創盟軍的大西洋航運線。陸軍非常強大,攻城拔寨,所到之處可謂無堅不摧,儘管機械化水平遠遜英美軍隊,但由於坦克集群作戰理論和實戰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幾乎征服了整個歐洲大陸,但惜敗於遠征橫跨歐亞大陸,國土面積高達2200餘萬平方公里,東西最遠距離達10000公里,南北長約5000公里的蘇聯,強大的德國國防軍兵敗莫斯科城下,折戟斯大林格勒。
空軍,儘管有相當的戰鬥機規模,但自始至終缺乏戰略轟炸機,對英國的大規模轟炸,居然草草收場,未能堅持下去,其實再轟炸一會,英國就頂不住了,丘吉爾即便不投降,也會和希特勒簽訂停火協議;儘管擁有了成百上千架噴氣式戰鬥機,但後期由於缺乏航空煤油,而無法升空進行有效的作戰,終成停在地面上中看不中用的花瓶。日本,陸軍作戰能力非常強悍,得益於個人技戰術性能,槍法精準、拼刺厲害,儘管裝備落後於其他二戰強國軍隊,憑藉不怕死的武士道精神,在殘酷的太平洋奪島戰役中,讓裝備遠在其之上的美海軍陸戰隊死傷慘重。
海軍,日本海軍擁有全球排水量最大的大和號以及武藏號戰列艦,實力僅次於英美海軍,為二戰時期,第三強海軍,其綜合作戰能力,卻遠在英國海軍之上,全殲了英國海軍包括“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在內的整個遠東艦隊;偷襲夏威夷珍珠港,重創美海軍太平洋艦隊,一度稱霸浩瀚的太平洋。日本沒有獨立的空軍,空軍只是依附在陸軍和海軍上的皮毛,稱之為陸軍航空兵和海軍航空兵;與日本似乎差不多,美國也沒有獨立的空軍,有海軍航空兵和陸軍航空兵。
美國,戰前軍隊的實力其實並不強大,美國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全國進入戰時狀態以後,強大的綜合國力就開始顯示出來了,僅二年時間,就建造滿載排水量超過3000噸的弗萊徹驅逐艦175艘,建造了150餘艘航空母艦。此外,美國對二戰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援助了英國、蘇聯、中國等盟國大量的武器裝備等戰爭物資,包括軍用罐頭等口糧,甚至咖啡、糖果、餅乾、巧克力等,讓缺糧捱餓的蘇聯軍民度過了寒冷的1941年冬季,不至於被德軍打敗。
美國的戰爭動員能力非常強大,戰時竟然擁有了將近上千萬人的龐大軍力,數百萬軍人被投入到北非、歐洲和太平洋戰場上,是戰勝日本、德國、意大利的主要軍事力量,全殲瞭如日中天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幾乎全殲了在太平洋戰場島嶼爭奪戰中日本陸軍最精銳的野戰師團。

戰爭的勝負,最終,是綜合國力的較量,而絕非正義與非正義,所謂道義上的東西,二戰的經驗值得重視,對於缺乏資源的國家來說,發動戰爭事實上就是找死。
日本和德國,都是缺乏資源的國家,最終失敗,就是缺乏能源,由於缺乏航空煤油,德國空軍遙遙領先他國的噴氣式戰鬥機,都無法升空作戰,坦克跑一半也沒油了,如果有豐富的能源資源,德國的戰敗,不會來得那麼快。日本的情況,與德國也大同小異,是個資源極度缺乏的島國,甚至綜合實力遠不如德國,竟然也走上了戰爭的道路,聯合艦隊最強的滿載排水量7萬餘噸的大和號戰列艦,只有一半的燃料,沒有回程的燃料,就踏上了一去不復返的航程,最終,被美海軍艦載機的航彈和魚雷所擊沉在日本九州西南50海里處。
綜上,在德國、日本和美國,這三國的如果進行單挑,最終,勝出的仍然是美國,因為美國人口、國土面積、工業基礎、礦藏等資源,遠在德國和日本之上。德國,肯定要比日本強大,日本的資源最為匱乏,日本只能墊底。

國平軍史


二戰期間的戰爭狀態是蘇聯被德國閃電戰打得潰不成軍,得益於美國參戰打敗德國,所以說:單挑美國勝德國🇩🇪。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偷襲珍珠港,麥克阿瑟將軍指揮的美軍住紮在菲律賓被日軍打得丟盔御甲,最後由於蘇聯紅軍100萬人揮師打敗關東軍,才解了美國的危,所以說日本🇯🇵和美國🇺🇸單挑日本勝。德國二戰期間打敗英國,佔領法國。兵臨蘇聯莫斯科城下。日本二戰期間打敗美國🇺🇸,基本上佔領了整個東南亞國家。所以日本和德國單挑沒有可比性,無法取出勝負,算打個平手。


肖定才


元首帶領下吊打其它兩個,就憑元首帶領德國吊打歐洲的戰績,其它兩個國家無論是科技還是武器都比不上德國,畢竟元首當時已經研發了隱形戰機甚至還有毀滅性武器,再加上稱霸歐亞大陸的坦克飛機戰隊


今宵夢散


就像踢足球一樣,三戰二勝嗎?首先被淘汰的是日本。別看小鬼子兇巴巴地橫行中原,單挑不僅打不過美國,也打不過德國。就如那個九七型單兵坦克,在美德坦克面前不過是個兒童玩貝。德國又打不過美國,綜合國力差得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