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真的曾打算歸還中國領土嗎?


列寧真的曾打算歸還中國領土嗎?


在國內廣泛著流傳著一個傳說—— 說蘇聯領導人列寧在位之時其實準備好將沙俄侵佔中國的一百多萬平方公里領土全部歸還中國, 但是因為他本人過早去世,該計劃沒有實施。 斯大林上臺後,全面否定列寧的想法,此事就不了了之了。

筆者很小的時候老爸也這麼向我“科普”,以至於長期以來一直深信不疑。 不過仔細想想。這個說法靠譜嗎?

我們今天就好好來探究下這個說法的源頭—— 該說法也確實也不是空穴來風。 它的歷史事實就是著名的《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對中國人民和中國南北政府的宣言》 因為發表這篇宣言的時任蘇俄“代理外長”叫加拉罕,又被叫做《加拉罕宣言》。


列寧真的曾打算歸還中國領土嗎?

原蘇俄外長加拉罕


前後有過三次加拉罕宣言。 第一次發表在1919年7月25日——客觀的說,在當時,它對中國人是一份非常珍貴的宣言。 “宣佈廢除與日本、中國和以前各協約國所締結的秘密條約”,把沙皇政府“從中國人民那裡……掠奪的一切交還中國人民”——特別還提到把沙俄經營多年的中東鐵路“無償”歸還中國。


列寧真的曾打算歸還中國領土嗎?

彼時的中國東北,注意圖中的鐵路被蘇俄軍事佔領


雖然當時北洋政府對此宣言態度非常冷淡,但是把國內的知識分子們激動到熱淚盈眶,對飽受帝國主義欺凌的國內民眾來說簡直是場及時雨。 此後呢,1920年9月27日和1923年9月4日,加拉罕又先後發表了第二和第三次對華宣言,重申了這一指導思想。但是到具體問題聲調卻變了,例如中東鐵路問題從“無償歸還”變成了“通過兩國建交後續談判解決”,其他方面細節也是如是。 其中的變化頗值得玩味。 我們無法探究作為蘇俄領袖的列寧內心的真實想法。單單從外交辭令的角度來分析《加拉罕宣言》,也大致應該可以發現其中的問題。 其實,到了第三次宣言發佈的1923年時候,蘇俄不僅打完了內戰,甚至已經變身為蘇聯了。


列寧真的曾打算歸還中國領土嗎?

蘇聯的成立


可以說此時繼續向還一直在打內戰的中國示好,更多是擴大自身影響力的考慮了,不需要再考慮條約的執行。 所以我們不考慮後兩次毫無誠意的宣言,單單看看第一次對華宣言——蘇俄一開始提出這個宣言的時候有打算好好履行嗎? 這首先要從1918年3月的佈列斯特和約說起。 雖然蘇俄希望以“不割地、不賠款”的方式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但1918年3月簽訂的《佈列斯特和約》卻是俄羅斯歷史上結結實實的割地、賠款最多的條約,蘇俄被要求割讓一百多萬平方公里領土,並要承認芬蘭、烏克蘭、格魯吉亞的獨立,賠款60億馬克。


列寧真的曾打算歸還中國領土嗎?

俄羅斯歷史上割地最多的條約——佈列斯特條約


割地、賠款、喪權、辱國一樣都沒落下。簡直是場巨大的災難。 但比外交局勢更糟糕的是俄羅斯所面臨的國內局勢。 大家可以看看1919年的蘇俄內戰形勢圖。

簡直可以用腹背受敵,內外交困來形容。 而這個對華宣言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髮表的。 那麼蘇俄是為了撐過困難時期,才被迫發表宣言,用歸還土地和廢除特權來換取中國中立嗎? 顯然不是。因為,當時的中國,不配!

《佈列斯特和約》是同盟國通過死傷百萬的血戰換取的,而且擺出一副你蘇俄願意打下去,我們就繼續讓你出血過多致死的姿態。 反觀孱弱的中國,作為干涉蘇俄內戰的一員,北洋政府敢冒著被協約國制裁的危險去承認蘇俄,與蘇俄做任何交易嗎?


列寧真的曾打算歸還中國領土嗎?

1919年蘇俄內戰形勢圖


而1919年蘇俄許諾歸還的土地,當時全部都屬於白軍佔領狀態(參見上圖),北洋政府有膽量去攻擊當時作為協約國“盟友”的白軍奪回這些土地嗎? 所以即使是在1919年蘇俄最困難的時候發表的宣言,蘇俄也並不打算認真履約,因為它知道它完全沒必要履行,之後蘇俄成長起來之後就更沒必要了。 其實蘇俄敢於做這種需要“割地”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承諾,與其說是拉攏中國,不如說是看準了你北洋政府弱小沒有能力收復領土所以做個外交姿態,表達自己與“帝國主義國家”不一樣,獲得國際讚譽,爭取外交空間。 從後來的效果來看,蘇俄的這個宣言的實際價值遠超它的預期,它沒有付出任何代價就獲得了大批忠誠的各國粉絲。

囉囉嗦嗦說了那麼多,其實歸結起來就是,外交辭令並不是政治家的真情流露,國際局勢講白了就是弱肉強食,與其指望某個政治家的“良心發現”,不如多努力,為自己在國際上多爭取一些話語權。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