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方艙醫院的最後時刻:縱有不捨,仍願後會無期

繼3月9日江漢方艙醫院休艙後,3月10日,武漢市最後的兩家方艙醫院——江夏方艙醫院、武昌方艙醫院也正式休艙,這標誌著武漢14家方艙醫院全部完成使命。

见证方舱医院的最后时刻:纵有不舍,仍愿后会无期

江夏方艙醫院是武漢首箇中醫方艙醫院,在中央指導組專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專家組副組長、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指導下,天津、河南、陝西、湖南、江蘇五支醫療隊戰鬥至今,從2月14日開艙至休艙,這裡累計收治輕症患者564人。在江夏方艙醫院休艙前的最後一天,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進入隔離病區,與醫護人員及患者們共同見證這最後的時刻。

青筍、雞塊、米飯,江夏方艙醫院的隔離病區裡,輕症康復患者趙女士正在不慌不忙地吃著盒飯,不時抬頭看著電視上的新聞。這是她在隔離病區裡吃的最後一頓午餐,桌子上的手機亮著屏幕。2分鐘前,她剛剛發出了一條微信:“正在吃飯,一會兒就走啦!”

见证方舱医院的最后时刻:纵有不舍,仍愿后会无期

和其他還沒有離開的康復患者一樣,趙女士的床邊也放著一個黑色塑料袋,裡面鼓鼓囊囊的,東西看起來不少,要帶走的東西她在吃飯前就已經整理好了。

身邊不斷有穿著防護服的醫護人員走過,趙女士不停地向他們致謝。“我現在心情挺複雜的,盼著趕緊出院,又有點捨不得這些醫護人員。我叫不出他們的名字,戴著口罩我也認不出他們的臉,可一看到防護服就覺得特別安心。”趙女士對記者說。

见证方舱医院的最后时刻:纵有不舍,仍愿后会无期见证方舱医院的最后时刻:纵有不舍,仍愿后会无期

羽毛球館、瑜伽館……在這座體育中心改造成的方艙醫院裡,各個場館仍掛著原來的標識牌。在牌子的旁邊則貼著如“天”、“蘇”等各醫療隊的簡寫符號。場館裡有序地排列著病床,每張床旁都掛著藍色的布簾,多數患者已經出院,空床鋪撤去了床單。

場館的牆面上,除了標語,還專門留出地方貼了不少便箋,像魚鱗一樣疊了一層又一層。最裡面的一層多是醫護人員寫的,為患者們加油打氣,越往外患者的筆跡越多,其中一張寫著,“我出院啦,不捨說再見,謝謝你們的照顧!”

见证方舱医院的最后时刻:纵有不舍,仍愿后会无期

順著螺旋形的臺階下至一層,在各醫療隊醫護人員的引導下,康復患者們正排隊走出隔離病區,走向不遠處的公交車或出租車,這些車輛將帶著他們去往康復點,進行14天的隔離。從大門到車上這段路,他們所帶的物品還要經過4道消毒程序。

下午4點20分,當最後一位康復患者艾女士離開江夏方艙醫院後,場地消毒工作正式開始,大門貼上了封條,江夏方艙醫院正式休艙!

講述:在“方艙”裡也有盎然春意

在離開隔離病區前,輕症康復患者劉阿姨拿著手機,特意拍下了桌上的一束花。“三八”婦女節時,醫護人員特意為患者們採摘了油菜花,插在水瓶中,擺在了患者閱覽圖書用的長桌上。方艙醫院的患者們在隔離病區裡也感受到了盎然的春意。

大約20天前剛被送到這裡時,劉阿姨很忐忑,腦子裡一遍遍在想協和醫院、中心醫院,這家叫“方艙”的醫院在哪兒?到了地方,她才發現眼前的建築分明是座體育中心。

见证方舱医院的最后时刻:纵有不舍,仍愿后会无期

“我沒有見過這樣的醫院,聽大家說還是用中醫治療,我就更聽不懂了。”時間一天天過去,劉阿姨慢慢習慣了這裡的生活:手機充電有充電寶,上網有wifi,和家人的聯繫不受影響;手裡拿著呼叫器,醫護人員在迷宮一樣的隔離病區穿梭,但總能隨叫隨到;隔離病區裡燈光充足,晚上熄燈後,牆上的小燈一直亮著也並不顯得壓抑。到現在她唯一不太習慣的,是中藥的苦味,“但是都說良藥苦口,這段時間經過調理,確實管用!”

劉阿姨說,她捨不得醫護人員的關切,捨不得隔壁床會講笑話的王奶奶,“我文化程度不是很高,我心裡明白方艙醫院是啥了,但是我不會講,就是心裡熱乎乎的。”

见证方舱医院的最后时刻:纵有不舍,仍愿后会无期

江夏方艙醫院,是武漢唯一一家由中醫醫療隊接管的方艙醫院,由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擔任院長。在與江夏方艙醫院道別時,劉清泉脫去了防護服,像是了卻了一樁心事,遠望著宏偉的體育中心感慨頗多。他說,方艙醫院的出現,對此次疫情的控制是起了極大作用的,集中收治的辦法有效控制了疫情的蔓延,阻截了大量患者病情的發展,同時也消除了市民對於疫情的恐慌,這種辦法值得其他國家借鑑。

见证方舱医院的最后时刻:纵有不舍,仍愿后会无期

劉清泉

劉清泉說,江夏方艙醫院剛剛投入使用時,A艙的400張床位立即收滿了患者,後來B艙修建完成也收治了大量患者,在這裡他感受到了很多患者對方艙甚至對中醫的觀念轉變,他們從不理解到接受,再到認可,轉變的過程令人欣慰。在江夏方艙醫院累計收治的564名輕症患者當中,沒有一人從輕症向重症轉化,也證明面對新型冠狀病毒,中西醫結合的治療辦法是完全可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