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石塔建築之瑰寶,比泉州開元寺雙塔早110年,福建莆田龍華雙塔

龍華雙塔,位於福建省莆田市仙遊龍華鎮龍華寺的前面兩側。據《龍華寺志》載,北宋大觀年間,邑人郭勇為母七十壽慶,捐建東塔,並祈求其母八十壽慶時再建西塔,越十載,郭勇果然捐建了西塔。於是,龍華雙塔便屹立在龍華寺前,乞今已有八百九十多年的歷史,比泉州開元寺的東西塔,還早近百年。龍華雙塔2013年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系石塔建築之瑰寶,比泉州開元寺雙塔早110年,福建莆田龍華雙塔


據縣誌記載,隋煬帝大業年間(公元605一618年),有一個姓葉名惟勝的和尚,手持杖錫,從江蘇潤州甘露寺南下,來到仙遊龍華地界,看到寶幢山"煙花蒼蒼,花氣如雲",就在山下結茅為廬住下了。有一天清晨,旭日高懸,而寶幢山上仍然雲遮霧樟,忽然有兩條巨龍從雲霧中翻騰下來,龍嘴裡各銜著一朵鮮豔的蓮花,奉獻給惟勝和尚。

系石塔建築之瑰寶,比泉州開元寺雙塔早110年,福建莆田龍華雙塔


唐武則天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當地百姓在惟勝的草廬舊址上建成了僅有上下兩座廳堂的禪院。唐宣宗大中初(約公元848年),因前有"雙龍獻花"之奇,皇帝李忱賜給寺名"龍華寺"(莆仙話中"花"與"華"同音)。龍華地名由此而來。宋徽宗大觀年間(1107—1110),邑人郭勇為母祈壽,於母古稀,八秩大壽而兩次在龍華寺前捐資興建石塔兩座,以表孝母之心,於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竣工。此雙塔稱龍華雙塔。氣勢雄偉壯觀,構造巧奪天工,在古建築史上可稱奇絕。

系石塔建築之瑰寶,比泉州開元寺雙塔早110年,福建莆田龍華雙塔


  東塔和西塔都是仿木樓閣式建築。經丈量西塔底層八面,每面寬3.7米,塔身正東西外徑為8.8米,正南北同,求得塔身佔地面積為64.5平方米,地下基礎,至少有塔基的三倍以上。龍華雙塔因場地平坦堅實,地質均勻,基礎深而堅硬,寬大又牢固。施工精細,砌築材料粘結緊密,石塊斜扎,主體上下連結整體性強,上輕下重、重心低下。且廊窄(0.7米—0.8米)簷舉較短(1.25米),出盤不大,使整塔隱定性強,塔身小(64.5平方米),塔高44.8米,而地基面積約190平方米。故經受千災萬難而不毀。塔基為須彌座,由石雕力士金剛承託,底層東西兩邊有石雕將軍護門,每層開四門,設四龕,位置逐層互換;各層有石級可通,沿塔簷迴廊,可直達塔頂。塔簷均用石條拼成,呈波浪狀;每個塔稜正對著塔簷浪峰,酷似古樓飛簷,極為壯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