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丰到底有多厲害?

陌夜8繁華落盡


張三丰開創了武當,是武當派的始祖,他的一生非常傳奇,自帶仙風道骨。在金庸筆下更是傳奇,當年張三丰開創武當的原因,是因為一段情。

武當的成就,全因張三丰對郭襄的情。

郭襄於張三丰有恩,張三丰被眼前這個豪爽大氣、為人和善的人給吸引,然而郭襄的眼裡只有那個心沒在她身上的楊過。為了楊過,郭襄選擇遁入空門,並創立了峨嵋派。

面對郭襄的決絕,張三丰對兒女情長心灰意冷,於是也入了空門。張三丰雖然在愛情上失意,但在武學上卻是個奇才,他不僅創立了武當派,還是太極拳的創始人,對於武功心法有一定的造詣。

他雖然行俠仗義,但生平不喜歡攀附權貴,然而歷代皇帝都對他尊崇有加。明清很多皇帝都派人找過他的蹤跡,但卻一無所獲。

那麼歷史上的張三丰到底有多厲害呢?

  • 張三丰的年齡之迷

張三丰在道法上參悟的非常透徹,因此他的年齡至今也是個迷。有人說他長生不老,有人說他修煉成了神仙,不過這些說法都沒有相關記載。雖然張三丰的年齡是個迷,但他還是一個很長壽的人,在金庸的武俠小說裡,他在百歲之時自創了太極拳、太極劍。

一般人到了百年就到入土了,就拿現代人來說,很多人都活不到這麼大歲數。然而張三丰在百歲的時候還能創立武功,可見他傳奇的一生。

對於張三丰的年齡,歷史上的記載還是比較亂的。在清朝咸豐年間《邵武府志》裡邊,舊志中於張三丰是這樣記載的,說他生於宋、封於元,仕於明;然而新志卻是這樣的,說他生於唐,仕於宋,顯跡於歷代,是千年不死的神仙。

不過還有一些相關記載,在李師融所寫的《古今太極拳譜及源流闡秘》中,說張三丰在明代天順二年時去世,死時212歲,但這些記載都還存在疑點。可見,張三丰確實比較厲害,年齡也終究是個迷。

  • 張三丰是武學界的一大奇才

於我們而言,對張三丰的瞭解是在金庸老先生寫的《倚天屠龍記》裡,金庸老先生筆下的張三丰的武功也是出神入化。作為武當的創始人,他不僅武功上乘,還具備一定的天賦。

張三丰因緣際會,得到覺遠大師傳授其九陽神功的心法,被張三丰創立了純陽無極功,這套功法成為了武當派高階的內功心法。就純陽無極功的威立而言,在各派來說,可以算得上是第一的內功心法。

除此之外,張三丰還是太極拳和創始人,太極拳是一種用意不用力的武功,看似簡單,實則是以靜制動、以柔克剛的一種武功。太極拳在多部影視劇中也出現過,比如說《少林足球》中,趙薇飾演的阿梅,就是用太極的手法去接的球。

從這個片段我們可以看出,太極主要是以內功為主,而不是用外力。內功足夠上乘的人才能夠很好的運用太極,足見張三丰在武功方面很厲害。

  • 張三丰由呂洞賓引道成仙


張三丰得道成仙,是由呂洞賓超度的。在福建省省志《閩書》的仙釋卷中有記述呂洞賓超度張三丰成仙的記載,張三丰在家中見到米成酒後,發現是呂純陽所為,便追到山澗小橋邊,張三丰要求呂純陽馬上超度他成仙。

通過張三丰的事蹟可以看出,張三丰在歷史上依舊是個迷。很多人都說他得道成仙,而且在明朝的《邵武府志》的仙捲上,也有有關張三丰成仙的記錄。張三丰於後人來說是迷一樣的存在,他厲害的不只是武功。


大國布衣


首先,老張沒有太直接的和高手過招的描寫,其實真的是沒辦法寫,因為老張在《倚天屠龍記》裡,基本上就是無敵的存在,說幾個側面描寫老張厲害的地方。


第一,武當七俠的武功越高,就越覺得和張三丰差距越大。

這是武當七俠裡武功最高的俞蓮舟說的,說自己越練武功,武功越高,覺得和老張的差距越大。

另外還有滅絕的心理描寫:宋青書說自己劍法天下第二,張三丰第一,給滅絕樂的不行,甚至根本沒想過和張三丰比,能當第二就很開心了。

殺了空性的阿三心理描寫:趁著張三丰受傷,能和張三丰拼個兩敗俱傷,都是轟動武林的盛舉。


第二,真武七截陣。

太極拳和太極劍就不說了,已經甩了普通武學一百條街。

老張創造的真武七截陣,直接把其他武學技能、招式、陣法甩了兩個地球那麼多。

一個人使用,能單挑一名當世一流好手。兩個人聯手,能打兩個;三個人聯手,能打四個……七個人聯手,能打當世六十四位一流好手。

還能什麼武功或者陣法,能比真武七截陣更變態的麼?

所以,真武七截陣到最後也沒有實戰的描寫,因為沒法寫。


第三,就是金庸在寫張三丰的時候,基本上把所有的讚美之詞都給了張三丰。

學究天人、深不可測、震古爍今等等等等——除了老張之外,還真沒第二個人在武學上有這麼多讚美之詞的。


這麼說吧,倚天屠龍記在沒有修訂之前,張三丰實力上的描寫,更加逆天:一個人領著張無忌來少林討要少林九陽功的時候,少林幾個神僧以為張三丰是來滋事的。

這時候有一處少林四大神僧之一空性的心理描寫,大概是:你張三丰再厲害,咱們少林幾千個和尚一起上,你也未必能一個人就把少林挑了……

這就不用多說了吧,在別人眼裡,整個少林寺一擁而上,你老張未必就能贏。


單說武學修為,張三丰絕對是《倚天》第一人。


雙俠李侃史


張三丰有多厲害,我給大家一個參照,和天龍八部中最厲害的掃地僧比較一下,就知道張三丰有多厲害了:


在倚天的世界觀裡,大家都知道張三丰武功卓絕,天下難逢敵手,但眾人之所以敬佩張三丰,稱他為張真人,連明教教徒常遇春都稱他為“仙長”,絕不僅僅是因為他武功高、年紀大,而在於他是開宗立派的一代宗師,他是保護黎民、抵抗韃虜的錚錚鐵漢。一個人,一生只做好事,不做壞事,人格魅力足夠偉大,即便他絲毫不會武功,仍然被人民崇敬。話說回來,張三丰是真正做到了“天下第一,與世無爭”八個字。


掃地僧就是系統機械降神,就是在這個世界觀解決不了的時候突然由外部力量強行解決,關於他的故事沒頭沒尾,根本沒法評價他武學究竟到何種程度,當時他用了幾成功力也不知道,反正就是蕭峰以十成功力轟嚮慕容復掃地僧輕鬆化解,能在蕭峰全力搶救之下在其面前“殺死”其父,擄著蕭遠山慕容博“屍體”就跑蕭峰還沒追上,而且對少林絕技如數家珍、利弊如何,還能一眼看出誰練了少林絕技、怎麼練的,還對逍遙派武功知根知底,在少林寺數十年,只剃度,未拜師(即他是少林寺的人,但不是少林派的),謎一樣的人物。



境界上說,兩個人都已經是頂級,老張開創武學,立一派根基。掃地僧更像是一次外掛般的救場,為了推動劇情,老張有很多爭議的地方,而掃地短暫的出場幾乎完美。掃地的神秘給了他很大的印象加成,老張的一些地方,比如挨剛相全力一掌受傷很大的減分。很多人比較簡單的看法就是認為掃地非常厲害幾乎無敵,喬峰都打不動而老張能被剛相一掌重傷,所以認為掃地更強。記得空見嗎?神功護體的時候吃謝遜七傷拳無礙,不護體的時候一招幾乎斃命。掃地如果完全不運功護體,你猜喬峰能不能打動?往小了說,空見練到極限可能就是掃地的水平。掃地的強大是因為出場太少,參數太小,而短暫的出場也不是無敵,被降龍十八掌傷到了。


張三丰練的是綿,他自己也曾說一直不理解少林寺是如何練成如鐵似鋼的硬功。張三丰的武功是開闢了新的形式,自成一家,不同於以前和當代的主流。他的徒弟也都如此練的,每一個在江湖上都能獨當一面,可見真人的武學智慧極高。三豐的拳法與他的道家修為相輔相成,也是拳法也是修道。掃地僧則幾乎是佛法的代表,通身上下都是慈悲,看起來悲憫而不食人間煙火。哪怕最後收蕭老和慕容的時候也不收在自己名下,是一個四大皆空的神人。兩人比較武功更像比較佛法和道法,一個大智大慧,一個瀟灑自在。武功上各自有不敗的理論和可能,唯一的高下應該在於掃地僧撇的乾淨,不染塵世。張真人看的透徹,難免殘留人性。一個是人,一個是神。



掃地和張三丰的武功,在書中分別只露冰山一角。但兩人的風格則大相徑庭。掃地走得是謀定後動的路子。幾十年不動,一出手就一定會解決問題。而張三丰雖然看似穩重,武功最強的方面卻在於天才勃發和強大的研發能力。少年張君寶情急出手之前,恐怕自己也想不到會用雙圈手破解對方繁不可勝的招數。興動去龜山蛇山瞧了幾天,就創出金書bug級武學真武七截陣。偶然書寫遣懷,就出來一套倚天屠龍功。所以如果掃地主動去找張三丰,只打一場,張三丰必輸。狹路相逢,各憑發揮,則勝負不可知。如果給老張反思醞釀的機會,十場車輪戰。打到最後,那麼糟糕的多半是掃地。


張家公子名無忌


評價張三丰的武功,我們是不能看他出手的。也是因為張三丰太強了,導致再看他出手是一件特別沒意義的事。

張三丰在江湖上混了幾十年,基本做到了仇敵全部殺光,群雄集體沉默的境界。

舉幾個栗子:

1. 玄冥神掌

江湖人說玄冥二老特別厲害,為什麼呢?因為當年玄冥二老可以和張三丰對上一掌。換句話說,張三丰一巴掌沒拍殘的好漢,在江湖上就是決定高手。

說到玄冥神掌,還也有個梗。

有一次俞蓮舟回武當山,師徒聊天,說到玄冥神掌這門神奇的武功,特別厲害,俞蓮舟自己覺得接一招都費勁——然後張三丰表示:

這不就是百損道人的武功嗎?破法特別簡單,你內功比他高,一巴掌過去他寒毒出不來就贏了。

像這種江湖上的不傳之秘只能證明一件事:這個百損道人,是張三丰拍死的。

2. 少林的態度

張三丰去少林寺的時候,少林方丈表示:我們少林寺一千多個和尚一起上,也未必怕了你!

這個在《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的故事裡,這個臺詞直接變成了:我們五大派一起上,你張三丰也不可能把我們都殺光,總有內力枯竭的時候!

這也是張無忌平生最輝煌的戰績了。10歲的時候和一個老頭倆人包圍了少林寺……

3. 阿三的故事

在武當山,張三丰已經被剛相暗算成重傷。緊接著趙敏突襲武當。這時候,趙敏的手下阿三看到張三丰居然敢下來打架,特別懵逼,覺得:

“今日我便和這老道拚個兩敗俱傷,那也是聳動武林的盛舉了。”

這時候,張三丰已經是重傷了,而阿三,剛剛正面打死少林寺龍抓手第一人空性……

所以一般江湖好漢,就不敢和張三丰講道理,張三丰活著就是道理。大概就是這個水平了。


酒騎風


金庸小說中張三丰算得上是縱貫整個系列的第一人,足見查老先生對張三丰的崇敬之情。那麼,張三丰到底會多少種絕世武學?又是哪門武功讓他真正的無人能敵?今天刀叔給您詳解一下。

讀金庸武俠,張三丰是一個無法忽視的老人家。金庸給張三丰的情節,一在十幾歲,一在九十歲以後,可謂一首一尾,獨獨缺了中間的七十年。

正當他十幾歲的時候,第一次、第二次華山論劍都已遠去,大勝關英雄大會、襄陽城英雄大會也已經過去許久。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已經演變為東邪、西狂、南僧、北俠、中頑童,五絕當中東、南、中都已年近百歲,郭靖的生命力也已經不再強健,楊過一心隱居。

這些真正的英雄人物,都將退出江湖。這時候還是張君寶的少年張三丰,面對的只能是一個缺少英雄的時代。於是張三丰近百年間只能獨領風騷,做一個寂寞大神。

那麼,活了一個多世紀的張三丰究竟會多少種武功呢?好了,現在我們來盤點。

武器——真武劍

真武劍是張三丰三四十歲的佩劍,張三丰帶著它四處遊蕩。到了晚年間,張三丰只用尋常木劍了,而真武劍也曾了武當派鎮派之寶。

內功——武當九陽功、純陽無極功、太極玄功、九霄真經

其實在武俠小說中,武當派的內功心法多了去了。有古龍的束溼成棍,還有天蠶變等等,因為有的並非張三丰所創,所以並不做論述。

武當九陽功是張三丰開山立派的根基,說到底還是《九陽真經》的番外篇。而純陽無極功和太極玄功的確是張真人所原創,純陽無極功在當時中原各派中居首位,太極玄功則是配合太極拳和太極劍的心法。

不過,真正讓張三丰無人能敵的,還是《九霄真經》。九霄真經分為九竅九章,一竅自成一區,練成七竅七章,便能開發人體九成竅穴,潛力極限發揮,堪稱絕世高手。九章圓滿之後,仍有【兩極歸元】【太極歸宗】【終極歸一】【無極歸真】四大巔峰境界!傳說張三丰活過百歲,終成就【終極歸一】之境,修為已無人能敵!

輕功——梯雲縱

堪稱輕功中的輕功,其注重身法的輕靈,不以步法多變來迷惑對手,要旨是身形輕巧,高低進退自如。

但見張無忌抓著圓音高大的身軀微一轉折,輕飄飄的落地。六大派中有七八個人叫了出來:“武當派的‘梯雲縱’!”

拳掌——武當長拳、太極拳法、武當綿掌、震山掌、迴風掌、倚天屠龍功、虎爪手

三十二式武當長拳是武當派的基本拳法,幾乎所有弟子都可以習得。武當綿掌、震山掌、迴風掌和虎爪手,均是武當派獨門絕技,張三丰只會傳給某一個弟子。倚天屠龍功是俞岱巖受傷後,張三丰傷心欲絕,悲痛之下反覆書寫“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所演化出來的武功。

而真正成為武當派標誌的,還是太極拳法,“倚天”中老張和小張的情節暫不贅述。

刀法——玄虛刀法

乃由《道德經》中玄之又玄之意化出,出招變化莫測,暗合道家生生不息之意。

劍法——繞指柔劍、神門十三劍、太極劍法

七十二路繞指柔劍使用時以渾厚內力逼彎劍刃,長劍竟似變成了一條軟帶,輕柔曲折,飄忽不定,劍招閃爍無常,敵人難以招架。神門十三劍並非是“神門”所創,而是指“神門穴”,這一套劍法專攻穴位。

太極劍法是集道家武學之大成的劍法,講究神在劍先,綿綿不絕,以不變應萬變。太極劍法的精奧是以己之鈍,擋敵之無鋒。

陣法——真武七截陣

“倚天”當世第一流高手寥寥二三十人,便是單單六俠聯手已經天下無敵,我終於知道為什麼武當派能與少林鼎足而立,有此陣法坐鎮又有何懼?

武當七俠成名以來,無往不利,不論多麼厲害的勁敵,最多兩三人聯手,便足以克敵取勝,這“真武七截陣”從未用過一次。


王銘葦


金庸小說中,兩位著名道士丘處機和張三丰歷史上皆確有其人,但真實歷史中的他們與小說中大不相同。

明朝數位皇帝都下詔書尋訪張三丰,他是中國道教歷史文化著名人物,時人稱“活神仙”,是中國武當派武術家尊崇的開山祖師。相傳是龍虎山張道陵的後裔。生於公元1273癸酉年6月18日,幼名君寶,學名張通,表字全一,入道字玄玄,筆名玄素,仙號三仹。公元1340年,67歲;元末清初,先後隱居湖北武當山、寓居寶雞金臺觀、旅居大理靈鷲觀,傳播道家文化,整理、集成與傳授太極拳劍武技;永樂十四年,143歲,顯然一位生於宋、士於元、行道於明的太極武道高壽先師。活了400多年,光說他的年齡就十分厲害了!

有關他的生平記載,最早見於明宣德六年(1431年)欽差太常寺寺丞任自垣編纂的《敕建大嶽太和山志》卷六“集仙記第五”。

創立太極拳

據晚清時期史料記載,張三丰是內家拳創始人。這種說法隨著現當代一些影視劇的播放被廣為流傳,如李連杰、趙文卓、吳京等飾演的太極宗師張三丰。

天命思想

張三丰的天命思想以道家思想為基礎,融合了儒、佛思想的精髓,提倡三教合一,形成了一套獨樹一幟的思想體系,核心是“命自我造”(《大道論·上篇》),認為人的命運應該掌握在自己手裡。主張達到長壽長生的方式就是“性命雙修”。

傳說

相傳,張三丰丰姿魁偉、龜形鶴骨、大耳圓目、鬚髯如戟。頂中作一髻,手中執方尺。身披一衲,自無寒暑。有時在深山,有時在鬧市,來去自如,旁若無人。心與神通,神與道一,事事皆有先見之理。有時三五天吃一頓,有時兩三個月吃一頓。高興時穿山走石,疲倦時鋪雲臥雪行往無常,人們都以為他是神仙。

他在武當山的主要活動就是敬謁玄天上帝,復興武當三宮、任五龍宮住持、選擇徒弟傳道、修建草廬修道、預言武當山將大興。

他的預言還真的實現了,由此可見他的厲害!

他對武當山的傑出貢獻有:開創武當道教一派、提出三教歸一、創建武當內家拳,成為中華武術的主要流派之一。


木子皿


一百多歲,還是童子之身,單憑這點就很厲害!

武俠小說中,一般童子之身更利於武功精進,貌似元陽未洩,可以加速修煉。類似的還有王重陽真人,也是絕頂高手,周伯通就是因為破了處男之身,學不到師兄很多厲害的武功了。還有東方不敗,把自己閹了,也能達到類似的效果。

張三丰武功雖然出自少林以及覺遠大師口述的部分九陽真經,但他經過多年潛心修煉,最終開宗立派,成為一代宗師。晚年之時內外修為已臻化境。當張無忌已經成為絕頂高手時,他對太師父內功感覺是綿綿不絕,竟似無窮無盡。厲害程度可見一斑。

更厲害的還有,就是自創太極功夫,一反武學常理,以慢打快,後發制人,圓轉如意,行雲流水,無招勝有招,簡直將武功哲學提升了一個境界。


千古文人俠客夢


張三丰是“射鵰三部曲”裡後兩部中出現的人物,神鵰俠侶裡懵懂少年張君寶,到倚天屠龍記中江湖巨擘張三丰,這一成長之路恢復了江湖秩序,更是見證了中原武學的復興和崛起。

縱觀射鵰三部曲裡的絕頂高手,彭彭認為,張三丰是撰寫九陰真經的黃裳,撰寫九陽真經的斗酒僧和劍魔獨孤求敗等三人武學的集大成者,綜合修為超越了以上三人,厲害之極。

道學的淵源:黃裳與張三丰

黃裳是天龍時期的人物,但所寫的《九陰真經》貫穿了射鵰三部曲,影響深遠,張三丰道家心法和黃裳出自同門,可謂“師兄弟”。

黃裳本是朝廷文官,奉旨校對《道藏》,悉心研習之餘,竟然悟通武學義理,修成了極厲害的武學。後來黃裳帶兵剿殺明教,引來數十人圍攻,重傷遁去,他牢記圍攻他的數十高手的招式,不斷拆招研習,最後練至大成,本想重出江湖報仇雪恨,卻不料仇人皆已死去。

黃裳心灰意冷,耗費幾十年撰寫出武林中至高無上的武學寶典《九陰真經》,分為兩卷,上卷為道家內功心法,下卷為武功招式。

張三丰所修的道家內家武功,同樣是參悟《道藏》而得,借鑑道家的內膽養生功法,轉化成強身技擊之術,並悟的了武功中以柔克剛的至理,書中有寫:

其後多讀道藏,於道家練氣之術更深有心得。某一日在山間閒遊,仰望浮雲,俯視流水,張君寶若有若悟,在洞中苦思七日七夜,猛地裡豁然貫通,領會了以柔克剛的至理……竟笑出了一位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大宗師。

張三丰的道家心法與黃裳同出道藏,源於一脈,但張三丰的武學理念遠超黃裳,所創的純陽無極功是武當派最高內功心法,稱得上江湖各派第一。

九陽真經的推陳出新:斗酒僧和張三丰

彭彭在一篇問答裡曾論證過,斗酒僧是天龍時期的虛竹,他在浪跡江湖之際,看到《九陰真經》的問世引得江湖血雨腥風,故而憐憫出手,打算奪取經書以平武林爭鬥。

斗酒僧出山以後,在尋覓《九陰真經》之際,發現江湖上“天下第一”的王重陽保管著此經書,且使用合理,於是以斗酒為約,得以借閱《九陰真經》。斗酒僧在翻閱了《九陰真經》裡的諸般秘奧精義後,思索數日,覺得此經過於陰柔,遠不及剛柔並濟,陰陽互調的妙處,於是集一身修為,撰寫出另一門曠古絕今的武學鉅著《九陽真經》。

除卻斗酒僧以外,世間習得完整版《九陽真經》的只有兩人,覺遠和張無忌。張三丰在逃出少林寺時,只是聽師傅覺遠大師朗誦了九陽真經的部分內容從而悟出了《武當九陽經》,更是以此契機,參悟出一門武當派最高內功心法和深明精奧的太極功,書中有寫:

恩師心想於《九陽真經》既所知不全,難道自己便創制不出?他每年閉關苦思,便是想自開一派武學,與世間所傳的各門各派全然不同。

張三丰是一個心氣頗高,有自強自立精神的人物,他並非一生糾結於殘缺版的《九陽真經》而是以此經為契機,融會武學理念,從中自行創制出一門不弱於兩經,自開一派的武學,某種程度上來說,斗酒僧超越了黃裳,張三丰又超越了斗酒僧。

劍意的較量:獨孤求敗和張三丰

劍魔獨孤求敗無敵天下,縱橫江湖三十餘年,未逢一個可抗對手,故而寂寞如雪,隱居山谷。

劍魔獨孤求敗既無敵於天下,乃埋劍於斯。嗚呼,群雄束手,長劍空利,不亦悲夫!

獨孤求敗的劍法理念耗時四十多年的磨鍊和領悟,從“無堅不摧”的凌厲劍法進化到“重劍無鋒,大巧不工”的重劍法門,後期到四十歲後,才從劍招劍勢進階到劍意,這才悟出“草木皆可為劍,無滯於物”的存“存劍意忘劍招”的精髓,從而無敵於天下。

無獨有偶,張三丰悟出“存劍意忘劍招”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他在百年大壽之際,閉關參究出一門深明奧秘的“太極功”,進而悟出了集道家武學之大成的一門劍法“太極劍法”。太極劍法的形態是不斷畫圓,大大小小的圓形成一個重力沼澤,困敵於無形,精髓同樣是“存劍意而忘劍招”。

正如張三丰教誨張無忌所說:如有一招忘不乾淨,劍法便不能精純。

縱上所述,張三丰的武學修為是黃裳,斗酒僧和獨孤求敗武學的集大成者,更是繼往開來,創研出武當派鎮派心法:純陽無極功和太極功,從而長青不倒,匡扶正義,可謂厲害之極。


彭彭噴


張三丰是一個豁達開朗,有仙風道骨的奇人,他的武功在《倚天屠龍記》裡是最厲害的,遠勝張無忌,他的胸襟氣度也是最厲害的,比如看待正邪之分。下面從正邪之分和門第觀念來分析分析。



中國古代社會,門第觀念非常強大,什麼士大夫與寒族的分別、男婚女嫁裡的門當戶對、平民與貴族……諸如此類,在《倚天屠龍記》中都有充分的體現。峨眉、崆峒、華山等派,一向以名門正派自居,但他們卻也像披著羊皮的狼,滅絕師太讓紀曉芙去殺楊逍,讓周芷若發毒誓不嫁張無忌,華山派掌門鮮于通為了隱瞞與胡青牛之妹的事情不惜殘害同門……這些行為,哪裡正了?



而所謂的邪魔外道——明教,從不標榜自己的信念,“憐我世人,憂患實多”,他們做的是真正匡扶正義的大事。楊逍雖然強迫紀曉芙,但最終尊重紀曉芙的選擇,不追不問,後來又很坦然的成全女兒楊不悔和情敵殷梨亭的婚事;青翼蝠王韋一笑雖然遍吸人血,走火入魔,但內心善良,不殺同門,曾因放過珠兒差點全身冰冷僵硬而死;就連殺人無數的謝遜,也有翻然悔悟的時候,靈蛇島上以德報怨,救了想暗殺自己的金花婆婆黛綺絲……



張三丰曾對徒弟張翠山說“正邪兩字,原本難分,正派弟子若是心術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只要一心向善,便是正人君子”。這話很在理,正邪不好分,門派好壞也不好分,歷史上那些所謂的門第觀念更是可笑。《倚天屠龍記》裡,原本最適合的一對,應是張無忌和楊不悔,名字都很對稱,但隨著情節發展,就成了張無忌和趙敏,一個魔教教主,一個暴元郡主,在世人眼裡,他們就是不可能,不過卻最讓人祝福,只因為他們衝破了門第觀念,用大愛化解一切。


翻出歷史那一頁


張三丰有多厲害呢,先說說張三丰其人,張三丰,名君寶,字符元,道號三豐,內拳始祖,武林至尊,原太極創始人,龍行書法開山鼻祖,武學造詣臻入化境,元末明初人,1247年出生於遼東懿州,14歲考取文武狀元,18歲任博陵縣令,與元朝宰相劉秉忠,名臣廉希憲相識,,1280年辭官出家修道,拜火龍真人為師。

封號:元惠宗敕封“忠孝神仙”,明成祖敕封“猶龍六祖隱仙寓化普度天尊”,明英宗賜號“通微顯化真人”,明憲宗封號“韜光尚志真仙”,明世宗封他“清虛元妙真君”,明熹宗封號“飛龍顯化宏仁濟世真君”。

成就:道家內丹祖師,道家拳術祖師,丹道修煉的集大成者,所創武學有:王屋山邋遢派,三豐自然派,三豐派,三豐正宗自然派,日新派,蓬萊派,隱仙派,武當丹派等至少十七支,歷代統治者對張三丰尊崇有加,清代儒學大家朱仕豐評價張三丰說:古今練道者無數,而得天地之造化者,張三丰也。

太厲害了吧,古往今來第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