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退休了的人按特長集中管理,發揮餘光!可行嗎?

用戶墨雨軒


52歲與25歲。

幹活到底誰更行?

我真的開始質疑這個問題。

我有兩個下屬,一個是49歲的大叔,他從不遲到、早退,基本不請假。最關鍵的是工作期間一直精神抖擻,幹啥都樂呵呵的樣子,心態好得讓我羨慕著並嫉妒著。

另一個24歲,三天兩頭請假,不是打遊戲晚睡起不來就是感冒拉肚子,他與上面的大叔是搭檔,至少有三分之二的任務都是大叔一個人完成。

這種怪事其實一點也不奇怪,認真觀察和仔細思考後不難找出原因,我們以新近退休人員為例來聊聊這個貌似奇怪的問題。

第一、物質生活的豐富、醫療條件的改善加上和諧的社會環境,這些退休老同志真的是福壽雙修,身體多數非常硬朗。相比之下,生活習慣糟透的小夥們卻是未老先衰,二十歲的年齡卻過著八十歲的日子。

第二、退休老同志們的工作習慣多數很好,而且已經形成慣性。這種慣性雖然需要適當減速,但還沒有抵達需要剎車的時候。

第三、這些退休老同志的生活習慣遠遠好於現在的年輕人,這就意味著他們完全能夠做到早睡早起,不會在工作期間處於慵懶狀態。這個問題,正是當前不少年輕人身上最大的毛病。

第四、吃苦耐勞是這些退休老同志身上的優良品質,他們在工作中的自覺性很高,自律能力很強,在管理方面壓力不是太大。

第五、由於沒有什麼經濟壓力,這些退休老同志的心態非常平和,給緊張浮躁的職場生活帶來一股全新的氛圍。

第六、由於衣食無憂,這些退休老同志對工資的要求肯定不會太高,不會因為工資的問題而斤斤計較,更不會因為工資的問題鬧情緒,這點比年輕員工厲害很多吧。

第七、這些退休老同志見多識廣,針對經驗依賴性較強的工作,他們比年輕員工實用很多,特別是技術型工種,培養一個技術人才需要的時間成本很高。

第八、這些退休老同志心胸開闊,不會與年輕人爭強好勝。對於爾虞我詐的職場現狀來說,這股力量的介入能夠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那麼,把這些退休老同志按特長集中起來後,他們能做什麼呢?

這個非常複雜,因為涉及的領域太多,我們隨便舉例三個。

一、退休教師:可以充實民辦學校的師資力量,也可以組建高級顧問團為教育事業出謀劃策。當然,這些必須是有償性服務。

二、退休醫生: 可以充實民辦醫院的醫生隊伍,也可以組建高級顧問團為醫療事業出謀劃策。當然,這些也必須是有償性服務,沒錢免談。

三、退休文藝人員:這個已經有成熟的經驗可借鑑,就是組建歌舞腰鼓嗩吶等等喜慶文藝團隊,為全民服務,大家高興就拿錢來,不高興也得拿錢。

寫在最後:

這個願望聽起來很美好,實踐起來肯定困難重重,我們要提前處理好什麼棘手的問題呢?

肯定得與有關管理部門溝通,爭取到他們的大力支持,便於工作推進中的排憂解難,這項事宜的重要性必須排在第一位。

回答完畢。

……………………………………………

~我是秋一刀,每天一定出現在頭條~



秋一刀


把退了休的人員按特長集中管理,發揮餘熱,可不可以?

先確定一個基本定義,即誰去牽頭組織這個集中管理?如果是政府相關組織,或政府下屬的半官方組織,這個可以討論下去;如果是純民間組織,或是民營大企業,大集團等牽頭,這集中管理大多帶有盈利目的性,就不屬於本問題可以討論的。

如果是政府相關組織牽頭,那麼可以說,在社會領域,或與民生相關的領域,將一些退休人員中有專業背景的人組織起來,集中管理去從事某些項目,或某項事業,那麼完全可以;比如組織退休後的老醫師,老教師,老律師等專業人士,赴中國邊遠鄉村從事助學助教助醫等項目,半年一次輪換,這很有意義,且成功率也會很高。如今的中國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面小康,這樣的專業性且不帶盈利性的公益項目,是雪中送炭的大好事,多多益善。

那麼,人們必然會問:如今社會上退休人員中,大多數應該是企業或公司退下來的老工程師,老技師或經濟科技領域老專家等,他們是否可以採取上述模式?

不能不說,上述專業人員,其大部分己退休人員,己經被原單位或原公司返聘繼續工作,即使原單位沒聘的,也會有其它民企通過獵頭公司找上門來;當然會有不少專業退休人員在家的,由於種種原因,如個人身體原因,如照顧父母原因等,他們不會再去工作。是否可以這樣說,如果是社會民生領域,由政府機構組織退休專業人員統一管理,去從事某些項目或工作,完全可行;而在微觀經濟領域,沒必要也沒這可能由政府去牽頭組織,如果去做了某些項目,失敗率會很高;說句更明白的話,經濟領域,政府更多是創造一個良好的創業,就業,營商環境,做好服務工作,具體的項目,完全可以交給市場機制去做,交給政府不需要動員的千百萬微觀經濟體去做,這樣做,成功率也很高。

隨著中國上世紀40,5○後大多已進入退休行列,接下來更多的6O後也將逐步列入退休隊伍,在社會民生領域,如何去解決好中國地區間嚴重不平衡問題,那麼,由區縣鄉政府牽頭組織一些大城市的專業退休人員,做一些邊遠地區,或窮鄉闢壤地區的公益項目,這不能不說是大好事,大城市中不少專業人士,應該也會樂意去做。


沈啟群337


太好了,我會的可多了

木工,車床,開大客大貨車,小車,自行車,修下水,電,暖。工程管理,大配套,小配套,弱電施工及管理,建築設計,小區環境建沒……等等,現實生活中沒有不會的,大家送我一個外號,集團軍司令。本人今年五十一歲,有用的只管說,石用客氣,真的。


龍騰虎躍75231507


回答:當然可以了……我記得我之前曾與朋友談起過這個話題……我們自己家裡還都有年齡比較大的老人家無法天天去去陪伴讓我們很傷腦筋,聊起來了都覺得這個養老方法不錯的想給政府建議建議。尤其現在好多剛退休不久的老人身體和精神狀態還都很好,有些還有著很不錯的各種技能和工作經驗,如過早地封存起來在他們“養老”的概念裡從此不再用就太可惜了!另外有些年輕的老年人剛從崗位上退下來,一下子完全進入了整天沒事幹的狀態,時間長了也會感到無聊鬱悶的。所以,如果能把有特長的老年人集中起來一起“抱團兒”養老相互照應,順便再給他們安排一些適合他們做的累不著的簡單技術活兒或者社會公益工作(如陪更老的老人安慰聊天兒等),即可以讓他們發揮餘熱有事做能保持成就讓他們覺得自己還有用沒被社會淘汰,又可以讓他們組合起來互助陪伴養老,精神生活都不孤單(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由稍微年輕一點的老人照顧年齡較大的老人,這樣也可解脫一部分他們各自的孩子們沒時間照顧老人的思想壓力,讓孩子們可以繼續安心地工作和相對輕鬆地生活。中國現在已經進入了老齡化階段,而老人們一多半還都不算太老還有精力和能力繼續做點事兒……這個方法非常好也很實用……支持!回答完畢。[贊][贊][祈禱][祈禱][呲牙][呲牙]


靜月舒雲釋佛子


這個問題提得好!把退休的人按特長集中管理發揮餘光是可行的。


用戶98892609440



三君2


我曾提過發揮‘六老作用’的建議,但至今……。這是件好事,但實施起來難度太大。願有意者先試試再推廣。


大兵世彖


誰用你集中?誰用你管理?他幹一輩子活,累的三孫子似的,好容易退休了,不該輕鬆一下?還讓你集中管理,說實在的,真要你負全責管理,你,你那個集團,你管得了嗎?老想管理別人,那官癮得多大啊?


老李140783861


其實這樣做不是不行,也有過很多退休後,退而不休的人。但當年到了退休的年齡,慢慢就懂了。

第一是身體條件限制。就像我,目前記憶力下降很快,雖然還遠沒有到退休的年齡。我們設定強制退休年齡,例如55—60歲,其實本質上在這個年齡段,身體記憶力,反應力,判斷力,大都開始走下坡路了。

出錯誤其實都是遲早的事情。辛苦大半輩子,也希望功成身退,別搞得晚節不保。

第二是心理條件限制。一但你體會到那種天倫之樂,花草魚蝦,紙墨胡琴。。。。。。也很難再有工作的狀態和心情。

第三是環境條件限制。也是最重要的,退而不休,不讓出位置,年輕人就沒有辦法真正成長起來,獨當一面。人的思想是最難變更的,如果以老的思想面對這個不斷變化世界,是不合時宜的 。也只有通過新老更替,就像新陳代謝一樣。才能讓社會不斷髮展。

連油渣都不放過,吃相未免難看。


九門提督坎震離


確實。這些退休的人中,基本在單位都是各行業的精英。可以說,就目前強盛的中華各行業,都是這些人。白天一身汗,晚上兩手黑。從中國一窮二白。白手起家創造出來的。很多精英由於退休了,無所事事,出國定居,到外國外地買房養老。何不把些人組織起來。參與當地地區工呢?像學校,居民小區,物業服務。有些還可以參與科妍教學等。有規律的生活,可以適當延緩衰老。何樂而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