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上海开埠,很快发展为十里洋场


上海开埠,1843年11月17日,根据《南京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的规定,上海正式开埠。从此中外贸易中心逐渐从广州移到上海。

外国商品和外资纷纷通进长江门户,开设行栈、设立码头、划定租界、开办银行。从此,上海进入历史发展的转折点,从一个不起眼的海边县城开始朝着远东第一大都市前进。

上海是座独特而卓越的城市。自1843年开埠以来,来自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广东、福建等省份的移民和来自海外英、美、法、俄等国的移民一起为这座新兴城市的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

它的独特性基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沿革,他位于中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端和第一大河长江的出海口,近靠中国传统文化经济繁华区域苏州、杭州和南京,远带广阔的两湖、巴蜀、鲁豫、冀晋等区域,离韩国、日本、菲律宾、新加坡等国的距离适中,这个独特性是其他任何一座中国城市所不具备的。

这也为上海在开埠较短时间内一跃成为远东第一大都市创造了条件,而他的卓越性则表现在文化的高度包容、经济的繁荣多样和思想的自由博洽等诸多方面。

1875年光绪元年的《上海县城乡租界全图》,1∶5000的比例尺,上面主要绘制着黄浦江河道,市区主要就是豫园一带。

上海已经发展成为面积6341平方公里的国际大都市,而当年的老城只有2平方公里。开埠使原来每年300万吨的港口吞吐量很快超过了1000万吨;徘徊在3000万至5000万银两之间的年贸易量,很快超过了1亿两。

上海开埠之后,外国商人等纷至沓来,为了满足南来北往客商住宿的需要,在洋泾浜(今延安东路)畔陆续开设了一些传统的客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