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感情到底是怎樣的?

YF活得有笑容


其實情感產生的機制來自於對自我的認知,我們最先學會愛的就是我們自己,因為我們能感受到自己,但是感受不到別人。自我的形成,區別出了愛的概念:我十分在乎我自己,因為我一頓不吃就餓得難受,我多麼迫切的想要讓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但是對於別人,就是餓死在什麼地方我也不知道……這就是感情最原始的狀態。

高級哺乳動物都出現了這種對自我的感知,所以我們能從它們身上看到人類的影子,也能感受到它們屬於情感的行為。但對於低級生物,對自我的認知就弱的多,比如螞蟻,所有螞蟻都在勤勤懇懇的工作,我們沒見過哪隻螞蟻在一旁偷懶坐享其成,所以也不會它享受別人勞動果實時的得意洋洋,也就更不會看到它想讓和自己親近的夥伴一起享受偷懶的愜意。他想讓親近的夥伴和自己一樣享受,這個行為就是情感。但它沒有對自我的認知,所有的行為都基於基因的本能,有時候看螞蟻,就像看一臺機器一樣,很難感受到它們情感的東西。

當我們學會了愛自己之後,我們就會把自我的概念往外延伸,這便是感情本質的第二個因素,聯想。最先波及到的就是子女,愛自己的孩子,就連動物都有,這是從自己身上掉下來的,還有什麼能比孩子更接近自我的定義呢?所以我們更容易把自己的孩子聯想到我們自己身上。我在之前的回答裡提到的例外因素,則是對這一點的補充,就算沒有血緣的人,只要在一起相處的時間久了,也會有感情,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和這個人綁定在一起,我們也能通過這點點滴滴拿對方和自我聯想到一起,我們也會把他納入我們對自我的定義。

所以基於血緣關係的親情十分深厚,父母只有一對,失去了就再也沒有了,所以“我的父母”中的“我的”被體現的淋漓盡致。但伴侶卻不同,離了還能再找,所以當下這個伴侶跟自我的定義綁定的並不緊密,這就是現在婚姻關係薄弱的原因。如果我們假設,世界上只剩下你和另一個人了,那麼你同樣會無比珍惜對方,這個人可能會比父母更珍貴,因為失去了他,你將一無所有,他在你的自我定義中佔比會更大,更明顯。

親人受苦,你會感同身受,那麼有的人能夠將自我的概念推延的更遠,一個陌生人受苦他都受不了,他會聯想到如果是自己受苦那該有多麼難受,從而不忍看到陌生人受苦,想要救他,這種情感同樣基於自我認知和聯想。

有的人看到人類受苦,他心裡難受,那是因為人類和他有相似的外形,他會很容易把自己聯想到對方身上去,但對於動物,他的同情心則會少很多,甚至有人對動物表現出了視如草芥的冷漠,我自己覺得這就是男的人感情,小夥伴們有什麼其他想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