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德國最大的敵人是美國還是俄羅斯,為什麼?

香堂風子




發起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終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吃到了大虧。蘇聯吞併了波蘭,復國後的波蘭只好佔領了德國的土地,也可以說現在的德國是不完整的。

曾經的美國和蘇聯都是德國的敵人,也曾經在某個時期是德國的朋友。用英國人比較經典的國際政治術語說:這個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不變的利益。


二戰結束後,德國人痛定思痛,痛何如哉。他們被分成了兩個德國,被一堵高牆隔離了幾十年。儘管在上世紀90年代,重新合併為聯邦德國,但歷史烙在他們血液裡邊的痛卻依然還在。

在德國人的心中,他們徹底清算了納粹思想,決定放棄過去的殖民和復仇思想,決定站在一個更高的思路上去復興德國。從這時起,一個嶄新的德國出現在了歐洲大陸上,它將成為歐洲大陸上最耀眼的國家。



儘管歐盟不是在德國的領導下建成的,但毫無疑問德國是歐盟最重要的成員國。尤其是在08年的金融危機之後,經濟低迷的歐盟正是靠德國一家支撐起來的。

如果要問現在德國的敵人是誰,其實這是一個非常玄妙的問題。自從德國不把其他國家當成敵人之後,他就沒有敵人了。如果非要找出一個敵人的話,那就是德國的國民性自己。

近兩年納粹主義在歐洲大陸有抬頭的傾向,也為歐洲製造了一些不穩定因素。只要德國人堅持經濟強國的思路,和其他國家在國際貿易中展開公平競爭,他就真的沒有敵人。

德國真正需要警惕的就是要嚴防納粹主義崛起。俗話說,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一個國家同樣如此,群體的不理性會把一個國家推向災難性的後果。只有德國人能夠用理性來代替感性,消滅掉心中的魔性,那才是真正的戰勝了自己。



如果要在美國和俄羅斯之間選擇一個作為德國的對手的話,在當下這個關口,我選擇美國。現在的歐盟已經成為以德國為中心的一個歐洲國家聯盟,基本上也是全球最有活力的一個國家聯盟組織。

現在的歐盟已經被特朗普當成了強勁的對手,雙方已經從過去的盟友變成了敵人。特朗普堅決支持英國脫歐,並且表示英國只要離開歐盟,就將得到美國在各方面大力的支持。

特朗普的意圖非常明確,就是要削弱歐盟的力量,讓歐元成為一個弱勢的貨幣,不再對美元構成威脅。特朗普最終的意圖就是為了維持美元在全球的強勢地位,確保他們是全球的霸主。

現在的歐盟各成員國都希望把存在美國的黃金運回本國,但都被美國人給拒絕了。歐盟正在規劃在國際貿易中採用歐元進行結算,繞過美元的結算機制,這就是在特朗普的心窩子上捅刀子,也讓特朗普非常的不爽。



現在的俄羅斯已經變成了一條腿走路的瘸子,除了在軍事上依然保持領先外,在經濟和科技方面已經變成了一個二三流的國家。俄羅斯在全球的戰略中基本上也是處於防守的地位,很難發起強攻。

沒有人只能知道俄羅斯這隻病貓什麼時候才能什麼才能重新成為一隻老虎,但在當下的幾十年內應該是看不到了。儘管俄羅斯在區域政治關係中偶爾露出崢嶸,但當年的風采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俄羅斯已經很難成為德國人的對手。就算雙方交手也不在同一個級別線上,畢竟現在的國際社會已經不是赤裸裸的殖民戰爭了,而是貿易戰和高科技之戰了。

德國人堅持了多年的高科技和高附加價值工業發展戰略,已經讓他們成為歐洲的王者,變成了美國的對手。美國人要想打垮歐盟,很難擊敗德國,所以就從歐盟的邊緣國家開始下手,但其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最終對付德國。

在美國人的心目中,任何對他們構成威脅的國家和地區性組織都是他們的敵人。近年來德國人對美國的強勢,已經讓他們如坐針氈,必先除之而後快。美國和德國已經在多條不見硝煙的戰場上開火了,但這只是一個開始。


新知傳習閣


題主的問題是:目前德國最大的敵人是美國還是俄羅斯,為什麼?

我的回答是:德國最大的敵人既不是美國也不是俄羅斯。

理由:

為什麼德國最大的敵人不是美國?

目前德國是歐洲最大的經濟體,2018年的經濟規模高達4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4位,僅次於美國、中國和日本國。

德國的體量巨大,是歐盟國家的火車頭,同時德國也是北約成員國,和美國、英國等一眾北約國家屬於盟友關係。雖說這幾年德國在應對美國號召的時候消極,但不可否認,作為北約的重要國家,德國這些年也幫助了美國很多,在北約的貢獻也為他主導歐洲事務提供了良機。

做個假設,假如德國不是北約國家,而是獨立於美國和英國主導體系之外的另一個力量。那麼,這些年德國經濟的增長必然會造成美英對德國的戒備和打壓。德國作為歐盟主導者之一的地位將會因為美英的干預而動搖,導致的結果就是德國在歐盟內部的話語權降低,和他強大的經濟實力不配套。

正因為德國屬於北約成員國,美國在利用北約發動對外戰爭的時候需要藉助德國的力量,這時對德國在歐盟內部的影響力美國就必須要做出取捨,如果一味打壓德國在歐盟內部的地位,那麼德國在北約內部事務中也必然消極應對,這對美國來說無疑是一大損失。

也就是說,今天德國在歐盟的地位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美國和德國相互妥協的結果,是美國成就了德國。

但是,美國也不會坐視德國領導下的歐盟對自己的世界霸主地位形成挑戰,這些年他攪亂中東地區讓數以千萬計的難民湧入歐洲,對當地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造成了嚴重影響。也讓歐盟內部出現分裂趨勢,再也沒有能力威脅到美國。

所以,目前來看,歐盟最大的敵人是美國,但德國最大的敵人不是美國!

為什麼德國的最大敵人不是俄羅斯?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冷戰結束之後德國對俄羅斯進行了大量投資,目前德國是俄羅斯最大的投資來源國之一,如果沒有這些年德國對俄羅斯的投資,這個國家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會更加艱難。

還有就是,雖然北約國家這幾年在積極圍堵俄羅斯,但是德國對俄羅斯的投資不僅沒有降低還在持續上升。

2018年,德國在俄羅斯的投資創下了十年來最高值,達到了30億歐元。

俄羅斯和德國之前的貿易在2018年也獲得了8.4%的增長,達到了619億歐元。

可見俄羅斯和德國並不是二戰時期那種勢不兩立的對手關係,他們之間更多的是合作關係。

除了經濟上的合作,兩國政治上的合作也將在未來成為關注重點。

作為歐洲第一經濟體,德國一直有成為歐洲主要玩家的想法。但是,德國的崛起勢必對美國在歐洲的地位形成挑戰,此時東方大國俄羅斯就成為德國所爭取的盟友之一。

歷史上,德意志的統一就離不開普魯士和俄羅斯所建立的友好關係的幫助,而德國一戰的失敗也是因為他四面樹敵把俄羅斯當做了一大對手。

今天的德國想要在歐洲發揮主導作用,和正在衰退的俄羅斯聯合是他最佳的選擇。

目前來看,德國最大的對手是英國和法國!

英國在歐洲大陸當了幾百年的攪屎棍,曾經成功削弱了荷蘭、西班牙,打擊了正在崛起的法國和德國。

英國這麼做的目的就是不希望歐陸有超級強權存在讓自己邊緣化。

今天英國的思路並沒有改變,面對歐盟的亂局,英國沒有考慮怎麼解決問題,而是試圖逃走,留下爛攤子讓其他國家去收拾。

英國這種落井下石的行為必然造成德國在現階段被搞得焦頭爛額,所以英國是德國最大的敵人之一。

德國的第二個大敵人就是法國,這個國家和德國有百年恩怨,作為歐洲大陸最大的國家之一,法國一直試圖和德國在當地競爭老大的位置。

論起硬實力,統一之後的德國已經超過法國,但是法國後來投奔了英國,在英國的支持下還能抵擋抵擋。

今天,法國作為世界五常之一,政治地位遠超德國,但是德國作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經濟影響力又遠超法國。

未來英國的退出會讓歐盟內部形成兩強爭霸的格局,法國和德國的矛盾將會再次尖銳起來。

本來歐盟是法國為了壓制德國而建立起來的,現在看法國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疼不疼只有腳知道。


歷史風暴


毫無疑問是英國。

作為兩次發起世界大戰的國家,歷史上的德國和美俄兩國都是不共戴天的仇人,尤其是俄羅斯,其前身蘇聯和納粹德國之間的蘇德戰爭是二戰時期的絕對主角,雙方都揹負著對方數百萬軍民的血債。

但自從二戰結束後,兩極格局開始至今,在美蘇兩極的共同努力下,分裂的德國分別開始了艱難的蛻變過程。

德國之所以發起兩次世界大戰,其根本原因在於其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與極端狹小的國家體量以及稀缺的殖民地之間的矛盾,為了擴大生存空間,奪取更多的資源,構築更加龐大的國內市場,走投無路的德國選擇了最激烈的世界大戰方式,然後遭到了其他國家的無情群毆。

但二戰結束後,雖然民主德國在蘇聯的扶持下,走向了共產主義道路,理論上無需更大市場,依靠雄厚的工業基礎便可屹立共產主義陣營潮頭。但聯邦德國依然是資本主義陣營的一員,而這個戰後10年便迅速崛起的西歐第一經濟強國,國土面積相比於二戰前更加侷促。

而且更要命的是此時的美蘇兩國在全球範圍內劍拔弩張,包括聯邦德國在內的整個歐洲國家都夾在美蘇兩極之間難以動彈,德國面臨的內外環境不僅沒有改善,反而更加惡劣。

在這樣的情況下,再度走投無路的聯邦德國終於獨闢蹊徑找到了適合自身發展的路線,那就是“歐洲一體化”。

歐洲一體化本質上和德意志第三帝國時期希特勒統一歐洲的目標是一致的,但德國已經沒有了武力統一歐洲的可能,剩下的選擇只能是在美蘇的眼皮子低下用和平的方式暗度陳倉。於是1951年4月18日,聯邦德國、法國、意大利、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六國在巴黎簽署《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這種民族國家通過把部分權力委託給某一超國家機構來開展國家間合作的組織,也標誌著德法世仇終於化干戈為玉帛,以德法為核心的歐洲一體化正式啟幕。

隨後在1967年7月1日,歐洲共同體成立,歐洲一體化的規模和一體化程度得到較大提升。

隨後丹麥、英國、愛爾蘭、希臘、西班牙、葡萄牙等國陸續加入歐共體。

1993年11月1日,《馬斯特裡赫特條約》正式生效,歐洲聯盟正式成立,標誌著歐共體從經濟實體向經濟政治實體過渡,同時發展共同外交及安全政策,並加強司法及內政事務上的合作。

由於歐盟成立時,蘇聯早已解體,共產主義陣營煙消雲散,因此歐盟隨著北約東擴,也開始將昔日蘇聯的東歐衛星國以及蘇聯加盟國納入歐盟範圍,比如波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等國,這使得歐盟的規模再度擴大。

德國,這個西歐經濟的“一哥”,再度實現了統一歐洲的目標。

但是隨著歐盟不斷擴容的,是越來越尖銳的內外矛盾,早在1973年英國申請加入歐共體時,作為創始國的法國就曾經兩度拒絕,因為法國對英國攪屎棍的做派深有體會。

一直以來,無論英國興盛還是衰落,作為孤懸海外的國家,英國始終都是離岸平衡手的資深玩家,簡單說就是儘量保持歐洲大陸勢力均衡,誰出頭打誰。但是二戰結束後,美蘇兩極稱霸世界,早已家道中衰的英國仍然痴心不改,只圖自己一時爽,這種沒有“大局觀”的國家自然不受他國待見。

但是作為歐洲大國,不接納進來始終說不過去,所以最後英國成功進群。但是進群后的英國完全不懂得先來後到,始終想要謀求比德法更多的權益,且不接受歐元的設定,再加上英國在歐盟的投入和產出嚴重不成正比,最要命的是自歐洲難民危機爆發以來,英國不接受歐盟的難民接收方案,所以累覺不愛的英國又開始了轟轟烈烈的“脫歐”運動,即便栽掉三位首相也在所不惜。

這樣的英國,絕對是德國最大的敵人。遙想1990年東西兩德統一時,英國的撒切爾夫人是喊得最歡的反對者,英法沆瀣一氣,對德國的統一大業造成了極大的輿論阻力,幸虧蘇聯的戈爾巴喬夫作壁上觀,否則德國統一絕對腥風血雨。

也正因為蘇聯關鍵時刻的沉默,蘇德關係開始迅速升溫,直到今天俄德兩國在能源等領域的合作依然高燒不退,所以俄羅斯雖然有平推歐洲的雄心壯志,但當下國力一蹶不振的俄羅斯並不構成德國的威脅,反而是德國在國際事務中對抗美國的助力。

而美國作為德國的再造恩人,也是德國的掌控者,而因為美德關係毫無懸念,且德國也沒有在資本主義陣營衝擊美國霸主地位的野心,所以美國不會針對德國,且對德國主導的歐盟也沒有明顯的干涉。

反倒是英國,從本質上說,德國主導的歐洲一體化相比於武力統一,在一體化程度上肯定是遜色很多的,且因為美俄等國在暗中的使壞,歐盟想要達到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一體化顯得阻力重重且遙遙無期。

但不管怎麼鬆散,起碼統一的基礎有了。而英國的突然“退群”,是對歐盟的最大破壞,因為英國雖然不復日不落帝國輝煌,但終歸實力較強,對其他國家有著一定的示範效應,一旦英國脫歐成功,其他不滿歐盟的國家會不會跟風,歐盟會不會就此瓦解都很難說,而一旦瓦解德國70年來的努力註定功虧一簣。

100年前,英國是德國的最大仇人,而100年過去,似乎沒什麼改變。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德國目前最大的敵人,不是俄羅斯,恰恰是美國。德國現在和俄羅斯的關係正在改善,購買俄羅斯的天燃氣,及其石油產品。德國帶領歐盟,想逐步擺脫對美國的依賴,卻遭到美國的反對,制約,給德國和美國的關係,帶來了陰影,也制約了德國想成為世界大國的夢想,成為了德國前進路上潛在敵人。



水金304



德國目前最大的敵人既不是美國也不是俄羅斯,而是它自己。如果德國一直和美國保持這種關係的話,俄羅斯就不可能對德國構成較大的威脅。而德國如果不試圖脫離美國的體系,不謀求歐盟另立門戶的話,美國就不會傷害德國。而種種跡象表面,德國正試圖通過歐盟這個平臺和跳板在內容上統一歐洲,而德國的這種野心正逐漸顯露,一旦德國真的做到了這一點,勢必會被美國和俄羅斯所不容,因為實質和內容上統一的歐洲將不可避免的破壞美俄兩國的戰略利益,美俄兩國都可能因此設法遏制德國逐漸膨脹的野心,所以說,德國真正的敵人是它自己的野心,而這個野心很可能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不要忘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那可都是德國發動的,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啊!


美國和俄羅斯(包括原蘇聯)爭霸世界多年,但卻有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他們之間卻從沒有正面向對方開過一槍。通常都是通過代理人來較量,逼不得已在同一個戰場上相遇時,也要提前建立好“避免誤判”機制。對抗時,他們雙方有時一個在明處一個在暗處,有時是你方唱罷我登場。我們可以從二戰後簡單的捋一捋:二分之一島戰爭和越戰時,美國在明處,蘇聯在暗處;蘇聯侵略阿富汗時,美國在暗處支持抵抗力量,而美國攻打阿富汗時,俄羅斯又在背後使絆子;美國攻打伊拉克時,俄羅斯確也給了薩達姆政治和輿論上的支持。而在敘利亞戰場上,美俄兩國的表現就更加明顯了。自從俄羅斯出兵敘利亞後,在同一戰場的美國和俄羅斯軍方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了“防誤判”機制,在敘利亞戰場上,俄羅斯打過美國的保安公司僱傭兵,美國也打過俄羅斯籍的僱傭軍。但雙方卻從沒有過公開和直接的對壘過。為什麼?這是因為美俄都是坐過世界級霸主的國家,他們都有很強的戰略定力,他們深知,一旦正面起了衝突,將會“覆水難收”,便沒有任何退路了,與雙方均無好處。它們之間可以對抗,也可以合作(比如赫爾辛基雙普會),但卻絕不向對方開第一槍。而德國的戰略思維卻不是這樣的,它們的思維是隻要有機會就想統一歐洲,而不會顧及世界會不會亂。


這個世界上有兩個國家的戰略思維有點類似,一旦自我感覺良好時,就會蠢蠢欲動,爭霸之心就會萌生,而他們的爭霸方式卻又不具全球性,而以地域性為主,所以他們便不會顧及世界亂不亂,因為他們的心中就不會有全局。這兩個國家就是德國和日本。他們這種戰略思維在二戰中表現的特別明顯。德國當時認為自己很強,所以會在歐洲範圍內全面開花,日本也是,它的目標就是沿太平洋的東亞和東南亞這個大圈子,根本就不會在乎圈子之外的國家是否會參戰。反觀美俄,它們的戰略思維卻是世界級的。所以美國這些年來一直將德國和日本死死的按在原地。從頭條的評論中可以看出,很多吃瓜群眾很佩服和喜歡德國,但卻忽視了德國這些年來很多動作的內在涵義。但美國並沒有忽視,而且在緊緊的盯著德國的一舉一動,基於警告和要挾的原因,特朗普威脅要撤出在德國的駐軍,而且特朗普經說過,美國在歐洲的最大敵人不是俄羅斯,而是歐盟,實際上說的是德國。而俄羅斯也同樣看得很透,所以俄羅斯也經常利用德國來達到緩解制裁的目的。所以說,如何定位自己,將決定德國的未來命運。

英國之所以脫歐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個是英國自古以來就沒有把自己定位為歐洲大陸國家,所以在歐盟內它感覺不習慣,且對自己保持世界性金融中心的地位不利。二是美國不想讓歐盟坐大,所以動員英國退出歐盟。經常看到有人詬病英國是美國的跟屁蟲,這種心態不好,要知道英國和美國不僅價值觀相同,最主要的是他們有“血緣關係”。你看加拿大和美國也鬧也吵,但一旦需要一致對外時,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和美國這一大家子就會迅速抱成團。三是英國在歐盟內部爭不過德國,所以它索性退出以削弱歐盟的力量。由此可見德國在歐盟內的分量。美國正因為看到了這一點,所以在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開始加大了對德國的打壓力度。包括逼德國增加北約防務經費、威脅撤出德國駐軍、與俄羅斯修復關係等措施都是打壓歐盟和德國的手段。從表面上看,法國和德國在共同領導著歐盟。但其實,法國自二戰戰敗後便在歐洲喪失了領導基礎,再加上戴高樂將軍實行的獨立外交政策,促使法國不可能去全身心的領導歐盟,所以,歐盟的權力實際上早已落在德國手中。德國的經濟實力有了,政治領導力也有了,唯一欠缺的就是軍事實力。它也想發展軍力,但它卻不能這麼做,因為美國一直在盯著它。而且美國將德國軍力完全納入了北約體系,使德國無法形成單獨的編制,根本動彈不得,所以德國打起了歐盟主意。在特朗普威脅要退出北約後,德國有意無意的多次發表感慨說:歐盟應該有自己的防務了。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假如歐盟的獨立防務建立起來了,也就等於是為德國所用了,那時的歐盟也就成為了真正的獨立一極。那時的德國會做什麼呢?真的很難判斷。不過,只有兩種可能,要麼仍然保持現在的模式和心態,大家相安無事。要麼就會和俄羅斯及美國有利益衝突。如果因此引發世界大戰那也毫不意外。所以說,德國的敵人是它自己!


人生觸底反彈


德國是一個非常有發展潛力的國家,但是也是世界近代史上一個比較悲劇的國家,因為在他崛起的過程中兩次遇到了來自世界頂級大國的打壓,一次是英國、一次是美國。兩次世界大戰因德國的崛起而發生,又因德國的戰敗而結束。

隨著戰後經濟的發展,德國又一次重新富裕且強大,但是如果德國想要崛起成為歐洲的帶頭人,那麼他必然將會面臨來自世界頂級大國的壓制,而這個國家就是美國。

美國是戰後世界新秩序的締造者和維護者,任何企圖挑戰權威的國家都會遭到來自美國的壓制。

二戰結束之後,笑到了最後的美國,最終成為了戰後世界秩序的領導者和締造者,在他的帶領下,美國陸續成立了聯合國、WTO、世界銀行、北約等經濟軍事組織,用來加強美國對全球經濟、政治的控制。

這種由美國建立起來的國際新秩序當然是有利於美國的,是美國控制全球的工具,美國通過這些組織合法的掠奪其他國家的財富,逼迫其他國家對美國低頭。除此之外,美國還.利用這些組織監視和打壓其他國家的發展勢頭,避免他們對自己的統治地位構成挑戰。

因此德國經濟在發展到了一定程度之後,必然就會受到來自己美國的打壓,這時一個必然的結果。德國想要崛起首先就要成為歐洲的領袖,但是美國不會允許德國從自己手中奪走歐洲,哪怕是歐洲國家自願也不行。

所以1990年在法德領導下的歐盟成立之後,美國就開始不遺餘力的打擊歐洲經濟。主要採取了一下幾個手段:

一是利用金融手段,狙擊歐洲國家貨幣。1992年在歐盟成立兩年之後,由於整合期間歐洲各國金融出現波動,美國財團看到了機會,狙擊英鎊導致英鎊大跌,2010年同樣也是美國金融機構狙擊歐元,不僅導致歐元在3個月內對美元匯率下跌10%,同時還引發了歐洲國家主權債務危機,讓希臘等國國家財政面臨破產的危險。

二是通過外交手段,分化破壞歐盟。這個就是後來轟動世界的英國脫歐事件,英國作為歐盟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在美國的鼓動下,於2016年宣佈進行脫歐公投,使得英國最終脫離了歐盟。

三是通過軍事手段,在歐洲周邊國家發動戰爭,人為製造難民危機,並引導他們逃進歐洲,引發歐洲社會動盪。

所以德國如果想要和平崛起,在美國人看來是不可能的,因為歐洲蛋糕只有這麼大,德國多拿一點,美國就要少拿一些,這對於利益就是生命的美國人來說,是絕對無法忍受的事情,除非美國勢力衰弱到再也不能拿德國怎樣,否則德國想要脫離美國獨立領導歐洲,門都沒有。

現階段的俄羅斯國力衰弱,已經無法構成對德國的威脅,事實上現在的俄羅斯反而希望與德國聯合起來,以共同面對來自美國的壓力。

自從1990年蘇聯解體之後,蘇聯所有的加盟共和國都陷入了全面衰退之中,這當然也包括了俄羅斯,在漫長的衰退過程中,俄羅斯已經逐漸變成了一隻飢餓垂死的“北極熊”,直到2000年的俄羅斯新總統普京上臺之後,漸漸讓俄羅斯擺脫了衰退的陰影。

幾十年的衰退,讓今天的俄羅斯已經無法再像蘇聯時代那樣,對歐洲保持著強大的壓力了,再加上普京一改過去蘇聯霸道的外交風格,轉而採用務實合作、共同發展的外交理念,專注與歐洲發展友好互惠的經濟合作。這就使得俄羅斯在歐洲特別是德國人看來,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具有威脅了。

同時俄羅斯在重新恢復經濟的過程中,也同樣受到了來自美國的打壓,因為美國同樣也在防止俄羅斯加強對歐洲的影響,這就導致俄羅斯必須要和德國結成友好夥伴,以此來共同應對來自美國的壓力。

所以此時的俄羅斯根本就不是德國的敵人,而是德國目前最急需的戰略伙伴,這也是為什麼美國會在歐洲不斷製造與俄羅斯的摩擦,並一再強調“俄羅斯威脅”的主要原因。

而德國也很明顯的清楚這一點,因此在面臨來自美國的威脅時,仍然努力推進北溪2號天然氣輸送管線工程的實施,就是想要與俄羅斯結成戰略伙伴,來共同面對美國。


落下m


德國地緣政治上最大敵人,是俄羅斯,這點毫無疑問,東普魯士至今這被俄羅斯佔據著,因此德國人心中永遠都是傷痛。

是二戰後,美國馬歇爾計劃的援助與美國軍事力量的保護,讓德國得以在戰後廢墟上重建,在被肢解的國家組成聯邦德國。

在專心發展經濟中,得到了很好的發展,由於美國在西德大量駐軍,沒有戰爭威脅中,才使德國沒有過早的投入軍事鉅額費用,使聯邦德國,又要重建,又要戰爭賠款。

更重要的美國鉅額經濟援助,讓德國原來的工業快到破產邊緣上拉回來,重新重組整合,美國又對德國開放了巨大市場,使西德的經濟走出了戰爭失敗後的大蕭條,這使德國再次崛起有致命性幫助。

美國沒有強行割讓德國一塊土地,沒有讓德國原有的工廠設備全部搬走,沒有讓德國原來的工廠倒閉關門。

由於美國的保護,讓德國最終統一。沒有美國支持下,德國能有今天。

雖然德國與美國在歐洲國家領導權上的分歧,在貿易壁壘問題上的分歧,在北約軍費上的分歧,這些都不是根本性矛盾,只是分歧嚴重,但德國百姓是感激美國的幫助與支持,價值觀上是認同美國的。這才是根本性的問題,使德國無法獨自抵擋俄羅斯的地緣政治的威脅。

德國無法脫離美國的軍事保護傘,無法脫離美國的大市場,無法離開美國這個價值觀上的天然盟友。這是兄弟國家之間吵架。


隨雨飄渺


縱觀歷史,德國最大的敵人,通常是法國。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兩國都是歐洲強國,又是相鄰的國家,不打倒對方就當不了“草頭王”。比如1871年,普魯士王國打敗法國,才實現德國的統一。

對德國來說,歐洲還有2個敵人,1個是“搗蛋鬼”英國,你弱他支持,你強他搞你;1個是“北極熊”俄國,俄國勢力進入中歐就要跟德國幹架。不過,這2個敵人並不是最大危害,畢竟英國是執行“勢力均衡”政策,而俄國遠在東面威脅有限。

實際上,目前德國最大的敵人是美國,他把德國關進籠子,方方面面受到掣肘。為什麼這麼說呢?

二戰改變世界格局,戰後美國、蘇聯實力大增,英國、法國被打殘,德國成為盟國的“階下囚”。儘管德國也受到英國、法國的看管,但對它影響最大的還是美國、蘇聯,畢竟2個超級大國主導歐洲局勢。

蜜月期是短暫的,美國、蘇聯取得反法西斯勝利之後,很快就進入“冷戰”。在此時代背景下,德國成為東西方陣營爭奪的焦點,東部的民主德國加入蘇聯一方、西部的聯邦德國加入美國一方。

在從“敵人”變為“盟友”的過程裡,美、蘇、英、法等大國之間在不斷博弈,力圖使德國問題的解決,朝著對自己有利的方向轉變。分裂的德國位於最前線,無論是民主德國,還是聯邦德國,在受到蘇聯、美國一定的支持之外,其自身發展是不能完全做主。

上世紀90年代,伴隨著德國實現再次統一,東歐發生鉅變、龐大的蘇聯解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時候德國的最大敵人只剩下美國,即便是當今美國駐軍規模還有3.5萬人左右。

近代以來,我們說德國是“歐洲的德國”,歐洲是“德國的歐洲”。與其去挖掘德國在歐洲的敵人,還不如說歐洲列強如何防範德國,德國的稟賦很難被長期壓制,而它更多地是威脅到別人。

其實二戰後,只有美國的財力才能看管德國、防範蘇聯,英國、法國渾身是傷沒這個氣力。這種看管對德國的影響是“雙刃劍”,一方面作為美國的盟友享受各種福利,一方面國家主權多多少少被侵犯。

現在的德國聯邦國防軍是挺憋屈的,也只能當全球網友眼裡的“聯邦肥仔”,因為他們受到美國的強大約束。

事實上,二戰後的德國重新武裝化,是在北約的框架之下進行,美國駐軍被賦予在德國實行緊急狀態的權力。

好牌都在美國人手裡,德國人只能儘量打好手裡的爛牌,這是現實的無奈選擇。美軍這種權力可怕在哪裡呢?就是說,德國一旦發生變故,美國駐軍可以採取軍事行動,直接奪取德國的最高權力。

換言之,美國駐軍秒變為佔領軍,這也是確保德國整體,確保民主制度的有力武器。這樣的關係,美國難道不是德國的最大敵人嗎?

回到題主的問題,德國目前的最大敵人肯定不是俄羅斯,我認為是美國。當然,不同的答友,給出不同的答案,很有啟發意義。你認為德國最大的敵人會是哪國呢?


子屠龍


我覺得是美國,而不是俄羅斯。這是顯而易見的。我覺得有如下原因。

1.現狀是,美國一直在針對德國,試圖整垮德國和德國主導的歐盟!

在貿易上,一方面,特朗普挑起了對歐盟的貿易戰,對來自歐盟的鋼鋁產品徵稅,損害歐盟的利益。另一方面,對來自德國的汽車,尤其是高檔汽車徵收重稅,打擊德國的汽車業,我們知道德國是汽車大國,高端品牌的汽車幾乎都是德國生產的,汽車業是德國的主要經濟支柱!德國的利益會受到嚴重損害。

在難民問題上,特朗普抨擊默克爾的難民政策,此外,美國挑起了敘利亞內戰,美國一直支持反對派,以至於敘利亞內戰打了8年之久,還沒有結束的跡象,戰爭是殘酷的,長期的戰爭產生了大量的敘利亞難民,它們逃離了家園,紛紛湧入臨近的歐盟國家,德國接納了大量的難民,結果,國內治安狀況惡化,很多女性遭到了性騷擾,默克爾的難民政策飽受質疑,支持率下滑,差點斷送了默克爾的政治前途!

在安全上,特朗普嚴厲抨擊德國,說德國的軍費太少,達不到經濟總量的2%,要求德國提高軍費,交更多保護費,還威脅從德國撤離3.5萬美軍,也就是說一旦德國不交足夠的保護費,美國這個北約盟主就不會再罩著德國這個小弟!就是這麼卑鄙。德國認為現在是和平時期,沒有大的安全威脅,沒必要增加很多軍費,增加國民經濟的負擔。

在能源政策上,特朗普干涉德國和俄羅斯做能源生意,批評德國,說德國不能一方面依靠美國保護它,另一方面卻和自己的敵人做生意,資助自己的敵人!對德國來說,找俄羅斯買能源,距離近,價格便宜,實惠些。而美國一直就不是一個能源出口國,而是能源進口國,它的生產成本高,液化天然氣肯定比較貴,德國當然不願意找美國買了啊!

2.俄羅斯並不想找德國的麻煩,俄羅斯和德國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有很多生意可以做。他們的關係一直不錯,在每次美國主導的制裁中,德國都不是很情願制裁俄羅斯。制裁俄羅斯,德國和歐盟的損失更大。俄羅斯需要向德國和歐盟出口天然氣獲取外匯,德國和歐盟在能源上高度依賴俄羅斯。它們是相互依存的關係。利益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東西。

所以德國的敵人是美國,而不是俄羅斯!


高中數學鄧老師


德國的敵人是誰?

若限定在美國俄羅斯之中二選一,我選定是美國。

時間剛好到了德國的一個100年,是總結德國近、現代史的一個節點。

1919年,“協約國”美英法意在巴黎拿出擬訂好的和約,強迫一戰戰敗德國簽字。德國沒有討價還價資格,只有簽字同意的輩分。這就是《凡爾賽和約》。

根據和約規定,德國損失了13.5%的領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16%的煤產地及半數的鋼鐵工業。

·在軍事上,禁止德國實行義務兵役,不得擁有空軍,陸軍規模不得高於十萬。

在經濟上,德國要支付鉅額戰爭賠款,先核定為2690億金馬克(相當於今天的3890億美元),後裁剪為1320 億金馬克。分享這份帶血“紅利”的是法英美。這是一筆令人眩暈的數額,德國是無力賠償的。

1919年—1933年是德國在死亡線掙扎的屈辱血淚年代,直到“原來的上帝死了,希特勒誕生”,


德國才走上了復興的道路,從1939年開始上演了長達7年的二戰復仇喋血風雲錄。

這段歷史,美俄(蘇聯)對德國扮演什麼角色?

美國

德國的“文明”奴役者。但它為了取代英國的世界第一、遏制紅色蘇聯,刻意不讓德國死去,給慘淡的德國經濟輸入了美元貸款。當德國坐大走上了復仇歐洲之路後,美國又給英國、蘇聯輸入軍火物質抗德,先坐山觀虎鬥,後來親自上陣,再次殺死了德國。

蘇聯

德國的同情和曖昧合作者

沙俄是協約國成員,1917年十月革命推翻沙皇后,蘇聯退出了歐洲帝國主義戰爭,與德國單獨構和。也缺席了《凡爾賽合約》對德國的索賠和瓜分。

蘇聯紅色異類,德國戰敗囚徒,雙雙被歐美敵視孤立。兩家秘密走到了一起,德國提供技術,蘇聯提供場地,德國在蘇聯打造了它的復仇之師——坦克裝甲突擊軍群,培訓了大名鼎鼎的“閃電戰神”古德里安。

希特勒復仇歐洲之初,與斯大林有默契,蘇德聯手瓜分了波蘭。

後來希特勒發瘋、匪夷所思的突襲蘇聯,才上演了蘇德大屠戮的悲慘史。毫無疑問,蘇德禍起蕭牆,是希特勒納粹所為。

二戰後,美俄(蘇聯)對德國扮演什麼角色?

美國

對西德恢復經濟元氣有恩,德國是馬歇爾計劃重建歐洲受益者,走上了製造大國之路。

德國政治上被管制,歐州的發言權留給了英法,他們聽命與於美國,德國是政治侏儒。

美國攜帶英法,借北約名義在德國駐軍,而德國沒有資格駐軍英法,這是典型的對德國軍事管制。美軍在世界駐軍最多的國家是德國和日本,以盟軍之名,行佔領軍之實,美國絕非善輩。

蘇聯

曾控制了東德。貢獻乏味可陳。

蘇聯解體前,成全了東西德國的統一。

感恩的德國沒有刻意渲染被分裂仇恨,給予了當時缺吃少穿的蘇聯大量經濟救濟,還提供了180億美元讓蘇軍和平撤出東德。

從那以後,俄德一直保持著在歐洲東西大國之間最務實的經濟合作。

當今,美俄與德國的關係

俄羅斯

並不對德國構成現實威脅,反而為突破歐洲孤立封鎖有求於德國。

俄羅斯的能源出口和龐大消費市場進口給德國的資金、技術和產品提供著誘人的機會。

德國在北約“裝窮”還消極怠工,主張俄歐接觸溝通,主張國際世界應有俄羅斯一席之地,還竭力推進北溪.—2能源大型合作項目。俄羅斯欣賞並感到安慰。

對於二戰,德國保持著清醒思過態度。二戰60週年,德國總理默克爾來到莫斯科,在普京陪同下,向蘇聯二戰無名烈士墓獻花弔唁,這釋放的是和解。(日本永遠學不會)。

俄德遺留的最引人注目歷史問題是;俄羅斯攫取了德國的東普魯士,今天的“飛地”加里寧格勒州。但這個問題不宜過份放大,一戰以來,德國喪失了領土25.3萬平方公里,(從61萬變為現在的35.7萬)。俄羅斯攫取的這塊“飛地”僅1.51萬平方公里,佔德國失去領土的6%,德國當冤大頭,首當其衝的不是針對俄羅斯而言。

德俄雙方沒有理由互為敵人。

美國

正在剝奪低調德國的最後安慰,德國僅存的經濟利益。


美國要剝奪以汽車為代表的德國製造經濟紅利;美國要德國年追加上百億美元軍費,多購買美國高價軍火反俄;美國要阻止德國進口俄羅斯低價天然氣,杜絕德國購買伊朗油氣,轉而接受美國的高價液化天然氣。

特朗普說,歐盟(德國當家)是美國頭號敵人,德國是俄羅斯的“俘虜”,這是對德國內政外交的粗暴干涉。

德國內政外交受制於美國可以隱忍(它也習慣隱忍)。但美國在剪德國經濟羊毛的同時,還要大放德國的“血”。若德國僅有的這點當富人的權利被剝奪,它是否還願意繼續當“忍者”?存疑!

默克爾說了,“德國願意與美國合作,但不能事事聽從美國”。德國外長說了;“……德國也不是美國的俘虜”。這是二戰後60年,德國從來沒有發出過的強硬聲音。

特朗普為了勒索德國錢袋,威脅要從德國撤出美軍。他小看了低調的德國,民意調查有2/3德國人支持“送客”。

小結;

歷史是一面鏡子,德國若再次在歐洲強勢崛起,要打壓它的頭號敵人仍將是美國。俄羅斯只是潛在敵人。

美國的詞典是“超霸”和“獨吞”,俄羅斯的詞典是“爭霸”和“瓜分”。

在“獨吞”和“瓜分”之間被動選擇夥伴,德國只能選擇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