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出擊會找到意想不到的寶藏,改變自己能看到固執以外的新世界

在阿爾卑斯山的公路旁有立著一塊牌子,這塊牌子既不是警示牌也不是交通標誌,它上面只有這麼幾個字:“慢慢走,欣賞啊!”

主動出擊會找到意想不到的寶藏,改變自己能看到固執以外的新世界

這樣一塊牌子本來寄予的是多麼美好的寓意,也希望能有更多人能夠因為它而放慢速度,用心的欣賞沿途風景。

但是現實的情況卻是駛上這條公路的車子,無一不是呼嘯而過。

那些司機都著急著趕路,他們的心裡只有目的地,路旁的這個牌子並沒有走入他們的眼睛裡。

就算是旅遊車,乘客們也很少會看到這個牌子,因為這裡並不是什麼風景區,車上的人們大部分在睡覺,小部分在玩手機,會在意到路上的風景的人少之又少!

主動出擊會找到意想不到的寶藏,改變自己能看到固執以外的新世界

其實也不僅僅是阿爾卑斯山有這樣的一種情景,在我們坐飛機和高鐵的時候,除了上車下車的那一點時間,也很少有人會在這段行程中用心的去看看窗外的風景。

不是因為這段過程的景象不好看,而是因為在我們的心目中,第一個印象就認為我們要去的目的地才是最好看的,在我們的心裡,會本能的認為過程是很枯燥、單調和遜色的,所以這就導致我們很難提起興趣去欣賞起過程中的唯美。

我記得我在一次坐高鐵出遠門的時候,曾強迫過自己坐高鐵不要玩手機,但是那一次的結果卻是直接睡著了,也正是那一次我才知道原來自己有多麼不喜歡看沿途的風景。

後來我回來的時候再次強迫自己不玩手機和不睡覺,讓自己堅持多看會兒窗外,直到這個時候我都還記得整段旅程中的感受:一開始的好奇,幾分鐘後的無聊,再堅持自己熬過一段時間後煥然一新的感覺......

主動出擊會找到意想不到的寶藏,改變自己能看到固執以外的新世界

那一次強迫自己看窗外,既讓我注意到了很多以前沒注意到的細節,也讓我想到了很多不一樣的感悟,就連不斷後退的山樹湖泊也能給我帶來許許多多的觸動,我突然感覺到窗外的風景也有這麼有趣的一面!

不過,也就只有那一次了,後來的我還是每一次坐高鐵仍然會懶得看窗外。

能讓我不去看窗外的理由有很多:手機裡的各種消息、各種遊戲和各種小說視頻都是更快更直接抓住我眼球的東西......

而且,我雖然知道自己堅持看窗外絕對會發現很多不一樣的美好,但我還是克服不了覺得窗外也就那樣的刻板印象,這種印象源自我本能的感性一面,想要靠理性來矯正過來其實難度挺大的。

主動出擊會找到意想不到的寶藏,改變自己能看到固執以外的新世界

我們每次登山的時候總是看到這麼一些人,他們只顧著向上爬著,只想著在山頂處大喊一聲,很少會停下來往四周瞧瞧,只有到累得氣喘吁吁需要休息的時候,坐下來才會看一下週圍的景色。

這個時候他才會低頭看一下腳下的石階,看到臺階上的螞蟻爬到一旁的灌木裡面,看到灌木裡面一朵朵的野花,看著一個一個從他的身邊走過的人,然後想到了爬山的一些感慨。

他們總是盼望著快快登上山頂,想要更早體會到那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這種感覺並沒有錯,畢竟我們爬山就是為了爬到山頂嘛!不過如果我們適當地把自己的腳步放慢一點,多給自己停下來的時間,細細觀賞之下就會發現:其實不只是山頂上才能“風景這邊獨好”,一路攀爬一步一景,更多的精彩就在隨手處,它們總是在我們側目後才會注意到。

主動出擊會找到意想不到的寶藏,改變自己能看到固執以外的新世界

羅曼·羅蘭曾經說過:

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我們有把眼睛的絕大部分時間用來盯著生活的功利上,很少會用來欣賞和發現美。

為什麼會這樣呢?是鼠目寸光讓我們短視還是急功近利讓我們失明?

這些都是原因,但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主動出擊會找到意想不到的寶藏,改變自己能看到固執以外的新世界

從本質上來說,人類和計算機的區別就是我們是一種有限注意力的生物,沒辦法做到在自己的計算能力下的面面俱到。如果我們把注意力放在了一個方面上,即使我們還有多餘的精力,但是我們也會很容易就會忽略掉注意力之外的東西,所以我們這些人也可以稱為一種單線程的生物。

要想讓自己能夠注意到更多的美,注意到目標之外的其他東西,我們只能壓抑住自己的目的性,刻意逼迫自己去學會看其他的東西,讓自己把眼睛從利慾中間移開,我們才能從狹窄的自我中走出來。

學會這樣,你就會發現到你曾經望穿秋水也很少露面的美正源源不斷地進入你的視線中,讓你目不暇接。

所謂的“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其實就是說你曾經就有遇到美,只是那個時候你忽略了它,沒有注意到罷了!

主動出擊會找到意想不到的寶藏,改變自己能看到固執以外的新世界

登山也好,行路也罷,人生路漫漫,既要看到目標,也別忘了路旁的過往,這樣我們才能給自己的生命最大的回饋!

不要走的太快、太急,剋制一下自己,慢慢走,欣賞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