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月餘分赴8地,首部“網制”抗疫紀錄片《冬去春歸》誕生


年近六旬,每天穿著厚重悶熱的防護服穿梭在危險病區的醫生;援助武漢同為護士的80後夫妻;24小時不打烊的熱乾麵老闆娘;在風暴中心給前線送補給的黃衣志願者……

春節至今,那些“逆行”在疫情重災區的人們經歷著什麼?

8日零點,優酷拍攝出品、演員徐帆獻聲的中國抗擊疫情紀錄片《冬去春歸——2020疫情裡的中國》(以下簡稱“《冬去春歸》”)將上線優酷。通過全景式視角展現疫情下的中國,講述包括武漢在內的不同職業、不同年齡、不同經歷的中國人,在困境中努力生活、療愈身心、守望相助的真人真事。這也是第一部由互聯網視頻平臺拍攝出品的中國抗擊疫情紀錄片。

歷時月餘分赴8地,首部“網制”抗疫紀錄片《冬去春歸》誕生

首部互聯網拍攝製作的中國抗擊疫情紀錄片《冬去春歸》8日上線優酷


據瞭解,《冬去春歸》歷時月餘,攝製組分赴武漢、北京、上海、青島、南通、昆明六地,以及烏干達和美國,跟隨拍攝了疫情之下身處不同時空、不同風暴眼的普通人,主要人物和線索超過30個。

全片共三集,以醫療、科研、後勤、生活四個角度為切入點,每集由相同角度下三個不同地方的故事組成。不僅記錄了在重症病區與死神搶時間的白衣天使,封城之後互相鼓勵陪伴的普通市民;也記錄了簽下量產軍令狀的口罩工人、抗疫一線不眠不休的社區工作者、歷盡波折將防護物資送回國內的海外華人等眾多普通人的故事。

歷時月餘分赴8地,首部“網制”抗疫紀錄片《冬去春歸》誕生

《冬去春歸》通過全景視角,記錄了不同職業、不同年齡、不同經歷中國人的抗疫故事


“整個過程遠比想象的困難。”優酷紀錄片中心總監張偉介紹,儘管正式拍攝前已經做了各種預案,但真正拍攝時,仍會有突發狀況發生。

在武漢常規拍攝時,要經常給機器設備和包套內外噴灑酒精消毒,但進入重症隔離病房和重症病人治療室(紅區)拍攝時,要用防水罩和保鮮膜將機器包裹嚴實,才能進入拍攝,而且設備進入後一段時間內無法拿出,院方會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無毒(酒精浸泡或紫外線照射)處理或銷燬。“設備器材很有可能成為汙染物源頭,像機頭、麥克風套這樣毛質物品拍攝完後會就地銷燬。”

此外,作為唯一進駐到一線拍攝的互聯網紀錄片團隊,在拍攝溝通、設備選取、成員精簡搭配,甚至防護工具和消殺用品補給等環節,也都經歷了全新的挑戰。

歷時月餘分赴8地,首部“網制”抗疫紀錄片《冬去春歸》誕生

2月26日,優酷團隊在武漢同濟醫院拍攝,也是唯一進入一線拍攝的互聯網紀錄片團隊


優酷副總裁、泛文娛內容中心總經理幹超說,“客觀上,拍攝紀錄片需要長時間充足的準備;但從主觀上,紀錄片人應該永遠出現在歷史的第一現場。”


近年來,優酷人文致力於發展原創內容,在紀錄片領域不斷探索與實踐,推動紀錄片完成內容多元化的佈局。疫情防控期間,全網獨播Vlog博主@蜘蛛猴麵包 真實紀錄武漢現狀的《武漢日記2020》;發起主導《餘生一日》全民紀錄計劃;播出Netflix版權紀錄片《流行病:如何預防流感大爆發》(英文名:PANDEMIC),全面瞭解全球抗擊在流感一線的故事;加上自制的《冬去春歸》,這些使優酷紀錄片成為視頻網站中唯一在現場、全品類佈局的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