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道兒時的菜,證明小時候家裡窮,你會說什麼?

煙臺Pang子


今年的豬肉連連漲價,搞的老百姓叫苦不已;而又適逢中秋節,在我們這裡,給丈母孃送禮豬肉是必備的。當然中央和地方也相繼出臺了養豬補助辦法。雖不解燃眉之急,也是讓人看到了希望。吃著飯,我也聽大哥講起了他小時候家裡吃豬肉的故事。大哥弟兄3個,還有一個姐姐。家在一個小山村,比起村裡其他人家尚屬於中等偏上的家境。但就是這樣,能吃上一頓紅燒肉也是一件相當奢侈的事。大哥說放學回到家,在院牆外就聞到了紅燒肉的醬香,香噴噴的,滿院子都是肉香,那個饞人哪!姊妹幾個幾乎是同時擁進院子,貪婪的奔跑到飯桌前,桌上赫然一個綠色搪瓷大碗裡盛滿了紅燒肉燉蘿蔔,大塊的蘿蔔裹著醬汁,和肉塊一起格外好看。儘管饞蟲蠢蠢欲動可是沒人敢動筷子。燈霎那間熄滅了。啊?孩子們都叫起來。只聽見大哥父親的聲音響起來,“都別搶哈,咱就熄了燈。慢慢吃,誰的筷子叨起來啥就吃啥!不許吵架,不然沒下回了。”黑暗中,只聽得大家狼吞虎嚥的聲響還有從筷子那裡感覺到的摸索試探的筷子聲音,不知道是誰喊起來,啊?怎麼我叨的都是蘿蔔啊?!大哥說我不說話,我就用筷子按按,試試是不是軟的有彈性的,我就叨起來,那樣的就是紅燒肉。那肉可真是香啊,吃得滿嘴流油………



佳佳艾艾


小時候啊,我91年的,家在農村,爸爸媽媽也沒啥文化,平時都在家務農,吃肉啥的逢年過節吃一次,家裡邊養的雞鴨豬全是用來賣錢湊學費以及留作其他開銷,記憶中吃的好吃的應該就是包子吧,每年只有端午節媽媽才會包點臘肉包,味道是真的美!

但是臘肉包也只是一年吃一兩次,平時覺得吃的好吃的應該是“醬油拌飯”吧

現在想想以前家裡怎麼會那樣呢?媽媽說的最多的就是沒買鹽的錢了



趣學教資


說一道兒時的菜,我說凍土豆餑餑,來證明我小時農村的家困難。那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事,我也是六七歲大小。由於當時糧食不夠吃,家裡有欠款,沒有足夠的錢買糧食。屋外已是天寒地凍,大人們到野外的土豆地裡“溜土豆”,我也隨大人下過地,當時是生產隊的地,大集體的生產模式,秋天起土豆撿拾不淨,地裡會剩下一些土豆埋藏在土裡,我們把土豆刨出來,拿到家中用線繩穿起來,掛窗外房簷邊曬乾,用棒棰敲碎,用機器打成細沫伴在麵粉中一起做餑餑,這就是我兒時的凍土豆餑餑,絕不是現在在我們當地用鮮土豆磨製出的土豆餑餑,如今在馬鈴薯(土豆)主糧化的當下,土豆餑餑已越來越成為人們喜食的美食。圖片來源網絡





渺星人


記得上小學放學回來在家裡吃晚飯,一碗米飯快吃完時,竟發現碗底還有個雞蛋,是一整個用豬油煎好的香噴噴的荷包蛋,抬頭看看桌子上的全部是素菜,看到旁邊家裡老少九個圍著大桌子吃飯的父母、哥姐們碗裡也沒有,我不明白為什麼就我碗裡有,不敢吃,坐在邊上的母親用眼神示意我別聲張快吃。吃完才知道,這天是我的生日,估計是怕弟和大我三歲的二哥也會要,拿不出,母親才會用這種辦法讓一大家中某一個家庭成員在不露聲色中感到這天對他來說是個不一樣的日子。

一個荷包蛋,這是兒時的一道菜,40多年後還清晰記得。比起現在孩子生日宴會,禮物,蛋糕🍰,甚至生日party!唉,一輩子難忘,最好的一道菜。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XXXX


我生於七十年代,那時候都很窮。一到青黃不接的時候,飯都吃不飽!我們家姊妹三個,我是長女,爸爸和媽媽都得到坐產隊掙公分,用來領口糧,我就負責帶二個妹妹兼做飯。七月的時候家裡的糧已經接不上溜了,沒有辦法,只能吃玉米,先是呼著吃!可用不了半個月就老了,咬不動了。我和兩個妹妹餓呀,我們就用刀把玉米粒削下來,削了滿一大盒。拿到碾子那去軋面,可我才七歲,二個妹妹一個五歲,一個四歲,推碾子大費勁了,多虧鄰居幫忙,玉米在石碾下啪啪的響著,冒著漿,一圈一圈轉得人頭暈眼花,這時的玉米是不能完全變成面的,還有很多皮也只能這樣,收到盆子生,順便再軋些黃豆,做些糙豆麵。一起拿到家,先把面和上,水不能太多,多了就散了!到園子裡拔一棵還沒長心的白菜,切成小丁,鍋燒熱放入一些軋的豆麵,炒拌一會放點水,鍋邊起泡放入切好的白菜丁,加鹽加水加大火,用手團起和好的玉米麵,貼在鍋邊上,蓋鍋大火燒開一會,停火。大多二十分鐘,飯好了,還記得媽和爸下工回來看見我們做好的玉米餅子和小豆腐那種既高興又心酸的表情,爸說孩子們會做飯了!四十年多年過去了,每每想起當初做的第一頓飯,推碾子的頭暈感覺還是隨之而來,那粗糙塞牙的玉米麵皮子也好象還在嘴中!


用戶熱愛生活的蘇子


能吃到菜的,還不算窮。

小時候在兵工廠長大,父母雙職工,但是爸爸經常把錢寄給他哥哥,救濟他們一家。所以生活一直不富裕。

好在工廠裡的煤炭、電爐、鍋爐房什麼的近水樓臺用起來很方便。一次到工廠媽媽的車間去玩,正趕上吃中午飯。發現媽媽的午飯很簡單,沒有菜,就是鋁飯盒裡放上大米和水,再倒點豆油、鹽,放入鍋爐上一蒸。但是吃起來,好香啊!


動向1


我姥姥村裡,有個親戚我叫大姥爺,以前吃的菜是炒蛆。沒錯,就是蒼蠅的幼蟲,公廁最常見的趴在粑粑上的蟲子。不過他們吃的蛆不是廁所裡的,是醃鹹菜的缸裡的,那時候窮的連鹹菜都捨不得多吃。

再一個,不知道誰見過徹底腐敗了的饅頭,掰開的時候會像藕一樣拉絲,也是大姥爺他們家常吃的東西。

大姥爺去年過世了,享年101歲


小樓樓wan


小時候真沒覺得家裡窮,但是也沒覺得富,我家人口多。姊妹五個,還有一個叔叔殘疾,加上奶奶家裡九口人,爸媽都在在地裡做農活,做飯是奶奶做,有時候加上姑姑家的孩子,十幾口,每天奶奶光蒸饅頭就得蒸一大鍋,做飯很累的,能吃上飯就不錯了,最羨慕是鄰居家的同學,他沒有奶奶只能媽媽做飯,他媽媽蒸的饅頭又大又白還特別喧騰,跟我奶奶蒸的卷子不一樣,至於菜,最羨慕鄰居剛蒸好的饅頭,挖一個坑,裡面放油鹽,沾著吃,我奶奶不讓,非要我沾白糖吃,我不喜歡吃糖,趁奶奶不注意,往饅頭上放油鹽,是生的棉籽油和鹽,的確,的確,的確不好吃[捂臉][捂臉]我看我同學吃的特別香。結果不好吃,後來問他,他說他放的香油,我又想試試,結果因為這個,打了兩瓶香油,因為香油瓶子滑,我又是偷偷放的,所以小心翼翼的就把香油瓶子打了。被我爸媽好一頓罵[捂臉][捂臉]


我很喜歡我的名字


家在甘肅蘭州的一個小地方!小時候冬天吃的菜,就是酸菜和土豆,天天都是麵食!我們那裡一個月吃不了一次米飯!以麵食為主!最難忘的一個菜,就是一種野菜,我們那裡叫曲曲菜,味道有點苦!涼拌吃!直到今天也一直很想吃,這種菜有季節性,剛出來就挖回來吃,長几天就更苦!




北漂阿狄


我必須嚴肅認真地來回答這個問題。

作為75年生人,我有資格裝逼。

關於兒時的菜,在湖南這邊,真有幾道硬菜。

在我記憶中,“瓜”字出現的最多,沒有之一。

南瓜,冬瓜,苦瓜,絲瓜,黃瓜,北瓜……靠!就是沒有西瓜。

我一年到頭就在“瓜”中過日子,最牛逼的菜,你可能想象不到。

米湯!

是的!就是米湯!

那個時候的廚房可沒有現在這麼多佐料,油鹽醬油,滿足了吧。

一碗米湯,老孃放入辣椒粉,一丁點豬油,一勺子醬油,一點鹽,搞出來,通紅透亮。老孃告訴我,這是人參湯,吃了長高。

現在,我一米七,高不奢望了,但身體霸氣,得益於最初。

所以,米湯是我的最愛。[摳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