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陽羊肉湯發祥地玉成橋遺址探祕,揭迷人間好味道的前世今生

【巫昌友原創】簡陽包子,石橋面,要吃麻花草池堰,玉成橋的羊肉湯賽團轉,一首百年代代相傳的美食民諺,見證了人以食為天的歷史,也奠定了玉成橋在簡陽羊湯序例上的不二地位。鄉人巫昌友在《絳溪隨記》中描述,名湯出玉成,美食揚天府,由於平泉縣,婆閏縣,玉成橋相互間的時光交錯與糾葛,為玉成羊肉湯與董家埂羊肉誰更正宗之爭埋下了千年伏筆,留下一段美食佳話。

於空中俯瞰玉成,絳溪蜿蜒東去,沿河而建的玉成橋如明珠般鑲嵌於雞公山中,這是一塊方圓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小鎮,紅磚碧瓦間幾株殘存的黃葛樹破空而出,刺向天宇,水巷子,煙市巷子,豬市壩等古街散落於山前水邊。

玉成是簡州府的彈丸之地,看似名氣不大,卻是密切左右兩岸的舟揖重鎮,更是古平泉縣城北出婆潤縣,西進成都的門戶。母親河絳溪河緣於龍泉山中斷,浩浩蕩蕩奔流而下,於關門石與肖公河匯聚,春季清淺,夏季洪水氾濫,千百年間沖毀民房無數,僅三岔區志記載,百餘年前就發大水九次,三岔壩,玉成橋,草池沿成為澤國更是家常便飯,因此,城往高處走,橋垮左右兩岸成為了沿河兩岸人們最為樸素的期盼。

唐中宗神龍二年(公元707年),夏,洪水氾濫,沖毀木橋,淹死山羊無數,人們為裹腹打撈起死羊,熬湯,分而食之,成為了羊肉湯雛形。

平泉縣令於安仁上任不久,沿河行至兩河村(今玉成街道兩河村),見民眾無橋可渡,房屋倒塌,於是親率隨從,於赤溪(絳溪河)左岸,以賴巴石沿河築城,並僻葫蘆沱設渡口,方便鄉人往來。又恐洪水覆舟,仍用賴巴石搭一平橋,鄉人贊於安仁玉成其事,便稱之為玉成其事之橋,遂呼為玉成橋,此乃玉成橋一名的最初出處。

橋成,鄉人感恩,以鼎煮食羊肉,羊肚中放置姜蔥和蝦米,起鍋肉鮮而湯美,於安仁大喜,將其煮食之法刻於石碑,立之於城頭,讓鄉人孝仿。

數百年間,玉成橋與關門石,白馬灘一道並稱絳溪三渡,而玉成橋因美食,是最為繁華的渡口。

唐文宗時,西川度使李德裕閱境至此,泛舟吟詩,夜宿沙瓶口,"聞水曉月動千波,半杯瓊漿乃玉成",這是迄今為止,玉成一名首次出現在典藉之上。

歷史上,絳溪河有過幾次因洪水而改道的記錄,而立於城頭的羊肉美食碑也不知所蹤。在今雙河村,仍有百姓稱玉成橋為玉沉橋,所謂雙河村,不過是松林灣村一個擁有二百餘人口的小社而已。絳溪河與定水河環抱村落,桃花開過,李花盛開,如世外桃源般。出村,就是玉成古渡,當地人吃羊肉不用湯煮,仍沿用古法,以醪糟煮食,肉嫩而湯鮮,有別於如今的炒湯。兩河村是古地名,平泉縣時,是古城郊區,是達官貴人們喜歡休閒玩耍的地方,傳說在玉成街中,築有一座玉城,人們可朝飲而暮歇,李德裕就是因為飲了雙河村的酒,而留下了千古遺蹟醒酒石。

偏安於河畔的玉成,歷史上先後兩次被水淹沒,大約在明末清初,為確保街市安全,玉成由沙瓶口遷往雞公山下水巷子,自此,古玉成橋被沙土掩埋,成為一片廢墟,只在泥土中留下支離破碎的殘跡。

從現在看來,老玉成遺址位於絳溪河左岸,具體位置松林村雙河村境內沙瓶嘴,登上唐代家族墓葬群深基山打望,遺址距離古平泉縣城十約5公里,緊鄰白馬古渡,依山鄰水,地勢平坦。隔河而望,對面就是張果老騎驢丟掉的“葫蘆坨"。絳水西來,於賈家壩上曲折回還,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的太極圖形,因此,還在民間留下了許多傳說,相傳最早的玉成橋就是因為被水沖毀,沉於河中,成為了遺址。

早些年,有群眾在沙瓶口耕種時,還撿到過瓦當和大量瓷片。當地人們稱玉成橋為玉沉橋,說因為橋垮了,沉了,才搬離了場鎮。

傳說終究是傳說,據打魚人戢俊根回憶,上個世紀90年代,他還潛入到橋下捉過魚。

絳溪河魚與山羊肉一鍋相燴,其味美,故事更美。

簡陽羊肉湯發祥地玉成橋遺址探秘,揭迷人間好味道的前世今生

胡蘆沱下有沉船和斷橋

簡陽羊肉湯發祥地玉成橋遺址探秘,揭迷人間好味道的前世今生

凝似古橋墩的石頭

簡陽羊肉湯發祥地玉成橋遺址探秘,揭迷人間好味道的前世今生

曾經繁華的街市已成了一片荒草,只有桃花,李花在寂寞盛開

|

簡陽羊肉湯發祥地玉成橋遺址探秘,揭迷人間好味道的前世今生

遠望,雙河村正好是春暖花開的季節

簡陽羊肉湯發祥地玉成橋遺址探秘,揭迷人間好味道的前世今生

絳溪河,絳色依舊

簡陽羊肉湯發祥地玉成橋遺址探秘,揭迷人間好味道的前世今生


簡陽羊肉湯發祥地玉成橋遺址探秘,揭迷人間好味道的前世今生


簡陽羊肉湯發祥地玉成橋遺址探秘,揭迷人間好味道的前世今生


簡陽羊肉湯發祥地玉成橋遺址探秘,揭迷人間好味道的前世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