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場的廁所

凡屬活物,都會吸收排出,新陳代謝的必然規律。人也不能例外。所以這方便之事,也是必須的。

如果把方便之處,統稱為廁所的話,北碚的廁所,與其他鄉村的廁所比,並不差,也不會好,因為北碚就是正二八經的鄉村,而那時的鄉村,至少四川的鄉村,都是一樣的。

北碚場的廁所

劉湘21軍在1933年向北碚催收1948年賦稅的公文


一個敞口瓦罐,就可算廁所,一家人的排洩問題,均在這裡解決。因為,一則沒有公共下水道,再則這屎尿也是一寶,田裡土裡都需要,需要,必然產生價值,自己可以施肥,也可以賣給需要的人,這就是一樁產業,無須投資,無須管理,自動生錢的產業了。瓦罐一裝,便於轉運。這個瓦罐,就被命名為尿罐。

既稱鄉場,便會有許多過路客人,他們想方便,怎麼辦呢?有經濟頭腦的人馬上來了靈感:在自己家房後屋角也放個大瓦罐,還埋在土裡,免得別人惦記,搭兩塊木板,用竹篾子一圍,既為過路客人提供方便之所,也為自家留點小錢,這稱為過路財喜。

與人方便,坐地生錢,你看,這是多好的事!至於說有那麼點味道,蒼蠅也會多一些,這算是事麼?農村不都是這樣?

鄉民都開始仿效。

北碚場的廁所

地方防疫人員訓練班


於是,北碚場鎮上就多了些這種搭建,在場口,在街巷,都設置了這種“公廁”。甚至有人合夥在靠近碼頭的河壩修起壕塹式糞坑尿池。當然,更多的還是瓦罐,畢竟便於收集保存。在嘉陵江邊,據老人說,有好事者去數了的,河壩上有尿罐62個。而北碚最著名的,是場口埋了九口大缸,好氣派!這條街也被叫成了九口缸。這也成為一個大產業了,難怪盧作孚先生遭鄉民怨恨。

真只是點臭味,倒也沒啥,可看那蒼蠅滿天,蛆蟲滿地,尤其幾年一遇的洪水,就會衝進場,水一退,汙穢遍地,那才叫恐怖!

所以盧作孚到北碚,即開始整治廁所,設置較正規的公廁,取締九口缸,動員大家改建廁所,並撒生石灰防止蠅蛆。還在北碚幾個事業:地方醫院、實用校、兼善校等處都修建起漂亮乾淨衛生的廁所,對鄉民開放。後來還到外地,到成都取經,回北碚建公共廁所,力求在給大家帶來方便的同時,保證乾淨衛生。後來,北碚的廁所也成了標杆,附近縣裡來函索圖樣,拿去建造。

北碚場的廁所

歡送地方醫院院長左立梁到北平醫院學習


所有公共廁所,照樣是有產出的,這份不多的產出又全部用於北碚的市政建設,作為填溝用的材料等支出。

改造廁所,算是盧作孚先生建設北碚的破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