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宅家的日子,最有意義的事是什麼?

洪福書畫


抗疫期間,每一天關心疫情的事態發展是最有意義的事。

每天從早到晚刷手機,每一天有無數感人的事,又無數次淚流滿面。

每一天在思考,人是何等無奈和渺小,生命是何等的脆弱。

每一天的新聞看到了其它國家對個疫情的態度。冷漠,無緒。深感生在中國是何等的榮幸和幸福!

這是一場全民參與的沒有硝煙的戰爭。政府的強有力的指揮和領導。深感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的用心。中華民族不愧為一個偉大的民族!


yky緣


這個問題我必須回答一下:

多多的陪伴了家人,瞭解了家人

我母親在2018年12月18日去世了,我、我兩個弟弟,在此之前,我和弟弟們的所有成長都是母親在操心,父親一直在外邊,陪伴我們的就是母親,包括上學的成績身心的健康報學校的志願,一切一切的大小事情事情都是在母親操心。母親也是因為一些對父親的意見,總是在我們耳邊嘮叨父親好多不好的態度,不顧家太忙了等等。。。所以從小到大,我們對父親一直有一種錯誤的認識,包括他的脾氣辦事能力說話態度都不太苟同,也不太和父親溝通,總覺得不親,不太願意和他溝通。直到這次疫情,在家一個月,一直是父親照顧我們姐弟三個,我們彼此也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父親不是不愛我們,也不是不管我們,他只是忙,或許只是由母親管,他放心而已。現在的父親,真的是個合格的父親,事無鉅細、吃穿用度,都給我們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好些人情世故,該做的該說的該辦好的,都弄得明明白白的。對他有了另外的更深刻的認識,也願意和他溝通。

我們姐弟三個工作的工作了,學習的學習,每年見面的時間屈指可數,疫情期間,三個人一起打遊戲,一起鍛鍊,一起做飯,一起幹家務。這些都是好多錢換不來的快樂時光。明白了他們的成長結果,,都長大了,懂事了,知道學習了,知道體貼家人,生病了知道互相照顧。這些真的是難能可貴。兄弟之間的感情好像也都是自己處出來的。也希望他們能平安喜樂,學業有成。


無土栽培學習


其實只要放下手機(當然工作除外),就可以做許多有意義的事情。

在家的2個月,有機會嘗試了許多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做蛋糕,第一次做饅頭,第一次做油潑扯麵…也算是提高生存技能吧(圖片都是我的第一次)!

總結一下手機之外可以做的有意義的事:

1.學習烹飪。手工面,腸粉,饅頭,蛋撻…都是很簡單可以學會的,而且網上有各種教程,做完會有慢慢的成就感。還可以給自己燉湯,煮粥,調理身體。(PS:自己動手之後再也不想吐槽食堂的東西難吃了😂)

2.練字。不管是軟筆還是硬筆,英文還是中文都可以,智能時代,書寫好看的人越來越少,也就越來的越珍貴了。練字還可以修身養性,保持平和的心態。

3.看書。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疫情期間我們無法旅行,那就通過看書去了解大千世界豐富自己吧。

4.運動。全國人民都在增肥的時候,抓住這個機會,疫情結束你就是全gai最麵條的崽。

5.學習一門技能。這要看每個人的需求和愛好,比如英語,編程,會計,作文,自媒體,攝影,原畫…

……





不知不覺就宅家裡兩個月了,相當於一個暑假了,時間過得太快了,希望疫情快快結束,那些奮戰在一線的英雄就可以好好休息了!


自由行走的花


1.陪伴家人。平時加班是常態,回家就睡覺,對孩子很狂躁,沒顧及家人感受,也沒時間陪伴孩子。這次疫情,有多少家庭支離破碎。其實,全家人在一起平安健康就是幸福。父母能陪伴孩子看他們成長就是幸福。幫伴侶做做家務,陪孩子玩一玩,陪父母說說話。

2.關愛自我。從來都是奔跑加速度,為了家庭,為了親人。已經習慣忽略自己的感受,壓抑自己的情感。突然有時間能去關愛自己多一點,能停下來去思考疫情後人生的下一步該怎麼走。

我在外地農村隔離, 疫情給生活按下了暫停鍵,讓生活節奏慢下來,讓我看到一個美麗的農村,感受到了不一樣的田園生活,新鮮的空氣,溫暖的陽光,綠油油的小麥,播種的機器,燒火開荒的菜地,一望無際的農田,鳥兒在樹枝上歡叫,花兒在枝頭上綻放,處處顯示出勃勃的生機。還有那北方的風,黃河的水,恰似大自然的呼吸和脈動,讓人心胸開闊,豁然開朗,閉眼感受著人與自然的融合,一切是那麼的和諧。

換個的角度,看世界,你會發現,生活其實可以很簡單。


愛旅行的小胖貓


抗疫待在家裡,一家人難得在一起這麼長時間,在此期間和家人溝通的時間更長了,增進親情,同時體會了每個人的不容易。

1、夫妻之間有更多交流,體會到為人母,為人妻的不容易,要照顧孩子吃穿,洗衣做飯打掃家務家庭瑣事,幾乎空閒時間很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深有體會是比較辛苦的,理解了妻子默默的付出。

2、父母的無私的關愛,沒有任何言語,疫情期間儘量讓子女、孫子孫女吃好喝好,平時雖然嘮叨,但都是慢慢的愛。

3、平時很少有時間陪孩子,疫情期間幾乎天天陪孩子玩,見證孩子每天一點點成長(我家兒子不到兩歲),奶聲奶氣的喊爸爸時感覺很幸福,看到孩子無憂無慮的開心玩耍時自己忘記了一切煩惱拋,此時此刻是最幸福快樂的。

快樂其實很簡單,也很容易實現,通過這邊疫情感受到一家其樂融融是最大收穫,願人人都有開心快樂的心情,享受生活。


炒雞蛋忘放鹽


當然是學習啊,新學期被暫停,學校開啟“停課不停學”,孩子們開始藉助電子設備完成課程,整天不能外出的孩子無奈待在家裡強制在線學習。

在線學習對那些懂事自覺的高年級大孩子來說尚且可以做到,但對那些5~10歲的孩子來說,簡直是新鮮事,一方面孩子們不知道如何融入到在線學習,特別是教育互動強的學齡前階段,在線學習基本無法實現;另一方面這個階段的孩子天性頑童,疫情憋得孩子出不去,玩不了,學不得,導致了已經復工的家長們對於孩子們的教育無計可施。

由於學校密集度高、孩子自我防護意識差,出於疫情管控穩妥考慮,至少延續到5月份才可能解除。在這期間如何做好低學齡孩子們的教育,對學校和家長來說真是個難題,但與此同時,家長們更應該積極思考、行動起來……

1. 不能輸在起跑線,孩子的教育真的太難了在轟轟烈烈的在線學習開展過程中暴露出了很多問題,很多家長表示孩子在線學習時最大的問題就是 “注意力太難集中了”!網絡上的誘惑實在太多了,孩子上網課的時候容易分心,小手面對著屏幕的誘惑情不自禁點這點那。

等一回過神來,早就不知道老師講到哪裡了,讓陪在一旁的家長頭疼不已。同時老師們也在朋友圈大倒苦水,一個班二三十人,實際上課的只有一兩個人,聽課效果真實還要打問號。

面對疫情,家長該如何思考孩子未來的教育插圖

實際上,孩子們天性童心,還沒養成自律的習慣。從小到大,一邊是家長缺乏對孩子注意力培養的引導,一邊是孩子無節制的玩耍嬉鬧,導致孩子在無意義的玩樂上浪費大量時間。

在線學習所暴露出的“難”,其實也是孩子們日常成長中被家長容易忽視的問題,總結出來就是孩子沒有養成學習的主動愛好性。如何讓孩子們在成長中培養出長期的學習慾望,激發孩子對知識充滿求知慾和好奇心,而非強迫式干預,對想贏在起跑線上的家長們應多思考多實踐。

2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學校的教育使命在於”教書育人“,而家長的教育要領是在於引導!迫於應試教育,學校更多重心放在知識傳授,家長們也被導向盯住成績,而忘記了對孩子綜合能力的培養!

實際上有效的教育應該是“興趣比成績重要、習慣比知識重要、見識比書本重要” 。過去相當一段長時間內,我們的學校教育環境和家庭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好奇心並沒有起到很好的保護和啟發作用,反而在慢慢的扼殺了孩子的好奇心。我們確實培養出了很多的學霸,卻少有成為有創造力的科學家、企業家。

面對疫情,家長該如何思考孩子未來的教育插圖(1)

圖 / 攝圖網,基於VRF協議

反觀西方教育,教育並非成績至上,而是更注重孩子們思維發展與創造,更加註重孩子們好奇心保護與啟發。當孩子從學齡前階段開始,就會大量涉及到以動手、觀察、體驗為主等的校外課堂,考慮更多地保持孩子對科學的興趣,從而讓孩子能夠對科學的學習保持很好的熱情。

3 培養興趣的關鍵,是培養孩子在兒童時期對科學的探索

在近幾年的歐美教育體系內,機器人和編程逐漸成了孩子需要學習的基本技能,2016年在美國,政府強制要求高中畢業必修計算機編程學分。而2017年在英國,政府要求學齡5歲以上兒童必須學編程,並將編程納入中小學必修課程。

歐美國家為什麼要讓孩子學機器人編程,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讓他們對科技和未來充滿好奇,並自我探索

每一個孩子對機器人基本上都是天然好奇、零牴觸的心態,他們對機器人這種科技產物充滿強烈新奇感,這些機器產物帶給他們科技的力量與驚喜。與機器人大量互動,這可以極大地激發他們的興趣,保持好奇心,增強孩子們的學習慾望。只要家長把這股好奇心以及因此產生的學習欲加以引導,可以增強孩子探索而帶來成就感,促進孩子對更多知識的好奇心與探索精神,從而形成學習的良性循環和思維的創造性發展。

2.更好的發揮想象力,激發孩子創造力

機器人編程教育的核心就是讓孩子去自由創造,不單單是添加一個指令模塊,而是需要一定的創意思路。創造的過程可以給孩子們無限的想象力,讓他們自由發揮。

3.提高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機器人編程學習最核心的並不是學習複雜的編程技能,而是在創作的過程中塑造孩子的編程邏輯思維,培養孩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

面對疫情,家長該如何思考孩子未來的教育插圖(2)

圖 / 攝圖網,基於VRF協議

最近國內已經開始重視打造國家創新型未來,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機器人互動教育與編程也漸漸進入大眾視野。浙江將編程納入高考科目,北京、南京、廣州將編程列入中考特招項目,在2019年高考裡,全國卷、北京卷、江蘇卷,都出現了編程思維相關的考題。

這些明顯的信號,讓辣爸辣媽們意識到,中國明顯開始注重少兒機器人編程教育。而值得一提的是,機器人編程教育不僅僅是孩子成長教育的需要,更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在這次疫情的肆虐下,出於安全考慮興起各種無人化機器人,隔離區域的無人配送機器人、無人消毒機器人、無人掃地機器人等等,機器人在抗疫前線大顯身手。

疫情過後,可以預測更多領域將加速“少人化、無人化、智能化”機器人走向服務,再加上5G時代的到來,未來的時代一定是充滿智能機器人的時代。

現在全世界都越來越意識到人工智能對人類未來生活將產生深遠影響,青少年特別是中小學生,更應注重科技教育和對人工智能包括機器人技術的理解。因此,各位不願輸在起跑線的辣爸辣媽們,早點讓孩子接觸機器人、接觸機器人編程,讓孩子對未來世界產生認知與好奇,是在為孩子贏在未來!

4 機器人互動編程領域,你需要知道的樂森機器人

筆者在這裡不得不提及國內一家機器人品牌——樂森機器人(robosen)。樂森機器人在圈內知名度早已非同小視,在去年行業頂級的日本東京機器人展和今年美國CES2020展上,樂森機器人的星際特工產品得到了非常多海外媒體和嘉賓的讚賞與青睞。

在日本機器人展會首次亮相的樂森機器人吸引了一波媒體報道,更是讓眾多嘉賓駐足瞭解,實力圈粉。

面對疫情,家長該如何思考孩子未來的教育插圖(3)

東京電視臺報道

面對疫情,家長該如何思考孩子未來的教育插圖(4)

日本朝日電視臺報道

而在CES2020,樂森機器人則成為各路媒體爭相報道的“寵兒”。

面對疫情,家長該如何思考孩子未來的教育插圖(5)

外媒對這家機器人公司的產品評價可謂非常之高,美國著名商業媒體《商業內幕》,對樂森機器人產品的評價:全球最先進的編程機器人,美國著名科技媒體The Verge評價:現實生活中最酷的機器人。

面對疫情,家長該如何思考孩子未來的教育插圖(6)

福布斯發表關於樂森機器人旗下星際特工產品的專題報道

5 “星際特工”,一款能學編程的變形機器人

樂森機器人的產品為什麼廣受歡迎,這究竟是一款什麼機器人能讓挑剔的西方媒體為之折服?

2019年1月,樂森機器人旗下產品星際特工——全球首款能學編程的變形機器人正式亮相美國CES。同年7月,星際特工上線京東,一經上市,便得到京東CEO徐雷的強烈推薦。

2019年9月,樂森機器人在北京世界機器人大會大放異彩,現場售賣爆棚,創造了人形機器人歷史上的最新銷售記錄,而在去年中秋更是登上央視新聞、新聞聯播等媒體,一時之間成為業內關注討論的黑馬。

面對疫情,家長該如何思考孩子未來的教育插圖(7)

樂森星際特工作為全球首臺智能人車變形的機器人(上京東、天貓搜索樂森星際特工瞭解詳情),全身由22個自研人工關節、23顆自研芯片和3000多個零部件組合而成,極具高度的擬人化和趣味的玩法。

更重要的是,結合少兒編程與STEAM教育,星際特工搭載三種編程方式:手掰編程、圖形化編程和3D圖形編程,從初階到高階三種編程方式,讓5-16歲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能給機器人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創意舞蹈動作。

面對疫情,家長該如何思考孩子未來的教育插圖(8)

手掰編程

面對疫情,家長該如何思考孩子未來的教育插圖(9)

圖形化編程

面對疫情,家長該如何思考孩子未來的教育插圖(10)

3D圖形編程

值得一提的是,樂森在近期發佈了星際特工2.0版本,新增了手掰編程的闖關玩法、圖形化編程自定義音樂等趣味功能。

面對疫情,家長該如何思考孩子未來的教育插圖(11)

手掰闖關

面對疫情,家長該如何思考孩子未來的教育插圖(12)

面對疫情,家長該如何思考孩子未來的教育插圖(13)

圖形化編程添加音樂/錄音

星際特工2.0版本的正式推出,意味著星際特工的編程教育屬性更加完善和完整,孩子在把玩的過程中也將收穫更多知識和樂趣。2.0版本真正意義上實現了讓孩子在寓教於樂中學會編程,讓孩子在把玩機器人的過程中逐步建立對科技、人工智能的興趣和探索。

面對疫情,家長該如何思考孩子未來的教育插圖(14)

星際特工獨特的人車變形及編程方式得到廣泛消費者的認可

6 所有成功故事的背後都離不開執著和熱愛

樂森機器人由創始人陳小森於2008在北京中關村成立。那時候,我國在機器人領域還處於起步階段,面臨技術底子薄、起步慢的困境,而且早期根本就沒有參考和模仿的對象。

陳小森帶領著樂森研發團隊進行了大量的技術攻關,才最終把變形技術、芯片技術、零部件製造技術一一啃了下來。其變形技術全球首創、小型關節性價比業內第一,讓孩子們輕鬆擁有人生中第一款集科技含量與娛樂教育於一身的樂森機器人。

所有成功的背後都離不開執著和熱愛,而樂森的背後有一位痴迷機器人30多年的人——樂森創始人陳小森。

面對疫情,家長該如何思考孩子未來的教育插圖(15)

樂森創始人陳小森

陳小森從小就對機器人表現出狂熱。由於喜愛《變形金剛》,年僅7歲的陳小森便自己加工出一個由木塊、鐵絲組成且可以變形的擎天柱。帶著對機器人的熱愛,陳小森大學選擇了機械電子工程專業,併成為橫跨機械、電子、計算機三科的學霸。

興趣是內心深處最強烈的動機。陳小森自己總結這種繼續走下去的力量來源於內心:我就是很喜歡機器人,我非常希望中國能自己造出令世界矚目的機器人,所以我只能繼續努力。

7讓孩子贏在未來

培養孩子的科技學習興趣顯然對孩子未來適應時代社會,為即將到來的智能時代貢獻力量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樂森今天所做的這款全世界目前最先進的變形機器人,它的意義在於能夠讓孩子從小接觸編程教育,接觸理工學科這個領域的知識,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工程結構思維,在趣味十足的學習下對機器人產生興趣。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句話不假,對於家長們來說,從低學齡孩子們開始接觸機器人編程教育,陪伴孩子學習成長,是一個解決讓孩子贏在未來的思路。

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孩子也可以這樣說:“因為我熱愛這件事,所以我要讓自己更努力,表現得更好。”



剪硬手


抗疫宅家最有意義事有三

1、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陪伴孩子學習、成長,走進她們內心深處,進行心與心的碰撞。

2、夫妻和諧共生,平淡、真實是最亮的那盞燈,溫暖著我們的小窩。

3、靜能生慧,通過抖音瞭解生活、瞭解世界。4、看書學習深造,讓自己腹有詩書,由內而外的散發真善美。



六里田間


宅在家裡我做得最多的是上網看頭條,看國內外新聞看短小精悍作品……瞭解天下事。見到自己喜歡的就參加進去點贊評擊或在評論區寫評論和參加問答。


用戶雲佳


藉此相對的閒暇,梳理好“三觀”最有意義:

如何正確認知這個世界?認知人生及生命?人類與宇宙的關係?

三觀有根基了,才能從根本上指導自己未來的價值導向及各個方面。比如:重新審視、理智看待“人定勝天”!重新領悟什麼才是“平衡與和諧”,重新體悟“得與失”……

有方向了,此後在生活方式、情感關係等具體事務上,才會找到適宜的完善辦法。


意雲談


學會了幾個拿手菜,作為南方人的我學會了做包子,滿滿的自豪感!但最有意義的事還是和家人互相陪伴,很難得有這麼長這麼完整的時間陪著孩子,也是一種收穫[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