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8.8,魯迅的愛情小說《傷逝》,揭露細思極恐的愛情真相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柳青

這緊要的幾步,如何選擇,決定了我們一生的基調。

上什麼學校,與什麼人結婚,選擇什麼工作……這些選擇構成了我們的生活。每一個選擇看似獨立存在,卻但是推動了下一個選擇的到來。

魯迅先生筆下有很多關於選擇的故事,有的選擇用鮮血來喚醒麻木的靈魂,有的選擇用回憶來慰藉生活的苦難,有的選擇放棄理想泯滅眾人,還有的選擇自由放棄家庭,每一個選擇自有理由,但就是這些或出於愛、或出於自私、或出於夢想的理由……構成了人生的走向和結局。

在魯迅先生的眾多故事中,有一個故事,因為一次選擇,成就了一次愛情,也因為一次選擇,斷送了一個生命,它就是魯迅先生唯一一部與愛情有關的小說《傷逝》。

豆瓣評分8.8,魯迅的愛情小說《傷逝》,揭露細思極恐的愛情真相

《傷逝》講述了涓生與子君的愛情故事,故事發生的在五四運動時期,那時候,自由平等的理念播種於年青人的心中,女性也不甘於禁錮在家,等待一份家人安排的婚姻,她們也希望像易卜生小說《玩偶之家》的娜拉一樣,走出家門,對散發著腐朽氣息的家庭說“不”。

《傷逝》的女主角子君就是一位想要掌控自己命運的女子,她也如同娜拉一樣走出了自己那個家,那個代表傳統、禁錮的家。

娜拉出走時,我們不知道她將走向何處,她將遇見什麼人,經歷什麼事,她的未來並不明瞭。

子君恰似娜拉,她遇見了涓生,經歷了一場愛情,她續寫了娜拉的故事。

豆瓣評分8.8,魯迅的愛情小說《傷逝》,揭露細思極恐的愛情真相

一、為自由選擇了愛情,是緣是劫,全看你有沒有生活這捆柴

《傷逝》中子君追求“自由”的思潮埋下了她出走的種子,與涓生的愛情給予這顆種子破土而出的力量。

所以,子君確認了與涓生的戀情後,她說出:“我是我自己的。”這是她愛的宣言,也是她對“自由”的宣言。

雖然愛情給了子君出走的力量和勇氣,但是這場愛情是緣還是劫,卻不由她自己決定。

子君走出家門時,驕傲的她,除了一對金耳環和一枚戒指,身無長物,而且這一點點貼身的積蓄全部給了戀人涓生用作租房,她有著不畏未來的勇氣。

豆瓣評分8.8,魯迅的愛情小說《傷逝》,揭露細思極恐的愛情真相


兩人的生活之初,充滿了甜蜜,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好的愛情開始蒙塵,藏在愛情這襲華美長袍下的蝨子蠢蠢欲動。柴米油鹽,洗衣做飯,這些人間煙火,讓愛情不再是蒙著清紗的遠山,而變成俗世間不得不面對的壓力。

子君為涓生洗手作羹,涓生為日常生計做些枯燥的抄寫員工作。子君的辛勞涓生看得見,他也看到子君由鮮活、有追求的女子,變成為一日三餐煩惱的女人,她已與涓生記憶中那個向他緩緩走來,帶著樹葉清香的女子不是同一個人。

魯迅曾說:

“人必須活著,愛情才能有所附麗。”

當兩個人都為生活而苦時,他們已經失去了能夠對話的心靈,愛情也退出了他們的生活,剩下的是被現實擊碎的一地狼藉。

勇敢的子君變得懦弱,驕傲的子君變得常有怨色,不畏將來的子君變得害怕未來,因為她已經從涓生的態度中看到了“厭惡”。

即使知道,她也只能默默承受,“愛情”給了她力量,愛情也摧毀了她的信念,因為出走後的她只能依附涓生而活,她最終亦被涓生拋棄,被迫回到了曾經離開的家庭。

豆瓣評分8.8,魯迅的愛情小說《傷逝》,揭露細思極恐的愛情真相


子君回家了,最後用死亡為人生劃上了句號。

子君的人生因為一個選擇,走向了一條不同的軌道,她為自由選擇了愛情,但生活又粉碎了愛情。

愛情是她撬起人生的支點,但是愛情卻是兩個人的事,她有權選擇開始,卻沒辦法阻止它的消逝。愛情逝去,她只能用“死亡”作為她選擇的代價。

當然,無論是子君還是娜拉,她們都是為生命抗爭的女性,她們對人生有著烈焰般的熱情,但是燃燒的火焰,需要以“生活”為柴。也唯有那些掌控生活這捆柴的人,才能真正做選擇的主人。

那些無法掌控生活的人,也無法掌握愛情,亦無法掌控人生。

豆瓣評分8.8,魯迅的愛情小說《傷逝》,揭露細思極恐的愛情真相


二、為理想拋棄愛人,失去節操的人,終將被理想拋棄

涓生身為男子,在那個年代更有話語權,而且他有知識,有理想,是那個時代的弄潮兒,他比戀人子君有著更多的選擇權。

涓生與子君在一起是情之所至,從涓生的回憶中,我們也能體會他愛戀子君的心,他為這段愛情也有所付出,比如頂著失去工作的可能與子君在一起。

但是外在比子君強大的涓生,卻不能掩飾內心的懦弱。當面對質疑和鄙視的眼光時,他顯得瑟縮,他的內心並沒有直面未來的勇氣,當生活露出它猙獰的一面時,他顯示了渣男的一面,他的確愛子君,但是他的愛情太脆弱,它抵不過生活的現實,也抵擋不住每一個當下的苦惱和窘迫。

懦弱的涓生只能用埋怨、逃避來應對生活的風雨,將內心的憤怒和無力對準愛人,並最終拋棄了子君。

豆瓣評分8.8,魯迅的愛情小說《傷逝》,揭露細思極恐的愛情真相

關於怯弱者,魯迅先生曾說到: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

抽刃向更弱者,是涓生應對生活困境的選擇,他將生活的困境歸因於子君,並拋棄了子君。他說出不愛子君的那一剎那,生活似乎變得更輕鬆了,他不用為愛情承擔責任,他不用看到子君憔悴的臉龐,他可以自由的為理想奮鬥,但是也是在他做出選擇的那一刻,他失去了一個男人的節操。

那個進步青年涓生也因為這個選擇在我們心中“死去”了。如果與子君同居,是兩個年輕人對舊社會的抗爭,尚且有著英勇的一面,而拋棄子君的那一刻他已經丟掉了人的“品質”,他也被眾人唾棄。

所以,當他潦倒落魄,拜訪一位熟知的伯父尋求幫助時,這位和善的伯父並沒有見他,不見他不是因為他貧窮,而是因為他的薄情寡義。伯父只是告訴了他一個事實:他拋棄的子君死了。

為何而死,大家心知肚明。那個認為沒有子君,未來可以展翅飛向理想之地的涓生,沒有如願的實現理想,他仍然過著入不敷出的生活,他又回到了與子君相遇、相愛的會館,獨自咀嚼與子君在一起的時光,悔恨自己的抉擇,同時也為自己才華不得施展傷懷。

涓生的懦弱註定他為了“自保”犧牲子君。雖然他懂得愛情,但是他的愛並不專一,他可以愛子君也可以愛別人,所以在愛情和現實之間,他毫不猶豫的用理想的遮羞布拋棄了子君,他失去了人的節操,被他視為遮羞布的理想也拋棄了他。

豆瓣評分8.8,魯迅的愛情小說《傷逝》,揭露細思極恐的愛情真相


三、只有夢,沒有物質,愛情終成悲劇;只有理想,沒有生存能力,終究叩不開理想之門

涓生與子君的愛情發生在一個新舊思想碰撞的年代,子君拋棄的不僅僅是她的家庭,也是她的家庭代表的封建思想。

當《玩偶之家》在中國上演時,女性的作為一個人的意識開始覺醒。

《玩偶之家》中的一句臺詞:我首先是一個人,說出了眾多被物化女性的心聲。那個時代,丁玲、冰心、盧隱等女性作家創作一個個走出封建家庭桎梏,勇敢追求愛情,追求自由的女性,在她們的故事中,女性獲得了自由與平等。

豆瓣評分8.8,魯迅的愛情小說《傷逝》,揭露細思極恐的愛情真相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魯迅先生對於娜拉出走的結局進行了更客觀的推測。

“從事理上推想起來,娜拉或者也實在只有兩條路:不是墮落,就是回來。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以走。”


所以《傷逝》中,子君既沒有獲得自由,也沒有收穫愛情,她成了時代的犧牲品。而子君明知涓生已不愛自己,卻只能在曾經編織的夢中活著,直到涓生驚醒了她的夢,她迴歸了與之決裂家族,但是此時的家也沒有了她的容身之地。

子君迴歸家族後,她遭遇了什麼,文中沒有隻言片語的交代,但是在那樣一個注重女子“名聲”的年代,子君的迴歸,於家族而言,必將帶來流言蜚語和無形的壓力。此時子君也唯有一死來平息這場風波。

子君是勇敢追求夢想,追求愛情的女子,但是她與涓生的愛情卻沒有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上,她的勇敢成了莽撞。

豆瓣評分8.8,魯迅的愛情小說《傷逝》,揭露細思極恐的愛情真相


魯迅先生給許廣平的信中也提到了他的愛情觀:

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我之所謂生存,並不是苟活;所謂溫飽,並不是奢侈;所謂發展,也不是放縱。


只有夢,沒有錢,子君的愛情終究是一場悲劇。只有理想,沒有生存能力的涓生,終究推不開理想之門。

《傷逝》中,子君和涓生都為自己的人生做出了選擇,雖然結局並不完美,但是讀者卻能從中有所體悟。選擇本是中性的,但沒有植根於現實的選擇,卻是一場編造的夢境,而夢終究會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