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首次將學校對未成年人開展性教育納入草案

10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提交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一次審議。值得一提的是,草案一審稿首次將學校應對未成年人開展性教育納入。

草案第三十四條規定,學校、幼兒園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健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範性侵害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學校性教育應教哪些內容?學校性教育有哪些困境?為大家分享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劉文利的文章。

//學校性教育要走出認識誤區//文|劉文利

2019年7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佈了4起性侵害兒童犯罪典型案例。最高法刑一庭負責人表示,性侵害兒童犯罪嚴重損害了兒童的身心健康,嚴重違背社會倫理道德,人民法院對此類犯罪歷來堅持零容忍的立場,對犯罪性質、情節極其惡劣,後果極其嚴重的,堅決依法判處死刑,絕不姑息。

兒童性侵害犯罪的高發和多發態勢,以及被性侵害兒童低齡化傾向,無不提醒我們,除了法律的嚴懲,還需要整個社會為兒童成長建立安全的環境,這其中就包括在學校開展性教育。

學校性教育並不能消滅兒童性侵害現象,但能在一定程度上,讓兒童有機會通過正規途徑瞭解與性有關的信息,建立對性的正確態度,提升權利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掌握相關生活技能。已有研究表明,學校性教育相比其他非正規場所的性教育有花錢少、效率高、效果好的優勢。

開展學校性教育的困境

這裡,還是想強調一下,我們說的“性教育”指的是“全面性教育”。根據2018年聯合國發佈的《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全面性教育(ComprehensiveSexualityEducation,CSE)是一個基於課程,探討性的認知、情感、身體和社會層面的意義的教學過程,其目的是使兒童和年輕人具備一定的知識、技能、態度和價值觀,從而確保其健康、福祉和尊嚴;培養兒童和年輕人學會思考他們的選擇如何影響自身和他人的福祉,並終其一生懂得維護自身權益。

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首次將學校對未成年人開展性教育納入草案

人們對性教育認識上的不足,甚至是偏見,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校性教育的開展。誤區一

性教育就是性交的教育

在我們的社會里,很長一段時間,當人們談起“性教育”時,就認為是關於性交的教育,是生孩子的那些事,並認為這些事等孩子長大了就自然知道了,不需要學習,更不需要在課堂這樣正規的場所學習。

全面性教育中的“全面”體現在教學內容和目標的全面性。它著眼於性與生殖健康,包含了性與生殖相關的解剖學和生理學知識;青春期發育;懷孕、生育與避孕;艾滋病病毒、性傳播感染等學習者需要了解的與性有關的全部主題。

全面性教育還注重為學習者賦能,培養他們的生活技能,以及對於性、人權、健康的人際關係、文化與社會規範、性別平等、非歧視、反暴力、性行為、身體完整性、婚姻、性暴力與性侵害,以及平等和尊重的價值觀等問題的分析思考能力。

全面性教育中的“全面”還體現在教學內容的深度、廣度和教育過程的持續性、一致性,而不是為了解決某個具體和緊迫的問題採取的臨時性、一次性授課或干預。預防兒童性侵害也一樣,不能為了預防兒童性侵害,只上一兩次“防性侵課”就萬事大吉。

誤區二

性教育會導致青少年提早發生性交行為

全世界範圍內的一些研究表明,性教育不會對首次發生性交行為的年齡有直接影響,另一些研究則表明,性教育實際上推遲了首次性交行為發生的時間,並且使年輕人對自己的性行為更加負責任。

有效開展的性教育能夠帶來很多積極的結果,比如:初次性交發生時間延遲、性交行為發生頻率降低、性伴侶數量減少、性風險行為減少、安全套和避孕措施的使用增加。

學校性教育應該成為兒童青少年參與和實現其性與生殖健康整體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誤區三

性教育剝奪了兒童的“純真”,讓兒童變得不可愛了

在中國文化中,有很長一段時間性被認為是不純潔的、骯髒的、下流的,如果一個人學習了性知識,就變得不純潔了。在性方面,我們一直把無知當純潔。

有研究證據表明,如果兒童青少年從接受正規學校教育起,學校就能有計劃地為他們提供科學、準確、不評判的且適合年齡與發展階段的性教育,將有益於兒童青少年的健康發展。

在缺乏性教育的情況下,兒童青少年很容易受到來自同伴、媒體或其他渠道的不準確甚至錯誤性信息的影響。高質量的性教育能夠為兒童青少年提供完整且正確的信息,強調積極的價值觀和人際關係。

需要再次提醒的是,性教育不侷限於性行為相關的教育,也包含了身體、青春期、人際關係、生活技能等方面的信息。

誤區四

現有的學科內容中已經包含了全面性教育的內容

有人認為,現在學校裡有生物課、思想品德課(現在稱為道德與法治課),性教育的內容已經體現在這些課裡了,沒有必要再開性教育課。

全面性教育希望為兒童青少年提供的是全面、準確且具有年齡適宜性的,具有一定深度和廣度的性信息,這就需要我們通過系統的、循序漸進的教育內容體系,而不是碎片化的授課與干預。已經有研究證實,獨立開課的性教育課程相比滲透在其他學科中的性教育效果更好。

誤區五

兒童青少年已經通過網絡和社交媒體知道了關於性的一切,不需要學校性教育

網絡和社交媒體可以成為兒童青少年獲取性信息的主要渠道,但這些渠道很難提供適齡的、基於實證的信息,甚至可能提供一些帶有偏見的、歪曲事實的信息。對於兒童青少年來說,區分正確和錯誤的信息非常困難。

同樣,媒體也很難為兒童青少年提供空間就一些話題進行討論、反思或辯論,或發展相關的技能。學校性教育則為兒童青少年提供了一個平臺,使他們可以對其在社交媒體或色情產品中接觸到的性信息進行討論和交流。

學校性教育同時提供機會,讓兒童青少年瞭解色情信息中所缺乏的關於性的多個方面的知識,包括情感上的親密、協商、許可和對現代避孕措施的討論。學校性教育還能支持兒童青少年安全地使用網絡和社交媒體,幫助他們辨認正確的、基於事實的信息。

除了認識上的誤區,在學校開展性教育還有一些技術層面的問題需要解決,如缺乏性教育課時、系統的性教育教材、培訓合格的性教育教師、監測性教育教學效果的工具等,這些都是未來在開展學校性教育時需要認真面對的。學校性教育的內容(以小學為例)

在性教育中,有很多內容與預防兒童性侵害有關,這裡以小學學段為例,介紹在小學階段學生應該學習的性教育內容。

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首次將學校對未成年人開展性教育納入草案

保護身體隱私教育

保護身體從認識身體、喜歡身體、悅納身體開始。

在二年級時,向學生講述生命孕育的過程,以科學名詞介紹這一過程,讓學生有機會學習和使用生殖器官的科學名稱;還可以向學生介紹“身體接觸”和“身體的隱私部位”,讓學生了解什麼是舒服的身體接觸和不舒服的身體接觸,掌握正確辨別身體接觸的方法,學會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同時告訴學生身體隱私部位的科學名稱。

在四年級時,介紹“身體發育”和“身體關注與接觸”,讓學生了解什麼是可以接受的身體關注和接觸,以及非自願的身體關注和接觸,學會正確區分,並拒絕非自願的身體關注和接觸。

保護身體隱私教育能夠讓學生了解自己身體生殖器官的科學名稱,有效分辨什麼樣的身體接觸是可以的、安全的,培養保護自己身體的強烈意識。

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首次將學校對未成年人開展性教育納入草案

權利教育

在四年級時,可以向學生介紹“兒童權利”和“兒童性權利”。

“兒童權利”的四大基本權利為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和參與權。在受保護權中,特別強調兒童不應該受到身體暴力、情感暴力、性暴力和忽視。

“兒童性權利”包括兒童性健康權、兒童性教育權、兒童隱私權等,其中,兒童隱私權是兒童受保護權的一部分,與性有關的隱私更應受到嚴格保護,當自己的權利受到侵犯時,一定要堅決捍衛。

當學生具有權利意識後,既能維護自身的權利,也能尊重他人的權利,這是預防兒童性侵害的重要基礎。

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首次將學校對未成年人開展性教育納入草案

生活技能教育

一年級時,可以教會學生“做決定”、“尋求幫助”,讓學生意識到所有的決定都會產生結果,正確的決定會保護自己,錯誤的決定會傷害自己,並學習如何做出決定。讓學生了解獲得幫助的資源和渠道,練習尋求有效幫助。

二年級時,可以教會學生“交流”,讓學生懂得交流的必要性、交流的方式和交流的重要性,當學生遇到一些場景或受到某些對待時,能清晰地描述出來。

三年級時,可以教會學生“協商”,讓學生了解生活中協商的必要性,尊重是協商的基礎,以及協商的技巧。

四年級

時,可以教會學生“傾聽、表達和理解”,讓學生懂得良好的人際關係需要認真傾聽、自信表達、建立同理心,還可以教會學生“尋求幫助的渠道”,讓學生了解可以獲得幫助的日常渠道和專門渠道,特別是獲得專業性的幫助和支持,一旦遭遇性侵害,可以在第一時間向可信賴的成年人尋求幫助。在五年級時,教會學生“做負責任的決定”,首先讓學生知道影響做決定的各種因素,並練習做負責任決定的步驟和向信賴的成年人求助;還可以教會學生“拒絕”,讓學生知道並練習如何拒絕,如堅定地說“不”,給出說“不”的理由,保證自己的言行一致和向可信賴的成年人求助。

學習並掌握以上生活技能,對預防和應對兒童性侵害有重要作用,必須在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加以訓練。

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首次將學校對未成年人開展性教育納入草案

預防性別暴力教育

五年級時,可以直接提出“預防兒童性侵害”,明確界定“兒童性侵害”的概念。

列舉兒童性侵害(身體接觸和非身體接觸)的行為有哪些,以幫助學生有效地分辨兒童性侵害的行為;明確界定實施“兒童性侵害”的對象,指出兒童性侵害大部分來自熟人,少部分來自陌生人,兒童性侵害有可能來自同性,有可能來自異性;讓學生掌握預防兒童性侵害的具體方法;還可以提出“應對兒童性侵害”,從降低受傷害風險、減輕受傷害程度、積極面對未來三個方面,訓練學生掌握有效保護自己的方法,減少傷害。

瞭解兒童性侵害的概念、知道實施兒童性侵害的對象、掌握預防和應對兒童性侵害的具體方法,這些都有助於提升學生的防範意識,幫助學生免遭性侵害。學校如何建立有效預防和處理性侵的機制

從上面介紹的性教育內容可以看出,性教育必須是長期的、納入課程體系的、有計劃和有結構的教學內容,由培訓合格的教師教授。

學校開展性教育,可以在更大程度上預防兒童性侵害的發生,但不是開展了性教育就消滅了兒童性侵害現象,這就要求從制度層面上建立跨部門協作、干預機制,將行政、司法、家庭、學校、社會資源統籌協調起來,形成打擊和預防犯罪的合力。

現在,每個學校都有法治或安全副校長,此副校長應作為學校預防兒童性侵害的第一責任人。學校需要建立健全兒童性侵害報告制度,一旦發生兒童性侵害事件,學校就要啟動報告機制,協調相關部門進行處理。預防、減少性侵害犯罪的發生,確保犯罪發生後及時被發現、被制止,並使受侵害的兒童得到更好地救助和保護。建議教育主管部門就預防和制止兒童性侵害開展校長和全員教師培訓,讓每一位教育管理者和教師都有兒童保護的意識和技能,共同為建立兒童保護機制而努力。

本文選自《教育家》8月刊第1期《學校性教育要走出認識誤區》一文。作者|劉文利,系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