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便」不利健康?這 10 個誤區告訴家人千萬別信

便秘了你會怎麼辦?

故意吃壞肚子?使勁喝水軟化便便?

別,這麼幹只會給你添堵!

雖然大家很忙,腸胃出了問題也顧不上,但如果方法不對,便秘可能會一直來找你。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如何避免誤區,讓腸胃更好

誤區1:多喝水可以軟化大便?

這是典型的「臨時抱佛腳」,一般都沒啥用。

喝水少時,結腸確實會重吸收大便中本來就不多的水份,導致糞便乾結。

「宿便」不利健康?這 10 個誤區告訴家人千萬別信

但我們喝下的水,絕大部分在 2 小時內就被胃和十二指腸吸收了,無法達到腸道,更無法去拯救便秘!

如果你便秘了,醫生會建議你在調整飲食和生活規律的同時,適當加用藥物治療。

近年來,通便藥物優先推薦使用乳果糖來留存糞便水分、增加糞便體積,刺激結腸蠕動,進而幫助恢復結腸的生理節律。

腸胃小密友提醒您:喝水不能軟化便便哦

誤區2:便便在腸子裡呆久了嘴巴會變臭?

這麼說的人都該打。

首先,糞便在結腸中長時間停留後,只有水分會被重吸收入血液,而其他物質並不能被吸收。

其次,結腸內糞便產生的氣體,在腹腔內壓力的作用下只能變成屁排出體外,不可能向上到達口腔。

所以即便便秘好幾天,嘴巴也不會變臭的。

誤區3:放屁很臭,說明腸道有問題?

亂講!

屁臭的罪魁禍首其實是我們吃下去的食物。當進食過多魚肉奶蛋等高蛋白食物或者食用了特殊氣味的食物如大蒜、洋蔥後,屁就會變臭。

「宿便」不利健康?這 10 個誤區告訴家人千萬別信

另外,每人每天平均放屁多達十餘次呢,偶爾多放一些屁也是正常的。但如果出現了持續腹瀉、腹痛、大便發黑或帶有粘液膿血時,那就不能大意了。

誤區4:吃冷飲會讓腸子受涼?

並不會。

吃完冷飲之所以腸鳴或腹瀉,是因為冷飲會讓一些人的胃腸道運動和排空加快,或者冷飲不衛生所致。

通常,冷飲下肚後很快就會在胃中加熱到 37 度,「冰」的只是口腔和食管,並不「冰」腸子而導致腹瀉。

誤區5:常吃湯泡飯對胃不好?

別擔心,胃沒那麼脆弱。

湯和飯,進肚子裡後的 1~2 個小時內都一起待在胃裡,在胃內與胃液混合,並經過胃的不斷運動、攪拌、消化成糊狀。

「宿便」不利健康?這 10 個誤區告訴家人千萬別信

所以,飯前喝湯、湯泡飯、飯後喝湯,吃進胃裡最後都是一個效果!

此外,目前也無明確證據可以證明湯泡飯傷胃或者會消化不良。真覺得不舒服,可能是你消化器官出了問題,你需要就診咯~

誤區6:糯米難消化?

大概是吃了生的……

常常會聽到人說:「糯米不好消化,少吃點」。真的是這樣嗎?

「宿便」不利健康?這 10 個誤區告訴家人千萬別信

事實上,新煮熟的糯米其實比大米更容易消化,只有糯米冷卻、結成塊後才確實更難被消化。

不談溫度說糯米難消化,都是耍流氓!

腸胃小密友有話說:粽子分冷熱哦~

誤區7:「宿便」不利健康?

首先,醫學上根本沒有宿便這個說法。

其次,便便在腸子裡住上「一宿」,完全是正常的。

因為食物要逐一通過我們的胃、小腸、大腸,這個過程通常需要約 24~48 小時。

所以放心吧,「宿便」本身就是個偽命題。一週排便 3 ~ 5 次,都是正常的。

誤區8:飯後走百步,可以促吸收?

飯後適量運動可能會減輕餐後腹脹等不適,但並不能直接促進消化和吸收。

「宿便」不利健康?這 10 個誤區告訴家人千萬別信

消化吸收主要還得靠胃腸道中的消化液(各類消化酶、膽汁等)來幫忙。

當有疾病影響胃腸道消化酶數量和功能時,就會引起消化不良,如:

  • 急性胰腺炎恢復期
  • 慢性胰腺炎
  • 胰腺切除術後

如果偶爾進食過量或高脂高蛋白飲食,就需要補充適量胰酶促進消化。

腸胃小密友再次強調:大魚大肉要當心~

誤區9:便便黏在馬桶上是腸癌的徵兆?

其實更有可能是……蔬菜吃少了。

大便的性狀與吃的食物密切相關,當食物中纖維素過少,而肉類等高蛋白高脂成分過多,大便就會粘在馬桶裡衝不掉……和腸癌並無關係。

臨床上常用「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將便便分為 7 類,來判斷便便是否正常:

「宿便」不利健康?這 10 個誤區告訴家人千萬別信

正常便便應處於 3~5 之間,形似香蕉或香腸。當然,偶爾出現其他形狀的大便也是允許的。

誤區10:蹲便器比坐便器好?

得看人。

蹲姿時我們的肛腸角度會呈鈍角,有利於使用腹壓協助排便,便秘人群確實可以考慮嘗試蹲姿。

不過效果因人而異,有些人便秘久了,蹲著也拉不出來,還是去看看醫生吧。

注意,老人、體弱或行動不方便的人,最好別蹲著,坐便器對他們來說更方便也更安全。

說了這麼多,腸胃健康的關鍵還是在於:養成規律的生活和飲食習慣。

雖說都做到不容易,但至少可以不瞎折騰、不亂添堵。

其次,體檢時,不要忘了給胃腸道也做個檢查。如果因為忽視檢查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那就虧大了。

此外,就是要有腸胃健康意識,多為它們著想。別等拉不出來或拉個沒完的時候,才想起腸胃,自己遭罪不說還影響心情。

最後,希望每人都能多關注自己的腸胃健康,不輕信謠言,及時尋求醫生建議和藥物救助,切莫因為羞於啟齒而拖延病情。

是不是覺得自己對腸胃的誤區還挺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