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鄉下人的悲歌》感嘆人生的不易

回味《鄉下人的悲歌》感嘆人生的不易

《鄉下人的悲歌》是我無意中聽到一本書,可能自己也是從鄉下走出來的,所以對書中作者童年的遭遇非常感慨,同時在此祝福處在人生奮鬥期的每一個人,希望你們都能拼出一個未來。這本書是作者萬斯以回憶錄的形式,講述了自己出生,參軍,求學,結婚在到實現階級跨越的艱苦經歷,簡直是一部言傳身教的貧困少年奮鬥史!

作者出生在一個以煤炭為主的資源型小鎮,但是卻在童年經歷了資源枯竭導致的城鎮衰落。在他的印象裡面,那裡即是童年快樂的天堂,也是貧窮破敗的地獄。貧困的村民,飢餓的孩子,破爛的小屋,毒品的泛濫,流浪的野狗,無不給世人展示著資源型城市最後的歸宿。

全鎮有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貧困當中,而處方藥物成癮卻在鎮上氾濫,當地的高中甚至很久沒有學生考進大學了。當地人的健康狀況也是出其的差。連基本的疾病都得不到治療。但是當地人,卻並不願意接受質疑,他們不願表露貧窮,更不想遭遇別人的批評。

就是在這種環境下,這些鄉下的孩子仍然缺乏危機意識,他們有的想成為棒球明星,但卻連棒球隊都懶得參加,還有人根本就不好好學習,他們根本完全不瞭解世界正在變遷。

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背井離鄉,去別的地方尋找工作。不過出走的人,也揹負著極大的心理壓力,在其他的留守的鄉下人眼裡,這些出走的人,就是拋棄家鄉的不肖之徒,屬於認錢不認祖宗的那種人。所以弄得他們時不常就要回去看看,還要帶很多東西。這就跟我們現在一到過年就要帶一大堆東西回家看完親戚差不多。如果你不帶東西,就會被那些鄉下人說閒話。

因為家庭太過於貧困,所以作者只能隨母親來到了他的外公家生活。阿姆科鋼鐵廠是大部分當地人工作的地方,正是這家鋼鐵廠,把這些人從赤貧拉到了中產的位置上。雖然作者的外公只是個鋼鐵工人,但他總是告訴作者,以後你要靠腦子吃飯而不是靠雙手,即使你在阿姆科混的再好,也不過是一名鋼鐵技術工,而想要實現階層的進一步跨越,你就只有一個出路那就是上大學。

作者外公對他的影響非常巨大,從小就在作者內心種上了一顆向上的種子。13歲那年,他的外公去世了,而且是在家中沒人的情況下, 死去一天之後才被髮下的。外公的去世讓他們一家人傷心不已。外公在他們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們經常像依賴父親一樣的,依賴這個外公。家人們給外公,在老家傑克遜辦了一場巨大的葬禮,而在葬禮上,他才見到了那些遠方的舅舅,甚至舅老爺們。此時作者突然意識到,好像只能在葬禮上才能見到這些鄉下的親戚。而平常基本上是不怎麼聯繫了。

由於作者的母親經常吸毒以及外出鬼混,所以在他7歲的時候,他和他姐姐兩個人基本就沒人管了。在他眼中姐姐是個大人,能夠一直照顧他。沒人做晚飯,他姐姐就會給他們弄吃的,沒人洗衣服,姐姐也會主動去去洗, 他的姐姐長得很漂亮,或者說在作者的心目中是最漂亮的,比那些明星都要漂亮。

相對於自己家庭的不幸,作者特別想不明白同樣是家,為什麼別人的家庭會那麼和睦呢?吉米舅舅所在的加州,大家都很和氣,很少大喊大叫,而姨媽所在的高檔社區警察每次經過都會微笑著揮手致意,但是他們這裡卻總是雞飛狗跳,都是美國人,都是家,為什麼對待生活的態度差距就如此之大呢?

也許是和外婆住的這段時間,讓他明白了生活。學習成績也慢慢轉好,但對他最有幫助的是,他的外婆竟然鼓勵他去社會上打工,一開始他是老大不願意,但也禁不住外婆的壓力,於是他成為了一個超市的收銀員,這讓他的眼界一下就打開了。在那裡他不敢再犯計算錯誤,因為顧客會對他大吼大叫,他也要學會見風使舵,努力觀察事物,分人下菜碟,這樣才不會激怒那些窮人。比如他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買奶粉的似乎都是窮人。他為了這個事去問他的外婆,顯然外婆也回答不上來,很多年他才終於找到了答案,在美國有錢人更傾向於母乳餵養自己的孩子。這起碼說明了一點,他開始用心在生活了,開始主動在學習了。這樣他就走上了學習的快車道。無時無刻都在思考和吸收各種東西。他的工作讓他充分的瞭解了美國的階層分化,他的老闆允許那些開著豪華汽車的人賒賬,而對於窮人,即使是親戚,也不能欠一分錢。

在跟外婆單獨居住的這段日子,作者開悟了。他終於明白自己想要什麼了,於是學習上便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此時熟悉的橋段來了,他在高三的夏天,開始去高爾夫球場打工,他說這時候他喜歡上了高爾夫球,也加入了學校的高爾夫球隊,在這裡可以免費練球,第二外婆鼓勵他,說高爾夫球是一個有錢人談生意的地方。

後來他意識到,外婆說的可能是對的,因為高爾夫球,確實不是一般人玩的起的,他打工的那個球場,很少有客人來自米德爾敦。第一次訓練的時候,他穿著一雙皮鞋就去了,但結果被人整整嘲笑了4個小時。它完全不知道,還有專門的高爾夫球鞋,只能在那裡故作淡定。此時他才意識到,這個運動,與他之前接觸的那些運動全都不同。

911事件後,作者選擇了參軍,正是這個決定徹底改變了作者的一生。新兵訓練營裡面殘酷的訓練,對人性是個巨大的考驗,本來他們有83個人,但結束的時候就只剩下了69人,有些人半路就退出了。而作者則堅持了下來,他最大的收穫就是,似乎他之前的生活,嚴重低估了自己的潛力。之前在他們家,他對任何事情都顯得那麼無助,而在海軍陸戰隊,他學到了希望感。在新兵訓練畢業的那天,是他最為驕傲的日子,他們家老老少少18個親戚都來參加活動,外婆坐著輪椅也來了,隨後他迎來了難得的假期,回到了米德爾敦,在這裡人們都把他這個新兵,當成英雄一樣招待。大家都覺得他的變化不可思議,首先在短短几個月中間,他的體重上他減掉了45磅,一磅差不多是0.9斤,也就是說他減掉了40多斤。很多人都認不出他了。而他的習慣也隨之改變,之前在外婆家裡,吃的那些食物,他只會關注口感,而現在他都會問,這裡面加糖了嗎?放了多少鹽。

2005年部隊接到命令,要在幾個月後開往伊拉克,此時他又興奮又緊張,他向家裡彙報了情況。這讓外婆沉默了很久,他知道,老人家為他擔心,所以之後他再也不提伊拉克的事情。此時他得知外婆的身體狀況雖然逐漸好轉,但是因為年事已高,還是要每天吃一大把藥。保險公司還要漲他的保險金,這已經讓他的經濟條件難以負擔了。作者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從自己的津貼中每月拿出了300美元,幫他支付保險金,外婆第一次接受了他的幫助,這時候作者意識到,外婆確實已經走投無路了。但凡有辦法,他也絕不會要自己的錢。此時作者的津貼也很有限,只有每月1000美元,不過當兵沒有開銷,所以這個錢也夠花。他為家裡付出,讓他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像是一個家庭的保護者,這讓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為一個男人的滿足感。

軍隊改變了他很多,在工作上班的時候,老闆只能命令你工作上的事,但軍隊裡,上級連你的業餘生活也全都要管理,他要去買輛車,也會派一位老兵陪著她,要確保他買的是實用的豐田或者本田,而不是寶馬,在他剛想交錢辦理商業貸款的時候,那個老兵又馬上給海軍信用社打電話,得知那邊的貸款利息只是商貸的一半。所以軍隊教會了他全面思考。他從不同的人身上,學到了各種技巧。而且最重要的是,他要絕對服從命令,有些事情,甚至完全超出他的想象,但他也只能硬著頭皮去接受挑戰,比如接受媒體的採訪等等,最後他全都做到了,這讓他產生了一個新的世界觀,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只要努力去做,就能辦的到。

其實大部分人都低估了自己,他們不是缺乏能力,而只是缺乏努力,當你沒有退路必須完成的時候,通常都能做的很好。23歲的他,從海軍陸戰隊退役,這4年當中,教會了他很多的東西,最重要的一點,他現在十分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如何得到這些想要的一切。所以在離開軍隊後不到3個星期,他就進入了俄亥俄州立大學。

18歲的他,害怕大學的獨立生活,而23歲從軍隊歸來,他覺得這都是小菜一碟,軍人的生活習慣就是把每天的日常排的滿滿的。而且比起軍隊上那些稀奇古怪的各種命令,他覺得學習簡直就是非常輕鬆,以至於他在這裡門門功課都是A,他現在才發現,命運已經掌握在他的手中。此時他決定,要去考最難考的法學院。在他的印象中,律師和醫生是跟他們完全不一樣的人,所以他非常迫切換一個活法。

此時學費還是最大的麻煩,雖然根據退伍軍人權利法案,他可以報銷一大筆學費,但剩下的支出依然不小,於是他找了一份議員助理的工作,後來似乎錢還是不夠花,他又找了一份兼職,每小時可以賺10美元。這下他的日程就更緊張了,但有了軍隊的壓力,他對這些都完全不當回事,他經常晚上熬夜,每天就睡3-4個小時,後來一個教授看到他的日程表之後都大吃一驚,不相信他能做的到。但是他覺得這些都沒什麼,因為他有一個強大的動力,那就是擺脫他的階層,他恐懼自己像家人和鄰居那樣,吸毒,酗酒,坐牢,有孩子也沒能力撫養。想到這他就動力十足。

未完待續……

以上摘自知識星球老齊的讀書圈《鄉下人的悲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