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封特殊“家书”传递的深情和等候

一封封特殊“家书”传递的深情和等候

疫情防控期间,蚌埠市社会福利院实行了封闭管理,护理员们吃住在院里,24小时守护着孩子。3月8日“妇女节”,仍然坚守在一线的护理员,通过手机接到家人发来的一封封“家书”。

一封封特殊“家书”传递的深情和等候

“妈妈,我现在自己学会做菜了,会做韭菜炒鸡蛋,今天还炒了酸辣土豆丝。爸爸上班不能回来,我和爷爷也有饭吃了。每天我都帮爷爷翻身,还学着你的样子给爷爷按摩腿。你放心吧!我会照顾好爷爷的!你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上次你说颈椎病犯了,一定要多保暖休息好!等你回家,我做饭给你吃!”

这是学生部护理员张海燕儿子微信发给妈妈的话。张海燕的公公瘫痪在床多年,爱人工作忙碌,买菜做饭、洗衣拖地、照顾老人全指着她张罗,这一封闭不能回家,家里不知道会得乱成什么样。

没想到,平时不善于做家务的儿子却悄悄地接过了接力棒,在妈妈坚守疫情防控一线近一个月中,他学会了洗衣做饭,学会了照顾瘫痪的爷爷。张海燕所在的学生部是专门为随班就读的孤弃儿童设立的部门,共有在校生18名,最小的刚上一年级,最大的已经大四即将毕业。张海燕担任学生部护理员已近二十年,她平日里总是说儿子不省心,不如学生部的孩子们听话,也没有学生部的孩子们贴心,可如今,却感慨儿子长成了男子汉,顶起了这个家。

同样暖心的还有女子智障部护理员葛多丽的女儿,她总是担心妈妈的身体。因特护一部人手紧张,葛多丽和其他3个姐妹驻守在院里已有30余天了。

女儿在信息中写道:“妈妈你一直呆在院里没回家,自从前年做过手术后身体一直不好,我非常担心你身体吃不消。但请妈妈放心,我会守护好孩子照顾好爸爸和家人们,勿挂念家里,好好工作,保重身体。”女儿替妈妈守护“小家”,妈妈才能放心地照顾着“大家”。

“我和弟弟妹妹都在外地工作、求学,您就把福利院当成了第二个家,把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当作了自己的孩子。因为疫情的原因,您比以前照顾得更细心了。为了提高小朋友的积极性,你就将自己的小零食省下来,奖励给小朋友,就像小时候您省下来好吃的给我们吃一样;冬天天气冷,晚上怕孩子们感冒,就一次次检查有没有盖被子,就像您以前在炎炎夏日中,给我们扇扇子一样。我知道这样无私奉献的,不止您一个人。所以在我心里,您和同事们就是这个疫情中最美丽、最温情、最可爱的战士们!加油,妈妈!加油,福利院!”同部门的护理员李皊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就默默地拿出手机,一遍一遍读着女儿在家庭微信群里发给她的话。“女儿从来没有对我说过这么多心里话,远赴他乡多年的女儿,竟然一直记得小时候妈妈抚育的点点滴滴。”李皊说,女儿一直是她的骄傲,从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毕业,留在深圳从事金融行业。虽然疫情阻断了团圆,但这一次女儿为妈妈自豪,以妈妈为榜样,为妈妈加油鼓劲。

一封封特殊“家书”传递的深情和等候

“贤内助”们虽然话语不长,却深情满满。“马春霞你就安心工作,我会把闺女和家里照顾好好的。”“华华(吴洪华),家里不用担心,我烧肉味道还可以。”牵挂一线的不止是儿女们,丈夫的几句简单话语让妻子温暖不已。

儿童部贝贝室是弃婴入院的第一“站”,小到几周的早产儿、病残到“吹弹即破”的大疱症,都是在贝贝室的精心照料下,慢慢长大后分到其他班组。杨华艳就是贝贝室的护理员,也是福利院公认的“最美小姨”,封闭管制后,她已经30多天没回过家。丈夫患有心脏病,需要人照顾,夫妻俩从来没分开这么久。有一天丈夫和儿子实在想念她,便来到福利院楼下。他们左等右等,杨华艳还是没有出院门,近在咫尺却不能相见,丈夫有点撑不住了,下车对着楼上窗口呼喊比划着,杨华艳看着丈夫失控,眼泪再也忍不住了。她何尝不想下楼抱一抱儿子,见一见丈夫,但是封闭管制就是为了守住净土,为了院里的孩子们,她只能强忍着。

为了让妻子安心工作,丈夫们就是这样一肩挑起了分饰两角的重担,既当爹又当妈。随着复工复产,丈夫们白天外出工作,晚上回来忙着家务,不向妻子抱怨一个字。因为他们知道,福利院“大家”更需要妻子,他们只能把牵挂藏在心间,把思念埋在心底,当好前线亲人的坚强后盾,他们以实际行动告诉妻子“你们守护孩子,我们等候你!”

在疫情防控期间,蚌埠市社会福利院员工的特殊家书传递着深情和等候,展示了“小家”与“大家”团结一致、共克时坚的决心和勇气,抒发了别样的情怀和感动。(朱永鑫 殷丹 记者 李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