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兩大女神醫,你知道有誰嗎?

古往今來,在人們的印象裡,似乎只有男人才可以做醫生,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在古代雖然醫生大部分都是男子,但也有女子當醫生的。只不過,古代女醫真正有名者卻很少,但縱觀我國中醫史,也有兩大女名醫。只不過關於她們的故事少為人知罷了

第一位女灸學家——鮑姑

鮑姑,以高超的艾灸技術聞名於世,是我國醫學史上第一位女灸學家,也是著名煉丹家。鮑姑出生在晉朝一個官宦兼道士家庭,她的父親鮑靚曾任廣東南海太守。因鮑姑長期隨同丈夫葛洪在廣州羅浮山一帶煉丹行醫,且醫術出神入化,故被嶺南人民尊稱為“鮑仙姑”。現在,廣州越秀山下三元宮內的鮑姑祠就是嶺南人民為紀念她對醫學事業的貢獻而修建的。

中國古代兩大女神醫,你知道有誰嗎?


令人遺憾的是,鮑姑沒有什麼著作流傳於世。根據史料分析,她的丈夫葛洪並不擅長灸法,葛洪畢生主要鑽研煉丹術及養生術,但是,在葛洪的代表作《肘後備急方》中卻收錄了109 條針灸醫方,其中灸方竟佔90 餘條。不僅如此,《肘後備急方》還對灸法的作用、效果、操作方法、注意事項等都做了較細緻的論述。後人研究認為,葛洪本不善灸法,而他的《肘後備急方》中收入如此豐富的灸方,應與擅長灸法的鮑姑有密切的關係,定是將鮑姑的灸法經驗滲入其中。

著名女道醫——胡愔

胡愔,生活於晚唐,幼年便開始修道,有志於道教煉養方術,為我國曆史上著名女道醫。胡愔著有《黃庭內景五臟六腑補瀉圖》一卷流傳於世,《黃庭內景五臟六腑補瀉圖》一書雖篇幅不長,但言簡意賅,論述井然有序。

中國古代兩大女神醫,你知道有誰嗎?

全書按臟腑器官分門別類,共有六節,每節開篇繪有一圖,再根據臟腑理論簡要說明該臟器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及病理特點等,並在此基礎上,自然過渡,逐步展開論述修養法、相病法、處方、行氣法、月禁食忌法及導引法等養生方術。另據《崇文總目》與《新唐書》記載,胡愔還另著有《黃庭外景圖》《黃庭內景圖》各一卷,可惜失傳。

中國古代兩大女神醫,你知道有誰嗎?

總結起來,胡愔的道教醫學思想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在修仙模式上認為“勞苦外求實非知生之道”,主張“存神修養”,“不假金丹玉液”,對外煉成仙模式予以否定。第二,在道教與醫學關係上,強調道教內修必須緊密結合醫理,醫理是道教內煉養生的理論指導和基礎,即所謂“先明臟腑,次說修行”。第三,藥療、食療與導引、吐納、服氣、咽液、叩齒之術結合的綜合養生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