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一堂生動的人生課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文潔

今年25歲的楊柳是平涼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的一名監測人員。入職剛半年,就經歷了這場特殊的戰“疫”。

2017年,楊柳隻身前往英國求學。2019年5月,她進入平涼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工作。“在外求學期間,我一直沒有回國。3年沒在家過春節了,一想到今年可以和家人過個團圓年,我特別期待……”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楊柳的願望化為泡影。

1月22日,單位通知所有人待命,隨時開展疫情期間環境應急監測工作。楊柳意識到疫情的嚴重性,她放棄了回靜寧與家人團聚。1月28日,平涼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全員到崗,開展平涼15個縣級及以上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工作。

得知各縣(市、區)的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地水樣將於當天中午送達,楊柳早早來到單位。“為保證分析過程中設備能夠正常穩定運行、確保測試數據準確,我需要提前對一些儀器設備進行預熱。”完成儀器設備調試後,楊柳又開始準備實驗分析中所需的器皿和試劑,並焦急地等待樣品。

“樣品來了!”水樣送達後,大家立即投入工作,樣品分取、添加試劑、儀器測定……“由於有機物項目的分析過程耗費時間,直到第二天凌晨4點多,我才完成所有工作,走出實驗室又累又餓,但順利完成工作的喜悅戰勝了一切。”

2月4日,平涼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開始對全市涉疫情醫療機構醫療廢水和縣城汙水處理廠廢水進行監督性監測。“此時崇信已有確診病例,我有點害怕,但看到同事們認真進行樣品交接、規範開展樣品分析、逐一審核監測數據,他們不顧個人安危,全力投入工作的精神感動著我,更激勵著我。”楊柳努力克服恐懼,做好自我防護,順利完成了平涼市人民醫院、崇信縣人民醫院和各縣(市、區)城鎮汙水處理廠生活汙水中的六價鉻、總鉻和餘氯項目的實驗室分析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平涼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累計外出採樣14次,採樣里程5600餘公里,投入監測力量370餘人次,採集分析樣品742個,獲得監測數據1500多個,共向省、市報送空氣質量監測數據2160個,出具水質監測報告和空氣質量日報告共48份。

平涼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距離市區十幾公里,疫情發生後,周邊餐廳、商店全部暫停營業。“大家每天只能靠方便麵填飽肚子,但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都在兢兢業業做著自己的工作,前輩們對待工作主動擔當、甘於奉獻的精神,為我上了一堂生動的人生課。作為單位最年輕的同志,我應該更有衝勁,在工作中少幾分畏手畏腳,多一些堅持和擔當!”楊柳說。

杨柳:一堂生动的人生课

楊柳分析飲用水中的有機物項目

杨柳:一堂生动的人生课

楊柳分析飲用水中的有機物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