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見照,22名進耶魯,8名MIT,3名哥大

中國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見照,22名進耶魯,8名MIT,3名哥大

1872年8月,首批留美幼童在輪船招商總局門前的合影

1872年8月11日,一群年齡只有十幾歲的中國少年由上海出發,跨越太平洋,在美國舊金山登陸。他們乘坐剛剛貫通北美大陸的蒸汽火車,到達美國東北部的新英格蘭地區,從此開始長達十五年的留學生涯。

幼童們被分配到54戶美國家庭(其中康涅狄格州34戶,麻薩諸塞州20戶)中生活。他們以驚人的速度克服了語言障礙,成為他們就讀的各個學校中最優秀的學生。他們群體所取得的優異成績令美國人驚歎不已,據不完全統計,到1880年,共有50多名幼童進入美國的大學學習。其中22名進入耶魯大學,8名進入麻省理工學院,3名進入哥倫比亞大學,1名進入哈佛大學。

這一群身穿緞袍、拖著長辮的孩子,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留學生。他們是大文豪馬克·吐溫的朋友。他們曾受到美國總統格蘭特的接見。

他們中有多人在戰爭中陣亡,其中包括甲午海戰中鄧世昌的大副。他們中有人成為中國電報業、礦業的開山鼻祖。他們中,出現了鐵路工程師詹天佑。他們中,有清華大學最早的校長。他們中有李鴻章和袁世凱的幕僚。他們中,出現了中華民國的第一位總理。他們中有宋美齡的姨父,是他把宋氏姐妹帶到美國留學。

幼童在美國接受西方的教育,過美國式的生活,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幼童不願穿中式服裝,經常是一身美式打扮,甚至不少幼童索性把腦後的長辮子剪掉。一些幼童受美國宗教文化的影響,漸漸地信奉了基督教。幼童學習西方教材,不但學到了許多新的自然科學知識,而且也接觸了較多的資產階級啟蒙時期的人文社會科學文化,這使他們漸漸地對學習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失去了興趣,對煩瑣的封建禮節不大遵守,反而對個人權力、自由、民主之類的東西十分迷戀。他們與美國的女孩子暗暗約會,參加各類體育活動……所有這些新變化都被清政府的保守官僚視為大逆不道,不可容忍,一場圍繞留美幼童的中西文化衝突不可避免。

1881年,原定十五年的幼童留美計劃中途夭折。當時,耶魯大學的22位留學幼童中只有詹天佑和歐陽庚二人順利完成學業。容揆和譚耀勳抗拒召回,留在美國耶魯大學完成學業。李恩富和陸永泉則是被召回後,重新回到美國,讀完了耶魯。這樣,120名留美幼童,除先期因不守紀律被遣返的9名、執意不歸及病故者26名外,其餘94人於1881年分三批被遣送回國。這94名回國留學生,如今學籍可考者87名,其中小學19名,中學35名,大學33名,只有兩人獲得學士學位。

本帖下述圖片均來自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拉法吉(Thomas Lafargue)博士的《中國最早的一百人》(China’s First Hundred)一書。


中國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見照,22名進耶魯,8名MIT,3名哥大

1872年,出國前夕梁如浩(左)與唐紹儀(右)的合影。梁如浩回國後分配到海關,後任京沈鐵路董事、營口、上海海關道臺等職,後退居天津。唐紹儀回國後分配於海關,曾任袁世凱秘書,天津海關道臺、奉天巡撫、北洋政府總理、國民政府高級顧問等職,1938年在上海被暗殺。


中國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見照,22名進耶魯,8名MIT,3名哥大

1872年,抵達舊金山的部分留學幼童合影。


中國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見照,22名進耶魯,8名MIT,3名哥大

1874年,在美國17歲的梁敦彥。回國後先到天津電報學堂任教習,後在廣東、湖北任張之洞幕僚,歷任漢口、漢陽海關道臺,天津海關道臺,外交部長、交通銀行董事長,駐歐美各國全權公使等職。


中國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見照,22名進耶魯,8名MIT,3名哥大

1876年,在美國的周傳諫。回國後參與修建京沈鐵路,後在各地鐵路、礦山、商業部門工作,退居上海。


中國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見照,22名進耶魯,8名MIT,3名哥大

1876年,在美國的蔡紹基。回國後先為上海大北電報公司翻譯,後任清政府駐朝鮮外交代表袁世凱的幕僚、天津外事局局長、北洋大學校長、天津海關監督和天津海關道臺。


中國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見照,22名進耶魯,8名MIT,3名哥大

1876年,在美國17歲的黃開甲。


中國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見照,22名進耶魯,8名MIT,3名哥大

1878年,19歲的黃開甲。回國後先後充任盛宣懷秘書,輪船招商局經理,電報局總辦,1894年美國聖路易博覽會中國特派委員助理。


中國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見照,22名進耶魯,8名MIT,3名哥大

1877年的吳應科。回國後分往福州船政學堂,後調北洋艦隊,參加黃海大海戰。後任北京電報局總辦,黎元洪總統顧問,海軍副司令等職,退職後居住北京。


中國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見照,22名進耶魯,8名MIT,3名哥大

在美國的曹家祥。回國後分往天津水師學堂,黃海大海戰中負傷,曾任天津警察局長等職,晚年經商。


中國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見照,22名進耶魯,8名MIT,3名哥大

1874年,14歲的吳仰曾。回國後又到英國學習採礦工程,後在南京、浙江、直隸等地工作,清末任歐美歸國留學生副主考,被清政府授予科學博士,充學部顧問,晚年在開灤煤礦工作,退休後居北平。


中國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見照,22名進耶魯,8名MIT,3名哥大

1873年的吳仲賢。回國後曾任駐朝鮮領事、駐日本橫濱總領事,駐墨西哥代辦、漢口海關監督等職,退職後居住上海。


中國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見照,22名進耶魯,8名MIT,3名哥大

在美國的錢文魁。回國後任中國駐法國使館館員。


中國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見照,22名進耶魯,8名MIT,3名哥大

1873年的鄺詠鍾。回國後分配於福州船政學堂,1884年,在馬江戰役中奮戰陣亡。


中國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見照,22名進耶魯,8名MIT,3名哥大

16歲的容尚謙。回國後先入福州船政學堂,畢業後在揚武后旗艦上受訓,參加了中法戰爭,後為環泰艦艦長,參加中日戰爭,不久出任航運公司經理,退休後居上海。


中國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見照,22名進耶魯,8名MIT,3名哥大

1873年的黃耀昌。回國後分往上海,後參與鐵路修建,曾任北京至漢口鐵路北京段經理。


中國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見照,22名進耶魯,8名MIT,3名哥大

1874年,17歲的唐致堯。歸國後經商,參加修建京沈鐵路,曾主管天津稅務局。


中國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見照,22名進耶魯,8名MIT,3名哥大

1876年,在美國的陸錫貴。回國後分往唐山採礦公司,後為京沈鐵路總工程處幹事。


中國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見照,22名進耶魯,8名MIT,3名哥大

1876年,在美國的康賡齡,早年病逝。


中國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見照,22名進耶魯,8名MIT,3名哥大

1878年,20歲的鐘進成。回國後先後在美國駐廣東、香港、廈門等領事館服務。


中國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見照,22名進耶魯,8名MIT,3名哥大

在美國的潘斯熾。回國後分往上海官辦棉紡織廠,後任南京造幣廠經理。


中國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見照,22名進耶魯,8名MIT,3名哥大

身著官服的溫秉忠,在上海辦工廠,並在美國駐新疆領事館服務,後為北京海關總局負責人,蘇州海關監督等。


中國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見照,22名進耶魯,8名MIT,3名哥大


1878年,留美幼童組成的棒球隊合影。後排左起:蔡紹基、鍾俊成、吳仲賢、詹天佑、黃開甲;前排左起:陳巨溶、李桂攀、梁敦彥、鄺詠鍾。


中國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見照,22名進耶魯,8名MIT,3名哥大

1890年,部分留美學生的聚會合影。


中國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見照,22名進耶魯,8名MIT,3名哥大

1905年,部分留美學生的聚會合影。


中國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見照,22名進耶魯,8名MIT,3名哥大

部分留美學生在天津海關道臺衙門的合影。


中國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見照,22名進耶魯,8名MIT,3名哥大

1911年,梁敦彥的家中,受邀來華訪問的巴特拉的兩個女兒。當年,梁敦彥、蔡紹基、吳仰曾等都曾住在巴特拉家中。


中國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見照,22名進耶魯,8名MIT,3名哥大

1919年,部分留美學生的聚會合影。


中國最早百名留美幼童罕見照,22名進耶魯,8名MIT,3名哥大

1936年,留美幼童最後一次聚會。



來源 | 搜狐號“西葫蘆”,水煮歷史公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