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93年6月,日本在朝鮮戰場全面失利,派使節向大明請求議和,12月明軍退出朝鮮。
按照約定,日軍應退出朝鮮,但直到到1597年1月,日軍仍佔領釜山拒不退出。
日本亡我中華之心從未改變,利用議和之機,秘密調兵,以備再戰。
二次援朝抗日佈局
1597年正月,日本徵集陸軍141,490人,水軍22,100人,水陸並進再度入侵朝鮮。
2月,明朝決定二次入朝抗日,首批入朝的明軍共約3萬餘人,以麻貴為備倭總兵官,統率南北諸軍。
具體方案是,先入朝3萬人堅守朝鮮要鎮,待總督邢玠率領的4萬大軍一到,明軍和朝鮮軍即轉入戰略反攻,由南原、忠州發動鉗形攻勢,直搗釜山之敵。
總兵麻貴率1萬7千人駐守漢城;
楊元率遼東騎兵3千人,駐守南原;
陳愚忠率騎兵3千人,屯兵全州;
吳惟忠率4千人進至忠州,與南原軍互相呼應;
茅國器率兵3千人屯星州,控制島嶺、秋風嶺;
6月,日本小型兵船數千艘停舶於釜山,逐步向梁山、熊川逼近。8月,日本攻破泗川、南海、光州,最後進攻南原。
陸地戰況
8月13日,由宇喜多秀家、小西行長和島津義弘等所率領的五萬大軍來到南原城外,內中的守軍以楊元所率領的3000明軍為主,韓將李福男率領一千多朝鮮軍駐守在此。在圍城3天後南原守軍被攻破,楊元率領少數隨從成功突圍,而諸位韓將則全數陣亡。
楊元雖然成功突圍回到漢城,然而事後因全軍覆沒之罪被明朝下令處決。
攻破南原後,駐全州的明將陳愚忠因南原失陷立即撤退,加藤清正的右路軍便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全州,之後日軍又分別攻陷黃石山、金州、公州等地,漢城的屏障盡失;
9月6日,麻貴命副總兵解生等率軍2千,奔赴稷山北部,鞏固漢城的前沿陣地;
7日,於稷山附近與日本黑田長政率領的日軍第三軍團發生遭遇戰,明軍以騎兵戰術大破日軍,明軍傷亡200餘人,日軍死亡500-600餘人,後因毛利秀元大軍趕到而撤退;
12月,援朝明軍與日軍大戰於蔚山,23日明軍攻取蔚山,把日軍將領加藤清正率領的1萬6千人圍困在島山,日軍餓死達上萬人,僅餘千人;
1598年1月,明朝援朝和攻打蔚山的軍隊因為日本的毛利秀元、黑田長政等日軍的援兵突然趕至,明軍將領楊鎬急命退回漢城,結果損兵近萬有餘;
5月,明朝廷叫回攻略蔚山城失敗的楊鎬,新增水陸兵力5萬,進入朝鮮;
1598年8月,明將麻貴率領24000人、朝鮮將金應瑞率領5514人,攻打由加藤清正把守的蔚山倭城。
1598年9月28日,朝明聯軍向日軍盤踞在朝鮮南部的要塞泗川古城發起進攻,擊斃日軍大將相良豐賴,日軍守將川上忠實身中數箭,領一百餘人逃入內城,城外數千日軍被殲;
日軍縮回泗川城內,明、朝聯軍久攻不下,於10月份撤退,日軍士氣低落,十幾個據點的日軍紛紛逃散,投降者越來越多,最終明、朝聯軍在露梁海全殲日本泗川守軍。
11月,日軍已無戰意,由蔚山倭城分批撤離朝鮮;明、朝聯軍則海陸並進、截擊撤退的日軍;
12月,仍然留在朝鮮的日本殘兵由乙山偷渡,被明軍追擊將其全滅;
水上戰況
戰事再起之初,日本設計讓朝鮮罷黜了水師將軍李舜臣,改用將領元均。
1597年8月27日,在漆川梁元均遭日將藤堂高虎的伏擊而陣亡,朝鮮水師幾乎全軍覆滅,僅倖存13艘軍艦,朝鮮完全喪失了制海權。無奈之下,朝鮮政府再次起用李舜臣;
9月16日,日軍統帥藤堂高虎率領330餘艘戰船和2萬陸軍出發,趁漲潮時攻進鳴梁海峽,朝鮮李舜臣憑藉著13艘軍艦成功擊沉日艦36艘,擊毀92艘,並擊斃日軍8000餘人,大獲全勝,而朝鮮只陣亡14人;
朝鮮再度重創了日本水師,成功切斷日軍控制的黃海補給線,重新掌握了制海權;
11月,明軍提督水師陳璘,率戰艦數百,分佈忠清、全羅、慶尚各個海口,在露梁海上與日將立花宗茂率領的戰艦發生激戰,日軍損失戰船數百餘艘,戰死、焚斃、溺斃者多達數萬人;
勝利班師
1599年5月,明軍班師回朝,這次援朝抗日,徹底將日本侵略者趕出朝鮮,以我方全面勝利結束。
自1592年首次出兵援朝,到1598年經二次援朝抗日結束,明朝累計出兵19萬,傷亡約3萬,日本累計出兵33萬,傷亡約人數達17萬之多。
明軍班師回京之日,萬曆皇帝升座午門,接受都督邢玠等獻上的日本俘虜六十一人,下令全部正法,砍下來的敵人的頭顱傳送天下。
同日,萬曆皇帝接受百官朝賀,祭告郊廟,把獻祭祖先的果酒都分賜給了內閣官員們。次月,頒平倭詔詔告天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纘承洪緒,統理兆人,海澨山陬,皆我赤子,苟非元惡,普欲包荒。屬者東夷小丑平秀吉,猥以下隸,敢發難端,竊據商封,役屬諸島。遂興薦食之志,窺我內附之邦,伊歧對馬之間,鯨鯢四起,樂浪玄菟之境,鋒鏑交加,君臣逋亡,人民離散,馳章告急,請兵往援。
朕念朝鮮,世稱恭順,適遭困厄,豈宜坐視,若使弱者不扶,誰其懷德,強者逃罰,誰其畏威。況東方為肩臂之藩,則此賊亦門庭之寇,遏沮定亂,在予一人。於是少命偏師,第加薄伐。平壤一戰,已褫驕魂,而賊負固,多端陽順陰逆,求本伺影,故作乞憐。冊使未還,兇威復扇。朕洞知狡狀,獨斷於心。乃發郡國羽林之材,無吝金錢勇爵之賞,必盡弁服,用澄海波。
仰賴天地鴻庥,宗社陰騭,神降之罰,賊殞其魁,而王師水陸並驅,正奇互用,爰分四路,並協一心,焚其芻糧,薄其巢穴。外援悉斷,內計無之。於是同惡就殲,群酋宵遁,舳艫付於烈火,海水沸騰,戈甲積於高山,氛浸淨掃,雖百年僑居之寇,舉一旦盪滌靡遺。鴻雁來歸,箕子之提封如故,熊羆振旅,漢家之德威播聞,除所獲首功,封為京觀,仍檻致平正秀等六十一人,棄屍稿街,傳首天下,永垂凶逆之鑑戒,大洩神人之憤心。
於戲,我國家仁恩浩蕩,恭順者無困不援;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茲用佈告天下,昭示四夷,明予非得已之心,識予不敢赦之意。毋越厥志而幹顯罰,各守分義以享太平。凡我文武內外大小臣工,尚宜潔自愛民,奉公體國,以消萌釁,以導禎祥。更念彤力殫財,為日已久,嘉與休息,正惟此時,諸因東征加派錢糧,一切盡令所司除豁,務為存撫,勿事煩苛,諮爾多方,宜悉朕意。”
回首戰爭,珍愛和平。我是天道唯靈臺間,一個喜歡道家文化的作者,歡迎你在評論區留言,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動動手指點贊、轉發,謝謝!
閱讀更多 天道唯靈臺間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