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國師袁天罡的傳奇故事


唐朝國師袁天罡的傳奇故事

我國的星象學家、相士、道士、風水大師、預言家。

袁天罡,唐代最著名的相師,在中國相術史上也是赫赫有名。四川成都人(今四川成都),生卒年不詳。隋末唐初天文學家、星象學家、預測家、風水大師、道士、相士,益州。善風鑑,累驗不爽,隋時為鹽官令,入唐為火井(臨邛)令。相傳他懂得“風鑑”,即憑風聲風向,可斷吉凶。又精通面相,六壬及五行等。著有{六壬課}{五行相書}{三世相法}{推背圖}和李淳風共著。

主要成就{推背圖}{袁天罡稱骨算命法}代表作品{五行相書}{易鏡玄要}等。紀念建築四川省閬中市天宮鄉天宮院,職務,鹽官令、火井令、軍師、國師,所處時代隋末唐初,天文,數學,曆法,相術,陰陽學,古代科學家和歷史文化名人。

袁天罡在洛陽曾給杜淹、王珪、韋挺三人相面,預言杜淹將以文章顯貴而名揚天下;王珪不出十年將官至五品;韋挺面相如虎,將出任武官。並預言三人為官後都要遭貶譴,屆時大家還會見面。

果然在唐高祖武德年間,杜淹以侍御史入選天策學士;由太子李建成舉薦王珪當上五品太子中允,韋挺出任武官左衛率。三人正當仕途一帆風順時,沒想到受宮廷政變牽連一起被貶雋州,果然在這裡又遇到了袁天罡。

袁天罡再次相面預測“公等終且貴”,最後都要官至三品,三人前程及結局後來驗證都不出其所料。到唐太宗貞觀初年,袁天罡以相術預測已是名揚天下,

唐太宗李世民召見袁天罡對其術數之精奇深奧大為稱讚,並問他:“古有君平(漢朝嚴君平,術數大師),今朕得卿,何如?”袁天罡回答說:“嚴君平是生不逢時,臣要比他強得多!”在九成宮讓他為貞觀重臣張行成、馬周等人看相,所預測後事無不準確。

唐太宗李世民為推算大唐國運,下令當時兩位著名天相家袁天罡和李淳風編寫了中華預言第一奇書【推背圖】。李淳風用周易八卦進行推算,沒想到一算起來就上了癮,一發不可收拾,竟推算到了唐以後中國2000多年的命運,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說道:“天機不可再洩,還是回去休息吧”,因此這本預言奇書得名【推背圖】。

唐朝國師袁天罡的傳奇故事

{推背圖}共有六十幅圖像,每一幅圖像下面附有讖語和“頌曰”律詩一首,預言了從唐開始一直到未來世界大同發生在中國歷史上的主要事件。

正史{舊唐書·方技}記載袁天罡最著名的相術傳奇事蹟是為女皇武則天看相。當武則天還在幼年襁褓中時,袁天罡一見到武則天的母親楊氏便吃驚地說:“夫人法生貴子!”武則天的母親便把兩個兒子武元慶、武元爽領出讓袁天罡相面,可是袁天罡一看說可以官至三品,只不過是能保家的主兒,還不算大貴。楊氏又喚出武則天的姐姐(後封韓國夫人)讓袁天罡相,袁天罡稱“此女貴而不利夫!”

最後由保姆抱出穿著男孩衣裳打扮的武則天,袁天罡一見襁褓中的武則天大為震驚,說她“龍瞳鳳頸,極貴驗也!”但又遺憾地說:“可惜是個男子,若是女子,當為天下主!(必若是女,實不可窺測,後當為天下之主矣)歷史進程已被他提前言中。

民間傳說中,袁天罡的神奇故事就更多了,流傳最廣泛的傳說就是女皇武則天曾讓李淳風與袁天罡兩人為他去踏勘選擇陵園龍穴。先是李淳風跑了九九八十一天,找到九嵕山龍穴吉壤,埋下一個銅錢;又讓袁出去尋找,用了七七四十九天也找到了這個地方,便從頭上拔一根銀釵插下去。武則天讓人驗證二人所選龍穴吉壤是否一致,結果挖開一看,袁天罡的銀釵正好插在銅錢的方孔中。在民間認為袁天罡乃是天罡星中智慧之星下凡。

唐代最著名的大相師,在中國相術史上也是赫赫有名。四川成都人,生卒年不詳。他的看相故事,新舊{唐書}皆有傳,據{新唐書·方技}載,袁天罡初仕隋末,為鹽官令,官政空暇,以相術為雅談。

他曾與杜淹、王珪、韋挺交遊,並一一給他們看相。他說杜淹“蘭臺、學堂全且博,將以文章顯”(蘭臺,又名金匱、一名仙庫,指左鼻胞。即鼻翼,學堂,指耳門前的部位,主聰明才智),說王硅“法令成,天地相臨,不十年官五品”(法令,鼻翼兩旁至口邊的縱紋),說韋挺“面如虎。當以武處官”。這三人看來都可位居高官,

但天罡警告說:“然三君久皆得譴,吾且見之。”果然,後來杜淹為學士,王珪為太子中允,韋挺為左衛率。唐高祖武德年間,這三人都因犯罪,被流放到嵩山,又見到袁天罡。天罡安慰他們說:“你們最終還會有富貴的日子。杜淹官至三品,但長壽就不敢說了,王、韋二位也是官至三品,只是居官比杜淹遲些,壽命卻比杜淹要長,但晚景淒涼。”天罡的預言,後來都一一應驗了。

天罡又給竇軌看過相,說竇“君伏犀貫玉枕,輔角完起,十年且顯,主功其在梁、益間邪”(伏犀貫玉枕,又謂伏犀插腦,指鼻上伏犀骨隆起直貫髮際),竇後來果然為益州行臺僕射;

但天罡又說他“赤胍幹睦,方語而浮赤入大宅,公為將必多殺,願白戒”。沒多久,竇軌就以殺人獲罪免官。天罡又對他說:“公毋憂。右輔澤而動,不久必還。”(右輔,指右額)果然,竇軌不久又復了官,當上了都督。

然而,最被相士稱道的是,天罡曾給武則天看過相。貞觀初,受唐太宗召見,太宗對其技藝大加讚賞,謂勝於漢代嚴君平,天罡巧於應對:“彼不逢時,臣固勝之。”太宗喜其逢迎,厚賞有加,不在話下了。武則天還在襁褓之中時,天罡見到其母楊氏,馬上說她“法生貴子”,楊氏召二子元慶、元爽,請天罡看相,天罡說:“官三品,保家主也。”又見武后之姊韓國夫人,天罡說:“此女貴而不利夫。”此女後嫁給賀蘭越石,果然早寡。

武則天乃楊氏所生第二女,尚在襁褓中,由保姆抱出,其服飾似男兒,天罡仔細觀察她的耳目,驚呼道:“龍瞳鳳頸,極貴驗也!若為女,當作天子。”楊氏大為驚喜,從此善待天罡,及武后權熏天下,對天罡更是尊寵。

天罡還受太宗之命,分別給岑文本、張行成、馬周看相,說岑“學堂瑩荑,眉過目,故文章振天下。首生骨未成,自前而視,法三品。肉不稱骨,非壽兆也。”馬君“伏犀貫腦,背若有負,貴驗也。

近古君臣相遇,未有及公者。然面澤赤而耳無根,後骨不隆,壽不長也。”張“晚得官,終位宰相。

唐朝國師袁天罡的傳奇故事

據{新唐書·列傳}這三人的官職、成就、壽天均如天罡所言,如岑文本,貞觀元年,除秘書郎,兼直中書省。太宗既藉田,又元日朝群臣,文本奏{藉田}{三元頌}二篇,文致華贍。李靖復薦於帝,擢中書舍人。時顏師古為侍郎,自武德以來,詔誥或大事皆所草定。及得文本,號善職,而敏速過之。微信添加公眾號中國風水研究會。或策令叢遽,敕吏六七人舭筆待,分口占授,成無遺意。師古以譴罷,

溫彥博為請帝日:師古練時事,長於文誥,人少逮者,幸得複用。‘帝日:’朕自舉一人,公毋憂。’乃授文本侍郎,專典機要。”後來隨太宗伐遼東,由於辦事敏捷有成,“至糧漕最日、甲兵凡要、料配差序,籌不廢手。”以至勞累過度,“神用頓耗,容止不常。”到了幽州,竟暴病而死,年五十一。天罡相術的精湛於此可見一斑。

天罡善知他人的壽天窮通,也知道自己的生命軌跡。武德初年,高士廉曾經問過他:“您最後會當上什麼樣的官?”天罡說:“我於今年夏天四月,氣數就已盡了。”果然,天罡如期而逝,當時他正任火井令。

通過上述故事,我們可以看到,袁天罡的相術水平可謂精深莫測,其所觀必是準確有據,不以虛言,如說馬周壽不長,那是因為馬“面澤赤而耳無根,後骨不隆”的緣故。這種大師級水平,自是江湖術士無以望其項背的。

袁天罡在居官,看相之暇,還將其對相術的見解,看相經驗著錄於書,使後人得以窺其精要。

他的相術著作,據{新唐書·藝文三}載,有{相書}七卷,{要訣}三卷;{四庫全書總目·存目}有{九天玄女六壬課}一卷,為宋元時術士託名袁天罡撰;據宋鄭樵,除了{相書}{要訣}二種,還有{人倫龜鑑賦}一卷{氣神經》五卷{骨法}五卷三種。其著述相當豐富。

袁天罡之子袁客師,秉其家學,亦精於相術。傳說他曾與人渡江,船剛離岸,他就大喊,要船工把船擺回岸邊,同行的人好生奇怪,紛紛詢問緣故,客師說:“船上的人鼻孔之氣都是墨色,千萬不可渡江,否則有覆舟之險。”正說著,有一個跛腳揹負的男人徑直上了船,客師馬上說:“貴人來了,我們可以渡江了。“果然,船到江中,狂風驟起,渡船顛簸搖擺,險情迭起,但最終還是抵達彼岸。同行人莫不驚歎袁客師的功力。

袁天罡父子在相術史上獨領風騷,名震相壇,以至不少相士競攀龍附鳳,或託名而作書,或借“袁天罡真傳”而為幌子,最後以至魚目混珠、渾水摸魚。袁氏父子靈魂有知,不知道會不會相視而笑?

武則天信道教,但卻在政治上支持佛教。而其一出生就被道家術士袁天罡預言“必若是女,實不可窺測,後當為天下之主。無疑在禮教盛行的當時,為幼年的武則天心裡埋下了一個種子。武則天在十四歲到六十歲這一段時間,耳聞目睹了太宗、高宗的重道,並深受其影響,這一時期,特別是在高宗時期和其子死後,武則天是重道的。高宗去世後,武則天篡權的野心昭然若揭。

但是,武則天非老君子孫,又不可能將天水李氏祖先玄元皇帝尊為武氏祖先,自知與維護李唐政權的道教有衝突,肯定得不到道教的支持,出於篡權的政治需要,便疏遠了道教,華夏諸教中只有儒家與五胡後的釋教的底蘊可以與道家相衡,而武則天尋遍儒家典籍也找不女人稱帝的依據,所以她可以選擇的思想體系也只剩下佛教。

武則天稱帝前後,積極利用,支持佛教。佛教徒偽造{大雲經}和利用{寶雨經}為她上臺製造神話輿論,為其登基提供理論依據,立下大功。作為回報,武則天大力扶植佛教,佛教受到特殊尊崇,社會政治地位迅速上升,聲勢日盛。後來的事實也證明她的顧慮的正確。

有的道士參與反武則天的叛亂,還有人偽造玄元皇帝顯聖,遣鄔元崇傳言,武后不可革命。因此武則天在永昌元年(689年)不得已廢黜了玄元皇帝尊號,仍稱老君。天授二年,下令佛教地位升於道教之上。長壽二年,停舉子學習{老子},這對道教無疑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唐朝國師袁天罡的傳奇故事

事實上,武則天針對的目標並不是道教,而是李唐皇朝,她貶抑道教的目的是否定李唐皇室。如果不是道教和唐皇朝有著特殊的關係,不是有人藉助道教阻止她登基,她就不會採取貶抑道教的措施了。武則天採取的貶抑道教的措施,都是與唐朝所採取的一系列尊崇道教的措施針鋒相對的。綜觀她的一生,政治角色從她出生到皇后到皇帝的演變,與道教的關係緊密相連。

她之所以採取佛先道後等抑道措施,完全是出於當時政治鬥爭的需要,是臨時性措施。及至武則天的統治地位穩固後,她對佛道二教的政策便逐逝予以相應地調整。如武則天於天授二年(691)夏四月“另釋教在道法之上,僧尼處道士女冠之前。”這就推翻了李唐道先佛後的一貫政策,但也禁止佛道互相毀謗,認為佛道二教,同歸於善,無為究竟,皆是一宗。

規定自今僧及道士敢毀謗佛道者,先決杖,即令還俗。”最後終於採取道釋並重,不分上下的政策。武則天並非一味偏袒佛教,在根本問題立場上是站在道教一邊。比如對《老子化胡經》的問題。萬歲通天元年(696)東都福寺僧惠澄乞除毀《老子化胡經》,武則天令朝臣詳議。

當時朝中有四位大臣認為化胡是實,為經不虛:“道釋同體異名,老君變化不測,即使史籍無據,但釋教不異老君。”於是則天於萬歲通天元年六月十五日敕旨:“老君化胡,典誥攸著,豈容僧輩,妄請削除。故知偏辭,難以憑據,當依對定,僉議惟允......明知化胡是真,作佛非謬,道能方便設教,佛本因道而生。”居然認定“佛本因道而生”,可見她對道的信奉非淺。

袁天罡父親袁璣,任梁州司倉,叔父袁守誠,著名術士,在《西遊記》中曾問卦賭雨算死涇河龍王,祖父袁嵩,周朝時先後擔任犍為地區浦陽、蒲江二郡的郡守和車騎將軍。曾祖袁達,梁朝時做過江、黃二州的刺使,周朝時連續擔任過天水、懷仁二郡的郡守。袁天罡父母早逝,是在孤獨與貧窮中度過他的少年時代。

他喜歡作學問和學習技藝,精通相術。隋開皇年間科舉取士,他參加並中了明經科。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奇怪的是,朝廷負責選拔幹部的官員犯難了:這位進士所學龐雜,該讓他幹什麼?最後想當然地拍板,既然是經科,那就去賣鹽吧。於是,袁天罡成了大隋鹽官令。

唐高祖武德年間擔任過火井(臨邛)令,(隋朝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設置火井縣,唐朝著名數學家、天文學家袁天罡出任首任縣令,後天寶年間,火井縣改名臨邛縣。)唐太宗李世民時期任軍師、國師。

隋煬帝大業末年,竇軌寄居在劍南德陽縣,跟袁天罡住在一起。竇軌當時的境遇困苦不堪,於是,讓袁天罡給他看看面相,預卜一下未來的命運。袁天罡說:"你前額到髮際骨骼隆起,一直連到腦後的玉枕處,你的下巴渾圓肥大。今後十年之內,你一定會富貴的,成為朝廷的賢臣良將。你的右側下巴隆起,而且明潔光亮,應當以梁、益二州為分界線,樹立顯赫的功名。"竇軌說:"如果真像你說的那樣,不敢忘你的大德。

十年後,竇軌響應並追隨李淵起兵反隋,後被封為益州行臺撲射。竇軌到任後,對袁天罡的準確預言十分佩服,於是再次宴請袁天罡,對他說:"從前你我在德陽縣相見,怎麼能忘啊!"說完,深施一禮,又請袁天罡為自己相面。

袁天罡望了他許久,說:"你的面相和過去沒有什麼不同,然而眼睛色紅連著瞳仁,說話浮躁,面色赤紅,做了武將怕是要多殺人的啊,但願你要時刻警戒自己。

不久,竇軌跟李世民征討王世充、出擊吐谷渾,但是他不僅沒有警惕,反而大開殺戒,對部下也很嚴苛,稍不滿意便處斬,甚至連自己的外甥都沒放過。

武德九年(626年),唐高祖召竇軌進京。微信添加公眾號中國風水研究會。他有點心虛,便又找來袁天罡測算。讓他欣慰的是,袁天罡帶來了好消息,說他右側下巴發亮,看來會蒙聖恩,還會回到益州任職。不知是否因為這一利好消息的驅動,本來心虛的他反而驕傲了,到了京城不僅儀容不整,而且大大咧咧地和唐高祖坐著說話,高祖一怒之下將他下獄。

不過,正如袁天罡所言,不久他就被放了出來,還被授予益州大都督的位子。唐太宗貞觀六年任期屆滿來到京城長安。太宗召見袁天罡。對他說:巴蜀古時候有個嚴君平擅長占卜,我有你,你自己看怎麼樣?"袁天罡回答說:"嚴君平生不逢時,我遇到了聖明的皇上,我應該勝過他。

袁天罡初到洛陽時,在清化坊安頓下來,無論是朝庭中的高官顯貴,還是民間的各等人士都往他那裡跑,家中常常聚滿了人。

當時,杜淹、王珪、韋挺三個人來見袁天罡,請他給看相。袁天罡對杜淹說:這位官人,鼻子的左側飽滿分明,臉盤寬闊。"對王珪說:這位官人從鼻翼經嘴角的兩條縱理紋清晰,而且天庭與地閣直臨。十年之內,一定能榮任五品的顯要官職。

對韋挺說:這位官人臉像大獸的臉。文角清晰,一定會得到貴人的提攜。剛開始時任武官。又對杜淹說:二十年以後,恐怕三位賢士要同時被責罰貶黜,但是是暫時的,很快又會被召回恢復官職的。不久,杜淹升遷侍御史。

唐高祖武德年間,又任天策府兵曹文字館學士。王珪任隱太子中允。韋挺在隋朝末年由隱太子李世民引薦做了率更。武德六年三人都被髮配,流放到雋州。杜淹三人經過益州時,見了袁天罡哭泣著說:"袁公從前在洛陽說的話全都像神明的預示啊!

唐朝國師袁天罡的傳奇故事

今天的情況如此,再給我們看一看相吧。"袁天罡說:各位的骨法,大大勝過以往不久就會回來的,最終必定能享受榮華富貴的。到了武德九年六月,三人都被召回京城。回來時,又經過益州,三人造訪了袁天罡。袁天罡說:杜公到京城,就能得到三品要職。年壽我就不知道了。王,韋二公,在這以後應該到得三品官,又都能長壽,但到了晚年在仕途上不能有太大的發展了。韋公可能更明顯一些。

杜淹到了京城,就被授予御史大夫,檢校吏部尚書。杜淹非常高興,回去後做了一首詩來讚頌袁天罡:伊呂深可慕,松喬定是虛。系風終不得,脫屣欲安如。且珍絝素美,當與薜蘿疏。既逢楊得意,非復久閒居。”"伊尹、呂尚那樣的名相深深讓人敬慕,赤松子、王子喬等傳說中的得道仙人純屬子虛烏有。撲風捉影的事情終究不能成為現實,將一切看成象脫掉鞋子一樣隨便就會得到安寧。應當象珍惜潔白美麗的白絹一樣珍重我們自己吧。

讓我們象疏離薜蘿那樣與惡運遠離。君既然遇上楊得意這樣的人且已相知相識,那麼,你也一定能升達騰飛而不會久久閒居。"王珪不久任侍中,出任同州刺史。韋挺擔任了好幾年蒙州刺史,並且病死在任上。這一切全都和袁天罡當年說的一樣。

唐太宗貞觀年間,皇帝下詔書令袁天罡到九成宮,當時中書舍人岑文本讓袁天罡給看相。袁天罡說:"舍人的臉面寬大,眼眉又長過眼睛,你的文才可在海內名聲大振。但是你頭有生骨,不可能有太大的成就。從後面看完全沒有得到三品官的命相,從前面看可以得到三品官。但是你四肢虛弱,骨與肉不相稱,如果得到三品位,恐怕是折壽的徵兆。"後來,岑文本升任中書令後,不久就死了。

房玄齡與李審素一同來見袁天罡。李審素平日恃才傲物,不怎麼把房玄齡放在眼裡,房玄齡讓他先相。袁天罡說:五品看不出來。如果是六品以下比較重要的官職還有可能。自視甚高的李審素自然不服氣,不再問他自己的事,說:"看看房公能得個什麼官?"袁天罡說:"這位官人大富大貴,你要想得到五品官職就求他吧。

李審素不信袁天罡的話。結果後來房玄齡出任宰相,而他死在了官職卑微的起居舍人位子上。唐高宗聽說了袁天罡給房玄齡看相時說過的這些話後,讓房玄齡贈封給袁天罡五品官職,房玄齡奏請聖上贈封他為諫議大夫。申國公高士廉對袁天罡說:"你今後還能得到什麼官職?袁天罡說:我知道我的官運已經到頭了,不會再有了。恐怕我四月要離世了。果然,四月還沒過完,袁天罡就去世了。

唐朝國師袁天罡的傳奇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