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暴跌!A股會成為避風港嗎?

3月12日對於投資者而言又是一個糟糕的一天,上證指數跌1.52%,滬深300跌1.92%,創業板指跌2.64%,標普500盤前再跌4.8%,全球市場血雨腥風。

為了阻止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意大利自10日起全國範圍內實施“封城”措施,意大利總理孔特11日晚更是要求全國除了藥店、食品店等必要門店外停止所有商業活動,以防止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蔓延。此外,3月12日意甲俱樂部尤文圖斯隊官方宣佈,該隊後衛魯加尼的新冠肺炎病毒檢測呈現陽性。魯加尼也成為了歐洲五大聯賽第一位確診的球員。作為頂級足球俱樂部,尤文圖斯擁有如C羅、迪巴拉、伊瓜因、布馮等世界名將。隨著歐洲疫情的升級,歐洲多場球賽也將同時被終止。3月10日,意大利所有體育賽事將暫停至4月3日,意甲聯賽也進入停擺期。

雖然海外的疫情已經讓人驚恐,但是本人認為:就像韓國疫情在嚴厲措施下能夠得到有效控制一樣,美國、意大利乃至其他歐盟國家也有能力控制疫情。西方國家的政府可能沒有過大的權限來執行強硬指令,因此在全民動員上面舉措非常緩慢;但是隨著疫情加劇,各國也都不敢再掉以輕心了。我國的媒體對西方一向是報憂不報喜,舉措得當不吸引眼球,而舉措失當那才是大新聞(當然國內也一樣)。不要太過於悲觀,要用長線角度思考。

個人預計在步入5月後,全球疫情將逐步好轉,經濟也會隨之恢復。到那時候經濟刺激政策有可能會有一波類似於2009年的強勁反彈。

就像A股呈現出來的V型反轉一般的詭譎走勢一樣,我們並不能武斷判斷歐美股市就一定會暴跌到歷史最低水平(雖然不排除這種可能性),近期公佈的數據顯示了美國經濟仍然具有一定的韌性,因此只要疫情不在美國失控,即使全球需求下滑對美國經濟形成一定的拖累,其影響也是可控的。

海外股市的下跌並不意味著A股就能成為“避風港”,因為全球股市是聯動的。以2018年為例,由於中美貿易摩擦,2018年滬深300下跌了近25%,步入熊市,而標普500也調整了6.24%,那麼歐洲和日本作為中美貿易戰的吃瓜群眾,股市就安全了嗎?並沒有!歐洲斯托克50下跌了13.15%(比美國還慘),日經225下跌了12.08%(日本:我招誰惹誰了)——看,股市沒有避風港,也沒有人可以從中獨善其身。

而且,由於A股很多板塊前期積累了太多的盈利盤,估值水位過高,長線來看十分危險。2018年因為電子貿易戰,電子板塊跌了近40%;2019年因為貿易戰緩解外加上國內的芯片強國戰略,電子板塊又漲了65%。疫情導致的供需雙降,等到第一季報發佈的時候大家都看得清楚;俗話說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很多公司業績受衝擊外加估值又高,實在是讓人擔憂。

總結:A股的避風港仍然只存在於銀行、房地產、建築、汽車等長期表現較低迷的板塊。

港股雖然隨著美股暴跌,但多數核心標的仍然在大陸。目前已經進入超跌階段,如果A/H股差價繼續擴大,也是一個佈局的好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