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多少米就能起飛?

粵M之都vlog


殲20氣動外形是全動鴨翼、三角翼+邊條翼、後傾斜V形垂尾,細長機身;鴨翼與三角翼之間的距離比較寬,從而形成了超強的拉昇能力,短距離起飛能力不在殲10之下,應該在250米左右。


論道今朝


據悉F-22戰機的最短起飛距離為300米,在必要的時候,F-22戰機在經過240米的加速滑行之後就可以起飛。

殲20起飛需要320米,與俄國的蘇57比起來我們國家殲20所需要的起飛距離是比較少的。

殲20戰鬥機推重比不高,機體龐大,從設計來說,更大的飛機起降性能應該更差,但是經過設計師的努力,卻做到了比輕一半的殲10戰鬥機更強的起降性能,這就是空氣動力學的魅力所在。







北漂山東小肖


直接觀點:現階段保密。大致數據只能靠猜,或網絡開源資料揣摩。

首先說保密程度。《空天獵》首映我參加了。結束時,有個提問環節。當時我問飾演劉浩辰的李佳航,裡面的殲20,你們都見過真機嗎?他的回答是,殲10和殲11他們都是實拍,幾乎天天見。但殲20劇組只有李晨和范冰冰極個別演員見了真機,且嚴格禁止攜帶手機。可見,保密程度非常高。官方不想讓你知道的信息,我們應該無從知曉。

網絡開源資料猜測: 1. 殲10,250米,殲20應該少於這個數。2. 還有說300、330的,都是猜測。如果大致正確,可以估計,應該在230到400之間。


諾亞方舟爸爸


目前,先進的第3代機起飛昇天的滑行距離大概為500-700米區間,第4代隱形戰機中的蘇-57滑行距離大約450米F-22正常滑行起飛距離為420米極限爆發最短滑行起飛距離為240米,但平常不會這麼飛的,只有對外界顯擺性能時才會這樣。

至於殲-20戰機的滑行起飛距離,即便到現在,都沒有公開的權威報道,網絡上有些推文推測約為320米左右,但也僅僅只是推測而已,只代表推文者的一家之言,不具備普遍意義。

因此,關於殲-20究竟多少米能夠起飛,其實沒有標準答案;對此有興趣的讀者根據掌握的軍事知識自行判斷吧,那些貌似有軍方背景的所謂專家,也不會給出答案,知道答案的人,又不在網絡上混的,本文作者對此先下個結論。

其實,戰機的滑行距離長短,只代表發動機功率的強勁,以及戰機氣動佈局的優劣,不必對滑行距離指標耿耿於懷,即便殲-20裝上2臺新穎的渦扇-15發動機,仍然不如F-22裝備的2臺F119-PW-100 渦扇發動機性能優越

殲-20,由於在航空發動機上的短板,就在氣動佈局上下了一番功夫,為了實現超音速巡航,降低波阻,使用了大後掠角、小展弦比、相對厚度較小且面積較小的機翼。

特別是使用了中遠距鴨翼,一般來說鴨翼能調整角度,產生掠過機翼上表面的渦流,大幅增加升力,帶來更大的氣動浮力,令戰機具備更強的機動能力。

提高了鴨翼渦流,對機翼抬升效果,進一步增大了升力增量,使得殲-20戰機由此獲得了可能是第4代機中最好的升力特性,超聲速巡航阻力最小的機型。

對於殲-20來說,發動機功率不足,就用氣動佈局巧妙設計來彌補,成飛藉助鴨翼佈局,讓殲-20獲得了良好的氣動性能和機動能力

因此,殲-20的滑行起飛距離當介於蘇-57和F-22這兩型隱形戰機的之間,具體說來就是滑行距離要比蘇-57短,但由於發動機功率遜於F-22,滑行起飛距離又要比F-22稍微偏長些,大約為350米左右


國平軍史


短距起降本身就是第四代隱形戰鬥機很重要的一項核心指標,無論是美國的F-22,還是俄羅斯的蘇-57都在強調戰機的短距起降能力,作為同類機型,相信殲-20的短距起降能力應該也不會太差,至於多少米可以起飛,目前尚在保密範疇中,官方沒有披露任何的參考信息。

從公開資料來看,美國的F-22短距起飛距離為420米,最短甚至能縮短到240米左右,F-22在各大航展中的招牌動作就是旱地拔蔥,進而展示該型戰機出色的短距起降能力和超強的高機動性。俄羅斯從完善矢量機動技術後,短距起降本身就成為俄系戰機的一項重要設計指標,不管是蘇-35還是最新的蘇-57都有很大的改善,蘇-57的短距起飛距離大致在300-400米左右。

從上述的兩款機型中我們可梳理出一些信息,F-22短距起降性能優異主要得益於其充沛的動力支撐,要知道F-22的推重比超過10,正如航空界所講的只要動力足板磚也能上天,因此F-22的短距起降性能是發動機帶來的;俄羅斯的大致也是如此,從蘇-30實踐矢量發動機技術後,經過完善,到了蘇-57俄羅斯的軸隊稱矢量發動機技術已經成熟,在矢量發動機的助力下,戰機能夠獲得不錯的短距起降性能,比如蘇-35的短距起降在450米左右,到了蘇-57達到300-400米的水平。

另外在國產戰機中表演過旱地拔蔥演示的是外貿梟龍戰機,該型戰機採用的俄製RD-93中推發動機,從推重比的角度來看,梟龍戰機並不是很出色,但其依舊能夠獲得較為不錯的短距起降能力,除去發動機的因素之外,那就只剩下氣動佈局帶來的助益了。梟龍戰機採用中等展弦比邊條翼常規佈局設計,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梟龍的短距起降性能。

基於梟龍的經驗,殲-20目前使用的是國產渦扇-10B發動機,推力上相較F-22有很大的差距,因而殲-20整體設計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軍迷所講的“動力不足氣動來湊”,殲-20採用的是小展弦比升力體邊條鴨翼式氣動佈局,整體的氣動佈局設計著重優化了戰機的機動特性,據悉該型機的升力係數超過了2.0,成為國際上升力系數最高的戰鬥機。

基於這一點考慮,殲-20的短距起降性能應該相對國產其他戰機有一定的提升,我們本身殲-20設計起點就比較高,因而這一性能應該在設計考量之中,具體的數據我們尚且不得而知,但從殲-20的歷次表演中來看,殲-20的超機動性還是很不錯的,未來或許會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會看到殲-20旱地拔蔥的經典之作。


鷹鴿分析


為了靈活應對複雜的戰場環境,戰鬥機的短距起飛能力越來越受到重視,特別是在發展到第五代戰機時,各國更是將戰機的短距起飛能力作為一個重要的指標。而戰鬥機想要實現更短距離的起飛,必然離不了強勁的發動機和優秀的氣動佈局,那作為我國第一款五代機的殲-20有著怎樣的短距起飛性能呢?

按照美國對外公佈的數據中,F-22戰機在開加力的情況下,可以做到滑跑240米迅速升空,這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指標,而這主要得益於F-22戰機那強勁的動力,該戰機採用兩臺單臺推力16噸的F119-PW-100渦扇發動機,兩臺發動機可以為F-22提供最大32噸的推力,從而使得該戰機輕鬆實現“旱地拔蔥”。

而殲-20戰機與之相比,發動機性能並不佔優,採用兩臺單臺推力14.5噸的渦扇-10C/AL-31F發動機,2臺發動機的最大總推力大約為29噸,略遜於F-22所用發動機的32噸;另外,殲-20戰機也是目前全球所有五代機中體型最大的,似乎也是起飛重量最大的,而重量大更不利於戰機的短距起飛。

但是,殲-20戰機採用鴨式佈局對其提升短距起飛性能也有一定的幫助,因為常規氣動佈局的戰機,飛機的整體重心位於採用機翼前部,為了保持重心平衡位於尾部的尾翼就要產生負升力,以將機頭“壓起來”,這樣一來採用常規氣動佈局的戰機其整體升力是減小的。

而採用鴨式佈局的殲-20戰機,其整體重心位於前置鴨翼和主機翼之間,這樣鴨翼也能產生正升力以增加飛機整體的升力;而且,氣流在經過鴨翼時會產生脫體渦流,渦流經過機翼上方會增大機翼上下表面的壓力差,進一步提升機翼產生的升力。鴨翼的正升力和主機翼的升力都有助於殲-20實現更短距離的起飛。

綜合來說,影響殲-20戰機短距起飛性能的有亮點,一個是目前的發動機推力不夠強勁、另外一個是起飛重量較重(最大35噸+);而有助於殲-20戰機短距起飛的則是其採用了鴨式佈局,增加了戰機的整體升力,這樣一來二去使得殲-20的短距起飛能力還是弱於F-22,大概能達到300米左右的水平。

不過,待殲-20戰機換裝渦扇-15發動機以後,它的短距起飛性能將進一步提升。


天下布武


比這玩意沒意義,短距起飛既耗油有縮短髮動機的壽命而且還要求飛機輕載,你在航展上炫一下沒啥問題,但在現實中即使是戰爭中也沒幾個腦袋被炮打了的會經常這麼幹。

如果飛要比這東西,我可以告訴你包括3代機(甚至早期三代機部分二代機也行)在內的所有飛機都能在100米之內起飛,F15F16蘇2殲8都嘗試過上航母的實驗,航母的起飛段也就幾十米,你自己看著想吧。


開著皮卡打坦克


目前j20不在最佳狀態,據說還沒裝上正牌配套的發動機,因此起飛滑跑距離要達到三四百米。j20是所有五代機中升力係數最高的,未來升級潛力巨大,如果裝上配套發動機,起飛滑跑距離會縮短,至於具體情況,還要等未來解密之後才能有權威說明。


王玉東20


我說1500米,你相信嗎?我說220米,你信嗎?我說320米,你信嗎?我說400米,你信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