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泰普森雙線作戰:邊趕製外貿訂單邊緊急生產醫用防護服

緊急轉產醫用一次性防護服——一天內出樣衣,兩天內出產能,七天建成“十萬級潔淨車間”,第十天起日產能達1.2萬套。

這段時間,浙江泰普森實業集團董事長楊寶慶彷彿又回到了12年前的作戰狀態。自從2月12日承擔國家工信部緊急下達的醫用防護服生產任務後,他抽調全公司最精銳的力量,在從未涉足的醫用領域奮力開拓,再次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就像12年前舉全公司之力用28個日日夜夜生產10萬頂帳篷支援汶川地震災區一樣。

德清泰普森双线作战:边赶制外贸订单边紧急生产医用防护服

泰普森員工正在加緊生產防護服。 拍友 謝尚國 攝

“每逢大難必有我!”這幾乎已成為泰普森的企業文化,生動體現了浙商興業報國的擔當精神。然而,作為德清縣一家主要生產戶外休閒產品的外向型企業,這次抗擊疫情的衝鋒號卻吹得並不輕鬆。2月至4月是戶外產品的生產旺季,泰普森有2.3億美元的外貿訂單需要趕製,相當於去年全年外貿訂單的40%左右。受疫情影響,生產供應鏈的保障尚不足,工人的返崗率還不高,又要抽調500多人生產防護服,訂單還能否如期交付?

“雙線作戰,而且都要贏!”楊寶慶說,泰普森就是在一次次參與救災抗災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從中汲取的堅韌不拔精神是最寶貴的財富。

火線上馬,防護服生產馬力全開

每天工作16小時,在5000平方米的淨化車間內行走兩萬多步,不斷解決防護服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技術問題,這是泰普森軟面總工程師呂桂芳的工作狀態。2008年,就是她率隊用28天完成了生產10萬頂救災帳篷的壯舉。這次,她又被“火線召回”。

2月11日晚,呂桂芳接到通知後,次日一早從衢州老家趕回公司,下午與同事會合後立即前往蘇州對接防護服生產技術工藝和麵料採購相關事宜。

“當時省界的卡口還未撤除,我們補了手續才進入蘇州。”呂桂芳說,等他們瞭解生產工藝、載著面料回到德清已是當晚11時多。生產帳篷、包袋的縫紉機、貼膠機同樣可以生產防護服。研發人員立即開始試製,2月13日凌晨3時多,泰普森第一件防護服樣衣試製成功。

大規模生產隨即展開。公司從包袋生產車間隔離出一塊區域,調集設備建成臨時車間,並從帳篷、包袋兩個事業部抽調熟練工加緊生產,2月14日就試生產出3000套防護服。另一方面,在經信、藥監等部門的幫助下,緊急建設“十萬級淨化車間”,同時抓緊申請“醫用一次性防護服”產品註冊證以及生產許可證。

“大量運用現有設備,淨化車間僅用7天就建成了,但是工人們從沒做過防護服,一開始問題還是挺多的。”呂桂芳說,相比帳篷、包袋面料,防護服面料輕薄得多,壓膠時的溫度、速度、壓力3個參數必須恰到好處,才能既出產量又保質量。為了找到這個平衡點,呂桂芳一直住在企業,每天只睡5個小時,一點點摸索,一點點教給工人。

醫用防護服就是抗疫一線醫護人員的“戰袍”。為了加快生產,泰普森又動員了100多位管理人員進入車間,幫忙打包、裝箱、搬運。眼下,泰普森的醫用一次性防護服日產量已達1.2萬套,總產量已超10萬套,位居全省同類型企業首位。

爭分奪秒,趕製2.3億美元訂單

全力生產醫用防護服的同時,泰普森的另一條“戰線”上,趕製2.3億美元外貿訂單的戰役也在爭分奪秒進行。

包袋車縫車間內,負責人雍遠波雖然戴著口罩,但仍能看出一臉疲憊,原本12條生產線現在僅有2條在生產。“150名縫紉工被調去防護服車間,而我們還有430萬美元的訂單得在近期交貨。”雍遠波說,現在他一邊安排生產,一邊想盡辦法招工,“過兩天有新員工補充進來,產量就能提上來了。”旁邊一位同事悄聲說,雍廠長連續工作10多天,幾乎沒怎麼回家。

作為一家勞動密集型企業,員工能否及時返崗決定了產能能否充分釋放。泰普森4000多名一線工人中,80%是外來務工人員。連日來,企業想出各種辦法接員工返崗。

戶外事業部總經理韓良富的壓力最大:2800名工人必須在3月10日前全員到崗,否則1億美元的訂單就不能如期交付。

掛圖作戰!韓良富在辦公室的牆上掛出雲南、貴州、安徽3個員工集聚省份的地圖和一張全國地圖,上面不少地區被重重地圈了出來。“在縣政府的幫助下,我們派出了8個工作組,每組負責一個片區,幫助老員工開證明、聯繫交通工具、安排返崗路線,同時鼓勵以老帶新,多招新員工。”韓良富說,由於前期工作細緻,2月29日從昆明發車的德清“招工專列”就沿途幫他們接回了100多名工人。另外,當地政府還協助企業派出63輛包車接回1470名工人。截至目前,泰普森已有85%的員工返崗。

產能充分釋放,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同樣迫在眉睫。2月中旬,正當員工陸續返崗、186條生產線先後開工的關鍵時刻,泰普森的原材料供應卻出現了問題。德清縣“三服務”辦的駐企專員獲知這一情況後,立即與相關部門對接,組團幫助本地原材料生產企業有序復工,保障企業生產“一路綠燈”。

眼下,泰普森德清製造基地的產能恢復率已達80%,每天有100個集裝箱的產品運至港口,預計2.3億美元訂單基本能夠如期交付。

危中有機,責任和信心貴如黃金

一面勇擔社會責任,一面積極履行合約,這份堅韌和擔當成為泰普森攻堅克難、跨越發展的不竭動力。

按照戶外用品產業的特點,每年2月至5月是客戶來訪下單、產品銷售的旺季。而今年受疫情影響,不少海外客戶因擔心訂單不能如期交付而遲遲不敢下單。

泰普森營銷管理中心總監駱陽陽早早預感到了危機。要避免訂單流失,得讓客戶瞭解泰普森的經歷。她組織拍攝了一部短片,如實展現泰普森在疫情防控期間的應對舉措、員工健康狀況、產能恢復、履行社會責任等情況,同時記錄了泰普森部分生產線緊急轉產防護服的情況。

平實的鏡頭沒有過多渲染,卻幀幀直擊人心。REI是美國最大的戶外用品連鎖零售組織,按照合同,泰普森需在年後向對方交付700萬美元訂單的戶外摺疊傢俱。“我們必須為泰普森的做法點贊,我們看到了企業的責任感,這是一個好的合作伙伴所具備的條件。”觀看了宣傳片後,REI負責人不僅主動表示可以將交貨時間延後,還補加了150萬美元的訂單。

穩住已有訂單的同時,駱陽陽想方設法接新訂單。客戶無法到廠區看貨,就通過網絡“一對一”聯繫,將樣品快遞到客戶手中,量身定製產品推薦方案;無法在國內參與展會,就將展廳搬到國外的分公司,再通過網絡直播的形式讓客戶線上選購。令駱陽陽欣喜的是,疫情發生以來,泰普森堅持線上不打烊、不斷貨,跨境電商銷售額增長30%。

作為一家全球公司,疫情讓泰普森佈局海外的步伐更加堅定。近日,該公司位於柬埔寨的生產基地新增6條包袋車縫生產線,產能和生產效率提高了20%;位於西班牙的生產基地新增了8條戶外傢俱生產線,分擔了1000萬美元的訂單生產。

“危機中往往孕育著機遇。”楊寶慶說,疫情對勞動密集型企業敲響了警鐘,更加堅定了泰普森加強技改投入、引進先進設備、進行產業升級、佈局海外基地的決心。同時,通過醫用一次性防護服的生產,也為企業向醫療器械和新材料領域進軍提供了有益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