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79名院士的科學界泰斗,終身未娶,晚年為何以乞討為生?

楊政寧、李政道、錢三強……

他們任何一個人,都能撐起中國科學界的半邊天。

而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老師——葉企孫。

他,是老師,更是伯樂!曾破格錄取錢學森、李政道赴美留學。

此外,他還是中國物理學的宗師,創辦了清華大學物理系、北京大學磁學專門組……

培養79名院士的科學界泰斗,終身未娶,晚年為何以乞討為生?

葉企孫

而就是這樣的大師,卻鮮有人知曉。他終生未婚無兒女,與自己的學生最親;晚年卻只能靠乞討為生,身患重病時嘴裡說出的還是“回清華”。

這樣的大師,為何會有如此境遇?我們對他又瞭解多少呢?

13歲入清華,成哈佛高材生後堅持回國

葉企孫,出生在1896年的上海。父親是位文化人,對他管的特別嚴厲,從小就讓他學四書五經,修得一身儒雅的浩然正氣。

他從小天資聰慧,舊文化思想的父親對其教育比較開明,讓他在學習傳統文化同時,還接觸西方科學,這為他日後與科學結緣打下了基礎。

在清大王朝最後一年,他考上清華學堂首批名額。時年不滿13歲的他,入學起給自己定規:不談宗教政治,切實求學做事。

培養79名院士的科學界泰斗,終身未娶,晚年為何以乞討為生?

少年時的葉企孫

在清華學堂裡,他勤奮好學,整天漫遊在知識的海洋裡,滋滋不倦的汲取新的知識。

17歲那年,他認為中國落後在於科技不如人,聯手其他同學創建清華史上首個學生團體——科學會。

培養79名院士的科學界泰斗,終身未娶,晚年為何以乞討為生?

葉企孫在清華讀書時

18歲的他就考入美國芝加哥大學,師從諾貝爾獎得主布里奇曼。畢業後,他又去哈佛大學深造。

當時,他和朋友合作測量出當時世界上最精準的普朗克常數值。這個數值在國際物理界沿用了16年。他還驗證流體靜壓力對磁導率的影響,使20世紀高壓磁學有重大進展。

培養79名院士的科學界泰斗,終身未娶,晚年為何以乞討為生?

留學時的畢業照,二排左六為葉企孫

學業優異,科研卓越,這樣的葉企孫自然會得到美國的青睞。但是,他始終心繫祖國,畢業後,他放棄了美國的高薪工作,並謝絕恩師的一再挽留,毅然決定回到祖國的懷抱。

他放棄科研,執教四十年桃李遍天下

回國後,葉企孫認為貧窮落後的祖國處處受制於人,須師夷長技以制夷。

一兩個科學家拯救不了貧瘠落後的祖國,我們需要一個科學群體來救亡圖存。

他思前想後,為了國家科技興旺,他忍痛放棄自己的研究方向,拿起書走上了三尺講臺,這一站就是四十多年。

而這40年,他在清華創建了物理系,起初缺老師,他就承包了一年級到四年級的所有課程。

而他也成為了學生們的伯樂和指路人。

李政道曾直言不諱,“葉先生是我的老師,也是我老師的老師。他不僅是我的老師,更是我的恩師。

培養79名院士的科學界泰斗,終身未娶,晚年為何以乞討為生?

學生李政道年輕時的照片

原來,李政道在一次的電磁學考試中只得了83分,葉老師分析後說:

你理論滿分,實驗只得25分,實驗不行將來不會有大出息。

李政道聽完後,更加重視科學實驗。後來,葉老師和吳大猷老師一起破格選拔他赴美留學。這次破格選拔,也使李政道真正走上了物理研究之路。

這樣的破格錄取並不止一次,1934年,錢學森考取了清華大學第二期留美公費生。

培養79名院士的科學界泰斗,終身未娶,晚年為何以乞討為生?

學生錢學森

當時錢學森的成績與其他人相比略有遜色,但在《航空工程》這門課的考試中卻考了高分。

葉企孫看了錢學森的成績,覺得他定會在這一方向有所作為。便破格錄取了錢學森,將其派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航空工程碩士研究生。

除了選拔,他還對學生的專業選取做出了指導。

王淦昌起初讀大學時喜歡化學,葉老師覺得他天資聰穎,多次引導他轉學核物理。後來王淦昌成了“中國的奧本海默(美國的原子彈之王)”。

王大珩趕赴英國留學前,葉老師再三叮囑他要選光學專業,最終,王大珩成了“中國光學之父”……

培養79名院士的科學界泰斗,終身未娶,晚年為何以乞討為生?

李政道、楊振寧獲得諾獎

這樣的因材施教,使葉企孫不僅僅是一個老師,更是伯樂,他發現的這些“千里馬”撐起了中國科學界,其中後來成為院士的有79人,還有2人獲得諾貝爾獎。

他一生未娶,視學生如兒女,晚年卻乞討為生

葉企孫一生都在忙著教書育人,甚至讓他忘記了自己的人生大事,他一生未娶,卻視自己的學生為兒女。

教書時的葉企孫有特供牛奶,他總是捨不得喝,留下來給身體差的或者患病的學生喝。

王淦昌回憶稱:我喝過他很多特供奶。

培養79名院士的科學界泰斗,終身未娶,晚年為何以乞討為生?

葉企孫的學生王淦昌

此外,他還將自己微薄的工資用來資助學生,我國光學之父王大珩讀書時家境貧寒,放假時沒有錢可以回家,葉企孫知道後,就時常資助他回家。

就是這樣一位可親可敬的恩師,卻在晚年時入獄。

為了不讓學生受牽連,他曾對看望他的錢三強說:

“你趕快離開我、儘快躲開我,以後你見到我再也不要理我了”

培養79名院士的科學界泰斗,終身未娶,晚年為何以乞討為生?

學生錢三強

獲釋後,葉企孫居無定所,身體也嚴重殘疾。

柴靜曾在文章中寫到:

當時的中關村一帶,有不少人都看到他穿著一雙幫裂頭缺的破棉鞋,有時到一家小攤上,向攤主伸手索要一兩個小蘋果,邊走邊嚼。如果遇到學生模樣的人,他伸手說“你有錢給我幾個”。

在那段時間,他還經常在清華門口來回徘徊,躊躇好久想要進入,卻被攔在門外;

後來,葉企孫病危時,嘴裡仍不住的唸叨著:”我要回清華。”

如今,清華園裡坐落著葉企孫的塑像;他的學生已成為科學界的中流砥柱;中國也已成為科技強國。

培養79名院士的科學界泰斗,終身未娶,晚年為何以乞討為生?

葉企孫的雕像

這盛世,如他所願。

只是,我們再也看不到那位破格錄取學生的好老師;

再也看不到把牛奶全給學生的“好父親”;

再也遇不見那位一直想進清華門的老先生……

讓我們一起記住他,一起創造更好的盛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