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讀哈佛?

心境文化是有層次的、有差異性的。


早上回看讀書群,有A同學分享:

“低級的慾望通過放縱就可獲得。

高級的慾望通過自律方可獲得。

頂級的慾望,通過煎熬才可獲得。”

看到“煎熬” 我立時想到的是:“煎熬”不過是一種雲淡風輕、剃髮出家的心態;不過這心態也是需要人生沉沉浮浮的歷煉成長。

接著往下又看到B同學的回應:“通過了煎熬,其實就是無慾無求通達一切了[偷笑]”。當時想:多麼驚人一致的想法啊!

為什麼要讀哈佛?



昨晚在大家庭的群中分享“成長”的理念,我說:“有時候我是期望下一輩是為自己的精神而奮鬥的,而物質僅是一種副產品......;期望她(他)們能脫離那種底層過度物慾化的文化環境的束縛。”

我原來以為這是多麼平常、多麼單純、多麼極其普通的想法啊,這不是我們讀書群中正常交流、無比認可的話題嗎?

但我的弟弟回應我:“只是期望,人性暫時到不了那個境界。”我弟弟初中畢業,在縣城一個大型國企做駕駛員,信基督,人性善良淳樸。他的話基本代表了我們這種縣城級文化氛圍的幾乎99%人的想法。

為什麼要讀哈佛?



有時我會想:我們為什麼要上大學?我們為什麼要上清華、北大、哈大(哈佛)?我知道,我們讀書群同學的想法與哈佛同學的想法又是天差地異的。人在同一個心境文化環境中,想法會高度一致。

為什麼要讀哈佛?


人的認知成長主要是大腦神經網絡的構成變化;而大腦的神經細胞電迴路是一個動態的、不斷推倒重來不斷重塑的過程,是一個經常在改變的與宇宙一體的局部能量的演化進化過程。

什麼樣的心境文化環境就會塑造什麼樣的人。

2020022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