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千古詞帝的李煜,他的《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該如何理解?

防彈玻璃貓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李煜的這首《相見歡》,通過寫春光易逝,林花易凋,來抒發自己內心悲苦而又無可奈何的心裡活動,這也是李後主亡國後的真實寫照。

春天,是一年中最有朝氣的季節,象徵著事物的蓬勃向上。而李煜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江山易主,“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物是人非啊。

詞的上半部分,寫林花的遭遇,也是寫自身的遭遇。身為階下囚,這種恨,不能明說,只能借“林花”為什麼匆匆凋零:朝來寒雨晚來風!這風雨,對林花來說,是不可抗力;這種不可抗力又何嘗不是宋兵的入侵,自己國力不濟,最終“垂淚對宮娥”。

詞的下半部分,寫人花相戀,最終皆為空的無限感慨。花已落,人已離,那麼幾時才能重相會呢?愁緒萬千。最後一句“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結束全詞。

全詞明白如話,不需過多解釋。李煜亡國後寫的詞大都淒涼哀婉,景中含情,情溢景中。這首詞的主題還是映照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悲愁主旨。

真是:

人人都道自己愁,唯有李詞寫春秋。

都怨造化戲弄人,後悔生身在帝冑!


小曲三百


我是水煮汗青,我來回答。

李煜,南唐後主,歷史上大家對他“江南國主”的身份印象不深,主要是他留下的那些華麗詞句令人稱讚。

我對《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的理解

《相見歡》是詞牌名,這裡就不解釋了,下面對李煜這首詞的理解如下: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林花指林子裡的花,這是李煜寫這首詞時所處的環境,他為什麼不用“庭花”?因為他當時已經被留居在河南開封,是一種待罪被囚的狀態,生活環境也大不如從前,出門就是林子,連個庭院也沒有!

“春紅”,是形容春天百花盛開的場景,花開為紅,葉落為黃,春紅對秋黃,一個是欣欣向榮,一個是萬物凋零。李煜用林花的凋謝來結束春天的繁榮,這種強對比的寫法讓人更能感覺到其中的淒涼!後面的“太匆匆”也是襯托著李煜當時的心情,一場突如其來的變化讓他猝不及防。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春天閉幕了,夏天應該要來到!但是天氣依然寒冷,“朝來寒雨晚來風”,這在我這個農民看來,那一年的河南開封遇到“倒春寒”了。

李煜被囚禁在開封,是他人生中的“寒冬”,他渴望有一天重回居里,繼續做他的“江南國主”。但是天有不測風雲,他的一生就像這“倒春寒”一般,坎坷無常。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

這句詞是李煜思念愛人的心情,“胭脂淚”,很明顯是女人的眼淚。這時候李煜思念的是哪位女人呢?有人說是小周後,其實不然,小周後當時就在他身邊,她是與李煜一起被俘來開封的。所以此時的李煜思念的應該是大周后!

李煜寫這首詞的時間是公元975年,大周后於公元964年病逝,相隔11年後他寫下了“幾時重”的疑問,表示他對自己此時的命運已經不抱希望了,不知什麼時候就要去九泉之下與大周后相見。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李煜的詞裡充滿了“恨”,這句他用東流之水來比喻自己無限的恨,但是他到底恨什麼呢?

他恨後周世宗柴榮,奪去了南唐的土地,讓自己的爸爸改“帝”為“主”?

他恨宋太祖趙匡胤,對他南唐的日益欺壓,繁重的賦稅導致國力空虛?

他恨自己,不能像爺爺李昪那樣開疆擴土,成就一方霸業?

其實他也不知道自己恨什麼,他要是知道,就不會整日與下面的大臣設宴酣飲,整日憂愁悲歌了!

結束語

江南國主李煜和宋徽宗趙佶一樣,都是被歷史開了一個玩笑。他們本來屬於非常出色的藝術家,但卻偏偏做了皇帝,這個玩笑讓他們失去了國家,失去了自由,還都成為了階下囚。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95900969158072724"} --}

水煮汗青


誠邀,一縷英雄為您解答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這首詞是李煜的作品,也是李煜後期的代表作品之一,李煜的《相見歡》,原詞如下: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如果要理解好這首詞的情感表達、思想內容還是詞作本身的藝術成就的話,都要對李煜前後期生活現狀的變化有一個瞭解,尤其是對詞人的心理變化也要有一個瞭解,才能理解這好首詞。

這也是我在詩歌鑑賞是經常採用的方法——“知人論詩”,同樣的方法,也可以用在詞作的鑑賞上。

李煜其人

李煜,字重光,南唐中主第六子,也是南唐最後一位君主。李煜在政治上並無多大建樹,然而他卻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工書、善畫、能詩,尤精於填詞。據史書記載,李煜“為人仁孝,善屬文,工書畫”。

李煜即位後,不理政事,沉溺於宴飲的歌舞昇平之中,國事日衰,後來南唐也被宋朝所滅,李煜成了亡國之君,史書中也將李煜稱為“李後主”。李煜被俘後,被宋太宗封為“違命侯”,這個爵位很明顯只是名義上的,其實李煜被俘之後過的是幽禁的生活。據史書記載,李煜也說他的這種生活是“日夕以淚洗面”。

李煜過著被嚴加看管的毫無自由的囚徒般的生活,就是在這樣的生活中,李煜度過了人生中最後的三年時光,《宋史》對李煜去世的事情描述的也很簡單:“三年七月,卒,年四十二。廢朝三日,贈太師,追封吳王。”

被俘淪為階下囚的這一段經歷對李煜而言自然是痛苦的,但對於文學創作,尤其是對於詞的創作而言又是幸運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李煜不是一個勵精圖治的君主,但這不能掩蓋他是一個優秀詞人的事實。

他的詞具有了真誠感人的情懷和深刻的內涵,在文學史上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力。亡國被俘也宣告他“春花秋月何時了”的生活結束了,他不再是南唐君主的身份了,他開始了階下囚的生活。

正是在這樣的情形下,他的文學創作卻獲得新生,並且大放異彩,成為詞發展初期的一道絢麗奪目的光輝,也奠定了他在中國詞史上的重要地位。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這樣說到:“詞之最工者,實推後主、正中、永叔……”

李煜詞作的特點

李煜的詞作在歷代都有評價,我在回答中就以王國維《人間詞話》中對李煜詞作的評價作為切入點,簡單說一下李煜詞的特點。

  • 1、李煜詞的“神秀”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溫飛卿之詞,句秀也。韋端己之詞,骨秀也。李重光之詞,神秀也。”溫飛卿指的是溫庭筠,韋端己指的是韋莊。這兩人都是花間詞的代表人物,也是花間詞的創始人。

王國維用“神秀”一詞來形容李煜的詞作,也就是說李煜的詞用情很深,達到了神秀的效果。他將李煜與花間詞派的創始人作對比,可以看出王國維對三人的評價是遞升的,這也表現了王國維對三人詞作欣賞程度的高低。

“神秀”需要內外兼修,不是個別字句的別出心裁。在李煜的詞作中,尤其是他在南唐滅亡之後的詞作中,他將人生的黯淡之感用景物來表現,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都是他情感的集中體現。

這裡的“神秀”不僅表現為貼切的外在景物的描寫,還體現在他平淡的敘述中深入骨髓的悲愁,不用精雕細刻,不用典故辭藻,神韻渾然天成,展露無遺。

(描繪南唐貴族生活的畫作·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

  • 2、李煜詞的境界

李煜的詞是有境界的。在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中,始終貫穿著一個關鍵的詞是“境界”,可以說境界說構成了王國維《人間詞話》的核心,沒有境界說就沒有《人間詞話》。

“有境界”在王國維的心目中是詩詞最上乘的評價標準,他說道:“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王國維所指的五代詞就是以李煜的詞作為代表。

(王國維)

由一國之君淪為階下囚,李煜的人生髮生了鉅變。春花、秋月這樣的美景此時在李煜眼中成了一種累贅,他以沉雄之筆發故國之思,喚起了無盡的哀愁,喚起了人們精神的認同,投射在事物層面上。

在這繁瑣不變的美景面前,如果說有變化的,當屬人世,人情冷暖自知,物是人非。李煜用“一江春水”來形容愁,極具有長度感、爆發力和厚重感。遠離了脂粉花香的李煜,詞作更顯厚重。這種格調,自成一家,千古流傳。

  • 3、李煜詞深切真率的感情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

李煜的詞,尤其是後期的作品,以深切真率的感情感染著千百年來的讀者;以高度概括的典型形象給人們以種種啟示;以獨特的個人遭遇和情感的描寫,反映了普遍的、人們所共有的某些思想感情。

李煜在表現生活感受的深度上,在美學價值的認識上,在詞這種文學體裁的發展上,都有巨大的貢獻和深遠的影響。這一切,都是李煜詞作的成就,他把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扎進了社會和歷史的土壤裡,他喚起了人們千百年的共鳴。

(王國維《人間詞話》手稿)

《相見歡》賞析

《相見歡》開篇句“林花謝了春紅”,寫的是已經褪去了鮮妍的春天,顯然是暮春時節。這是這首詞開篇句給人的第一印象。“林花謝了春紅”,無疑是李煜當時眼前的風光,無疑也是此刻讀者眼前的風光、

對於山水的觀照,是詞人的豐盈內心與客觀外物之間最直接的交談,是詞人情緒漫展與讀者進入詞境的開始。

在中國傳統文學文本中,不論是詩是詞,抑或是文是賦,幾乎皆由實在的眼前之景開始,是由無限寬廣的自然之風光開始。也就是詩詞鑑賞時常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

紅色的林花凋謝了,開篇句這幅畫面裡的紅色,是至為鮮妍明麗的色彩,放在春天,放在大多數地方都是如此突出,吸引目光。

在這首詞的初始,筆調情感突如其來,那麼試想這遍地都是凋謝了的紅色的林花的景象,對於詞人來說是否亦是突如其來?試想這若是唱成了曲子,那麼開篇必然是哀傷凋謝的聲音吧。

第二句“太匆匆”,詞人道出了這最真實的嘆惋。自然景觀落在人的眼中,也就是人眼中的湖光山色了,這是李煜對這凋謝的春紅及逝去的春光的感慨,一個“太”字包含了詞人太多的情感。

這就是詞人所為我們營造的場面,因為林花謝,因為寒,因為匆匆。然而這令人嘆惋的匆匆卻只是因為朝風晚雨這最尋常也最自然的現象罷了,沒有人能夠改變,叫人情何以堪。

李煜的《相見歡》,正是用簡單尋常的詞彙來表達。上片的展現中,沒有陌生的意象,沒有晦澀的詞組,有的只是這樣一幅花謝春紅的景象,有的只是一聲無奈匆匆的嘆惋。

下片的開始,彷彿有了人的聲音。從那樣的林子裡,讀者眼前又出現了一個模糊的女子的形象,一句“胭脂淚”,彷彿從詞中滴落了下來,像這滿林的落紅,那明媚的顏色就像是美人臉上滴落的淚,一顆顆變成了胭脂的容顏,一顆顆沖淡了胭脂的彩色,一片片落在了泥濘的地上。

在那片林子裡,胭脂與春紅構成了一個相連的畫面,林花謝了春紅無法挽留,而這一顆顆胭脂的眼淚呢?若是可以做酒,當能留下千古英雄的柔腸吧,唯有醉吟寬別恨,眼前的良辰也是眼前的遺憾。這裡的醉是胭脂令人醉,也是留別令人醉。

而這淚也像醉人的酒,細尋又無蹤影,就像林花落在地上要收去它美好的顏色,春就匆匆而去了。何時能夠重逢是詞人的遺憾與追問,也是理解這首詞的遺憾與追問。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隨著詞句念出,讀者彷彿也知曉了詞人對於幾時重的回答,答案就是“長恨”。朝雨晚風下凋謝的林花,總是向東的流水,都是自然造化的答案,而在詞人筆下發出了自己的聲音。

下片裡的人與事正是在上片的林子裡逐漸漫展,而讀者的情懷,也正是隨著詞人所描寫的情境,而經歷著詞人的心理變化。從開篇時的匆匆凋謝的落紅,到一片片遺恨的胭脂淚,箇中更多的是詞人的無奈和遺憾。

試想即使林花凋零,迎來的應當亦是綠意生機的夏日,而不是如這首詞中一般滿是無奈與遺憾歲月的嘆惋。當時的林花,當時的朝雨晚風,當時的胭脂淚,顯然是當時詞人的心靈體現,也正因為如此,這林花謝了春紅的景象與觀賞它的李煜之間,吟詠出了一片新的意境。

所以,倘若想要追索詞人李煜當時的審美心理,那麼他的經歷與當時的情境,自然是值得在讀這首詞的人細細品味的。這“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沉哀入骨的腔調,將自然風光與李煜的生活遭際,一切的一切都交融在其短暫的生命體驗中。這也就是所謂的“情景交融”。

讀者此時漸漸能夠明白的,這是屬於一個失去家園,失去故國,失去自由與歡樂的李煜,是此刻最真實的詞人。結尾一句正是詞人那無法消去的晦暗與沉痛,那超越個人探入生命的長河中的無限遺恨。

李煜的樣貌,在這首詞中,才漸漸顯出,並且變成了讀者所走入的這個詞境中,最濃墨重彩的一個畫面。

總結

《相見歡》全詞只有36個字,卻涵蘊極深,飽含著豐沛的情感。這首詞通篇沒有雕飾的痕跡,幾乎全用白描手法。從抒情手法上來講,詞作直抒胸臆,具有極強的感染力。

《相見歡》雖短,卻言短情長,精美的形式加上自己的深切感受,豐富真摯複雜的情感通過白描手法傾瀉而出,使詞具有了深厚的藝術韻味。該詞感情豐沛真誠,作品自然天成,至今傳唱不衰,永遠地留在人們的心底。


作為曾經的一國之主,南唐的滅亡對李煜來說是不幸的,淪為階下之囚是不幸的,但從文學角度來看,他又是幸運的。如果沒有南唐滅亡的痛苦經歷和深切感受,就沒有如此極具情感感染力和極高藝術水準的作品的出現。

他以自己的家國之感和身世之悲釀成了一首首詞作,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的話,那就借用杜甫的詩句來評價一下李煜——“國家不幸詩家興,賦到滄桑句便工”。


回答完畢,歡迎交流指正。


一縷英雄


李煜本來是南唐後主,一國之君,降宋後,被囚居在開封的一處偏僻,冷落的庭院中,每每懷念故國江山,思念離散的嬪妃,便寫下了一些表達亡國之痛的詞作,這一首《相見歡》語言藝術高妙,感傷離別,詞情悽婉,哀怨傷絕,動人心扉。原詞如下: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上片寫景,感嘆美好景物的匆匆流逝。杜甫有詩句,“林花著雨胭脂溼”,本詞將其分開為上下兩片,上片的悽風苦雨為下片的胭脂淚埋下伏筆。桃花樹下,落英繽紛,花開花落,如白駒過隙,為何如此匆匆。面對悽風苦雨的摧殘,只能是“無可奈何花落去”。



下片感傷離別,追問何時與佳人再重逢?桃花上的雨水如美人兩腮流下的胭脂淚。幾時才能與心上人再相見?哎,人生總是這樣,對美好時光的追悔,痛恨如同濤濤東逝的江水,永無休止,永無盡頭。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脫口而出,渾然天成的句子,自成千古名句,叩擊無數人的心靈,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有異曲同工之妙。作家張恨水為之傾倒,遂把原來的名字改為“恨水”,寓意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張恨水努力寫作,每天為報刊發表連載小說,他知道過去的已無法挽回,只有抓住當下,才會無愧於心。



王國維對李煜的評價極高,他認為詞至李煜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尼采曾說,一切文學,餘愛以血書者也,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的確,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等感慨悲涼的人生苦難之句,氣象之宏,境界之大,無人能及。雪萊說的好,過去的屬於死神,未來的屬於自己,只有抓住實實在在的今天,明天才能少一些悔恨。


江湖夜雨92


我是鈺姐,我來回答。

一、李煜其人

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南唐後主李煜,一直是個有爭議的人物。於南唐而言,他是一個亡國之君;但於文學藝術而言,他是“千古詞帝”。很多人認為,李煜生於深宮之中,擅長婦人之手。

有的認為,他是純情若賈寶玉一樣的人物。亡國之前,完全地沉迷歡樂,亡國後,卻又如此哀愁。從李煜詞裡,我們能完全感受到他的內心。所以他的詞,都是他的真情實感,故能觸動人心絃。

二、解析李煜《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1、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這句很好理解:林花凋謝了,奼紫嫣紅的花兒不見了,時光飛逝如電,太過匆匆了。詞的開篇,李煜便點明時光飛逝,感嘆人生易老。李煜開惜春傷春,奠定詞的情感基調。

王國維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李後主的詞情景交融,讓人身臨其境,這樣的詞豈是一個簡單的“情”字就能概括的?他表面是寫林花的調謝的自然之景,實則是在感嘆人生短暫、人生易老。然而這不是此句的深意。

推景及人,李煜想到自已:昔日帝王繁華已匆匆而逝,帝王身份也不復存在,只落得個他朝囚臣的境地,這是何等的悲涼悽慘啊。而由此,我們也可以推及世間,世間萬物生生滅滅,何不如此?詞的意境頓時又開闊了。

詞的開篇氣象萬千,不囿於一般寫景。“太匆匆”,極為口語化,卻體現了對時光飛逝的感嘆,語短意長、極為傳神。李煜的詞之所以能打動我們,完全是因為他的親身體驗,情感真摯。

古代詩詞人,總愛傷春悲秋,以自然之景來抒發情懷。李煜如此,李清照也如此,譬如她的《如夢令》:“昨夜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一生鍾愛花,尤其海棠花,然而傍晚卻開始雨疏風驟,令她傷春徒生愁緒而借酒澆愁。一夜醉夢後,聰明如她,深知海棠花已寥落,卻不願正視,讓侍女去看,粗心的侍女卻說“海棠依舊”,李清照嗔她:“應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

2、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但也是無可奈何啊,花兒怎經得起悽風苦雨的晝夜摧殘呢。李煜筆鋒一轉,點明“林花謝了春紅”的原因。不難看出,李煜表面傷春和傷花,實則是傷他自己。“寒風”和“晚來風”是指外在惡劣之境。

作為他朝囚臣,故國不在,家園凋零,受盡凌辱,只得“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其中的傷與痛,唯有李煜自己才能體會。據說,李煜被囚後,整日以淚洗面,每天起床就開始寫詩,寫累了就傷心,如此反覆。

此句也是李煜喻已,難以承受外在惡劣。原來的繁華美好,偏到了如今的悲慘,這也說明了世事無常,人生充滿了無數變數。李煜詞句句含有深意。

3、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

這句也較好理解,意境很美:落滿了露珠的林花兒嬌豔欲滴,好象如花的美人臉沾滿了淚水。花兒和憐花人相互留戀,什麼時候才能再重逢呢?

李煜的悲苦愁情緊接而來,情感昇華了。曾經的美好,人面桃花、互相留醉的日子何時再回來呢?“幾時重”的設問句,點明往事不復返。李煜深知人生無常,他在憶往昔裡,雖然沉醉,但也深知:花落難再開、往事再難返。

4、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這一句是石破天驚的神來之筆:人生令人遺憾的事情太多,就像那東逝的江水一樣,不休不止,永無盡頭。這句話是誇張,也是比喻,說明人生遺憾的多,和人生遺憾的動態,給人順暢勃發、沆瀣千里之感。

他的遺憾同他的愁緒一樣多,比如他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洽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他的愁緒如江水一樣滾滾東逝,氣勢磅礴。我認為這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誠然,往日繁華與美好讓人沉迷又沉醉,然而這樣的遺憾和愁情,又難以排解,卻又無可奈何,人生中到底有多少的時光如此呢?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了。他的詞總會讓人悟出人生哲理。

三、結語

我們讀李煜的詩詞,感覺總被滿滿的意境包圍著。他的詞總會給人展開一幅意遠悠長的畫卷,讓人如臨其中,去探尋人生哲學的境界。

王國維評價李煜:

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這詞而為士大夫之詞。周介存置諸溫、韋這下,可以顛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金荃》、《浣花》能有些氣象乎?

意為:

詞到了李煜這裡才意境開闊和靈動起來。李煜將具有娛樂性工具的詞變成了士大夫文人抒情達意的文體。而周介存認為李煜的詞在溫庭筠、韋莊之下,真是顛倒黑白了。溫庭筠《金荃》和韋莊《浣花》遠不及李煜詞的氣象。

可見,王國維對李煜作品的盛讚。大家喜歡這首詞嗎?歡迎討論。

歡迎關注鈺姐,鈺姐帶你領略中國最美古詩詞。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88045420805624838"} --}

鈺姐的書齋


李煜大概的經歷大家都熟悉,這裡就不再展開了,下面我們就從這首詞的文字本身細讀,一起來體會古詩詞的美和它蘊含的力量。

1、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花,是花朵。林花,自然不是一朵花,不是一顆花,是滿林的花。就像黃巢的“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也不是一朵菊花,不是一顆菊花,是很多很多,不然哪來的“沖天香陣”。數量很多,就暗含著一種力量在裡邊。春,是一年之中最美的季節。紅,是顏色中最奪目的色彩,是花中最美麗的花朵。春紅,就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中最美麗的花朵。

“林花謝了春紅”,作者寫的是在最美好的季節裡最美麗的林花凋落了,怎麼能不哀傷,怎麼能不惋惜?“太匆匆”三個字更加重了這份哀婉之情。匆匆,就已經表示時間短暫了,再加一個“太”字,更顯出時間之短。

李後主的詞淺近通俗,不假修飾,力量確卻是最充沛的。

2、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無奈。,是無可奈何。“朝來寒雨晚來風”不是早晨只有冷雨晚上只有風,而是朝朝暮暮都有風雨。同樣,“秦時明月漢時關”也不是秦時的明月照著漢朝的關隘,而是從秦至漢明月依舊照著關隘。清朝詞學家張惠言借鑑了後主這句詞,在《水調歌頭》寫了“曉來風,晚來雨,夜來煙”。

春天,最美的花落了,已經很讓後主惋惜了,可上天依舊是冷雨寒風,不曾停止。這真的是無可奈何。以上都是對落花的哀婉,下邊就轉到人生了。

3、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胭脂,是古時女子的化妝品。胭脂淚,就擬人化了,花瓣上的雨水像女子擦著胭脂的臉上的淚水。他為之沉醉。這樣美麗的花朵凋落了,還會再開嗎?不會了。明年呢?明年不是還會有嗎?那是明年的花,和今年不一樣了。王國維有一首《玉樓春》詞,就寫到“君看今日樹頭花,不是去年之上朵”。

通過林花的凋落,李後主寫盡了生命的短暫、無常、無法挽回。寫到這裡,自然就逼出了最後這一句“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從對林花的哀婉,傳達出對人生無常的遺恨,這是李後主最了不起的地方。

身為階下囚的李煜,用情這樣不知收斂,不避鋒芒,其下場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這樣評價李煜:

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 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儼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

建議大家有時間時,在春天裡多到公園裡看一看,尤其是雨中,相信您就會對古人的傷春有更深的理解。

關注梅鶴讀書,歡迎點贊、留言、分享轉發,一起讀出不一樣的精彩!!


梅鶴讀書


李煜的詞,能寫人間至痛。

他曾是人間帝王,享受了世間最極致的榮華富貴,而又成為亡國之君,倍受屈辱,這樣的人生遭遇,讓他的詞作,從花間詞胭脂氣中超脫出來。

不過,真正讓他的詞達到藝術巔峰的,是他對於生命的極情的投入。無論是亡國之前,還是亡國之後,他都以真摯的赤子之心來感受生命的喜怒哀樂。

這種極情的投入,使他亡國之後的詞作,寫得極為沉痛,甚至在他的詞中,你能感受到的不止是他一個人的痛楚,而是涵蓋了整個人類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的痛苦。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就是涵蓋了整個人類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的痛苦的詞作。

相見歡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相見歡",是詞的詞牌名,一作“烏夜啼”。這首詞是寫林花遭風雨摧殘匆匆而謝,但一讀,我們就能感到了詞中,蘊含著李煜對於人生無窮無盡的痛楚。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起句便將讀者帶入無窮無盡的人生浩嘆中。“林花謝了春紅”,寫的就是林花謝了,四字足矣,可是李煜又補了“春紅”兩字,使得這一句不僅僅是事實敘述,而且有了更深的意慨。

“春”是一年最美好的時光;“紅”是花中最豔麗的顏色。“謝了春紅”,是最美好的時光逝去了,是最美好事物凋零了。

而且,補上“春紅”二字,使音節於此一頓,讓人蓄積心中的意緒,以發“太匆匆”之無盡感慨。

“太匆匆”三字,猶不能言盡心中的痛楚。於是,詞人再吐出“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一句沉痛之語。

“無奈”,人生一世,最讓人痛楚的,就是“無奈”兩個字。

“朝來”、“晚來”,對於林花的摧殘,風雨何曾停歇。世界對於美,總是充滿惡意的。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胭脂淚,是指沾有雨水的林花,由杜甫《曲江對雨》中“林花著雨胭脂溼”一句化來。

這三個字,有著豐富的含意:第一層借胭脂指美人,這是借代,胭脂淚是指美人含淚;第二層,詞人李煜這裡要寫的,顯然還是上闕的抒情主體林花,所以這裡是借美人含淚喻林花著雨;第三層,由後面的“相留醉”,可知這裡又將林花擬人化了,那林花被雨摧殘凋落,花上含著雨水,就如同美人含淚相留。

含淚相留,此中情意,讓人心痛意醉,然而,花謝難在發,人去不可留。“幾時重”看似有所希望,實則暗含絕望。

最後,以“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作結。人生的痛楚,遺憾,如水之東流,不可挽回,永遠存在。

最後一句的“長恨”、“長東”,與上闕末句“朝來”、“晚來”句式相同,都是運用疊字銜聯法,讀起來有一唱三嘆之感,增強了詞的藝術感染力。

這首詞很短,一共才有三十六個字,但詞中有無窮的悲劇之美,它將人生的痛楚、遺憾作了最有藝術美感的表達,讓人忍不住一讀再讀,一再品味詞中那融匯和濃縮了無數痛苦的人生體驗的浩嘆。


謝小樓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烏夜啼》(一名《相見歡》)

這首詞當作於公元975年(北宋太祖開寶八年)李煜被俘之後。南唐滅亡,李煜被俘北上,留居汴京(今河南開封)二年多。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極大的痛苦。他給金陵(今江蘇南京)舊宮人的信說“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王銍《默記》卷下)。此詞即寫於作者身為階下囚時期。

這首詞裡,李煜寫出了他的痛苦、無奈、思念和怨恨。

林花,不是一朵兩朵花,而是許許多多的花,大片大片成林的花,而且這花是鮮豔的紅色,這就更加讓人想象到它們盛開時是多麼的美麗、熱鬧,而“謝了春紅”之後是怎樣的淒涼,怎樣的慘不忍睹.於是,作者不禁感嘆埋怨說,太匆匆!

“林花謝了春紅”象徵著李煜過去美好生活的迅速消失,以春紅二字代花,即是修飾,即是藝術,天巧人工,總須“兩賦而不來”方可。此春紅者,無待更言,乃是極美好可愛之名花無疑,可惜竟已凋謝。調零倘是時序推遷,自然衰謝,雖是可惜,畢竟理所當然,尚可開解;如今卻是朝雨暮風,不斷摧殘之所致。名花之凋零,如美人之夭逝,其為可憐可痛,不止倍蓰。

而“朝來寒雨晚來風”則象徵著現實對他的迫。


匹諾曹jun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先來看看這首詞:

相見歡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徐州彭城縣(今江蘇徐州)人,南唐末代國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繼位,尊宋為正統,歲貢以保平安。開寶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滅南漢,李煜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次年,貶損儀制,撤去金陵臺殿鴟吻以示尊奉宋廷。開寶八年(975年),李煜兵敗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開封),授右千牛衛上將軍,封違命侯。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於汴京,追贈太師,追封吳王。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

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抒情的小詞。詞人通過描繪春殘花謝的自然景象,抒發了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它是李煜後期詞的代表作之一。

詞的上闋,描寫在寒雨急風的摧殘之下,林花凋謝,春去匆匆。字裡行間,寄寓著詞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長而產生的極度哀傷。首句“林花謝了春紅”,寫出了春殘花謝的衰敗景象,叫人好不惋惜傷懷。這裡,景中寓情,情緒強烈。

更接以下句“太匆匆”三字,使這本來就已十分強烈的惋惜情緒更加強烈了。末句“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是對“林花”何以匆匆謝了的原因的直接描敘。大自然的變化是有規律而又無常的,時而晴,時而雨,時而暖,時而寒。那朝之寒雨、晚之急風,不就是使百花過早凋謝的摧殘者嗎?這裡的“朝”和“晚”,應是復指,是朝朝晚晚之意。

它說明寒風急雨次數之多,對“林花”施以淫威時間之久、摧殘之酷和打擊之重。“寒雨”的“寒”字,點出使“林花”凋謝過快的氣候原因,也寫出“雨”的冷酷無情。“風”字雖未明言其“寒”,但天晚氣寒,則晚來之風,其寒急也就可想而知。“無奈”二字,是說在寒雨急風陣陣襲來之時,“林花”無力抗拒,春天匆匆歸去。故就其在上闋中的作用來說,它既是對在朝雨晚風襲擊下“林花”凋謝的必然性的揭示,也可視為凋謝的“林花”的自嘆與詞人的哀嘆,在這裡,“物”“我”已渾然一體了。

詞的下闋,抒寫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首句“胭脂淚”,是擬人手法。“胭脂”本是女子搽臉的紅粉,此則指凋零的“林花”,亦即所謂的“謝了春紅”。胭脂和淚,是說那飄落遍地的紅花,被夾著晚風吹來的寒雨打溼,猶如美人傷心至極而和著胭脂滴下的血淚。“謝了春紅”的“林花”本不會落淚,淚是詞人賦予它的。從這個角度說,這淚既是“林花”哀傷自己匆匆凋謝的眼淚,也可以說是詞人自己的惜紅傷春之淚。

不言而喻,這一切都是以詞人自己的生活經歷為基礎的。究其實質而言,是詞人有感於昔日的帝王生活,在那“朝來寒雨晚來風”的襲擊下——在宋兵的刀槍威逼下,過早被斷送,因而流下傷心之淚。王國維說:“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這“胭脂淚”不就是“以血書者”嗎?正因為李煜是寄託著自己人生的痛苦經驗,傾注著自己的全部心血去寫詞吟哦的。

因此,他能夠移情於物,賦予外物以人的思想感情,使物我融合,渾然一體。王國維在論及詞的境界時,曾提出“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的區別。他說:“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

其實,除王氏所說外,還有兼此二境者:既是“有我”,又是“無我”,是入我於物而又物中有我的。試看此“胭脂淚”,到底是何種境界呢?從胭脂不能有人之淚來看,顯然,詞人是“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但從寒雨溼花、胭脂滴淚來看,又是“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的。

下句“相留醉”,是誰與誰“相留”呢?是花自流,花留人,還是人留花呢?仔細體味詞意,可以說都是。所謂花自留,就是說,即使在寒雨急風的連續襲擊下,“林花”亦不甘早謝,而願長留芳菲於人世。所謂花留人,就是說,那被寒雨急風摧殘“謝了春紅”而正傷心落淚的“林花”,彷彿在哀求人們再多看它幾眼,而不要狠心離去,故有的版本亦作“留人醉”,將此意明確點出。

所謂人留花,就是說,眼看著這胭脂滴淚,不由人情動於中,久久流連於殘花之中,冀花長留常開,故留花亦即留春,要留得春之長在。那麼,“醉”字呢?聯繫前後文來看,這裡是指心醉,即感情上的陶醉。一方面是花自醉,是匆匆“謝了春紅”的“林花”,在其繁茂之時也曾自我陶醉過,如今雖已花殘紅碎,但仍然餘醉未消;另一方面是使人醉,是賞花人曾為那繁花滿林的景色所陶醉,現在雖已落紅遍地,但仍欲重見昔日那令人心醉的美景。

然而,落花有意,風雨無情,人雖有心,美景難再,故下句才以“幾時重”的疑問句式,哀嘆花謝之不再重開。表面上,詞人彷彿只是在問“林花”何日重開,實際上卻是詞人問失去的帝王生活何時重來。只有這樣的理解,才能明白詞人為什麼在全詞的末尾,寫下“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這樣極度哀傷的詞句。

這是一個一氣呵成的九字長句。“東”字與上闋的“紅”“匆”“風”,以及前面的“重”等字協韻,字音響亮,節奏感強。在句式上,它與上闋末句同為連貫的二四三式的九字長句,而它的感情凝重又一以貫之,彷彿是從剛剛打開的閘門中奪路奔流的江水,是詞人從肺腑中傾瀉而出的感情激流。

詞人在這裡明明白白地宣稱,他的“人生長恨”是有如“水長東”一樣的無窮無盡、無止無休的。兩“長”相加,不是長而又長嗎?當然,這裡的“人生長恨”無疑是指他從昔日之帝王變成了今日之囚虜的痛苦經歷,是由此而產生的痛惜與悔恨之情。但這“人生長恨”卻又遠遠超出了李煜自身經歷的範圍,而具有普遍意義,它是那些在人生道路上有過無限恨事者的共同的體驗,共同的感情。這是它主題特別深刻之處,是必須著重體會的。

這首詞語言清新,情調哀怨,意味深長。它寫林花凋落,景象鮮明。又通過“太匆匆”“無奈”“胭脂淚”等詞,把主觀感情灌注於自然景物之中,使情景交融,物我一體。末句則直抒胸中悔恨,以寫物開始,以寫人結束。詞人還巧設比喻,以花開花謝喻人生的盛衰、苦樂。

從全詞看,其意可分四層:一、以“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喻自己帝王生活結束之快;二、以“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喻國亡家破,是由於外力的打擊;三、以“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喻帝王生活一去不返,企其重來之不可得;四、以“水長東”喻自己的愁苦不斷,怨恨無窮。四層意思層層相接,全詞的意境也就豁然可見了。



李煜,我國曆史上最傑出的詞人之一,他的詞獨樹一幟,甚為後人稱道。其詞不用典,不雕飾,直抒胸臆,善用白描和比喻,語言樸素自然,個性鮮明,藝術技巧極高,具有很強的欣賞價值和藝術感染力。當另一面作為一國之君的他,在政治上毫無作為,身經亡國,繁華消歇。在死亡來臨之時,在被宋室囚禁期間,蘸著血和淚譜寫了一曲曲哀婉動人、淒涼幽怨的輓歌,創造了悽美的輝煌。

而題主所問《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正是國破家之際,李煜藉由花開花謝、春去匆匆聯想到人生的短暫,年華的驟逝,生命的脆弱無助,將滿腔的怨憤便凝成“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這樣的警句。

千古詞帝,坎坷多磨

在整個中國文學史,李煜的地位一直存在巨大爭議。他是一個亡國之君,負著原罪。另一方面,他創造了文學世界中最精彩的作品,

而且對後代影響很極大。

王國維先生曾在《人間詞話》裡道:“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士大夫之詞”。

這實際上是源於李煜矛盾身份,前半生他是富貴享樂的帝王,後半生卻成了亡國之君階下囚,正是如此坎坷多磨的人生才造就了李煜在文學史上千古詞帝的稱號。

李煜(公元937——978),原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徐州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959年被立為太子。

於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奢侈享樂,沉湎聲聲,不善政治。975年國亡於宋,被擄至東京(今河南開封),度過幾年屈辱的生活,最後因心懷怨憤,為宋太宗所忌,賜藥毒殺。

究其原因錯綜複雜,小編只從以下三個角度加以分析:

六月,元宗殂,太子嗣立於金陵,更名煜。居喪哀毀,幾不勝,赦境內。尊鍾後曰聖尊後,以後父名太章也。立妃周氏為國後。——陸游《南唐書》卷三

一、悲劇的時代

李煜受命於危難之際,他25歲繼中主即位時,宋已代周建國。南唐王朝的政權已搖搖欲墜,這沉重的責任感讓李煜感到亡國的緊迫感。儘管李煜選擇擇政治上的逃避,他一方面採取對宋稱臣納幣,委曲求全,以圖倖存;另一方面又縱情聲色,過著奢靡綺麗的生活,就這樣在生夢死中做了15年的皇帝。但“臥榻之豈容他人酣睡”的趙匡胤,是絕不會允許南唐苟延殘喘的。在公元975年滅掉了南塘。

從此,李煜過著“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的日子。

五年,煜下令貶損制度。下書稱教,改中書、門下省為左、右內史府,尚書省為司會府,御史臺為司憲府,翰林為文館,樞密院為光政院,諸王皆為國公,以尊朝廷。——歐陽修《新五代史》卷六十二

二、悲劇的環境

李煜生於帝王之家典型的富三代卻一心渴望在享樂與藝術的天地縱橫馳,但親眼目睹了宮廷殘酷無情的鬥爭,給他心靈蒙上了一層揮之不去的陰影,

以至南唐被宋王滅後,他對佛教產生了興趣,經常到佛堂聽經,以求得心靈的藉和精神上的寄託。即使他在做帝王時,富貴享樂的生活也掩飾不了他心中的悲苦。

然酷好浮屠,崇塔廟,度僧尼不可勝算。罷朝輒造佛屋,易服膜拜,以故頗廢政事。——陸游《南唐書》卷三

三、李煜自身個性

李煜不善治國缺乏威武剛斷的秉性且性情特別的仁厚,表現在對他的下屬寬仁慈,對宋朝的壓制特能忍氣吞聲。他受父親李璟的影響,喜好讀書,還工書法,善繪畫,能詩擅詞,精通音樂。一心遨遊在享樂與藝術的天地裡,無心參與政事,把大量的時間用在填詞飲酒賦詩上。

面對強大的宋王朝,太過沉重的擔當讓他感到無能為力,最後只能寄情於聲色,得過且過,借宴樂飲詠來消磨他備且偷安的日子。

(李煜)有辭藻,善筆札,頗亦有惠性,而尚奢侈。嘗於宮中以銷金紅羅冪其壁,以白銀釘玳瑁而押之——《五國故事》捲上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瞭解了李煜的一生,我們再來分析題主所問的《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一詞。此詞作於李煜的後半生,這時期多是抒發亡國之恨和懷舊傷今之情 , 風格沉鬱之作。在經歷了家破,國亡這樣的痛苦之後,詩詞中充滿了悲劇性的絕望與哀鳴,淚水和淒涼浸泡著他的心靈,也滲透便他的詞作裡。

以《相見歡》為例,全詞如下 :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林花謝了春紅”起句就著筆於林花,但不僅僅是寫林花,林花乃春天最美的事物——美好之節、美好之花、美好之色。這樣美好的事物竟自“謝了”,怎會不產生傷春惜花之情呢?不僅林花如此,自然界一切有生命的事物莫不如此,人類社會又怎不是這樣呢?正所謂“一物一事,引而申之,觸類多通”,在後主李煜看來,此景怎會不讓他想到自己的國家不正如同這林花嗎?好好兒的南唐大廈頃刻問倒塌,這詞中深深地寄寓著亡國之痛,短短六字,包含著極其豐富的內容及情感。

杜甫《曲江》的“風飄萬點正愁人”,晏殊《破陣子》的“荷花落盡紅英”雖也表達了對有情生命面臨凋敗時的哀婉感嘆之情,較之二者,此句更顯其深沉。

“謝了”二字所表現的悲慨之情本已十分強烈,“太匆匆”又隨之而出,使這種情感得以強化。作者的生命之春已匆匆流逝,留給作者的是破碎的春心。因此,“太匆匆”的感慨,雖然是因林花凋謝而發。但其中也蘊藉著詩人人生苦短、來日無多的喟嘆,包含著作者對生命流逝的一種思索。

林花之所以匆匆謝去,只因“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林花是美麗的,同時又是柔弱的,朝來雨打,晚來風吹,柔弱之花如何能禁受得住。

《紅樓夢》裡林黛玉的《葬花詞》中寫道:“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此情此景何其相似啊!

這寒雨、寒風以及自然景物,作者對此自是無力改變,只能“無奈”面對,後主只是對此無奈嗎?

不盡然,對於自己當時只能聽憑外力。無力改變現有生存環境的狀況,作為南唐的後主,他又何嘗不是“無奈”呢!此句既是嘆花,同時又是自嘆,其中的痛苦何以堪!

“胭脂淚”採用擬人的手法,由寫花轉人寫人。胭脂乃林花的顏色,著一“淚”字,生動地寫出了林花帶雨的楚楚可憐之態,林花無情無淚,說她有情有淚,只因作者移情於彼,這“淚”是“梨花一枝春帶雨”中的“雨”,是“感時花濺淚”中的“淚”,這淚是從作者心中湧動而出的心淚,是作者泣血而成的血淚。此淚乃誰流,何為雨,何為淚,此處已交融在一起,狀物抒情達到了傳神人妙之境地。

“相留醉”一說“留人醉”淚眼相看中,人留花抑或花留人,此時已難分辨,這如醉如痴的神態寫得極為傳神,由淚可見,人與花俱是多情,雖難分難捨,怎奈“流水落花春去也”,花落不可重放,人亡不能重生,此情此景“幾時重”?無重之日!

於是詞人發出一聲“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的悲慨。此句乃水到渠成之句,這滔滔江水日夜不息,奔流向東,此乃“水長東”,人生之恨如這滾滾江水。此乃“人生長恨”。一“長”字不僅僅是抒寫一己的失意情懷,而是涵蓋了整個人類的共有的情感,是一種濃縮了人之體驗的精闢概括。

“後主之詞 , 真所謂以血書者 ”

細品之下,我們不難從詞中感受到,字裡行間流露著“亡國之音”的況味。可謂是字字見淚 ,句句見血,有如血淚凝鑄而成一般。但這僅僅是李煜後期作品中的冰上一角,想要全面理解詩詞所表達的情感,可以通過李煜同時期的作品進行全面的考證,從而更深刻的理解一二。

李煜後期的詞內容幾乎全是追懷故國的,這是前代詞人所未有的。幾乎無一首不言愁,無一首不語恨,而且淚痕盈面,魂夢連連,畫面的悽清、空廓、深沉是前所沒有的。無論《相見歡》中抒寫的時光倏忽、人生長恨,還是《烏夜啼》中所嘆息的往事成空、恍若一夢;無論是《浪淘沙》中的滿懷愁緒,還是《虞美人》中的一腔傷感,都把亡國之恨,懷念故國的情思,全部傾注在詩詞中:

例如《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一,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詞的上片寫一個極其冷落淒涼的環境。除了只有冷月的清光,梧桐的疏影陪伴他自己,別無他人。而且沒有任何聲音,真是寂寞冷清到了極點。獨自一人處在這樣的環境之中,怎能不勾起他對所所愛之人的懷念,怎能不感到別離的痛苦呢?下片對過去種種事情的回憶,對未來可能發生的推測、希望、失望、擔心、憂慮等,真是理不清,剪不斷。展現了詞人難以名狀的愁離別緒,寫出了處境的悽苦,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落魄帝王的痛苦與孤獨。

再如《浪淘沙》:“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詞中表達了他對故國家園和往日美好生活的追憶,反襯出被淪為階下囚的淒涼心境。詞的上闋描寫他暫時忘卻了自己是俘虜的身份,只想貪戀片刻的歡愉。但美夢易醒,簾外潺潺春雨,陣陣春寒驚醒了美夢,他又回到了真實人生的淒涼景況中來。夢裡夢外的巨大反差也是他今昔兩種生活的對比,作為一國之君和階下之囚的對比。

例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首膾炙人口的名作,是李煜的絕命詞。詞中流露了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極有可能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詞的起句就極為沉痛,李煜一看到春花秋月,就有無數往事湧上心頭,想到在南唐時欣賞春花秋月美好日子,可惜金陵故國已經生活不堪回顧了。下闋承上,因故國月明進一步聯想,那裡宮殿的雕欄玉砌應該還在,只是人的容貌因愁苦變得憔悴了。倘若要問有多少愁苦,恰恰像一江春水東流去,無窮無盡。

從“紅錦地衣”的南唐後主,到“故國不堪回首”的宋室囚徒,詞人天上地下的身世淪落及內心的巨大沉痛,字字看來皆是血,今非昔比痛斷腸,絕非常人能體會。

在這類後期詞作中看,不到前期詞中的宮廷生活的紙醉金迷,風花雪月,風情旖旎,看到的是一個歷經鉅變必然淪為階下囚階悲傷痛苦的帝王。

結語:

李後主的一生是悲慘的,卻是傳奇的,命運也許就是如此的捉弄人,它賦予他非凡的詩文書畫能力,卻不恩賜他做帝王的智慧與魄力;命運將他捧為九五之尊,卻又讓他成為階下囚,嚐盡世間侮辱,這是怎樣的一種大喜大悲,又是怎樣的人生?也正是因為他品嚐過極度的歡樂,也體驗了極度的悲哀,他才能在詞中真切地表現出人生的極樂和極悲。尤其是被俘入宋後,他再也沒有了歡樂,有的只是心理的巨大反差、對未來深深絕望。淚水與悽楚浸泡著他的心靈,也滲透在他的詞作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