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過度養老金?

浮生若夢1772448


樓主您好,過渡性養老金主要是針對於一些單位的中人,包括企業單位的工人和事業單位的工人,他們都可以享受到這個過渡性養老金的。

那麼我們先來說說事業單位的中人,事業單位的工人主要是2014年以後退休的這部分人群叫做鍾仁,為什麼呢?因為我們都知道事業單位是從2014年開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的,所以說在2014年之前退休的人稱之為是事業單位的老人,那麼2014年之後退休的人,我們就稱之為是事業單位的中人,那麼對於2014年以後參加工作的這部分人來說可以說就是事業單位的新人了。那麼我們的這個基本養老金就提出了為事業單位的中人發放一筆過渡性養老金待遇。這個過渡性養老金的待遇就是由此而誕生的。

實際上在企業單位來說,也是有這個過渡性養老金待遇的。企業單位的個人,他是在1992年之前就已經參加工作的,這部分人群就被稱之為中人,他們1992年之前的工齡被算作為視同繳費年限,那麼認定視同繳費年限的時候,在計算養老金的過程中,都以這種過渡性養老金的形式來給予發放


社保小達人


是為了照顧“中人”而特設的一種非常麻煩的難以計算清楚的養老金。

就是因為2014年10月1日的養老保險“並軌”改革,事業單位出現了這個不同於“老人”和“新人”的中間人物,簡稱“中人”。

為什麼叫“中人”呢?臨界點(2014年10月1日)之前退休了,就是“老人”;臨界點之後剛剛參加工作的,一律按照新辦法執行養老保險制度,就是“新人”。那麼,就有一部分人處在二者之間,就叫他們“中人”。

“中人”很特殊。比如我本人,臨界點之前有24年教齡,這麼長時間都沒有繳納養老保險,資金池中一分錢沒有,職業年金賬戶裡也是空空如也,等這部分人退休時,這兩塊養老金如何計算?不算數吧,這些人可能就要有意見,算數吧,裡面又沒有錢,怎麼算呢?於是就有人想了一個辦法:給這部分人設立個特別的養老金,雖然沒有繳費,也就算他們已經繳了,就當作是對這部分人的照顧,在計算養老金時,單獨設定一個計算公式來計算沒有繳費的那段時間內的養老金。顧名思義地就叫做“過渡性養老金”。

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這部分“中人”的以往幾十年的月工資基本上就很難很難查到,計算時已經不容易搞清楚,所以,從臨界點到現在,許許多多“中人”的養老金還沒有弄清楚,只能是領取為數不多的基本生活費,因此,引起了這些人中的很多人時常地念叨自己的養老金到底怎麼了。

據說,到現在為止,很多地方可能還是沒有具體的辦法搞清楚過渡性養老金,故而,“中人”的養老金可能還要等上一段時間。不過,終究會有解決之道的,離計算清楚應該不會太遠了。


中小學教育者


由於並軌後廣大中人“統賬結合"前的工作年限沒有實際繳費,也沒有建立個人賬戶,而繳費年限和個人賬戶都是計算養老金的重要因素。

為了使“中人"時養老金不減少、不吃虧,國家把中人改革前的工作年限視同繳費年限,並把2014年10月至2024年9月作為10年過渡期,以過渡性養老金的形式對中人的養老金進行補償。這樣,中人的基本養老金就由基礎養老金丶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組成。

與此同時,在計算中人養老金時,還採取新老辦法對比的方法,用新老兩種辦法進行計算,然後用10年過渡期的百分比進行調節。由於中人養老金在視同繳費年限、新老辦法對比計算數據釆集、過渡性調節金、計算程序等方面的複雜性,使得“中人"的過渡性養老金正式方案始終難於出臺,自2014年10月以後陸續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一直領的仍然是按2014視年9月工資標準計算的預發養老金。

當然,等到各地正式養老金方案出臺後一定會一分不少補上的。江西省贛州市今年1月就巳經如數補發到位了。

經過快4年的艱苦努力,各地“中人"的過渡性養老金正式方案應該很快就會出臺了,因為到目前為止,巳經有的地方巳經出臺了正式方案,比如江西省贛州市2018年1月份就出臺了中人過渡性養老金正式方案,不但陸續把巳退休中人時預發養老金按新標準如數補發到位,還從2月份起發放了正式的過渡性養老金。

由此可見,其他地方機關事業單位“中人"的過渡性養老金正式方案也應該很快就要出臺了,估計今年9月份應該能調整到位。


十堰中公教育


我們的養老金計算公式是哪些部分構成的?

我們職工參加養老保險,他們的退休待遇會有兩部分構成,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是跟繳費年限、繳費基數、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等因素掛鉤。個人賬戶養老金跟個人賬戶餘額和退休年齡掛鉤。



這兩種養老金的計算公式,是全國完全統一的,這也是國家推動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的第1步。

過渡性養老金是怎麼回事?

有人說還有過渡性養老金,那是什麼呢?實際上過渡性養老金一般是指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按照各省市自己制定的過渡性養老金計算公式進行計算。

實際上,我們的繳費年限對應兩部分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而統賬結合意思就是建立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方式。統賬結合之前,也就是說缺少了個人賬戶養老金。

這樣,我們之前的繳費年限,退休待遇就只有基礎養老金了。因此為了養老金的平衡,國家規定的過渡性養老金。

過渡性養老金非常複雜,主要還是各省市不同。江蘇、廣東使用的建立的虛擬個人賬戶。

然而絕大多數地區,使用的是直接跟社會平均工資相掛鉤的這一簡單模式。掛鉤為了調節各省市養老金髮展水平不同,各省市規定的過渡性係數是從1~1.4。

一般是跟本人的平均繳費指數為比例,乘以統賬結合之前的繳費年限(或者視同繳費年限),乘以百分之過渡係數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天津市和北京市過渡係數是1.0,黑龍江和上海市過渡係數是1.2,山東省和四川省是1.3,遼寧省、重慶市、貴州省都是1.4。




過渡性養老金必將消失

過渡性養老金的重要特點就是他們的過渡性。由於統賬結合時間,各省市都已經確定了。隨著時間的推移,之前參加工作的人數會越來越少,最終在一定時間段以後就都不再使用過渡性養老金了。

比如說我們普遍認為是16歲參加工作是最早時間。16歲以前是童工,違法的。那麼像青島市1994年10月建立的個人賬戶。當時建立個人賬戶之前參加工作的工人最小年齡是16歲,他們應當是1978年9月出生,才可以在1994年9月參加工作。這樣他們就有一個月的過渡性養老金計算時間,他們應當是最後一批人,是青島市使用過渡性養老金計算公式的。

1978年9月出生的人群,如果60歲退休將在2038年9月退休,也就是說2038年9月之後青島市將不會有人在使用過渡性養老金計算公式了。不過上述說的都是企業退休人員,我們還有機關事業單位。

2014年10月,機關事業單位實施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他們在實施改革以前參加工作的工齡也是使用過渡性養老金計算公式。

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60歲退休的話需要到2058年才不可能出現過渡性養老金計算。但是像一些高級專家技術人才,甚至可以延長到70歲退休,而且未來我們延遲退休政策也會推行,所以,50年後也許還會有人再用過渡性養老金計算公式的。


暖心人社


什麼是過渡養老金?這是一個大家都普遍關心的問題,但是對於1992年或是1996年以後參加職工養老保險的人員,沒有必要去關注。因為享受過渡性養老金的人員,只有視同繳費年限的人員才能享受到,這部分人員應該屬於少數。

第一,大部分人退休人員養老金分為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

作為一個正常繳納職工養老保險的人,不管是在崗職工還是靈活就業人員,其養老金的組成都只有兩個部分,即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主要和退休前一年退休地當地的職工社會平均工資和自己的平均繳費指數化工資、繳費年限掛鉤,支付來源主要是由社保統籌基金來支付,基礎養老金按照通常的標準,一般佔總體養老金比例相對高一些;個人賬戶養老金,主要是根據個人繳納養老保險的金額,按照繳費基數的8%記入個人賬戶,退休時是按照個人賬戶資金餘額來除以相對應的領取月數,個人賬戶資金餘額越高,退休年齡越晚,個人賬戶養老金就會越高,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支付來源主要 個人賬戶,個人賬戶養老金相對應的領取月數領完後仍然健在的,由統籌基金來繼續支付,一直支付到退休人員死亡為止。

第二,過渡性養老金是對個人賬戶偏低的補償措施。

過渡性養老金,從字面上就是過渡性的。即從老制度到新制度銜接過程中,對在養老保險制度實施前參加工作,在養老保險制度實施後辦理退休的人員,由於這部分在制度實施之前,國家政策沒有讓他們繳納養老保險,但是養老保險制度實施後,他們也需要繳納養老保險,但是繳納養老保險的時間比較短,有的只有幾年,有的是有十來年。他們在養老保險制度實施前的工作年限可以計算為視同繳費年限,在養老保險實施後的繳費年限為實際繳費年限。由於他們同時具有視同繳費年限,也有實際繳費年限。但是他們繳費時間短,個人賬戶建立的時間不長,個人賬戶資金比較少,如果計算養老金時,全部按照實際繳費年限來只計算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那他們以前參加工作的工的貢獻就沒有在退休時得到體現和承認,這對這部分人員是非常不公平的。所以在養老金計算時除了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以外,還要增發過渡性養老金,作為對個賬戶養老金偏低的補償。

第三,享受過渡性養老金的人員和計算方法。

享受過渡性養老金的人員包括兩個部分人的人員。第一類為1996年之前參加工作,1996年後辦理退休的人員。這部分人包括社保繳費之前參加工作的國有企業工作人員,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辭職離職後到企業工作,或是辭職後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繳納職工養老保險的人員,即具有視同繳費年限的人員;第二類為2014年10月1日之情參加工作,2014年10月1日以後辦理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就是我們所說的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對於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方式,各地大方向是統一的,但是具體計算方式還是有差別。過渡性養老金的人員,計算方式為當地職工社會平均工資乘以視同繳費年限乘以繳費指數。比如退休前上一年度的職工月平均工資為6000元,視同繳費年限為5年,繳費指數為1.4,那麼每月領取過渡性養老金為420元。但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的計算並不是完全按照這個方式計算,每個省的方案都不一樣,而且採取保低限高的辦法,對於高出的部分,按照十年過渡期按照一定的比例逐年發放到位的方式。

綜上所述,過渡養老金其實就是對具有視同繳費年限的人員,因為個人賬戶資金偏少,在新老制度交替的過程中,對個人養老金的一種補救措施,確保這部分的人養老金水平,不會低於按照老制度辦理退休的養老金水平而採取的一種過渡辦法,由於屬於過渡性質的,所以叫過渡養老金。隨著老制度參保人的逐步退休,過渡性養老金也將最終退出歷史舞臺。


幫兄愛唱歌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需要說明的是,不是叫過度養老金,而是叫做過渡性養老金,要是叫過度養老金的話只能理解為養老保險待遇太高了,而過渡性養老金則是另外的一個慨念,

過渡性養老金指的是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之前參加工作,改革之後退休的人員,由於這部分人員有一部分工齡叫做視同繳費年限,由於那個時候還沒有建立個人帳戶,所以要對這部分工齡進行認可,計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這一部分人員也就是平常所稱的中人,只有這一部分人員才會計算過渡性養老金。


12345688順流


我國的基本養老金是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對於現在的大多數年輕人來說,其實退休後的養老金計算並不會涉及到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主要是出現在養老保險改革的時候。

我國的養老保險改革主要有兩次,第一次就是1997年國家發佈了《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這次改革主要針對的是企業人員;第二次就是2014年國家發佈了《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這次改革主要針對的是機關事業單位人員。

在改革中,根據參加工作和退休時間的不同,國家將所有人員區分為“老人”、“中人”和“新人”。“老人”是指改革前退休的人員,“中人”是指改革前參加工作,改革後退休的人員,“新人”是指改革後參加工作的人員。這三類人群中,只有“中人”會涉及過渡性養老金。

因為“中人”在改革前參加工作,但是改革前的工作時間是沒有繳納社保的,因此即便基礎養老金能夠通過計算視同繳費年限和視同繳費指數來保證金額不會太低,但個人賬戶養老金中金額是沒辦法補充的,因此如果單純按照改革後養老金計算方式,“中人”的養老金會少了一大截。

為了保證“中人”群體的利益,國家特定設置了過渡性養老金,按照參保人員視同繳費年限長短髮放。

過渡性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本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視同繳費指數×本人視同繳費年限×過渡係數

所以,對於“中人”來說,退休後的養老金就是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組成。

我是職場問答達人流雷電,關注我,分享機關單位和國企的各種知識!如果有不同意見,歡迎下方評論留言!

流雷電


過渡養老金是養老金的一部分,這個過渡性的養老金確實是有的人有,有的人沒有!

主要是針對1992年以前參加工作的人們制定的政策,因為在1992年之前,我國還沒有養老金制度,這部分人到了退休年齡之後,就會根據他的工齡作為視同繳納養老保險年限,最終在退休後計算養老金的時候,就會把這部分算進去。

如果你不是1992年以前工作的人群,是不能夠享受過渡性養老金的。

如何認定能夠領取過渡性養老金?其實很簡單,也就是根據你的人事檔案記錄來認定的!你什麼時候參加的工作,工作到了多少年,這個都可以根據檔案來憑證的!

很多人不太在乎檔案,覺得可有可無的。現在很多的企業單位已經沒有檔案之說了,但是檔案也最好不要放在自己的手中,一定要存放在人才市場或者找個比較的歸屬,要不後期牽涉到社保的時候會出現很大的麻煩的。


談保說金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溪梅認為:過度養老金應該是過渡性養老金,在百度百科中瞭解到的基本的含義為:過渡性養老金基本養老金的組成部分。基本養老金,即大家口頭所稱的養老金、退休金、退休工資,是由基礎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和個人賬戶三部分組成。

為什麼會有這麼個過渡的養老金呢?正是因為在1995年的時候,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通知》這個文件上說了,現行的養老保險制度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問題。其中有一條說職工要達到法定 退休年齡,累計繳費15年,或者工齡滿10年,就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

建立一個個人賬戶之前的養老金叫做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是在統一制度後基本養老金的一部分。對於新的政策之前參加工作的、之後退休的人員來講的話,之前是沒有個人賬戶的,所以過渡性養老金就所謂的解決了之前沒有個人賬戶年限的養老金問題。


首席投資官


今天咱們來聊一聊,過渡性養老金的問題

我們知道我們國家這個養老保險,直到90年代才開始建立,那麼建立的時候就已經有很大一部分人,都快要退休了。那麼這部分人你讓他們再開始交養老保險這肯定有點來不及。那麼他們的養老金怎麼解決呢?我們曾經聊過一個重要的政策,叫做

視同繳費年限

就是專門針對這些人,做的一些補償性的政策,那麼今天我們再聊一聊,和這個視同繳費年限相關聯的政策叫什麼?叫過渡性養老金。

首先我們得說說什麼叫過渡性,那顧名思義,就是針對養老保險建立以後,很快就要退休,讓他們完全從頭繳費來不及的人。那麼直接給他們發一部分養老金,我們都知道以前談過多少次了,就是我們國家的基本養老保險金分兩塊。

一塊是企業繳費進入統籌賬戶,將來領取的叫基礎養老金,一塊是每個參保人你自己繳費,進入每個人個人賬戶的叫個人賬戶養老金,那我們以前說過,那個視同繳費年限的作用是什麼呢?

把你那些沒有繳費的,檔案裡記錄的工齡給你記過來,視為等同繳費,這樣子就增加了你的總共的繳費年限。所以最後算養老金的時候,是用你的繳費基數乘以繳費年限,那麼你要是20年繳費的話就乘以20%。但如果給你視同了繳費十年,那可就是20加10等於30,於是就乘以30%,所以基礎養老金會增加很多,這是視同繳費年限的好處。

但是視同繳費年限解決一個問題,就是你繳費年限上給我增加了,可是我那些年沒繳錢,你給我增加了基礎養老金。可是我個人賬戶裡存的,那是我實際繳費的真金白銀那個沒有增加,我沒有交就是沒有交 那怎麼辦呢?那國家就不再給你個人賬戶發錢了,而是直接在你退休領取的時候,給你增加一部分養老金就得了,這就叫過渡性養老金。

過渡性養老金是以視同繳費年限為基礎的,你每增加一個視同繳費年限,就增加一個額度的過渡性養老金。所以大家看到了,那個視同繳費年限乘以一個係數,就是你的過渡性養老金。那麼這個視同繳費年限。不僅影響你的基礎養老金,還會影響你的過渡性養老金。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關於“社保”的知識,歡迎關注《小司聊理財》頭條號,更多問題為你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