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全國人民一年不往銀行裡存錢,並且把存在銀行裡的錢全部取出來,會怎麼樣?

骨感的現實骨感的現實


這個問題不太可能發生,因為一旦發生就意味著信用崩塌,貨幣一文不值,嚴重的經濟危機到來了。

如果全國人民一年不往銀行裡存錢,並且把存在銀行裡的錢全部取出來將會出現三個現象:

首先,銀行破產風險瘋漲

中國是全世界居民儲蓄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中國採取的存款準備金政策,也就是說銀行需留存央行要求的部分存款準備金,其餘部分可用於銀行借貸、經營。

所以一旦這種現象出現意味著銀行將面臨破產風險,一旦突破一定的比例,央行甚至可能通知止提,造成國家信用崩潰、銀行破產。

其次,出現嚴重的通貨緊縮

人們把貨幣從銀行取出,如果不是為了消費,那麼就會大幅度減少市面貨幣流通數量,人民的貨幣所得減少,購買力下降,影響物價至下跌。

最後,社會安全穩定風險增加

當人們將貨幣從銀行取出,家庭保有現金增加,必然引起意圖不軌的竊賊關注,盜竊橫行,居民的財產人身安全受到威脅。80後可能還記得1998年左右中國出現過一次通貨緊縮風潮,可能還記得儲蓄所門口排隊取款的景象。而部分相關人士指出除了在內外部環境因素影響以外,人為的負利率可能也是造成此現象的原因。

負利率=銀行利率-通貨膨脹率(CPI指數)

出現負利率就會帶來資本市場泡沫,儲戶被變相徵稅,製造產能過剩等現象,這些都是危險的信號,所以一旦出現全民不再儲蓄的現象,將十分危險。


50計劃


想法很清奇,來看看全國人民一年不存錢,並且把存在銀行的錢全部取出來會怎麼樣?

1、對於銀行

我國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大約不到10%,也就是說,90%的錢都是來自於借款,如果全國人民把存在銀行裡的錢全部取出來,那麼銀行會被擠兌,銀行短時間內沒有那麼多資金,就要抽出各種各樣的投資,然後就各種違約,嗯,銀行要破產了。

2、保險公司

為什麼要說到保險呢?因為我國有存款保險制度,如果銀行大範圍破產,那麼銀行清算之後,50萬不足的部分要保險公司來賠付,保險公司盈利是基於大數法則,如果大面積的出現要賠付的情況,保險公司也要破產了。

3、人民群眾

不往銀行存錢了,然後還都把錢取出來,第一,通貨膨脹,人們手中錢多了,那就會造成通貨膨脹;第二,不存錢的話銀行的支付功能就沒用了,如果要買個房子,幾百萬,就會看到有人用箱子提著錢去交易了。

4、央行

央行的貨幣政策失效,如果發生通貨膨脹,央行會提高存款利率來回收多餘的資金,但是人們都不存錢了,央行的貨幣政策徹底失效,只能任由通貨膨脹愈演愈烈。

5、需要用錢的企業或者個人

沒有銀行,需要用錢的人或者企業沒有融資渠道,只能藉助於民間融資,但是民間的融資遠遠不能滿足,則造成了企業的經營困難。

大概就這麼多了吧,歡迎補充。


經濟觀察哨


這一招夠狠的,且不說一年不存款,光是將所有存款從銀行取出來那就了不得。此舉會引發全民擠兌造成流動性金融風險的瞬間爆發,幾乎所有商業銀行都得破產或者倒閉。



作為全世界居民儲蓄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根據目前國內老百姓的存款規模來看,已經突破173萬億元,名副其實的全球居民儲蓄大國。

顯而易見,如果大家都要把銀行存款取出來的話,銀行拿什麼給你兌付呢?說實話,就是臨時開動印鈔機也是不趕趟的。


銀行存款作為表內業務,具有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的“三性原則”,尤其是安全性排第一位,而存款的剛性兌付是法定存款的保障。面對全民擠兌帶來的流動性需求,後果很嚴重!

因此,題主的假設非常不靠譜,也同樣是危險性的舉動。這會給經濟建設以及國計民生都造成致命打擊,尤其是會給全社會造成擠兌恐慌心理,這樣的事除非發生在極端市場條件下。正常情況下,絕無可能。


東震木


這真是一個天馬行空的問題呀。現實中,大部分的人還是會選擇去存錢的,通常不會出現大家一起去取錢的情況,因此,銀行一般有著13.5%的準備金,就足夠日常的使用了,但假如按照標題的說法去做的話,把錢全部取出來,就沒那麼簡單了,畢竟大多數的錢還是在銀行手裡的,一旦突破到一定的比例的話,就有可能導致央行通知禁止提款,也就是說呢,各家銀行不能進行大額提現,只支持小額提現。

況且,作為全國儲蓄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根據我們目前的國內的老百姓的存款規模來算的話,已經突破173萬億的關卡了,當之無愧的全球第一儲蓄大國,如果人們都把存在銀行的錢全部取出來,銀行就算加急印鈔也是不夠的,銀行的存款作為表內業務,是具有安全性、流動性以及盈利性的原則的。

而銀行的盈利模式是一邊吸款一邊放款,尤其是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的,而存款的剛性兌付,就是法定存款的保障啊,也就是說,吸收大眾的存款,然後呢,放款給一些有需要的企業等等。如果兌現的話,尤其是大額兌現,對於我們國家的經濟,將會是致命的打擊,所以呢,在發現不對的時候,就會被熄滅的而且呢,現在我們國家的社會這麼和諧,能有什麼理由讓我們舉國取存款的呢?所以呢,不要想的太多,這個問題是國家都不會擔心,咋們老百姓擔心什麼呢?當下自己努力賺錢才王道!


歐界傳媒


我是野豬,我來回答

這個問題很有趣,儘管這是一種假設,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就當是放鬆一下神經來聊聊吧。

如果國人都不存錢了,而且把錢全部取出來,那麼我相信,國家的經濟將徹底崩潰。

貨幣是需要流通的,流通才能帶來效益。

有個小故事很有趣,說有個偏僻的海島,一天來了一個遊客。他來到島上唯一的一家賓館後,拿出1000元錢放在櫃檯上,告訴賓館老闆:我先看看房間,如果賓館條件好,我就留下來過夜,如果賓館條件不行,那就離開這個海島。

賓館老闆大喜,讓老婆帶客人上樓去看房間,自己拿起這1000元錢,就去了隔壁的飯店,還了自己欠飯店的1000塊錢;
飯店老闆大喜,急忙拿著這1000塊錢去了隔壁的肉鋪,還了自己欠肉鋪的1000塊錢;
肉鋪老闆也大喜,急忙拿著這1000塊錢去了賓館,找到賓館做皮肉生意的阿珍,還了阿珍1000塊錢嫖資;
阿珍大喜,急忙拿著這1000塊錢來到前臺,還給老闆自己住賓館所欠的房租。
賓館老闆接過錢正在數的時候,客人從樓上下來,很遺憾的說,他對住宿條件不滿意,還是離開吧,說著從老闆手上拿走了那1000塊錢,離開了海島。
可以說,今天所有的人都沒有賺到一分錢的生意,但是每個人都很高興,因為每個人都把欠賬還清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商品社會,貨幣的流通是多麼的重要。

如果真的出現題主所提的問題,那麼也就是說,銀行沒有錢了。銀行是經濟流通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就像上面那個故事裡的遊客,如果不是他手裡的1000塊錢在市場上流通了一下,人人都欠債,貨幣無法流通,經濟猶如一潭死水,沒有絲毫活力。

銀行沒有錢的後果就是,無法放貸,那麼無數需要資金盤活的企業將無法盤活,無數需要資金啟動的項目無法啟動;欠別人的錢,還是繼續欠著,;拖欠的工資繼續拖欠,該歇業還是歇業,國內經濟鏈條將徹底鎖死,陷入可怕的經濟大蕭條。這根鏈條上的每一環都將受到極大的影響,無數人將失業,不安定因素大量增加,社會將劇烈動盪。

所以,如果真的出現題主所說的情況,一定會陷入非常可怕的經濟大蕭條,國家經濟將徹底崩潰。

我是野豬,回答完畢!


險道求生的野豬


這已經不是一個問題了,這是要擠提了。這不是一個好主意。銀行和貨幣一樣,是一個信用。離開信用,說實在什麼都沒了。信用的對面是一個信任,沒有信任,信用也會沒有。而信用一旦崩塌,貨幣也會一文不值。所以,這絕對不是一個好主意。這是一個危險的想法。

就今天來講,大型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為13.5%。圖表:

在2000年後,比較高的存款準備金率是21.5%,2018年10月有一次調整,到了14.5%。之後,在2019年1月4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它是分兩次實現的,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別下調0.5個百分點。

這也就是說,你存銀行100元,銀行只需要準備13.5元人民幣就可以滿足央行的要求了。而銀行可以把其餘的錢拿去經營,如出借等。

一般情況下,由於人們總是存著錢並不去動它,所以銀行有13.5%的準備金就足夠了。但是按照題主的說法,把錢都拿出來。這就不好玩了。儘管大家都去提也提不了多少錢。大部分的錢依舊在銀行裡躺著,但是一旦突破一定的比例,就會導致央行通知止提。也就是各銀行不再允許大額提現,或者只允許小額提現。而另一邊一定是伴隨著物價突然升高。這是為什麼,這就是我上面說的信用和信任之間的關係。所以,這絕對不是一個好主意。


大舟財經觀


首先要了解銀行的主要盈利方式就是吸收儲蓄後然後放貸款出去,賺取其中的利率差價。如果大家不去存錢了,意味著銀行沒有錢借出去了,就會影響銀行經營。

如果大家不把錢存銀行,而且還大量去兌現的話就會出現擠兌風險。我認為這樣的事情發生的概率很小。銀行擠兌,又稱擠提,擠指的是大量民眾在短時間內聚集在一起,提指的是提款,兌則是兌現。銀行擠兌是指大量的銀行客戶同時到銀行提取現金的現象。

一般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銀行信用下降,如果傳聞銀行的儲蓄不能支持全部的儲戶兌換消息蔓延後就會出現擠兌風險,當擠兌現象出現時,若銀行的存款準備金不足以支付,則有可能會使銀行陷入流動性危機,進而破產倒閉。

當然,在中國發生這種事情的概率很小几乎不可能。而且有錢之後存銀行或者投資理財也漸漸的成為現在人們的習慣。如果你沒有負債,在家裡存著現金也不安全啊。真的出現集中擠兌,中國還有央媽呢。

關注豬爸爸看股市,專注投資者教育,歡迎轉發、評論、點贊。


豬爸爸看股市


這種想法很具有破壞性,如果不是懵懂無知就是居心叵測。

作為銀行,最可怕的事情恐怕就是人們對它喪失信任,發生擠兌危機。實話實說,銀行並沒把儲戶的全部存款都放在銀行裡,可以任意滿足全體儲戶的提款需求。

作為商業銀行生存的基礎,它必須是有資產業務和負債業務,也就是拿著儲戶的錢去放貸,賺取存貸之間的利息差。否則的話,儲戶的錢都放在銀行而不拿去放貸,試問銀行靠什麼盈利?靠什麼支付給儲戶存款利息?

目前,商業銀行普遍實行的是“部分存款準備金”制度。舉個例子來說明,目前我國央行對不同的商業銀行實行三檔準備金率政策,即6家大型銀行為13.5%,中型銀行為11.5%,包含村鎮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在內的小型銀行為8%。

何謂存款準備金?說白了就是預備給儲戶提取的資金。假如是某儲戶存款100萬到工商銀行,那麼工商銀行必須要把13.5萬元作為存款準備金押在央行那裡,剩下的86.5萬元才可以合法地去放貸給企業和個人。當然,這86.5萬元貸款放出去之後,貸款人還是會把大部分錢存進銀行,銀行有了這筆儲蓄後還是可以按照13.5%的比例計提存款準備金,剩餘的86.5%再繼續往外放貸……一直無限循環下去。

等到存款數量非常大之後,建立在儲戶不可能同時大量提取存款的理論基礎上,就好比全村的人不可能同一時間到水井去打水一樣,銀行就可以依賴於部分存款準備金正常運轉。這也就是為什麼銀行強調“大額提現要提前一天通知銀行”的原因所在,如果大量提現需求超出銀行日常備用金,是需要銀行提前為客戶做好資金調配的。

基於以上分析,如果說全國人民在銀行的存款有180萬億元,實際上銀行的存款準備金只有20萬億左右,根本無法滿足全部的提款需求。因為,銀行把儲戶的錢80%以上都拿去放貸了,必須全部到期收回貸款以後才能全部支付給儲戶,否則的話,這邊儲戶擠兌、那邊貸款人不到期不還款,銀行就只有到處拆借,或者乾脆關門大吉。

其實,只要銀行的存貸業務按照正常的節奏滾動,一般不會發生什麼危險。但是,一旦由於特殊原因發生銀行擠兌,無疑是非常危險的事,不僅會影響到這個國家的金融系統安全性,甚至或擴大到影響整個經濟體系運行,影響整個社會的安全與穩定。感興趣的讀者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資本主義國家發生的大蕭條,看看上千家銀行因為發生擠兌危機同時倒閉,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多麼大的損失。

因此,在我們國家安全穩定的大好形勢下,個人最好不要產生這種危險的想法,鬧不好要涉嫌違法犯罪的。


顏開文


這是一個異想天開的問題,如果出現上面的情況,那麼銀行就關門了,錢也沒用了,最終大家都回到原始社會的狀態,以物易物。

我們來倒推一下,假如出現種情況,看看會如何演變吧。

首先紙幣總量鎖定了,所以,開始大家還接受紙幣,認為紙幣是有價值的。隨著紙幣的使用和消耗,紙幣會出現一段時間的升值期,甚至升值會很快。

然後,有聰明人會發現,沒有銀行之後,紙幣其實就是一張紙,既不高貴,也不精美,根本不值這個價,於是聰明人開囤積貴金屬,黃金白銀開始升值。

隨著貴金屬價值上升,紙幣開始貶值,最後幾乎沒人用了,大家開始用貴金屬進行交易,貴金屬逐步成為硬通貨。

貴金屬價格穩定後,暫時取代了紙幣的功能,但是,由於沒有金融機構進行流轉,貴金屬也面臨供應不足的狀況,有的人開始去淘金,就像卓別林的《淘金記》,找到金子就會暴富。

貨幣流通受到限制,所有的經濟活動都會受到影響,為了提高效率,有些地方開始放棄使用貴金屬做媒介,出現以物易物的現象,二斤土豆換一斤麵粉。

逐漸的,社會開始分化,人們退回原始狀態。

所以,不要異想天開了,人類就是從沒有貨幣、沒有銀行的狀態走過來的,歷史證明,貨幣和金融極大的提高了社會生產效率,是不可能開倒車的。


互金直通車


這是愚人節的問題。提問者不明白,我們現在對銀行有多依賴。銀行對現代經濟,就像我們的手那麼重要,或者說比手重要。人沒有手可能還能生活,沒有手的殘疾人能夠用腳幹手作的事情。可是,現代社會沒有銀行,真正還不行。有一個數據,世界每天貨幣交易量,有幾萬億美元。中國的貨幣交易,只是股市,每天就數千億。幾千億的交易如果不通過銀行用紙幣,得用多少人去搬,得用多少數鈔機?可以說,沒有銀行,現代支付系統就癱瘓了,經濟社會瞬間就可能崩潰。

我們除了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離開銀行不行,因為微信和支付寶需要綁銀行賬戶,此外,微信和支付寶交易過程也需要利用銀行的支付清結算系統,離開銀行微信支付寶都沒有辦法使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離開銀行更加不行,如果每天動輒成億資金的交易從電子貨幣變成紙幣,而且跨的空間常很遠,離開銀行的支付系統你真感覺不方便。例如,我們由武裝押送一筆貨幣從北京或者廣州運到上海,或者成都;再面對面用數鈔機數錢給企業下訂單;然後,企業接收貨幣武裝押送回自己用鋼筋水泥加固的保險庫裡,這就是都用現金交易的情況。想想這情景,讓習慣了依靠銀行清結算支付體系建立的簡單迅速立刻的支付交易,不知道你崩潰不崩潰?就像我們自己暫斷自己的手一樣,為什麼這樣做?我想問,提這問題的人,你還使用多少現金?為什麼要去銀行擠兌?你離得開銀行嗎?

當然,我們如果都去把銀行的存款取出來,這是銀行最害怕的擠兌危機,這直接要造成所有的銀行倒閉。我們有一百八十多萬億人民幣存款在銀行,銀行除了存在央行的三十幾萬億的存款準備金,都貸出去了,已經沒有了,它給不了?

其實,我們不知道現在的法幣本來大多數就是銀行系統創造的信用,除了由央行發行的基礎貨幣,都是銀行創造的。貨幣本質上是銀行的負債,紙幣就是如同借條一樣是一張債權證。銀行倒閉破產了,每個儲戶最多隻能由保險公司賠付五十萬,多的沒有。如果所有銀行都破產了,貨幣的信用也完了,你就能拿到那張代表債權證的紙幣也沒有價值了。所以,如果面對信用破產的貨幣是趕快用,而不是取出來。貨幣在銀行你還可以快速用,紙幣交易起來可能還不如在銀行支付快速方便,你看見惡性通貨膨脹讓信用破產的貨幣誰去擠兌?都是趕快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