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性消費,車市止跌回升的“救命稻草”?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

报复性消费,车市止跌回升的“救命稻草”?
报复性消费,车市止跌回升的“救命稻草”?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逐漸得到有效遏制,近期我國的消費市場也出現了積極變化。據商務部監測,2月下旬,重點監測的1000家零售企業日均銷售額比2月中旬增長了5.6%,這是自1月下旬環比連續負增長之後開始恢復正增長。其中,汽車需求上升反彈增長較為明顯,環比增幅達14.8%。商務部市場運行司副司長王斌表示,銷售回升主要是因為疫情防控取得積極成效,居民恐慌心理有所舒緩,企業復工營業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秩序正在加快恢復。隨著疫情逐漸有效遏制,生產生活秩序進一步恢復,市場銷售將進一步平穩回升。

报复性消费,车市止跌回升的“救命稻草”?

也許很多人都還記得,2003年當“非典”結束後,中國汽車市場迅速反彈,單月市場銷量的增速攀升至60.3%。威馬汽車科技集團副總裁兼CIO吳國林認為,“非典”疫情結束後,人們對公共交通存在擔心,由此帶來了私家車消費的報復性增長,這可以作為今年車市走勢的一個重要參照。“有理由相信,在疫情結束後的‘報復性消費’中,肯定有一部分包括買車。”舍弗勒(中國)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李海光抱持同樣的看法。

“2020汽車限購城市消費傾向調查問卷”結果似乎也證實了這一點。如果限購政策取消或可以通過增加號牌數量的方式得到汽車牌照,有72.9%的消費者表示會選擇購買新車。其中,有50.80%的消費者的購買理由是為了出行方便,有14.1%的消費者的購買理由是為了安全健康。此外,有31.0%的消費者是首次購買汽車的剛需用戶。

這就是大家經常說的“危中有機”嗎?中國車市有望迎來“報復性反彈”,持續了兩年的市場下滑就要迎來終結了嗎?

报复性消费,车市止跌回升的“救命稻草”?

網上關於報復性消費的段子

其實,像汽車這樣的大宗消費,與其說是“報復性消費”,還不如稱之為“補償性消費”更加合適。商務部市場運行司副司長王斌在發言中所用也是這個詞:“中國汽車市場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汽車消費需求依然旺盛。疫情對汽車行業的影響是階段性的,隨著疫情得到控制,生產生活逐步恢復,後期汽車的補償性消費需求將顯著增加。”很顯然,“補償性消費”很難成為中國汽車市場止跌回升的支撐,因為這部分消費在汽車市場正常運轉狀態下也是本來就存在的,只不過是在疫情期間被暫時壓抑了而已。

那麼大家所期待的,由疫情催生出的新購車用戶呢?購買力較高的一線城市消費者,基本上都“苦於”汽車限購政策,即便因為疫情對私家車出行的需求更強烈,恐怕也只能因為搖不上號而作罷;在被寄予厚望的三四線城市,雖然少了限購和限行政策的約束,但這部分地區的消費者更容易受到宏觀經濟的影響,如果今年經濟下行壓力沒有得到緩解,反而因為疫情加重的話,那麼這一部分地區的汽車消費者恐怕也是“有心無力”。

此外,去年國內部分城市提前實施了“國六”排放標準,當時引發了經銷商的集體“清庫存”,甚至出現了汽車“買一贈一”的現象。但目前,政策是否會因為疫情而調整還不得而知。如果部分消費者對此選擇持幣觀望,“補償性消費”或將繼續推遲。

當然,在穩汽車消費方面,有部分地方政府已經出臺了相應舉措,包括增加牌照指標、新能源汽車購車補貼、國六車型置換補貼等,但如果出臺相關政策的僅是個別城市,恐怕能對車市整體起到的推動作用仍然有限。除非北京和上海這些更大規模的城市放寬汽車限購,或者中央出臺更有力的購車政策,例如暫時免徵車輛購置稅等,才能整體提振汽車消費。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看起來已經“飽和”的汽車市場中,新能源汽車領域目前看起來上升空間較大。尤其是在大部分城市,新能源汽車沒有牌照的問題並不突出,加上一二線城市的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完善,確實能夠吸引一部分購買力較強的汽車新購或換購用戶。不過,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佔總體汽車市場的比例不足5%,這部分市場能給今年的車市帶來多少增量,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全國產經平臺在疫情期間緊急設立全國疫情信息平臺,如有發佈需求,請聯繫霍老師,電話:18511001888;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