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瓶子的起源與傳統

古代海員在面臨災難時,會將遺言寫在紙上放入酒瓶,封口扔進大海。(圖片來源:資料圖)

海洋的深邃與蔚藍之下,潛藏的是人類無法抗拒的毀滅力量,因此自古以來海員就是個既辛苦又危險的行當。當船員處於災難與絕望的邊緣,往往會將最後的遺言寫在紙上放入酒瓶,封口後扔進大海任其隨波逐流。每當海上狂風驟雨或航船逾時未歸之際,船員的家屬們便集結在岸邊,為親人能夠平安歸來而祈禱,而在忐忑中不期然發現漂流瓶,此等場景往往令人心碎。於是,為了祈禱家人出海平安,人們創造出“擲瓶禮”,通過摔碎酒瓶來祈禱未來不會再看到漂流瓶,而當瓶中美酒飛濺船頭,也帶著驅邪避災的美好祝願。

砸瓶子的起源與傳統


新船下水進行儀式,也是自古就有,而不同地區古時人們的祭奠方式也是不同的。新船下水時,古巴比倫人會宰殺一頭閹牛作為祭品,以祈求祈福,而土耳其人則會選擇獻上祭羊。不過也不是所有祭祀都是美好的。在古代太平洋島國,船舶下水時,人們會把一名奴隸綁在船下,在祈禱聲中船舶滑進水中,而奴隸則被壓得皮開肉綻。這種殘酷的血祭不僅是在南半球,北半球的挪威也存在過。


用酒來祭祀海神,以求新船平安的方式最早來自希臘。每當新船下水,船長都會拿出一瓶酒喝一口,剩下的都倒在甲板上。後來,希臘人用水代替了酒,因為他們認為水是純潔的,用水可以獲得神的庇佑。

再講另外一則砸瓶子的故事。

關於孫楊禁賽8年,英國名將蓋伊以及奧運冠軍勒克洛斯,也紛紛表示支持對孫楊的處罰決定。勒克洛斯甚至認為,國際泳聯對孫楊的清算時間應該更早一些,比如從里約奧運開始(當時勒克洛斯在200米自由泳決賽輸給孫楊獲銀牌),如今他則認為“自己配得上那塊金牌。”;美國名將安德魯威爾遜表示:“權威機構早就應該這麼做了。”;

而另一位美國奧運名將科迪米勒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直接質問孫楊:“如果你沒有什麼真相要隱瞞的話,為什麼你要砸碎自己的血樣瓶呢?”,語言犀利而咄咄逼人。

“屋漏偏逢連夜雨”,對於處在禁賽風波中的孫楊來講,糟糕的事遠不止如此。3月3日,美國反興奮劑機構(USADA)首席執行官特拉維斯-泰格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CAS雖然給出了非常公正的判斷,但這件事情拖得太久了。而國際泳聯副主席鄧恩也透露,他已經申請取消孫楊的兩塊世錦賽金牌,並且讓孫楊退還獎金。鄧恩的這番話也意味著,一旦孫楊最終上訴無果,將一定會被捲入“歸還世錦賽金牌”的風波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