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中醫現代化?


實現中醫現代化的唯一途徑就是要用各種當今最先進的科技手段驗證中醫藥的療效,繼而把有療效的中藥用現代化的工藝和定量標準生產。

高等教育已在年輕一代普及,全民科學素養普遍提高,沒多少人相信“中醫藥不適合用現代科學的方法檢驗”這種自欺欺人的鬼話了。踏踏實實和最可靠的驗證療效的方法就是雙盲臨床試驗方法。

但中醫抱著幾千年的老做法,就是不讓人類發展的成果、現代科技之光照進中醫,甘願被時代拋棄。


尋人參果者


中醫現代化的關鍵就是診斷現代化,是中醫能否生存的生命線。

西醫診斷之所以能夠現代化,就是因為西醫採用現代化理論,也就是數理化理論。

數理化理論可以橫向聯繫。

西醫的CT,核磁共振就是橫向聯繫的創新設備,在技術上已經超越了西醫的範圍。

中醫的理論是陰陽五行學。

陰陽五行學不能與其它現代化技術橫向聯繫,只能與宗教和算命橫向聯繫。

中醫如果取消陰陽五行學,中醫的教材全部取消,中醫就必須重新編寫理論。中醫也就不存在了。

2000年以後,中醫上層領導機關開始接受科學管理。

在«中醫藥法»的第十五條指出:«中醫藥法»是屬於«醫師法»範圍的法律。意思就是結束了"兩個不同體系"的觀點,中醫接受現代化醫學的管理模式。

但是,大多數中醫粉依然不能接受西醫都管理模式。他們提得最多的措施就是要求政府取消學校培養模式,取消醫師資格證,讓民間中醫無證經營。

因此,中醫現代化,不僅有理論上的困難,而且還有傳統勢力的阻擾。中醫不可能實現現代化 !


紅色土地640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西醫已經建立了科學的理論分析方法、電子化的診斷技術、合理的防護措施、標準化的操作規程的今天,擁有兩千多年曆史記載的中國醫學,如果不與時俱進,那麼被邊緣化甚至遭到淘汰都是有可能的。

當然,中醫的現代化絕不應該是中醫的西醫化。不是利用西醫的診斷技術來確定中醫的問題,不是用分析的思維來代替中醫的綜合治理,不是用西醫的單一化藥品來代替中醫的“君臣佐使,辨證施治”……

中醫的現代化應該以傳統繼承科學研究的兩條腿走路。

這裡重點談一下科學研究的問題。西醫得以迅速發展,得益於藉助現代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工程技術的理論和方法,從而使得從理論上不斷地去偽存真,技術上不斷地與時俱進。而中醫的研究,基本上來說還是中醫人的研究。因此,中醫的一些基本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其中重要的包括:

1. 中醫基本理論的本質問題:如陰陽、經絡的本質。

2. 中藥的藥理藥效問題:在每一種藥物、方劑的上千種成分中,起作用的究竟是什麼?

3. 中藥的現代化問題:如不能在傳統煎熬的基礎上,建立像青蒿素一樣直接有效的藥品,中醫的推廣就是一個問題。

所以,只有解決以往各自為戰的局面,建立以中醫中藥、現代物理學、現代化學、現代生物技術、現代電子工程技術,以及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藥劑學、實驗動物學等等方面的人才參與的、人才流動性的協作研究機制,才能解決解決這些問題,也才能推動中醫的健康發展。


WILLSON39


1,完善中醫傳承體系,確保民間現有的有一技之長的中醫,能夠傳承中醫。

2,完善中醫成果保護體系,比如獨門秘技,獨門秘方。

3,給中醫鬆綁(不是完全不管),創造出“百家爭鳴”的環境。

4,建立中醫聯動體系,各地區、各派、各診所,有一定自主權,又接受總部統一調度,參與總部發起的各項研發。比如完善人工智能中醫體系、完善遠程診斷體系。

5,確立一套從小到大的培養體系,即從小學到大學的培養,畢業深造或是拜師中醫等,整條路線打通。不要讓學中醫的最後找不到中醫工作或是找不到老師,確保中醫培養的人才不流失到西醫。

6,中醫實行全科+N個專科,即一箇中醫張三,各方面都懂一點,但更擅長接骨,張三就負責就全科+骨科。同時張三還可以進修其他科室,比如婦科,考核過了就是全科+骨科+婦科。這樣便於患者尋求對症的專業中醫,提高患者和醫生的醫治效率。

7,大家補充……



中醫養生每日分享


民間中醫建議:

1.將衛計委中醫司和中醫藥管理局合併,成立中醫繼承和發展委員會(下稱中醫委),使中醫獨立管理中醫。

2.成立由名老中醫組成的中醫委監督小組,負責監督中醫委的工作,防止偏離中醫正常的發展軌道。

3.廢除以西醫標準管理中醫師的法規,由中醫委按照中醫自身的規律評定中醫師職稱和設置臨床機構。

4.廢除以美國醫藥標準為中醫藥標準的規定,由中醫委制定符合中藥自身繼承和發展的鑑定標準。

5.中醫法頒佈後,由中醫委細化和補充各項中醫法律和規章制度,現行的醫藥法規只適用於西醫藥。

6.將中醫的教育權從教育部移交給中醫委,鑑於中醫藥只是中醫的一個組成部分,將全國的中醫藥大學更名為中醫大學。

7.試點成立純正的中醫院校,設立純中醫臨床專業、剔除中醫院校的無關專業(如營銷等),院校教材主課以《易經》《難經》《針灸大成》《黃帝內經》《黃帝外經》《神農本草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醫宗金鑑》《瀕湖脈學》為主,取消無關緊要的教材。在中醫院校和民間恢復師承製,將有中醫特色的師承製申遺。

8.改革中醫院校的招生辦法,將文化課和中醫知識同時用於高招考試,降低師承者和民間自學者的入學門檻,加大中醫院校招生力度,弱化或取消英語晉級考試。

9.汲取日韓的經驗,成立針刺、艾灸、正骨等細分專業或中醫學校,對合格的針灸師、艾灸師、正骨師等其他理療師頒發證書,並准許行醫。

10.建立純正的中醫醫院和診所,借鑑韓國中醫發展經驗,取消中醫院混用西醫輸液等療法,為純正中醫院和院校提供經費保障。

11.恢復民間中醫的行醫權利,撤銷由兩名以上的中醫師推薦的方法,從事多年民間中醫可以經過監定,監控,註冊診所行醫,評價中醫師合格與否要兼顧療效和醫德。

12.恢復中藥店內的坐堂醫師的傳統,恢復師帶徒制度。

      為繼承老一輩中醫先哲的遺願,停止一切以歐美醫學標準為中醫標準的錯誤做法,防止以中醫現代化為幌子削弱和消滅中醫,使中醫走上有中國特色的自我傳承、發展和復興之路。

該建議繼續徵集民間中醫人士想法,並將向國務院提議。


針功夫一次見效


只有大數據技術能夠救中醫學,對症問診。藥材方面範例有抗病毒口服液,三九感冒顆粒劑,膠囊劑,片劑中成藥,止咳糖漿,糖衣劑。利用信息科學技術,可以加速中醫現代化,加大研發顆粒的自動製成膠囊劑的大型機器,開方到成劑全自動化,良藥苦口利於病,是中醫最大的阻礙。讓良藥苦口成為歷史,讓等抓藥,自己買鍋熬藥成為歷史。恢復赤腳醫生從業證書,主要針對農村看病難看不起病的難題。


alex郭亞軍


中醫的發展至始至終都離不開中醫自身的理論體系的,比如目前中藥研究是純粹的西醫模式,我認為沒有中醫理論的指導,中藥研究是不會有什麼大發展的。但中醫目前匱乏理工科人才,致使中醫研究多由西醫主導,且少有成果。又因為中醫理論缺少直觀有效的表達。加上外部對中醫存有偏見,不被重視,備受排擠,各學科都恥於與中醫合作進行理論研究,而中醫內部也缺乏數理化的研究應用手段,所以難以將經典理論以現代化的形式詮釋出來。目前中醫傳承比較有效的方式仍是師徒傳授加個人實踐,還要靠悟性,這就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了,主要原因也是由於中醫理論的闡述太“古典”太“奧妙”。其實中醫現代化的發展之路十分有前景,中醫所提出的很多現象和觀點都是西醫沒有的,但又無法否定的,我認為中醫理論也早以完備,古人用古人的體證方式做了總結,給了方向,現在缺的只是現代化的表達方式,若能實現,那必將帶動現有科學發展實現新的突破。因此中醫人在學習和實踐岐黃之道的同時,也需要提升對理工科技的掌握和應用能力正所謂西為中用。或者多學科合作來“翻譯”中醫理論。而非以現代醫學去做所謂的去偽存真,因為這樣做只會將中醫的精髓毀滅殆盡。

總之從科研的角度看,這就是一塊未經開墾的處女地,誰能搶佔先機,誰就能引領未來。



求福求慧


中醫現代化應是一個複雜工程,需要認真論證。中醫中藥是一個親密系統,醫藥不能分開。中醫現代化要建立新的醫療規範,在疾病定性,定位等方面要表述更清析,更準確。在療效標準上,要儘量加入現代醫療檢驗設備數據,重點病人,要做好治療前後的對比,用證據說話更有說服力。其它如脈象描述,舌苔圖譜等都要配套完善。

中藥方面,如中藥材的鑑別,質量平價,中藥有效成份含量評估及提取等,也要科研攻關。

中醫藥要發展,要與時俱進。實現現代化是時代的要求,是防病治病的需要,不能故步自封,不能止步不前。要擔當時代重任,跟上時代步伐。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為國爭光,為民族搏採。


薛應來


要中醫現代化,第—,首先要吸取中醫的精華理論,拼棄中醫的糟粕理論,輕裝上陣才能現代化。

第二,專門生產對疾病有治癒作用的,有特效的中成藥,用中藥的實效打出現代化,打出中藥應有的特色,並打出國外去。

第三,中藥多數是可食的植物,只要是無毒的植物,與食物無多大差異,應徹底像古代一樣,像食物一樣,像食療一樣地放開中醫藥,讓其自由競爭地發展,讓患者和市場機制來來檢測中醫藥,而不能用人為的機制來制約中醫藥的發展。


東方霧曉


如果讓中醫為主西為副,中醫藥使用應該100%了,目前不讓參與重症,危重症中醫也是難題,死在西醫病房那是正常的,死在中醫病房那可就是要震動朝野,中醫這麼多年對危重急症基夲退二線了,不是中醫不能治療危重症,從網上看危重證有陰陽虛實之分,西醫說炎症因子什麼風暴來臨無力迴天,其實這些危重證中醫也有不少方藥可以對應,例如虛證四逆湯,破格救心湯,實證白慮承氣湯陷胸湯大黃附子湯等均可選擇,如果加上生命支持療法,應該能提高療效。

一箇中醫粉的紙上談兵,僅供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