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滯銷哈密瓜的“體檢”:京東生鮮將品控滲透到供應鏈全流程

家住河北廊坊的王現從京東生鮮上購買了一份哈密瓜,原本只是為助農扶貧出一份力,卻給他帶來不少驚喜。

當他接到快遞小哥電話,“全副武裝”的出門去小區門口取回快遞,打開後發現,包裝盒裡除了一隻個大飽滿的哈密瓜,裡面還有一張神秘卡片。

這張卡片上明確標註,哈密瓜在2020年2月21日完成從質檢到包裝的整個流程,其中質檢員名叫雷松(體溫36.4攝氏度)、包裝員黃靜靜(體溫36.2攝氏度)、裝車負責人李維龍(體溫36.5攝氏度),並且卡片還顯示在上述操作過程中三位工作人員均佩戴了口罩和手套。


一顆滯銷哈密瓜的“體檢”:京東生鮮將品控滲透到供應鏈全流程


春節以來,突發的疫情導致全國主要農產區出現滯銷,線上平臺上也湧現出眾多“助農產品”,但據不少網友反饋,收到的瓜果蔬菜產品在品質方面多差強人意,防疫措施也無從瞭解,令人難以放心。

但在京東生鮮,正如這張卡片所傳遞的安心品質一樣,以數字化供應鏈為代表的“新一代基礎設施”,不僅在疫情期間供應和需求上優勢巨大,在品控和防疫方面也釋放了巨大能量,下沉到供應全流程,為助農產品的品質保駕護航。

以哈密瓜為例,從採摘開始,產品就進入了京東生鮮嚴格的“體檢”環節。用戶下單後,哈密瓜即刻現摘現發,蜜瓜要求須規格在2.3斤以上,糖度均糖14.5度以上才可出庫;每個批次掛車的貨都需要經過質檢,檢測農殘,並出具檢疫報告。

期間,生鮮產品會遭遇來自京東生鮮的“神秘抽檢”,在疫情期間被重點推廣:京東邀請第三方機構人員充當“神秘買手”,匿名購買京東商品,收貨後送往檢測機構,包括SGS、ITS、中檢、華測等國內外領先的權威質檢機構,以抽查產品是否符合品控標準。

生鮮商品到貨後,如果用戶對產品不滿意,還有“優鮮賠付”措施來保障。用戶發起售後,京東生鮮在100分鐘內處理客戶意見,並根據情況判定給予賠付。

在整套品控流程中,京東生鮮從前期供應商、商戶、商品入駐、入倉感官驗收,到售中商品質量神秘抽檢,從輿情監控,再到用戶評價反饋,收集建立大數據模型,多維度監控品質表現。一旦產品有多次預警反饋,就會通過約談、品控人員一對一督促、罰款、下架、關店、停止合作等處罰措施來守護產品品質。

在這套嚴密的數字化全供應鏈品控體系的監控下,雖處疫情期間,京東主站生鮮品質不良體驗率同比降低22%,扶農助銷產品也收穫了市場良好的口碑。

除了數字化的品控環節,在本次疫情中,無論是自營還是第三方商家,京東生鮮對全平臺升級了防疫舉措。例如王現購買的哈密瓜所屬商家,在京東生鮮要求下率先啟動小組責任制。每個組一名組長,副組長,培訓品質標準,隨時監控產品質量;小組負責人將每天體溫情況,做成放心卡,放到包裹裡隨商品發出。

這些日子裡,和王現一樣的全國愛心消費者們,在京東生鮮共下了14萬助農哈密瓜訂單,賣掉了超420噸哈密瓜。而正是憑藉這樣嚴密的品控舉措和防護體系,京東生鮮不僅保障了生產端員工的健康安全,也讓廣大的用戶買得放心、吃的安心。

助農助的是滯銷農產品,但絕不是劣質農產品。只有經過嚴格品控和質檢,真正經得住京東生鮮“體檢”的農產品,才對得起全國消費者的愛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