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健康保駕護航“衛健”物流車作用多多

不管是快遞員上門送貨,還是去智能快遞櫃前自主取貨,對於一些消費者來說,收取包裹、拆開包裹的時刻別提有多開心了。春節已過,你之前購買的商品都收到了嗎?

為健康保駕護航“衛健”物流車作用多多

圖片

2020年伊始,積極開展疫情防控工作與推進企業復工復產仍然是舉國上下關注的頭等大事。由新冠肺炎引發的疫情發生之後,教育、建築、交通、物流等行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採取有效措施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出臺資金扶持政策減輕中小企業經營壓力勢在必行。

  物流作為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勝利的一大關鍵,已成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一環。那麼,該怎麼做才能確保醫療物資的及時配送、確保醫療物資配送人員的安全呢?

  3月6日,國新辦就“應對疫情影響,支持交通業和物流快遞領域發展”舉行發佈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在會上表示,智慧物流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當中優勢凸顯,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著力創造良好的政策條件和發展環境,促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化設施設備與物流活動的深度融合。

  前沿技術與物流行業的碰撞,也摩擦出許多新火花。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物流活動的融合,整為貨物分揀、存儲配帶來注入許多新活力。其中,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在各類醫療數據信息採集整合、藥物運輸及配送、跨地域醫學會診、患者醫療檔案實時獲取等方面作用突出。


  智能分揀設備、智能共享櫃、物流配送機器人等智能設備的應用,更是成為了醫務工作者的好幫手。送飯、送藥機器人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醫務工作者的工作壓力,讓食品、藥品等物品順利到達醫護人員和患者手中,既高效又安全。與此同時,無人車在貨物配送方面的應用, 也讓人們又一次感受到前沿科技的硬核實力。

  不管外觀、型號如何變化,無人車設計之初的構想是緩解人員勞作的壓力,依靠GPS、信息通信等技術將貨物送達目的地。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運輸運營人員使用無人車在某一區域內進行任意的點對點的物品配送,運輸過程中無人化的實現對於節省人力、節約資源、優化運輸車輛使用方式來講意義重大。

  一些企業立足用戶的實際需求,也已推出相應的無人配送服務。2月18日,美團宣佈了無人配送車“魔袋”在北京順義等多個社區投入運營,為在美團下單買菜的用戶提供配送服務。據美團數據顯示,該無人配送車續航能力在100公里左右,在美團買菜的場景下每次可配送3-5個訂單,一次最高能配送100KG的貨物。

  除了無人車、物流機器人外,“衛健”物流車的成功研製和量產也讓人眼前一亮。概括起來,“衛健”物流車作為一種典型的貨物運送工具,在跨地域物資調配、醫療物資實時消毒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外,人員、設備、技術、平臺,為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等各類醫療物資的送達創造著有利條件。

  3月9日,北汽集團定製化製造和改裝推出了紫外線消毒車、負壓消毒車、疫苗冷藏車、醫療廢物轉運車等5款“衛健”物流車,部分車型已進入量產階段,未來將發往湖北、浙江等地。有業內人士認為,“衛健”物流車的亮相,對於疫情防控期間醫療物資的配置和運送來講意義重大。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各地急需具備消毒功能的物資運輸車輛。能否推出符合實際應用需求的車輛,考驗著各大物流設備製造商、貨物配送公司的智慧和能力。由倉儲、分撥、運輸和配送等不同環節組成的物流行業,不僅囊口各類智慧物流車輛,也少不了一體化管理系統和行業標準。

  如果物流領域的入局者各自專注於倉儲、分撥、運輸或是配送單一領域,各自業務相互分割,那麼對於今後共享化、自動化、數字化智慧物流的成熟和發展會造成一定的阻礙。縱觀全局個,各佈局廠商在提升自身產品研製和技術研發實力的同時,還是應該在優化應用模式、創新合作業態等方面多做探索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