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藥一定就三分毒嗎?看看《神農本草經》裡如何說的

見字望安。

首語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鼠年的開篇之作就分享一下這段時間看書所得,深感有幸看到這些內容開啟新的認知,獲益良多。

是藥一定就三分毒嗎?看看《神農本草經》裡如何說的

這段時間看的主要是關於本草方面的書。之前對《神農本草經》的認識較為淺顯,在習慣了講中藥的書就要有性味歸經。對於一本在中醫界有著“重要江湖地位”的書,對於它蘊含的實際價值的瞭解遠遠比不上大名的如雷貫耳。

是藥一定就三分毒嗎?看看《神農本草經》裡如何說的

是藥三分毒?


“是藥三分毒”是來自明代醫家劉純《藥治通法補遺》中的一句話。我們現在廣為使用,大概意思就是說凡是藥多少都有毒性。因為明代時有了這句話,一開始肯定說的是中藥,發展到現在,這裡的藥外延也就擴大了。

“是藥三分毒”在整體“藥”這個層面上來講是正確的,這個“藥”可以是中藥、西藥、農藥、獸藥……。但是從最早的《神農本草經》來講,這句話就有些絕對了。


《神農本草經》對本草有毒無毒的確定


中藥是西醫進來以後的名字,在我們長久的歷史裡本草是“中藥”的代名詞。所以以前關於中藥的書都有“本草”的字樣。

《神農本草經》是最早的存世藥學著作,裡面的藥是按“品”分類的,365種藥分為上、中、下品。

“人無品不立,藥無品害人”。

是藥一定就三分毒嗎?看看《神農本草經》裡如何說的

所以《本經》裡的藥都是有品的藥,安全或者毒性可控且有效。“上藥一百二十種為君,主養命以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明確列出120種無毒的藥。“中藥一百二十種為臣,主養性以應人。無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補羸者,本中經。”就是說中品裡的藥有的有毒有的無毒。做一個簡單粗略的估計,一半有毒一半無毒。“下藥一百二十五種為左使,主治病以應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熱邪氣,破積聚,愈疾者,本下經。”下品的藥有毒。

這樣算來,《本經》裡的藥一半是無毒的。

有人可能會問,硃砂在《本經》裡屬於上品,硃砂裡面含有硫化汞怎麼可能無毒?

其實自然界存在的硃砂,毒性是微弱的,經過水飛之後遊離汞和可溶性汞的含量都會降低,毒性減小。但依據主要成分人工合成的硫化汞稱為靈砂,化學成分雖然相同,但毒性遠遠大於硃砂,即使用水飛法也不能降低毒性,不能用作內服。《任之堂學藥記》中王德群老師提到硃砂用100℃以上的水蒸氣去蒸,不會分解為劇毒的汞,所以古代認為硃砂不經過火煅就是無毒的。

靈砂為人工合成,是無品藥,雖然有效但毒性不可控。本草中的植物藥、動物藥、礦物藥都是自然的,人工合成提取等操作相當於“煉丹”,以前的人煉丹用礦物,現在的人用的是植物。這種操作不是經過自然界長期緩慢作用形成的,有的就會出現直接用自然存在的本草本無毒,但是合成或提取的東西人無法適應產生了毒性。

是藥一定就三分毒嗎?看看《神農本草經》裡如何說的

還有一些有毒的中藥,《本經》裡並未採用,並不是漏掉了,而是“無品”,毒性不可控。比如曾經出現的關木通事件,以關木通替代木通,關木通為無品藥,冒充了木通幹了壞事。黃藥子也是易產生肝腎毒性的一味藥。黃藥子與山藥、萆薢屬於同科同屬的植物,按理說親緣關係非常近了,可是《本經》裡選了山藥也就是薯蕷為上品、萆薢為中品,卻沒有選擇黃藥子。

還有雷公藤,屬於治療風溼病的一味藥,有大毒,但是把握不好就容易出問題。

《本經》裡定下來的“本草”是一定要分品優選的。但是後來“品”的概念已經取消了,原因很簡單認為它沒有價值。藥的數量逐漸增加,宋代就有1700多種,到明代1800多種,到《中華本草》8000多種。真要把世界上的藥拿出來再多也不稀罕,但這些就不叫“本草”了,因為沒有經過篩選,沒有經過優選。

是藥一定就三分毒嗎?看看《神農本草經》裡如何說的

結語

《黃帝內經》中黃帝問岐伯:“帝曰:有毒無毒,服有約乎?”

岐伯的回答:“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無毒,固宜常制矣。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不盡,行復如法。”

病有新久之分,治療的方劑有大小,有毒無毒之分。用大毒治病,病去六成的時候,就要停止使用;普通毒藥治病,到病去七成時停止使用;小毒的藥治病,到病去八成時應該停止使用;無毒的藥物,才能用到病去其九,然後再以“谷肉果菜”的飲食療法,以清除餘邪,使機體完全恢復健康。

可見,《黃帝內經》中對於藥物的有毒無毒也是有明確說明的,“是藥三分毒”需要給它加個適用範圍。


是藥一定就三分毒嗎?看看《神農本草經》裡如何說的


分享養生知識、探討健康哲學、共享輕悅人生,歡迎點贊關注回看往期文章。^_^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