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貨運“回溫”助力社會經濟“向好”

隨著企業逐步復工復產,鐵路貨運量穩步回升。數據顯示,2月17日以來,鐵路連續13天每日發送貨物在1100萬噸以上。(中國日報網3月10日)

隨著各省市疫情新增病例“0”增長的持續保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承穩定向好態勢。隨之而來的是,全國性的復工復產在有序推進。都說鐵路是經濟的“晴雨表”,鐵路貨運量穩步回升也是交通運輸“回溫”的信號。同時,也預示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向好”的趨勢。

鐵路貨運“回溫”,勇擔了交通運輸“先行官”。疫情防控期間,在公路等運輸方式受阻的情況下,鐵路部門勇擔國家運輸重擔。為了給馳援武漢的“白衣天使”做好後勤,鐵路部門高效運送疫情防控物資,為國家疫情防控有序開展提供了交通保障。自復工復產以來,鐵路部門在原有貨運量基礎上,加大了企業原材料、電煤、春耕備耕等經濟社會發展重點物資運輸供給,助力我國經濟社會盡早步入正軌。

交通運輸“回溫”,打通了國民經濟“大動脈”。交通運輸“回溫”,是保障工人順利返崗的基本要素,是推動復工復產、緩解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衝擊的重要拐點。為了防控疫情,我國全民皆兵,“悶”在家裡,讓每個人都成為疫情的“隔離帶”。如今,推進復工復產“動”起來,一方面為了儘快恢復人們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也是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的後備力量。“流通”是經濟增長的落腳點,一通則百通,疏通交通運輸中的“阻點”,讓人們能夠安心的“走出去”、“走進來”,讓物流能夠“活起來”才是現下的重要工作。交通“活了”,國民經濟“大動脈”自然會通暢。

促進社會經濟回升固然是目前的重要工作,但是疫情防控仍然不可忽視。疫情防控是綜合性、連續性、複雜性的治理工作,任何時候都容不得半點僥倖。雖然各地已經陸續恢復交通運輸秩序,有序推進企業復工復產,但絕不意味著防“疫”的神經可以放鬆。健康碼、測體溫、勤消毒、戴口罩等一系列的“規定動作”還是要按標完成。發展經濟和疫情防控需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經濟社會是一個動態循環系統,只有“動”起來才能釋放對民生的利好。交通運輸是流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交通運輸的“回溫”,必然會助力社會經濟“向好”發展。相信在我國有序“動”起來後,將會更有力量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上海路局徐州站黨委 王貝)


鐵路貨運“回溫”助力社會經濟“向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